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聯媒體
-
2 # 白老師談健康
附睪結節是指附睪頭、體、尾可觸及質地偏硬或有觸痛的腫塊,可伴有酸脹疼痛。多見於慢性附睪炎、附睪結核等疾病。相當於中醫所稱的子癰、子痰。
附睪結節位於陰囊內上端,容易被臨床所發現和重視。中醫治療慢性附睪炎有較好療效,附睪結核常需中西醫結合治療,但易造成精道阻塞不育。
病因病機
本症多由飲食不節或感受寒溼、溼熱之邪,留於肝經,絡脈失和所致;或由肝腎不足,陰虛火旺,煉液成痰,痰濁凝聚,血脈瘀滯而成;溼熱或痰瘀交阻,蘊熱釀膿,痰性膠黏,非易驟化,故潰後常易形成漏管。
診斷與鑑別診斷
急性附睪炎可突然出現附睪腫大,疼痛拒按,伴有發熱;慢性附睪炎起病緩慢,陰囊墜痛或脹痛,附睪增大,或有結節,質地較硬,壓痛輕微。根據臨床症狀及體徵不難診斷。
附睪結核多發於青壯年。既往有腎結核或男生殖系其他結核病史。附睪尾部可捫及大小不等、凹凸不平、壓痛輕微之硬結,有的延及整個附睪。偶可累及睪丸或併發鞘膜積液。患側精索增粗,有串珠狀結節。附睪活檢可以幫助確診。
辨證施治
1.溼熱下注證
證候:子癰初起,附睪腫大疼痛,拒按,痛引少腹,腫勢可波及陰囊,口渴尿黃,便燥,可有發熱,舌紅苔黃,脈數。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東加味。方中龍膽草、梔子、黃芩清熱利溼;生地滋陰清熱;車前子、澤瀉、木通清下焦溼熱;柴胡、木香、荔枝核、川楝子行氣疏肝止痛;蒲公英、連翹、紫草、夏枯草解毒消腫,清熱散結。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每次3g,每日3次。
2.肝氣失疏證
證候:子癰中後期,附睪結節,子系粗腫,觸痛輕微,牽引少腹不適,多無全身症狀,苔薄膩,脈滑。
基本治法:疏肝散結,化痰軟堅。
方藥運用:四逆散和枸橘東加減。方中柴胡、枳實、荔枝核、枸橘核、烏藥疏肝行氣;玄參、浙貝、夏枯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散結、消腫的功效。
中成藥:散結鎮痛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
3.痰濁凝聚證
證候:子痰初起,除附睪結節呈串珠狀外,無明顯全身症狀,脈舌如常。
基本治法:化痰軟堅。
方藥運用:二陳湯合消瘰丸加味。方中制半夏、青皮、陳皮、玄參、川貝理氣化痰,茯苓、海藻、昆布、海蛤殼軟堅散結。
中成藥: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
4.陰虛火旺證
證候:子痰後期,午後潮熱顴紅,夜寐盜汗,頭昏口乾,腰痠乏力,區域性疼痛,或寒性膿瘍形成。
基本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運用:六味地黃東加減。方中生地、丹皮、茯苓、澤瀉、山藥、赤白芍滋陰清熱;青蒿、銀柴胡、地骨皮、鱉甲(先煎)清虛熱。
中成藥:知柏地黃丸,每次8粒,每日3次。
其他治療
1.子癰初起,外敷如意金黃散;子痰未潰時外敷紫金錠膏,日換1次;如有繼發感染,參考睪丸炎。
2.潰後形成竇道,可用拔毒藥,攤於紙捻上,插入竇道內,外用黃連油膏紗布蓋貼,日換1次。膿盡後用桃花散收口,或用柏椿膏蓋貼亦效。
3.若附睪結核硬結增大變硬,或竇道久治不斂者,可考慮行附睪切除術。
4.龍膽瀉肝丸,每次6g,每日2~3次,適於子癰初起;逍遙丸,每次6g,每日2~3次,適於子癰中後期。
5.五味龍虎散,裝入空心膠囊內,每次1.5g,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適於子痰,不論何期,均可服用。
