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笑局

    一、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一)羊病的防制措施 1、搞好飼養管理,增強個體的抗病能力加強飼養管理嚴格遵守原則,不喂發黴變質飼料,不飲汙水和冰凍水,使用權羊膘肥體壯,提高個體的抗病能力。 2、搞好環境衛生,圈舍做好清毒工作。圈養羊應保持圈舍、場地和用的衛生。經常清掃圈舍,對糞便、尿等汙物集中堆積發酵30天左右。同時定期用消毒藥(如:百毒殺、易克林惠昌消毒液等到高效低毒藥物)對圈舍場地進行消毒,防止疾病的傳播。 3、有計劃地搞好免疫接種工作對羊群進行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羊傳染病菌的重要措施。目前預防羊主要傳染病菌的疫苗有以下幾種: (1)無毒炭疽芽苗 用於預防羊炭疽。綿羊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後14天產生堅強免疫力,免疫期一年。(此苗不能用於山羊) (2)破傷風明礬沉降類黴素 用於預防破傷風。羊頸部皮下注射0。5毫升,1個月後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續4年。 (3)綿、山羊痘弱毒凍幹苗 用於預防綿、山羊痘。接瓶簽上的頭數應用,每頭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每隻羊皮內注射0。5毫升(不論大小瘦弱、懷孕均可同量)。注射後5-8天腫脹,硬結,5-10天逐漸消失。注射後4-6天可產生堅強免疫力,免疫期1年。 (4)羊快疫、猝疽、腸毒血癥(羔羊痢疾)三聯四防苗用於預防羊快疫、猝疽、腸毒血癥和羔羊痢疾。乾粉苗:用20%鋁膠鹽水溶解不論羊只年齡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溼苗(又稱羊四聯苗):應用前搖均後每隻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6個月。 (5)中口型口蹄疫天活疫苗 用於預防羊O型口蹄疫。肌肉注射:成年羊每隻2毫升,羔羊每隻1毫升。注射後15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4個月。注射後出現不良反應用腎上腺素救治。 免疫接種對體質健壯的成羊會產生很強的免疫力,對幼羊,體弱或患慢性疾病的羊效果不佳。而對於懷孕母羊,特別是臨產前的母羊,接種時由於驅趕、捕捉和疫苗反應等有時會引起流產、早產,影響胎兒發育和免疫效果不佳。應該注意交通規則於疾病威脅區不應考慮上述結果,為確保羊群健康,應緊急預防接種疫苗。 4、發生傳染病時應採取措施 羊群發生傳染病後,應立即進行隔離、封鎖,逐級上報畜牧獸醫部門,由市、縣級獸醫部門確診,按國家〈動物防疫法〉做無毒化處理。 (二)羊主要傳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1、口蹄疫 它是由偶蹄獸共同晚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 (1)流行情況:該病侵害多種動物(羊、牛、豬、駱駝等)和人。傳染源是病畜和帶毒動物,經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隨空氣流動傳播,無季節性。 (2)症狀:患羊發病後體溫升高到40。5-41。5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面板形成水皰,皰破後形成潰瘍和靡爛。病羊表現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狀。常見的部位唇內面、齒齦,舌面及頰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皰破裂後眼觀形成痕。羔羊易發生心肌炎死亡。有時呈現出血性 胃腸炎。 臨床與羊傳染性膿皰病鑑別:羊傳染性膿皰病發生於1週歲以下的幼齡羊,特徵:口唇郟部水皰、膿皰及疣狀痂,在齒齦,舌面、唇內也有膿、疣狀厚痂的皰,但不流涎。初期體溫變化不大。 (3)防治方法 (1)發病後要及時上報,劃定疫區,由動物檢疫部門的撲殺銷燬疫點內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汙染圈舍、用具,環境嚴格徹底消毒;封鎖疫區防止易感畜及其產品運輸,把病源消滅在疫區內。 (2)對威脅區的易感家畜緊急接種疫苗防止疫病的擴散。 (3)該病只能預防,無治療藥品,不準治療。 