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山野草
-
2 # 高校人才真經
人的全面發展,最早是馬克思提出來的。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這麼說的: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 的發展,還包括人的道德的發展。 …… 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我們目前說的全面發展,指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裡面,除了美育以外,其他四種馬克思都已經提到了。
我個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多年從事人才工作和教育工作,一直秉持的也是馬克思的全面發展的觀點。一個人要成為完整的人、大寫的人,應該要全面發展。德是放在第一位的,不用多說了,一個人如果有才無德,那將是社會的禍害。智,或者知識,是現代社會人類生存之本。體,即身體,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給你帶來高品質的人生。美,是一種更高生活品質的需要,包括音樂、美術、文學,代表著靈魂的昇華。勞,則是人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愛勞動會勞動人才會有全面發展的可能。可以說,進入到21世紀以來,這5個方面對人來說是缺一不可的。
而且,這5個方面的內涵其實是很豐富的,並不是說人全面發展了,就變成一個模子出來的人了。比如智,從事每個行業每一樣工作都需要智;體,運動員的體是體,普通勞動者的體也是體,即便是一個退休了臥床了的人,他的身體狀況對社會和家庭也有很大影響;美,音樂是美,繪畫是美,文學也是美,學會欣賞路邊鮮花,學會讚美身邊人,這都是美的體現;勞更不用說了,只要你在為人類社會創造點什麼,都可以算作勞。即便是德,也有很多層境界,並沒有要求每個人都具有博愛之心。
當然,我們也清楚,人要實現全面高水平發展是非常難的,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命運也有千差萬別。有人智力超群,但身體殘疾,比如霍金;也有人智力低下,但身體強悍,比如阿甘。從社會角度來看,他們雖然沒有全面發展,但是某方面的天才,社會可以接受他們。但從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其實都因為沒有全面發展而遭受著身心的折磨。也就是說,人的全面發展最大意義其實是在於個體,它是我們實現自由和高品質生活的基礎。因此,如果有可能,還是要儘可能去追求全面發展。
回覆列表
教育目的提高素質服務社會,成為有素養有能力人格健全的人。不同教育階段教育任務不同,自然帶有區域分異,形形色色的人由於諸因素差異而導致人生分異再正常不過。德國教育不過度追求高學歷而培養適用性,美國教育特別強調效忠美利堅,當今中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要分數,要名次,要升學率,要來要去培養的學生似乎不是那麼回事了。理想呢?愛國情懷呢?個性呢?意志力,專注度,個人愛好似乎不太令華人滿意,糾其原因個人認為還是教育內部領導評價機制有問題,教育機構領導如果是畢業於北師大華師大,格局肯定高,教育局的個別領導有幾個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前途負責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