6.七味胎元丸,每次2g,每日2次。適於子痰潰後。
轉歸及預後
1.中醫治療附睪炎有較好療效,預後尚佳。
2.中西結合治療附睪結核有較好效果,但易引起精道阻塞,無精不育。
預防與調護
1.合理運動,避免久坐;節制房事,切忌恣情縱欲。
2.有手淫習慣者,儘量減少或戒除。
3.保持精神內守,心情舒暢,一旦患病,需解除思想負擔,靜心調養。
4.注意會陰部清潔衛生,預防逆行感染。
5.防治慢性咽炎、牙齦炎以及肺結核、腎結核等等原發病灶,預防經血行感染。
臨證經驗
1.附睪結節治法五則
(1)疏肝行氣破結法:附睪系屬“子器”,為肝經所絡,而肝性條達,帥血而行,病則肝經鬱滯,血脈瘀阻,不通成結。此結節或大或小,遊走不定,與陰囊不粘連,伴見心煩易怒、胸悶脅脹、噯氣寐差等。方用梔子清肝湯合枸橘東加減。藥如:柴胡、當歸、白芍、川楝子、白毛夏枯草、地鱉蟲、橘核、陳皮、臺烏藥等。其中柴胡、陳皮、夏枯草、川楝子疏肝行氣清熱;臺烏藥、橘核行氣止痛;地鱉蟲、當歸、白芍行氣活血止痛。
(2)活血散瘀通塞法:附睪隨睪丸位居體外,常可因房事過猛或突受暴力致傷。傷則絡破,血溢脈外,日久不除,瘀而成結。症見附睪結節,睪丸腫痛,色見青紫,或伴尿血、血精,舌質紫或有瘀點,脈弦。此因瘀而結,法當祛瘀活血。方從護睪活血東加減。藥如:三稜、莪術、露蜂房、蘇木、大川芎、路路通、石菖蒲、紅花等。其中三稜、莪術破氣行血;蘇木、川芎、紅花、路路通活血祛瘀通絡;菖蒲引藥歸經;露蜂房攻堅散結。
(3)清利溼熱導濁法:此證常見於夫妻長期分居,禁慾日久,蓄精不洩或過食醇酒厚味,滋生溼熱,致使溼熱與敗精互結而成者,亦可繼發於泌尿系的急慢性感染之後。症見附睪結節如豆,捫之邊緣不清,粘連不移,伴尿頻、尿急、尿痛,尿末時有滴白現象,睪丸脹痛等,舌質紅、苔膩或黃,脈濡。方用萆薢東加味。藥如:萆薢、六月雪、玉米鬚、川貝、椿根皮等。其中萆薢、椿根皮、甘中黃、六月雪清熱利溼;晚蠶砂、炙殭蠶、玉米鬚化溼洩濁;臺烏藥、川貝行氣散結止痛。
(4)化痰軟堅散結法:本法適用於僅見附睪結節較硬,邊緣欠清,或伴睪丸僵硬而無他症可辨者。方從昆布海藻湯合消瘰丸加減。藥如:昆布、海藻、煅龍牡、玄參、貝母、甘中黃、皂角刺、枸橘等。其中昆布、海藻、煅龍牡軟堅散結;甘中黃清熱利溼;貝母、玄參、皂角刺、枸橘行氣化痰散結。
(5)培本扶正散結法:此法適用於年老體弱或恙延日久、過用戕伐之品而疾未得除者,多見脾腎陽虛與肝腎陰虛兩證。前者見附睪結節伴性慾淡漠,腰痠怕冷,大便溏薄等證。方選還少丹加減。藥如:大熟地、山萸肉、小茴香、巴戟天、杜仲、肉蓯蓉、楮實子、石菖蒲、炒甲片等。其中熟地、山萸肉、杜仲、巴戟天、楮實子益腎壯陽,寓陰中求陽之意;炒甲片、小茴香溫陽散結。後者見附睪結節伴腰痠腿軟,口乾盜汗,午後潮熱,舌質紅、苔薄、脈細等症。方選二地鱉甲煎加減。藥如:生熟地、枸杞子、鱉甲、茯苓、山萸肉、牡蠣、丹參、天花粉、金櫻子、菟絲子、川貝等。其中生熟地、枸杞子、菟絲子、金櫻子、山萸肉滋陰補腎,設陽中求陰之味;鱉甲、丹參、川貝、牡蠣滋陰活血、軟堅散結。
2.又子痰頑症也,用六味地黃丸滋陰降火,合消瘰丸、五味龍虎散化痰毒、消瘀滯,為標本同治、虛實兼顧之對症良方。臨床用之,歷驗不爽,僅療程長短而已。
驗案舉例
案一 劉某,45歲。附睪結節6個月,觸之遊走不定,煩躁口渴,大便秘結,會陰部時覺脹痛。證屬肝鬱氣滯,精道不暢。處方:枸橘、柴胡、當歸、白芍、川楝子、青皮、陳皮、杏仁、桃仁各10g,臺烏藥12g,夏枯草6g。此方連服2月,結節消失。
案二 陳某,26歲。就診前3個月踢足球時陰部受傷。近1周來自覺睪丸脹痛,捫之附睪結節如黃豆大、觸痛明顯。舌質紫、苔薄黃,脈緊。證屬瘀阻精道,聚而成結。處方:三稜、莪術、紅花、臺烏藥、地鱉蟲、蘇木、路路通、澤蘭、澤瀉各10g,露蜂房30g,石菖蒲5g。此方服用3月餘,諸恙悉除。
