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邏輯文史游

    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封建亂世,想當一個能被後人記住的女子著實不容易,顯然,李師師就做到了。讀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李師師算得上是梁山得以成功招安的穿針引線式的人物,但要搞清楚其生平,那就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五花八門了,下面邏輯文史姨就不同作品中的李師師來闡述一下她的不同結局。

    首先在《水滸傳》中,李師師也就是在宋江、柴進、燕青等人進京時露了一下面,然後和燕青差點有了肌膚之親,後來也沒有她的戲份了。電視編劇可能覺得這樣讓李師師消失太為遺憾,就基本都讓燕青最後帶著他去看千山萬水了。如果把故事延伸到《水滸後傳》中,李師師有幸親身經歷了金人入侵的全過程,無奈的她流落臨安街頭以賣唱度過了餘生。

    那麼在其他野史或者小說中,李師師無一例外是以剛烈安國巾幗的形象出現的,比如在《亂世晬語》中,李師師看到國家有難,把自己多年積攢的財物全部變賣當中軍餉,可惜她的這點資助簡直是滄海一粟,再加上宋軍普遍厭戰,戰鬥力也十分低下,當京城失守後李師師削髮為尼度過餘生。而在《靖康野史》中,李師師把自己畫為一乞丐,並用灰塗面,以糞塗衣,最終逃出京城,但一病不起,自此再無音訊。

    《李師師外傳》中的她不幸被叛徒張邦昌所控制,張邦昌為討好撻懶將其獻上。在李師師撻懶李師師大罵張邦昌然後用金簪自盡,但是並沒有致命死,於是李師師把金簪折斷了吞了下去做了了結。《燼灰淚痕錄》中的故事也差不多,只不過李師師不願意受辱選擇了毀容,金帥大怒將其賜給一個殘疾老兵為妻,李師師自然是不樂意,便投井自盡了。

    至於民間流傳的故事,為了彰顯統治者的宣告,李師師儼然成為了禍害宋徽宗的罪魁禍首,所以這些故事中李師師的結局均是被貶為庶人不知所蹤。

    總的來說關於李師師的故事不少,但大多出自野史或者是小說,所以李師師存在的真實性其實也是個謎。

    至於李師師是怎麼跑到青樓去的呢,《東京夢華錄》中有一點記載,說李師師原本姓王,有一個奸商老爸,經常拖欠農民工工資,最終被工人們舉報死於獄中,小王姑娘被鴇母李大姐將其收為義女,改名李師師…

  • 2 # 劉二扁頭

    金兵入侵時,李師師被迫嫁給一個金兵的養馬老軍,啥粗活都幹,還被大婆打罵,悽慘勁就不用說了。至於有人說和燕青私奔,那是根本沒有的事。想得美。

  • 3 # 講神話的小志

    在《水滸》原著中李師師最後一次出場是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徽宗帝夢遊梁山泊,此後並沒有寫李師師去向和結局。

    而在歷史上,李師師的結局同樣未知,在金兵破城之後,便不知所蹤了,可憐紅顏多薄命啊.

  • 4 # 穿越時空小蝴蝶

    1、在電視劇中,李師師最後放棄了名和利,毅然決然地和燕青私奔了。

    2、真實歷史中,北宋末年宋徽宗被金人擄走,李師師下落不明。

    3、水滸傳原著裡第一百二十回中,宋徽宗夢遊梁山泊,裡面李師師最後一次出現,此後沒有寫李師師的去向和結局。

    民間說法:1、以死殉國。金人攻破東京後,李師師不願伺候金主,吞金自殺。

    2、老死江湖。國破後,流落江浙一帶,孤獨終老。

    3、被俘北上。李師師在東京失陷之後被俘北上。被迫嫁給一個金人,恥辱地了結殘生。

  • 5 # 馬到成功148659402

    李師師是宋徽宗的女人,不可能和燕青笑傲江湖,似范蠡泛舟西湖,快活一生!

    而燕青,只求自保!

    靖康之恥!傳說張邦昌,將李師師獻給金主,李師師寧死不從,被金兀朮殺害!

    而現實社會燕青是《水滸傳》中智者,雖為天罡之末位,實為天罡之首,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攜李師師笑傲江湖了!

    而事實上,燕青拳名震環宇,就連霍元甲家的秘宗拳,也出自燕青秘蹤拳,後來,霍元甲,採百家之長,創迷蹤拳藝!揚名天下!

