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目前《孔子家語》研究情況:

    首先是,《家語》儲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家語》儲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於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家語》是"孟子以前遺物,絕非後人偽造所成",並且學術界已有學者考證《家語》是由孔子的孫子子思領編而成,根據今本《家語》所附漢孔安國後序,可知《家語》的材料是由孔子弟子"各自記其所問"而成,所以《家語》儲存的材料應是最原始的,這一點透過傳統文獻的比較也可看出。如在《家語》中的《哀公問政》又見於《禮記•中庸》,將二者對勘,會發現《禮記•中庸》語言更為簡練,似曾進行過修改、潤色,這種改動明顯帶有西漢時期的政治風貌。本篇"為政在於得人",在《禮記•中庸》中作"為政在人",前者強調賢者的重要性,後者卻是強調統治者的重要性。本篇"爵其能",《禮記•中庸》改為"尊其位";"篤親親"、"敬大臣"、"子百姓"、"來百工"幾句,分別變成"勸親親"、"勸大臣"、"勸百姓"、"勸百工",都反映了西漢政權高度統一,封建專制主義正在逐漸加強的特徵。至於本篇中的"舉廢邦"在《禮記•中庸》中改為"舉廢國",顯然是避漢高祖劉邦的名諱。由此可斷定,《禮記•中庸》晚於《孔子家語•哀公問政》顯而易見。又如《賢君》部分可見於《說苑•政理》,在《家語•賢君》中作"孔子見宋君",而在《說苑•政理》作"孔子見梁君"。

    其次是,《家語》記載的內容比其他研究孔子的資料更為完整。在有關孔子的研究上,《論語》是傳統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論語》篇幅短小,語言簡略,難以盡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如果《論語》書名的"論"為選擇之意,則《論語》應該是選自"孔子家"之"語"中的材料,這樣《論語》就是"孔子語錄",《孔子家語》則相當於"孔子文集,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家語》都要高出《論語》很多。僅從規模上講,《論語》僅有一萬六千多字,而《家語》卻比《論語》多出近四倍。

    第三是,利用《家語》有利於解決早期儒學中的一些學術問題。《家語》儲存了某些獨一無二的文獻資料,是研究孔子、孔子弟子及先秦兩漢文化典籍的重要依據。這些獨有的文 獻資料,有利於拓展對於孔子及其思想和有關學術問題的研究。例如:《家語》一書中有《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專篇,所列孔子弟子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人物有不同,經學者考證《家語》中所記弟子在許多方面顯示出更為準確、可靠。

    《孔子家語》書本價值:

    《孔子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對研究儒家學派(主要是創始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於該書儲存了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這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其次書中的內容大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情,也就是說大多是有關孔子的逸聞趣事,所以,此書又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首先,此書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據。

    另外書中的許多故事和孔子的許多充滿哲理的語言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由《家語》的成書特徵所決定,該書對於全面研究和準確把握早期儒學更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該書完全可以當得上"儒學第一書"的地位。(資料來源網路)

  • 2 # 讀一世界

    人們對《孔子家語》還相當陌生,就其影響而言,它甚至與一般的著作都不能相比。

    可是,它確實是一部價值極高、值得格外重視的著作。我們稱他為“孔子研究第一書”,恰恰是從該書極其重要的價值而言的。

    《論語》的簡略相比,《孔子家語》有完整的場面;

    與《大學》《中庸》作為專題論文相比,《孔子家語》中的思想更為全面;

    《史記》記錄了孔子事蹟,但《孔子家語》的記錄時代更早,內容更多,更加準確。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要準確地理解孔子,要真正走近孔子,決不能捨棄《孔子家語》。

    然而,就是這部“記載孔子之專書”,就是這部研究孔子與早期儒學的“第一手材料”,卻命運多舛,幾經波折。該書長期遭受冷落,被許許多多人視為“偽書”棄而不用。到了當代,竟被認為是“贗中有贗”、“無任何取信之價值”的東西,甚至以為連“痛加攻擊之必要”都沒有。這是為何?《孔子家語》果真是“贗品”嗎?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這部著作彙集了大量孔子的言論,再現了孔子與弟子、孔子與時人談論問題的許多場景,還有經過整理的孔子的家世、生平、事蹟以及孔子弟子的材料。

    現在流行的《孔子家語》本子一般稱為“今本《孔子家語》”“今本《家語》”,或直稱為“《孔子家語》”,這是由漢代的孔安國根據舊有材料寫定的。今本《孔子家語》共10卷44篇,與《漢書·藝文志》的著錄不同,這是因為當時流傳著不少有關的材料,在分捲上,孔安國整理的本子與其他的《家語》本子可能有所不同;在內容上,其他本子中也可能有孔安國沒能夠看到的《家語》材料。

    《孔子家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語事蹟,內容豐富,具體生動,首尾完備。可以與包括《論語》在內的其他文獻相互參證。更為重要的是,《孔子家語》內容豐富,價值極高。今本《家語》共44篇,被分為10卷,這10卷分別包括若干篇,由於它們經過了孔安國整理、王肅作注,所以,同一卷內的各篇有相關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但全書的內容,核心就是修身、做人、從政,因為這是孔子和早期儒生們畢生努力的方向。