案三 江某,26歲。附睪結節4個月,伴體倦乏力,納呆,小溲色黃,時有滴瀝不暢,腰痠。舌質紅、苔膩微黃,脈濡。證屬溼熱蘊阻,精道壅塞。處方:萆薢、椿根皮、菟絲子、澤蘭、澤瀉、晚蠶砂、荔枝核各10g,六月雪20g,甘中黃6g,玉米鬚30g。此方連服3月餘,結節消,小便滴瀝減而未除,予保精丹繼服2月皆痊。
案四 吳某,28歲。附睪結節4年伴睪丸質硬,輕度萎縮。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證屬痰瘀互結。處方:昆布、海藻、煅龍牡、白芥子、晚蠶砂、皂角刺、玄參、枸橘各10g,薏苡仁30g。此方連服4月,結節變小而軟。加服茴香橘核丸月餘得收全功。
案五 夏某,39歲。高血壓史15年。附睪結節伴午後潮熱,心胸煩悶,頭暈口乾,寐差盜汗,舌質紅,苔薄少,脈細弦。證屬肝腎陰虛。處方:生地、熟地、山萸肉、鱉甲、淮牛膝、穭豆衣、枸杞子、茯苓、茯神、川貝、金櫻子各10g,牡蠣30g,石決明20g。此方連服2個月,陰虛陽亢症狀緩解,結節亦小。續服2個月,結節全消。後予歸芍地黃丸以圖鞏固。
案六 楊某,32歲。1978年3月2日初診。結婚3年不育。性生活正常。女方月經正常,婦科檢查亦正常。男方多次檢查精液常規無精子。至本專科門診檢查,兩側附睪頭部均有黃豆大結節,右側附睪尾部有彈丸大結節,質地均較硬,左側睪丸略小。診斷為“附睪結核”。要求中醫中藥治療。
患者發育較差,形體矮小。平時失眠多夢,頭昏盜汗,面色少華,脈細,舌偏紅,苔薄。此由肝腎不足,痰濁凝聚,而成“子痰”。擬滋腎陰與化痰濁並進。
處方:細生地、大白芍、山藥、茯苓、澤瀉各10g,丹皮、制半夏、陳皮各6g,川斷、枸橘李各12g,碧桃幹15g。另,炙蜈蚣粉、炙地鱉蟲粉(等份)1.5g,日服2次。
藥進10劑,右側附睪尾部之硬結已縮小2/3,兩側附睪頭部之硬結轉為條索狀,質地變軟,夜間盜汗消失。原方再服10劑,兩側附睪之結節已基本消失,左側睪丸仍稍萎縮,偶感脹痛。觀察8個月,結節未再生。後繼續治療不育症。
現代研究進展
1.安崇辰等將本病分為5型:寒溼子癰,以補益肝腎、溫經散寒為治則,方選暖肝煎;溼熱子癰,以清利肝經溼熱為治則,方選龍膽瀉肝湯;氣滯子癰,以疏肝理氣為治則,方選橘核丸;氣凝血瘀子癰,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為治則,方選復元活血湯;氣虛子癰,以補中益氣、疏肝通絡為治則,方選補中益氣湯合橘核丸。
2.李彪等將本病分為急性期、慢性期分別辨證。急性期分為初、中、後3期辨證,初期為熱鬱肝經,失於疏洩,治以清熱利溼,疏肝理氣,方用枸橘東加減;中期乃溼熱下注肝經,治以清熱解毒,利溼疏肝,龍膽瀉肝東加紫花地丁、皂角刺;後期乃餘毒溼熱留滯,仍需疏肝解毒,五神湯和枸橘東加減。慢性期氣血凝結,餘熱未清,宜活血散結、清解餘熱,方用金鈴子散合少腹逐瘀東加減。
3.吳紹叢將本病分為5型:肝鬱氣滯型,治宜行氣散結、化痰逐瘀,藥用橘核、昆布、海藻、川楝子、桃仁、厚朴、枳實、延胡索、肉桂、木香;溼熱下注型,治宜清利溼熱、活血消腫,藥用生地黃、黃芩、車前子、龍膽草、當歸、澤瀉、山梔子、柴胡、木通、甘草;寒凝肝脈型,治宜溫經散寒、行氣止痛,藥用當歸、枸杞子、茯苓、小茴香、烏藥、肉桂、炮姜、熟地黃、川楝子;下焦瘀熱型,治宜洩下逐瘀,解毒排膿,藥用大黃、桃仁、桂枝、芒硝、虎杖、車前子等。
4.郭軍用附睪湯(虎杖20g,萆薢、乳香、沒藥、川芎、白芍、桃仁、當歸、夏枯草各10g)治療附睪炎27例,舌苔膩,脈滑或數,加滑石10g,瞿麥10g,金銀花10g;腎陰不足者,原方去萆薢、夏枯草,加熟地20g,石斛10g,川斷10g。結果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2例,有效率92.6%。