  • 6 # 圖文繪歷史

    李師師,北宋末年開封名妓,據說才色雙豔,達官貴人趨之若鶩,宋徽宗還與她有段風流韻事。當年與李師師來往最密切的是周邦彥,此人是大晟府提舉,相當於今天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官不大,但有才,兩人惺惺相惜,李師師想得個名份,但周邦彥只想完事拔吊走人,後來遇到宋徽宗,周邦彥還吃醋,但哪弄得過皇帝,被宋徽宗貶來貶去,客死他鄉,於是李師師和宋徽宗廝混在一起,甚至還封為李明妃。

    礬樓,北宋東京七十二酒樓之首,當年宋徽宗與李師師相會於此,圖為開封仿宋遊樂園內建的礬樓。

    但是以上這一切都出現於野史中,都是歷代文人墨客意淫小說、吹牛皮的段子,正史沒有任何李師師的記載,有人說正史不屑於記載皇帝與娼女之事,有人說李師師是虛構的形象,這玩意兒不但和宋徽宗在一起,宋江也曾過夜,燕青曾和她有一腿,但所有小說野史有個共同指向是,北宋滅亡後,李師師消失了。

    圖為宋徽宗趙佶畫像。

    於是李師師的消失之謎成了眾家筆椽的物件,綜合各家所言,李師師的終宿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自殺了,一種是流落江湖,一種是北虜。第一種自殺說,當年宋金大戰時,李師師為避禍,出家當了尼姑,城破後漢奸張邦昌來抓李師師,準備把她獻給金人,李師師大罵張邦昌叛國後吞金而死,是不是很壯烈。自殺說取自《李師師外傳》,這本書以北宋現實為題材,貼近當時背景,但這本書是批判朝廷的,用娼女大義凜然的形象諷刺當朝的失政,有點借人發揮了。

    圖為宋人李嵩所繪《聽阮圖》,圖中有儀態嬌美仕女形象。

    第二種是流浪說,話說靖康之難時,李師師南逃到江浙一帶,重操舊業,幹起了服務業,有人在杭州見過她,當時整個社會動盪不安,人心惶惶,李師師生意不好做,又跟著一個商人,去到了湖南地區終老。流浪說取自《大宋宣和遺事》,這本書雖然也是小說,但這本書是史話本,當年經歷過動亂的宋人記述的時事,所以流浪說,比較貼近事實。

    丁耀亢,山東山東諸城人,明末清初小說家,寫《續金瓶梅》,他記載李師師被俘北虜。

    第三種是北虜說,話說靖康之役時,李師師沒躲過災難,雖然已經當了尼姑隱居,因和宋徽宗關係被人供出來,被抓成了3000俘虜大軍一員北上,在經歷了侮辱和磨難後,嫁給了一個殘疾金兵為妻,了結殘生。北虜說取自《續金瓶梅》,這本書是明末清初丁耀亢以宋金大戰為背景寫的一本小說,丁耀亢是北方人,他聽到了一些關於李師師的傳說,記述到書裡,但這時間過去太久,真實性無從考證,李師師的一生,就和北宋一樣,雖然曾經華麗,但短暫。

  • 7 # 歷史在記錄

    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下令籍沒師師家。未久,汴京淪陷,北宋滅亡,師師下落不明。張邦基《墨莊漫錄》稱師師流落於江浙,已“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又一說流落於湖湘間,或臨安之說。

  • 8 # 李不問

    首先,這個問題歷來是千古之謎,缺乏真實史料!

    民間傳說有三種可能:

    第一是可能被金國俘虜。公元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欽宗趙桓,李師師失去了靠山。後來,金兵攻破汴京,很有可能與徽、欽宗父子一同被俘。

    第二是可能自殺殉國。據說是當時叛臣張邦昌欲獻李師師於金兵。李師師怒斥張邦昌和金兵,吞金自盡!

    第三是可能流落到了江南,隨難民一到逃到了江南,也就是南宋!