    《家語》的內容和學術資訊非常豐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關於孔子的生平事蹟。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是最早的“孔子傳記”,敘述孔子生平事蹟首尾,對所能夠看到的相關材料進行了分析排比與加工,給我們留下了較為完整的孔子事蹟的記錄。然而,就具體內容而言,關於孔子生平的不少細節,《孔子家語》的記述要詳細得多。在《孔子家語》中,《相魯》篇依次記錄了孔子在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不同職位上的經歷,記述了孔子執政於魯國期間的政績;《始誅》篇記述了有關孔子“誅”少正卯的事情,記述了有關孔子處理父子爭訟的事情等;《觀周》篇專題記述了孔子到當時文化中心洛邑參觀訪問的情況;《在厄》篇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周遊列國途中被圍困在陳蔡時的情況,記述了他們在困苦境遇中的表現;《終紀》篇記載孔子臨終前的事蹟、孔子去世後弟子們埋葬孔子以及為孔子服喪等情況。孔子的生平事蹟還分散在其他各篇中,例如,《致思》篇記述孔子和弟子顏回、子路、子貢、子羔、曾子等人的言行,其中的言論就出於孔子與弟子們遊於農山,命弟子們“於斯致思”,是談論志向的時候所為;《禮運》篇記錄了孔子著名的“大同”社會理想,十分引人矚目。有許多篇章記載孔子與弟子討論問題。

    第二,反映孔子思想的言論。孔子思想的內容極其豐富而深刻,在《孔子家語》中,幾乎每一篇都在不同方面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關注芸芸眾生,關注天下國家,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在他幾十年的生活實踐中,對社會人生有很深的體悟,不論與自己的弟子、與各國的大夫還是國君,孔子都有內容豐富的對話。《孔子家語》中各篇記載的這些對話,有的屬於專題討論,有的屬於隨時議論;有的是孔子與一人的問對,有的是孔子與多人的探討;有的是孔子對同類問題回答的聚合,有的是一個主題不同方面的闡釋。《孔子家語》雖然各自成篇,但都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孔子思想鏈條中的具體環節。孔子主張仁政禮治,希望恢復“鬱郁乎文哉”的周公禮樂之治,為此,孔子十分注重對於社會人心的教化,主張透過對邦國的教化,使人心思治,自覺地遵守禮制,使大道執行,天下大同,人心和順。

    第三,弟子們的言行事蹟。孔子與其弟子是一個整體,他們共同組成了最早的儒家學派。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他對於先王之道的闡發及其相關論述,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孔子大量的言論事蹟都是透過孔子弟子整理流傳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孔子弟子的研究就是對孔子研究的一部分。以前,我們研究孔子弟子,主要依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再參照《論語》等相關文獻的零星記載。其實,研究孔子弟子的基本材料應當以《孔子家語》為主,這不僅僅是因為《孔子家語》內容豐富,記述更為詳盡,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材料時間更早,更為可靠。在《孔子家語》中,大量的孔子與其弟子的往復問對是對孔子弟子研究的重要材料,與之相同,其中還有關於孔子弟子記載的專篇,這就是其中的《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值得注意的是,《七十二弟子解》的材料應該出現較早,因而,比之《仲尼弟子列傳》具有更高的價值。《七十二弟子解》所載孔門弟子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所載情況有許多不同,對比這些記載,將《史記》與《家語》相互參照研究,可以發現孔子弟子的許多新的資訊。

    第四,追溯孔子的家世。孔子家世的研究與孔子思想研究有重要關聯。在《孔子家語》中,《本姓》篇專門記述孔子的家世,該篇可分為兩部分,前兩節為第一部分,直接敘述孔子的家世,最後一節為第二部分,記齊國太史對孔子的評價。兩部分都涉及孔子的身世,故以“本姓”名篇。該篇的記述原原本本,可與《史記》相互補充。其他篇章有的也涉及了孔子的家世。例如《觀周》篇便保留了孔子先祖世系等一些珍貴材料,如其中記曰:“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於是,粥於是,以糊其口。’其恭儉也若此。”這些材料可與《左傳》《史記》等參照閱讀。

    第五,關於古代禮制的論述。孔子重視禮治,《孔子家語》關於禮制方面的內容記述很多。由於禮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說,該書中的許許多多的篇章都與那時的禮制有一定關聯。除此之外,該書還有不少專門記述禮制的篇章,對研究周代禮制非常重要。這些篇章有《曲禮子貢問》《曲禮子夏問》《曲禮公西赤問》等。《孔子家語》中的這些篇章有許多記載又散見於《禮記》等書,亦有不少章節不見於他書。由於《禮記》為漢儒彙編而成,其重點在於轉述孔子的言論,因此,即使見於《禮記》等書的材料,其具體語境也往往被當作枝葉而任加刪削。相形之下,《家語》所記則首尾完具,直接明瞭。無論是否見於他書,《家語》的材料都可與其他文獻互相參證,從而考察孔子與早期儒家的思想,尤其是禮的思想,為我們重新考察一些懸而未決的公案提供了條件。