5.汪明德用荔橘湯(荔枝核30g,橘核15g,柴胡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小茴香10g,當歸15g,赤芍15g,制乳香、沒藥各6g,紅藤30g,白花蛇舌草30g,皂角刺10g),急性發作加金銀花、連翹各15g,敗醬草15g,六神丸15粒(保留灌腸用)。發熱者柴胡加至30g;慢性日久加黃芪15g;伴附睪硬結者加穿山甲10g,三稜15g,莪術15g,海藻15g,昆布15g。治療92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24例,有效28例,無效7例,有效率92.39%。對照組54例,口服美滿黴素每次100mg,2次/日,每次強的松5mg,2~3次/日,結果治癒12例,顯效10例,有效16例,無效16例,有效率70.37%。
6.鄭東利用抗炎活血湯(柴胡、連翹、毛冬青、萆薢各15g,龍膽草、黃芩、桃仁、紅花各12g,馬鞭草、金銀花、丹參、川牛膝各30g,白花蛇舌草、赤芍、虎杖各20g)治療54例,疼痛較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沒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有尿路刺激症狀加金錢草、萹蓄、瞿麥;伴早洩遺精者加知母、黃柏、金櫻子、芡實;附睪堅硬者加三稜、莪術、夏枯草、穿山甲等。結果治癒31例,有效21例,無效2例,有效率96.3%。
小結
附睪結節多見於附睪炎或附睪結核。附睪炎多為慢性,也可急性發作。急性期治療時應徹底,否則轉為慢性治療難度較大,有時易影響精子數量、質量。附睪結核關鍵在於早期西藥抗癆治療,對個別難以吸收的硬結和難以癒合的瘻管,有時中醫中藥治療可收到一定效果,但不能解決精道阻塞、無精不育問題。
回覆列表
不知是否是先天原因導致的?臨床上先天原因導致的附睪畸形最多,這種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極有可能導致男性無法正常生育,治療上臨床上也多以手術治療為主,飲食上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機體內分泌影響比較大的食物,如河蟹、蝦等藥儘量的少吃或不吃;
(2)要興奮性、亢奮性飲料要儘量的少喝,如咖啡、茶水等要儘量的避免;
(3)對人體胃腸刺激比較大的食物也建議不吃或少吃,如花椒、辣椒等,除此之外,一些冷凍食物、生的食物也儘量少吃;
(4)在醫生的建議下,可以補充一定的維生素,但是不要亂吃維生素,有的人著急,自己從藥店亂買維生素,完事之後,就亂補維生素,維生素確實有提高精子質量的作用,可以從自然食物中,獲取大量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千萬不要亂補。
(5)不要亂補腎壯陽,這些補給品其實相當於一種刺激劑,一次補完之後對人體真的是很大的消耗;
(6)儘量少吃發物,如羊肉、狗肉、香菜等食物;
(7)注意限制高碘食物的攝入,尤其是強化性加碘的食物,要儘量的少吃,還有海鮮類食物,由於含碘量很高,所以也儘量的少吃;
(8)切勿亂吃中藥,有的患者病急亂投醫,隨意的抓取中藥,很容易造成身體的淤塊、腫脹等不良反應;
(9)儘量減少食用性脂肪的攝入,進食以植物油為主。
指導專家:李國勝,副主任醫師,威海市中醫院泌尿外科。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擅長普外科及泌尿外科疾病的各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