  • 9 # 歷史名將錄

    北宋徽宗皇帝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他的才華絕不是在做皇帝上,反倒是在詩詞書畫方面成就不小。他在位期間,對政事不怎麼上心,反倒是對女人很掛心。但是後宮裡的女人久了之後他也就膩了,就漸漸開始尋找宮外的沒人,而他找上的,就是當時名震京師的一代名妓——李師師。

      在正史上面對李師師沒有過多的記載,只知道在當時她的名氣很大。李師師在父親死後就被賣到了娼妓那裡,並且改名李師師。李師師自小就受到各種培養,長大後更是名震京師。宋徽宗在得知京城有這麼個美人的時候,就微服出宮去見她,還故意做了一番文人打扮,去了李師師在的地方。

      在花了很多錢之後,徽宗見到了這個在京城有名的妓子,並很快就為她痴迷。畢竟和他後宮的那些女人比起來,李師師更能吸引他的注意。但是以他的身份自然是不能經常來這裡,他就不讓李師師再接待別人了。有些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之後也不敢再來找李師師了,畢竟沒人敢和他搶女人。

      徽宗是個很失敗的皇帝,對國家大事毫不關心,只顧著到處尋歡作樂。不僅如此,徽宗還重用奸臣,那些忠臣良將反而遭到貶斥。後來金兵破城,北宋的兩個皇帝和城裡的女人都被金兵給擄走了。而李師師也就此下落不明,沒人知道她去那兒了。

      一種說法是說她以死殉國了,畢竟李師師名氣這麼大,就連金國皇帝也聽過她的美名,金兵破城之後就大肆搜尋李師師的蹤跡。李師師雖然躲起來了,但是最終還是被人給找到了,但是她不願被金人凌辱,就用自己頭上的簪子自盡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她逃出了京城,最後老死了。有人說過在南逃的路上看到過她,但是因為路途顛簸,姿色不似從前那般貌美。而且在逃難中錢財都丟了,只能一路賣唱為生。當然,還有人說,她被金人搶到了北邊,過得很慘。

      不過李師師最有可能的還是逃去了南方,畢竟她如果待在京城的話,一定會被金人找到,畢竟在靖康一役中金人主要就是在搶汴梁城內的財寶和女人,就連宋徽宗的后妃女兒們都沒能逃過。

  • 10 # 聾王異史

    敢吊皇帝胃口,讓皇帝與大臣爭女人,讓皇帝拋棄三宮六院偷赴青樓,如此有魅力的女子也沒別人了,只有李師師。名聲太大,也給自己惹來不少麻煩。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後,金國國君也想嘗試一下這個讓迷惑皇帝的女人是什麼滋味,四處尋找這位奇女子,李師師的結局撲朔迷離。

    李師師品位很高

    李師師是北宋名妓,但她和其他青樓女子不同,圍繞在她身邊的都是風流儒雅的名士,當時大名鼎鼎的秦觀、晏幾道、周邦彥都是她的粉絲,喜好“一樹梨花壓海棠”的風流老頭張先特意為她作詞,特別是宋徽宗聽說她的名氣後,經不住誘惑,晚上拋棄三宮六院,偷著到青樓“微服私訪”,被吊足了胃口。

    李師師很會弔人胃口

    宋徽宗趙佶聽說大宋名人雅士、公子王孫都爭著去會一個叫李師師的青樓女子,膩煩三宮六院生活的皇帝決定微服出宮換換口味,於是化名大商人趙乙,送上絲綢、珠寶、重金,想會李師師一面。來到李師師住的地方,老鴇先陪著吃水果閒聊,等了半天也沒有看見師師的身影;隨後被領到一間架上有幾卷古書,窗外有風幾枝青竹,很雅緻的小房裡,一個人坐了好久,依然沒見到師師;老鴇又請他到後堂用飯,伙食相當豐盛,李師師卻沒有陪他吃飯;吃完飯後,老鴇讓趙佶洗澡,徽宗不點不耐煩,老鴇勸他:“師師喜歡乾淨,你得聽她的。”聽到話裡有話,趙佶以為馬上能見到師師,很開心的去洗澡,沒想到洗完澡又擺上酒席,繼續喝酒,可謂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吊足了胃口。

    一直等到傍晚,老鴇才舉著蠟燭,領趙佶進了李師師的臥房,但仍然沒有看到主角蹤影,很不耐煩的在房間裡走了好幾圈,這時才看到老鴇扶著一化著淡妝,穿著普通娟衣,剛洗過澡的女孩子。趙佶一看,師師長相併不出奇,但清清爽爽,又有一種內在的氣質,如出水芙蓉一般,竟然把三宮六院全比下去了。師師拿下牆上的琴,彈起了《平沙落雁》,徽宗聽到的音樂與宮中樂伎演奏的味道大不相同,師師見他聽得出神,一連彈了三遍,這時聽到雞打鳴的聲音,已是清晨時分,徽宗急忙離開回宮早朝。第一次見面宋徽宗只聽了場個人音樂會,還只演奏了同一首音樂,但卻讓他難以忘懷。

    老鴇埋怨李師師,對待趙乙太冷淡了,師師卻說:“他是個做生意的奴才,我為何要巴結他!”