2、羊快疫 本病病原為腐敗梭菌引起的,發生於綿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特徵是發病菌突然病和被子短,真胃出血,炎性損害。 (1)流行特點:腐敗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佈於低窪草地,耕地及沼澤之中。羊採食被汙染的飼料和飲水,芽胞進入羊消化道,多數不發病。在氣候驟變,陰雨連綿、秋、冬寒冷季節,引起羊感冒或機體抗病能力下降,腐敗梭菌大量繁殖,產生外毒素引起發病死亡。 (2)臨床症狀:發病突然,不見症狀在放牧或早晨死亡。急性病羊表現為願行走,運動失調,腹圍膨大,有腹痛,腹瀉,磨牙,抽搐,最後衰弱昏迷,口流帶血泡沫。多在數分鐘至幾小時死亡,病程極為短促。 (3)防治措施 (1)該病以預防為主。用羊三聯苗搞預防注射。溼苗每年春秋兩次,子苗每年一次。 (2)羊以舍飼為好,防止放牧時誤食被病菌汙染飼料和飲水。 (3)注意舍內的保暖通風,飼料更換時要逐漸完成,不要突然改變。 (4)治療:可肌注青毒素每次80-160萬單位,首次劑量加倍,每天3次,邊用3-4天。或內服磺胺脒0。2克/公斤體重,第二天減半,連用3-4天。 3、羊腸毒血癥 該病由魏氏梭菌,又稱產產所黃膜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毒血癥。死後腎組織易於軟化,又稱軟腎病。 (1)流行特點:魏氐梭菌為土壤常在菌,羊採食被芽胞汙染的水和飼草進入消化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發病。多表現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給籽後呈散發性流行。 (2)症狀:多數突然死亡。病程略長分兩種型別,一類是搐搦為其特徵,另一類是昏迷和靜靜死亡。前者 倒前四肢強烈划動,肌肉顫搐,眼球轉動,磨牙,口水過多,關頸抽搐2-4小時死亡,後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態不穩,臥倒,並有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咯咯”作響,繼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發生腹瀉,常3-4小時靜靜死去。 (3)防治措施 (1)預防參照羊快疫 (2)治療:用抗生素或磺胺藥結合強心,鎮靜等對症治療。也可灌服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 4、羊猝狙 該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種毒血癥,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潰瘍性腸炎為特徵。 (1)流行特點:與羊快疫和羊腸毒血癥相同。 (2)症狀:C型魏氏梭菌隨飼草和飲水進入消化道,在小腸的十二指腸和空腸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發病。病程短,未見症狀突然死亡,有時病羊掉群,臥地、表現不妥、衰弱成痙攣,數小時內死亡。 (3)防治措施 參照羊快疫。 5、羊的傳染性膿皰病(又稱口瘡),該病由傳染性膿皰病毒(又稱羊口瘡病毒)引起 羔羊多群發,特徵為口唇處面板和粘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 (1)流行特點:綿羊、山羊以3-6月齡羔羊發病最多,成年羊同樣易感,人和豬也可感染,無季節性,以夏秋季多發。自然感染主要由購入病羊或帶毒羊而轉入健康羊群,引起群發,透過被汙染的圈舍、牧場,用具而引起,病毒的抵抗力較強,所以本病在羊群中危害多年。 (2)症狀:分三種類型:唇型、蹄型,外陰型。 唇型:口唇嘴角部‘鼻子部位形成丘疹、膿胞,潰後成黃色或棕色疣狀硬痂,無繼發感染1-2周痊癒,痂塊脫落,坡膚新生肉芽不留癱痕。嚴重的,頹面、眼臉、耳廓、唇內面、齒齦、郟部、舌及軟顎粘膜也有灰白或淺黃色的膿皰和爛斑,這時體溫升高,還可能在肺臟,肝臟和乳房發生轉移性病灶,繼發肺炎或敗血病而死亡。 蹄型:多數單蹄叉、蹄冠系部形成膿瘡。 外陰型的少見。 與羊痘的鑑別:羊痙的痞疹多為全身性,而且病羊體溫升高,全身反應嚴重。痘疹結節呈圓形突出於面板表面,界限明顯,似臍狀。 (3)防治措施 (1)本病菌流行時,病羊應隔離飼養,禁止放牧,圈含每兩天用百毒殺(或其它藥也可)消毒1次,連用6-9天,防止病原體傳播。 (2)可先用水楊痠軟膏軟化痂垢,除去痂垢後再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面,然後塗2%龍膽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黴素軟膏或呋喃本標軟膏每日1-2次。口腔膿皰用0。1-0。2%高錳酸鉀或生理鹽水衝冼創面後,塗撒冰硼散,每天2次連用7天,痊癒為止。繼發咽炎或肺炎者,肌注青毒素或磺胺嘧啶鈉。 二、常見寄生蟲病 該病是由肝片吸蟲和大片吸蟲寄生於羊肝臟,膽管所致。 (1)病原與流行情況:肝片吸蟲成蟲在膽管內產生蟲卵隨膽汁進入消化道,並與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適宜的條件下經10-25天孵化出毛蚴,它遇到中間宿主椎實螺,則侵入其體內,經過幾個發育階段最後形成尾蚴。尾蚴自螺體逸出附著於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在吃草或飲水時吞食了囊蚴而感染該病。每年的春季,在夏末,秋初發病。 (2)症狀:急性型病羊,初期發熱,衰弱,離群落後,叩診肝區半濁音界限擴大、壓痛明顯、貧血、粘膜蒼白,嚴重者幾天死亡。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現消瘦,貧血、粘膜蒼白、食慾不振、異嗜,被毛亂無光澤,眼瞼、頜下、胸前、腹下出現水腫,便秘與下痢交替發生。 (3)病理變化:急性死亡的可見到急性肝炎和貧血現象,慢性的可見增生性肝炎,膽管內可見蟲體。 (4)防治措施 (1)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兩次進行驅蟲。 (2)藥物:丙硫味唑按每千克體重5-15毫克,口服。或皮下注射碘硝酸20%,每千克體重注射0。5毫升。另外,驅蟲散、四氯化碳、硝氯酸等也可。 2、羊消化道絨蟲病 (1)病原與流行情況:寄生於羊消化道線蟲種類很多,如捻轉血矛絨蟲,奧斯特絨蟲、馬歇爾線蟲,毛圓絨蟲,細頸絨蟲、古柏絨蟲、仰口絨蟲等。有時是幾種絨蟲的混合感染,是每年春季造成羊死亡的重要原因。無中間宿主。各種絨蟲的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羊在吃草或飲水時食入感染性蟲或幼蟲而發病。 (2)症狀:主要表現為消化紊亂、胃腸道發炎、腹瀉、消瘦、眼結膜蒼白,貧血’嚴重病例下頜間隙水腫、羊體發育受阻。少數病例體溫升高,呼吸脈搏頻散、心音減弱,最後衰竭死亡。 (3)防治措施:定期驅蟲可很好地控制該病的發生。 (1)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20毫克口服。 (2)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10毫克,混飼餵或皮下,肌肉注射。 也可用其它藥物,如伊維菌素、精製百敵蟲、硫酸銅,驅蟲散,碘硝酚等。 3、蟎病 (1)病原與流行情況:羊蟎病是由疥蟎和癢蟎寄生在體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面板病。蟎病又叫疥癬、疥蟲病、短期內可在羊群中傳播漫延,危害嚴重。蟲體肉眼不能見到,疥蟎和癢蟎一生都有在宿主體上度過。透過接觸傳播或透過被蟎及其卵所汙染的廄舍。用具所間接接觸引起感染。主要發生於冬季。秋末和春初。 (2)症狀:疥蟎病一般寄生於面板柔軟且毛短的部位,癢蟎則發生於被毛稠密的部位。發生該病時,可見病羊不斷在圍牆、欄柱等外磨擦,由於磨擦和啃咬,患部面板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皰,以後形成閘皮和龜裂。綿羊患疥蟎病時,因病變主要在頭部。患部面板如干涸的石灰,故有“石灰頭”之稱。羊患癢蟎病時,可見患部有大片被毛脫落。 (3)防治措施 (1)可選用伊維菌素,碘硝酚等藥物注射。 (2)誚用除癩靈,按說明塗擦患部。 (3)定期藥浴:適用患畜量多。每年的5-6月份剪毛後,氣候溫暖時,對羊群適時藥浴,會取得滿意效果。 4、羊鼻蠅蛆病 (1)病原與流行情況:羊鼻蠅蛆病是由羊鼻蠅內幼蟲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竇內所引起的疾病。它的傳播主要是透過雌性鼻蠅突然將幼蟲產在羊鼻孔內或鼻孔周圍,幼蟲逐漸爬入額竇或鼻竇內,在其內生長,造成炎症而致病。一般發生於每年的5-9月份。 (2)症狀:患羊最初流多量鼻液,鼻液初為漿液性,後為粘液性和膿性,有時混有血液。當大量鼻漏乾涸在鼻孔周圍形成硬痂時,使用權羊發生呼吸困難,此時病羊表現不安,打噴嚏、時時搖頭,摩鼻,眼晗浮腫、流淚,食慾減退,日漸消瘦。 (3)防治措施 應用伊維菌素,碘硝酚注射均會取得良好效果。 三、羊的普通病 1、前胃馳緩 前胃馳緩是以前胃的運動機能減弱,興奮性和收縮力降低,消化機能紊的一種疾病,又稱脾虛慢草。 