    《孔子家語》的材料來自當年孔子的教學。孔子去世後,弟子思慕孔子,遂匯聚、整理孔子遺說,他們選出“正實而切事”的材料,編輯為《論語》,其餘的便“都集錄之”,彙編成為《孔子家語》。也就是說,作為材料的選編,《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後學一個個言論、事蹟材料的集合,看起來就像“語錄”。不過,它經過了編者的用心編排,而且具有很高的真實性、實用性,也許不少言論孔子可能常常說起。但是,《論語》的缺點在於作為言語的片斷、節錄,沒有具體的語言場景,往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孔子家語》則不同,它不僅是專門的孔子和早期儒學的記錄,在規模上也超過了儒家“四書”中的任何一部,就字數而言,它是“四書”的總和。與《論語》的簡略相比,《家語》有完整的場面;與《大學》《中庸》作為專題論文相比,《家語》中的思想更為全面;《史記》記錄了孔子事蹟,但《家語》的記錄時代更早,內容更多,更加準確。《孔子家語》彙編成書後,孔子後學傳承學習,影響越來越大。

    開始,由於該書內容豐富,卷帙龐大,可能單篇流行。經過輾轉流傳至於漢代。到漢武帝時期,孔子第十二代孫孔安國又收集散亂的材料,進行了整理,重新編輯成書。經過一個時期的私家流傳,到三國時期,王肅為該書作注,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重新問世後,他的流傳、整理、研究,就與歷代的學術主流聯絡密切,對該書的真實性,對該書的價值,歷來都有不同的認識。

    終於,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出土了漢代以前尤其是戰國時期的思想材料,增加了研究孔子儒學的直接材料,“啟用”了原來的許多寶貴文獻,所謂《孔子家語》“偽書”案終於得以終結!

    可以說,一部《孔子家語》流傳與研究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學術史的縮影。特別是《家語》在宋代疑古思潮興起以後至今命運的起伏跌宕,密切契合了各個時代的學術潮流。

    就像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具有一定的規律那樣,歷代對《家語》的認識也具有內在的邏輯線索。在經歷了對《家語》的懷疑乃至否定,經過了慎重研究之後,特別是由於新材料的輔助證明,《孔子家語》成書的真相與學術價值被揭示出來,孔子儒學研究終於獲得了長期失落的寶貴材料。

    只要認真比較今本《孔子家語》與材料相同、相通的有關典籍,就不難發現《孔子家語》極其寶貴的價值。

    例如,將《家語》與大、小戴《禮記》等進行比勘,《家語》就立即顯現出自己的優越性來。凡是對《孔子家語》認真研究過的學者一般都認可其重要的文獻價值。有學者說:“《孔子家語》儲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於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我們曾說:“對於今天的孔子研究來說,《孔子家語》的價值並不在《論語》之下。”《孔子家語》由於內容龐大,該書價值之高出乎我們的想象,如果說《論語》是“孔子語錄”,那麼《孔子家語》應該接近於“孔子選集”。對於《孔子家語》與《論語》的關係

    學者們的研究已經完全認同了孔安國《家語·後序》的說法。

    孔安國說,《論語》具有“正實而切事”的特點,它是從眾多材料中選輯出來的孔子語錄,《孔子家語》成書在《論語》之後,具有材料彙編的性質,《家語》中甚至有引述《論語》的現象。因此,比之《論語》的“純正”,《家語》要顯得“駁雜”。

    胡平生先生說得好:“絕大多數攻擊王肅偽撰《家語》的書,都是這樣先自己劃定某種聖人言行的‘神聖模式’,凡有不合‘模式’的文字則必打成偽作。”如果說真有一個“神聖模式”的話,那麼它一定與《論語》的“純正”有關。

    不少學者研究問題,往往不顧《論語》有特定的選材標準,而以“《論語》未見”為理由,否定一些與孔子有關的事情的存在,這樣的偏頗顯而易見。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論語”的“論”,有“選擇”“別擇”的意思。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曰:“論,叚借為掄。”《國語·齊語》曰:“權節其用,論比其材。”韋昭注:“論,擇也。”《荀子·王霸》曰:“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觀其成者也。”

    楊倞注:“論,選擇也。”如果《論語》書名的“論”為選擇之意,則《論語》應該是選自“孔子家”之“語”中的材料,是則《孔子家語》的價值不難察見。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要準確地理解孔子,要真正走近孔子,決不能捨棄《家語》,《家語》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孔子研究第一書”!

  • 3 # 雪域浪子天行健

    現學界認為《孔子家語》不偽。從孔安國為其作後續中得知荀子為傳承此書出了很大的力。孔子的言行多有弟子記錄,故留下了不少記載。孔門弟子選出其中可靠並精到的記錄編成《論語》,餘者編成《孔子家語》。據說孟子和荀子也曾潤色過《孔子家語》。既然是真,則其價值很高。對孔子及儒家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結合《論語》,將開啟儒學和孔子研究新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落枕了,怎麼快速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