    此後,宋徽宗經常到李師師的家中,一來二去,身份也就公開了,但畢竟李師師是青樓女子,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方便,還專門修了一條通往李師師住處的“潛道”,皇帝挖地道偷情,趙佶腦洞夠大。

    皇帝吃大臣的醋

    和李師師要好的還有一名臣子叫周邦彥,在朝中掌管稅收。有一次正

    和師師幽會,突然徽宗駕到,堵住了門,君臣在這種地方意外會面,不僅僅是尷尬的問題,周邦彥沒辦法,只好鑽到床下。宋徽宗在床上與師師一起剝橙子、調情全部被周邦彥偷聽到。

    周邦彥也是個不靠譜的,一時有感,竟寫成寫一詞: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張端義《貴耳錄》載:道君(宋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隱括成《少年遊》。

    後來李師師覺得這首詞很有韻味,就唱給徽宗聽,趙佶一聽傻了,怎麼這詞寫的和自己做的事一模樣,還如此生動,是誰曝光了自己的私生活?一打聽,是周邦彥。徽宗又聽到一些周邦彥和李師師的傳聞,醋意大發,以偷漏稅收為名,將周邦彥罷官免職,流放邊疆。

    金人垂涎師師美色

    不久汴京被金兵攻陷,徽欽二帝被押往北方。金兵對汴梁城中大肆搶掠,很多婦女被金兵金將霸佔,那麼李師師命運如何?

    古書中記載很雜亂,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是削髮為尼,獨守青燈。金人進犯大宋,攻城掠地,宋徽宗軟弱無能,讓位給宋欽宗後,自號“道君教主”,李師師知道後,感覺大宋江山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擔心被金人凌辱,於是提前給自己找後路,也請求出家為為女道士。徽宗知道後,賜城北慈雲觀,師師在觀中終了一生。

    二是金人逼迫,吞金自殺。完顏撻懶攻陷汴梁後,金國國君早已垂涎李師師的著色,就讓撻懶找四處尋找,但卻沒有找到。宋朝奸臣張邦昌為討好金兵,派人找到李師師獻給撻懶,李師師痛罵罵張邦昌:“你們得到高官厚祿,朝廷哪點對不起你們,為什麼事事幫敵人來危害國家?我蒙皇帝眷寵,寧願一死,別無他圖。”拔下頭上的金簪刺穿喉嚨自殺,卻不能馬上嚥氣,又折斷金簪吞下,氣絕身亡。另一種說法是李師師痛罵撻懶,不願意屈從金國君王,被送給年老殘疾的金兵為妻,悲慘地度過後半生。

    三是流落江湖,賣唱為生。還有一種說法是金兵佔領汴京後,李師師的家產被全部沒收,窮困潦倒,流落江浙一帶,為士大夫唱歌為生。後來人老色衰,嫁給商人安度晚年。

    明代梅鼎祚《青泥蓮花記》:“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

    一個地位低下的青樓女子,雖然被皇帝寵愛過,但逢亂世,只是曇花一現,李師師的結局註定蒼涼。

  • 11 # 大國春秋

    陳圓圓——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色藝雙絕,名動江左,"秦淮八豔"之一。滿人入關後,以其個人魅力,改寫了中國的歷史,後跟隨吳三桂東征西伐,進入雲南,但終因年老色衰,日漸失寵,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陸次雲稱讚曰:"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

  • 12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一代名妓李師師 和北宋 君主的風流韻事,傳說很多,散見於南宋以來的多種筆記、小說,其中以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和張端義的《貴耳集》,比較詳細、真切。