1、病因,長期飼餵粗硬難消化的飼料(如玉米秸稈、豆秸等),發黴變質飼料和精料,對胃粘膜刺激不夠所致。 2、症狀,初期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食慾異常,反芻減弱或停止,噯氣增多、瘤胃的蠕動次數減少,瘤胃呈間歇性臌氣,體溫、脈搏、呼吸無明顯變化,慢性呈週期性的好轉與惡化交替現象。病羊逐漸消瘦、全身無力,被毛粗亂,眼窩下陷,鼻鏡面板乾燥,慢性臌氣,便秘腹瀉交替發生。 (3)治療:病初停食1-2天后,給易消化、多汁、營養豐富飼料。 藥物:陳皮酊10毫升,姜酊5毫升、龍膽酊10毫開混合加水口服,每天1次,連用3-5天,或用硫酸鈉30-50克,石蠟油100-200毫升,酒精20毫升,加水500毫升內服,每天一次,連用3天。病情嚴懲者要請專業人員綜合治療。 2、瘤胃積食 瘤胃內積滯大量的飼料,使用權其容積增大,胃壁擴張及其運動機能障礙的疾病。 (1)病因:採食過多,由舍飼改為放牧,再者由於長期飼餵過細粉狀飼料,飲水少所致。 (2)症狀:發病快,反芻減少或停止,噯所逐漸無,站立不安,搖尾背、四肢開張,後肢踢肚踏地,不斷起臥,疼痛呻吟,左側肷窩略平或稍出。觸診堅硬,瘤胃蠕動減弱或消失。 (3)治療:發病後停食1-2天,多次少量飲水,對瘤胃按摩每次15-20分鐘,2-3小時一次。 瀉下:用硫酸鈉100-300克配成5%溶液一次內服,或用石臘油300-800毫升內服。 對重症出現脫水的應靜脈補5%糖鹽水和複方氯化鈉,按脫水的量選擇500-1500毫升之間。酸中毒所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100-500毫升。 3、感冒 感冒是機體由於受風寒侵襲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為閏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以流清涕,羞流淚,呼吸增快,皮溼不均為特徵。一年四季均發,氣候季節多發。 (1)病因:健康羊的上呼吸道通常寄生一些能引起感冒的病毒和細菌,當羊由於營養不良,過勞、出汗和愛寒等因素,使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微生物大量繁殖而發病, (2)症狀,體溫升高40度左右,精神沉鬱,低頭嗜睡,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發涼,眼結膜潮紅。羞愧流淚,咳嗽、呼吸脈搏增數。鼻初流漿性鼻液,以後流粘性和膿性鼻液,出現鼻塞音,食慾減退,反芻養活或停止,鼻鏡乾燥。無併發感染。經3-5天好轉,7-10天痊癒。 (3)治療:原則是解熱鎮痛為主,防止繼發症,搞菌消炎。 藥物(1)肌肉注射30%安近5。0-10毫升或複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安痛定10-20毫升。 (2)病重繼發感染的,配合10-20%磺胺嘧啶,首次0。2克/千克體重,維持量0。1克/千克體重,或用新諾明注射液,或用青黴素和鏈黴素混合應用4000單位/千克體重、20毫克/千克體重,每天3次,連續應用3-7天。 (3)還可配合清熱解毒針10-20毫升,靜脈滴5-10%葡萄糖300-1000亳升,每天一次。 4綿羊脫毛症 綿羊脫毛症是指非寄生蟲性被毛脫落,或被毛髮育不全的總稱。 (1)病因:多數學者認為與鋅和銅的缺乏有關,飼料中硫的不足也是一種因素。 (2)症狀,毛無光澤,灰眼裉色,營養不良,貧血,有的出現異食癖,互相啃食被毛,羔羊毛彎曲不夠,松亂脆弱,大面積禿毛。其中鋅的缺乏還表現面板角化,溼疹樣皮炎,創傷癒合慢等特點。嚴重的出現腹瀉,行走後軀搖擺,運動失調,多數背,頸、胸、臀部最易發生脫毛。 (3)防治措施:飼料中補碳酸鋅(或硫酸鋅、氧化鋅)按0。02%新增含鋅和飼生長素,補銅時加鈷效果更好。 5、羔羊白肌病 該病為營養不良症,伴有骨骼肌和心肌變性,是一種微量元素缺乏症。 (1)病因:主要是飼餵含硒和VE低的飼料所致。 (2)症狀:發育停滯,營養不良,貧血、拱背,四肢無力,心律不齊,呼吸困難,消化機能紊亂,體溫稍低,腸音弱,腹瀉,有的發生結膜炎,角漠渾濁,失明等。 (3)病理變化,主要是骨骼肌色淡蒼白、呈魚肉樣外觀,間有灰白或黃色斑紋或條紋狀壞死。沿心肌走向發生出血而呈現紅紫色,故稱“桑椹心” (4)治療:常用0。1%亞硒酸溶液1-4毫升,肌肉注射,每隔15天注射1次,配合VE100-150毫克肌肉注射。飼料中新增含硒生長素,起預防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好的運動方式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