      《外傳》中的李師師

      據《李師師外傳》記述:李師師,北宋汴京人,是一個洗染工的女兒。

      按當時的汴京風俗,父母喜愛的兒女,就送到佛寺去掛個出家的名兒,叫做“捨身”。師師小時也舍了身,當時習慣稱佛門弟子為“師”,所以父母就疼愛地叫她“師師”。

      師師四歲的時候,父母雙亡,一個後來稱做李姥姥的煙花女子收養了她。

      師師長大以後,色藝雙絕,在汴京各教坊中名列第一。宋徽宗趙佶是一個風流天子,他不理朝政,卻熱衷於琴棋書畫、聲色狗馬,聽說李師師豔絕一世,就想見見她。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徽宗叫太監張迪送去許多裘衣、綵緞、珍珠、金銀,假稱是大商人趙乙,李師師讓他等了好久,直到深夜才接見他,態度傲慢,露出不屑一顧的樣子。徽宗問她年紀,她不答;再問,她把座位移得遠遠,取下瑤琴,自個兒彈了三遍,雞就叫了,徽宗只好悻悻地離開。這是大觀三年(1109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姥姥對她說:“趙客人禮儀不薄,你怎能這樣冷淡?”

      師師說:“不過是個金錢的奴僕罷了,我為什麼要敷衍他?”

      不久,街頭巷尾就傳出了皇帝到過李家的新聞,李姥姥聽了,嚇得半死,流著眼淚對師師說:“要是真的,就要滿門抄斬了!”

      師師說:“不要怕,他既然肯來看我,又怎會忍心殺我?逛妓院的事,皇上一定很忌諱,決不會公開辦理的。”

      果然,趙佶不曾見怪,春節的時候,還送來了一張蛇跗琴和一些白金。後來,他們就交往起來了。

      師師喜歡的,徽宗 都喜歡;師師需要的,徽宗都備辦。他們一會兒彈琴,一會兒下棋,一會兒寫字,一會兒作畫,愉快極了。

      這年九月,趙佶還畫了一幅題為“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的畫,送給了她。

      為了來往方便,趙佶以治安保衛為名,修了一條通道,直通李家,叫做“潛道”。從此,趙佶同師師來往,就不會再鬧得沸沸揚揚了。

      有一次,宮內宴會,嬪妃雲集,韋妃悄悄地問趙佶:“是個什麼樣的李家姑娘,陛下喜歡得那樣!”

      趙佶說:“也沒什麼。要是你們穿上一樣的衣服,同師師雜在一起,就馬上會顯示出一種明顯的差別,那一種幽姿逸韻,完全在容色之外。”

      後來,徽宗把皇位讓給欽宗,自號“道君教主”,退居太乙宮,同師師的見面就少了。

      《貴耳集》的風流軼事

      《貴耳集》為南宋張端義作所,其中記載了一段涉及著名詞人周邦彥的風流韻事。

      有一次,趙佶到李師師家,正碰巧著名詞人周邦彥也在那裡。周邦彥聽說皇帝來了,趕忙躲到床下回避。趙佶並不知道,自己帶來幾隻江南進獻的新鮮橙子,邊剝邊吃,同師師說了一會兒悄悄話,就離開了。

      周邦彥當時嚇了一身汗,從床下爬出,又覺好笑。後來,他把這段所見所聞,填了一首詞,叫做《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吹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後來,趙佶又到李師師處,問她有什麼新詞?師師說:有,就唱了一曲《少年遊》。趙佶聽了,好生奇怪,這言語,這細節,分明是那日同李師師相見的情景。又問是誰寫的,師師說是周邦彥。徽宗勃然大怒,拂袖而歸,他找到丞相,說:

      “開封府有個叫周邦彥的監稅官,稅沒交足,你們為什麼不捉拿法辦?”

      丞相一查,周邦彥的稅早交足了,但因為皇帝要辦,就以職事廢弛為名,糊里糊塗地判他罷黜官職,驅出京師。

      隔了幾天,趙佶又到了李師師家,師師不在,坐到更初,才見師師回來,愁眉淚眼,憔悴不堪。

      問:“哪裡去了?”

      答:“送周邦彥出京。”

      問:“有沒有作詞贈別?”

      答:“有《蘭陵王》一首。”

      趙佶強壓著妒忌的火,說:“唱一遍聽聽。”

      師師也強斂愁容,佯裝笑臉,咿呀地唱起來。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那纏綿悱惻的情,那抑鬱無告的怨,隨著那婉傳的歌喉,幽幽咽咽地瀉出。趙佶那焚燒了許久的無名妒火,早已被詞裡拂塵似的柳枝兒,拂掃得煙消雲散了。他不禁慚愧了起來,回宮之後,下了一道詔書,把周邦彥召回。因為周邦彥善於填詞譜曲,還提拔他當了個“大晟樂正”的官。

      年齡公案

      對這兩則故事,人們提出了許多疑問。

      首先是這件風流韻事的有無?提出質疑的人說:

      其一,周邦彥生於1056年,死於1121年,活了六十五歲。趙佶同師師的交往開始於大觀三年,即1109年。而此後的周邦彥,至少是五十三歲了。在那樣一個人壽不豐的年代,周邦彥以五十三至六十五歲的高齡,再到妓院去廝混,恐怕沒這個道理。

      其二,北宋詞人最早提到師師的是張先。相傳,他的《師師令》就是為李師師而作。與張先相先後的詞人晏幾道、秦觀也曾在詞裡詠歎過師師。張先去世於熙寧十年(1077),那時師師至少也應有十五六歲,到大觀三年,就應該至少有四十七八歲,這同周邦彥的年齡大體相當,但生於1082年的徽宗趙佶,這時只有二十七歲,不論他如何貪歡好色,也決不會肯同一個母親輩的老婦來往吧。

      其三,考周邦彥的歷史,沒有當過開封府稅監這類小官;考宋朝的職官制度,也沒有“大晟樂正”這個官職。

      但是,多數研究者仍然相信這段風流公案存在。因為:

      第一,這段故事流傳得比較廣泛,除了文人記述外,還有大臣公開上章,批評皇上不該動輒“輕車小輦”溜出宮外胡鬧,這也委婉地旁證了這一事實基本存在。況且,張端義、周密等人都是有一定地位和深於掌故的人,年代離周邦彥不算太久,記述當有所根據。

      第二,天下同名的女子甚多,張仙、晏幾道、秦觀等人所見的熙寧時代的師師,不一定是宣和時代趙佶、周邦彥所交往的師師。因此,以張先詞來推斷宣和師師的年齡,可能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

      第三,宋代詞人大都常在妓院廝混,《宋史》說周邦彥行為“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足見其生活作風並不嚴謹,認為他到了五六十歲就不會出入妓院,實屬迂腐之見。

      李師師的歸宿

      其次是,李師師歸宿如何?

      關於李師師的歸宿,說法不一,大多缺少可靠的依據。

      其一是出家、殉難說。

      《李師師外傳》繼續寫道,徽宗趙佶退居道宮之後,李師師自感失去了靠山,身家難保,當時金兵犯境,河北告急,師師就主動向開封府打了一個報告,願意捐獻積蓄,助河北軍費,後來又求得徽宗同意,在北城慈雲觀當了女道士。金兵攻破汴京後,統帥達懶指名要交出師師,漢奸張邦昌搜捕到她,把她送到了金營。李師師說:“我本是卑賤的妓女,但曾經蒙皇上眷愛,現在寧可一死,決不讓你們把我當做禮品,換取晉身之階。”說著,拔下金簪,自刺其喉,不死,又把金簪吞到肚裡,才死去。

      後來,被拘押在五國城裡的趙佶聽說了師師的死情,也禁不住眼淚滔滔。

      其二是落難說。

      有人說,金兵攻下了汴京以後,燒殺搶劫,無所不為,師師落在金兵手中,後來輾轉嫁給了一老兵為妻,羞辱地度過了這大起大落的坎坷一生。

      其三是南渡說。

      不少人說,靖康之難以後,師師也輾轉南渡,流落在江、浙、湖、湘一帶。有人說在湖湘一帶見到過她,已沒有往日的風姿;有人說在江浙一帶,士大夫還邀她聽過歌。

      《宣和遺事》說,師師南渡以後,曾在杭州重操舊業,後來又流落到湖、湘一帶,嫁給了商人,則是以上兩種說法的綜合了。

      宋人劉子翬《汴京紀事》詩惋嘆地說: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劉子翬親歷了靖康之難,此詩用了“過湖湘”、“今無色”、“當年”等詞語,都是目睹口氣,其所說應該是有根據的。

      總之,金人南下,事起突然,師師以一介弱女子,在兵荒馬亂之際,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殉難說”似乎美化了師師,也美化了她和徽宗趙佶的愛情,然而事實卻未必不如此;“落難說”比較符合當時戰亂生活的特點,卻沒有可靠的資料作根據;南渡是當時略有資財的人的最佳選擇,以師師之聰慧,大略會作這種選擇吧,然而,這也只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推想。

      如果南宋的文人學士也只是利用了這種合理的推論,那麼,李師師的晚境及結局,就仍然是一團未知之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評論明朝昏君多,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