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目歷史君

    首先,我覺得曹操即使想殺漢獻帝,他也不敢殺掉他,他殺了漢獻帝就會引上弒君的壞名聲,當時漢朝雖然名存實亡,但還是有一批忠漢的老臣,殺了獻帝勢必引起內亂。除此之外,劉備、孫權等割據勢力也會乘機以這個為藉口打曹操,所以曹操不敢殺。其次,曹操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看到了漢獻帝的作用,能讓自己有著正統的姿態去平亂,殺了獻帝自己不就成了反賊麼?自己不就成了第二個董卓,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還有就是漢獻帝並沒有犯過什麼大錯,也確實沒有很重要的理由非要去殺了獻帝不可。最後,也就是曹操自己本身了。我相信曹操在青年時期是立志成為一名匡扶社稷、重整亂世的良臣,要不他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刺殺奸臣董卓,但人的內心慾望肯定是會上漲的,稱帝的心思曹操肯定是動過的,但他一直做不到,畢竟這違背了自己的初心,最後我覺得他還是放棄了稱帝的心,畢竟已經是權力的頂峰了,他這一步邁不過去,所以他最後甘願做漢臣,不稱帝,更不會殺獻帝,給自己抹上壞民聲。

  • 2 # 安眠冬夜

    有一句話叫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是曹操不殺他的原因,主要有幾個。

    一是不能殺,雖然漢獻帝沒有半點實權,但是他還是天下名義上的共主,天下還是姓劉的漢朝,有了漢獻帝,曹操才有名義籠絡天下的人,才能名正言順的假公濟私。

    二、是不敢殺他,在古代弒君篡位和弒父殺母一樣的重罪,天下看曹操不爽的數都數不過來,曹操一殺漢獻帝奪位,第一個死的就是曹操,看看袁術的下場就知道了。

    三、是沒必要殺,漢獻帝沒權沒勢,還是自己的女婿,殺他得不到一點好處,還留個千秋罵名,曹操還是一個有點沽名釣譽文人,這樣的事是不會做的。

  • 3 # 如切如磨

    一、不敢殺

    天地君親師,皇帝即為天子。忠君思想在封建社會,尤其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朝那是主流基礎地位的。以臣弒君,至不祥也。但凡有文化有腦子的政治家都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做這種犯大忌的事情。

    就看自秦始皇稱帝以來。殺秦二世胡亥的趙高,殺子嬰的項羽,毒死漢平帝的王莽,毒死漢質帝的梁冀,毒死漢少帝的董卓。這些都什麼下場?最慘的項羽佔盡優勢卻失去唾手可得的江山,還被大卸八塊。一般慘的都算是拉著全族一塊死絕,史書上還要遺臭萬年。這種冥冥中神秘的天意誰能說沒有?

    前車之鑑比比皆是,就在身邊。曹操世受漢恩,正兒八經的漢臣之首,功底深厚的文學家。別說他不敢,就是篡位的曹丕也不敢,殺了前朝皇帝就是變相否定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正統大義之名無可比擬。弒君謀逆這等大罪惡名,曹操豈敢受之留在史書上!

    二、不能殺

    漢獻帝對於曹操意味著必須供饗的神祗,手中最有威懾力的底牌,賦予最大合法性的人形玉璽。奉天子以討不臣,這是曹操最明智最成功的戰略。動輒便是代天行伐,替天行道。在戰爭中,永遠居於合法正義的一方,帶著煌煌天威在氣勢,運勢上先壓對方一頭。包括劉備孫權在內所有軍閥割據勢力,天生就被剝奪了合法性正義性。曹操殺了漢獻帝等於自廢武功,把凌駕眾人的資本化為授人以柄,由人討伐的口實。

    且曹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或忠於漢朝,或仍在觀望騎牆的臣子、世家大族、士人勢力暗流湧動。荀彧之死便是明證。朝局紛亂,各懷異心。曹操再怎麼說也是皇帝任命的首席大臣,名義上守著臣節。真弄死獻帝,曹操就是破壞自己的根基,甚至是自掘墳墓。

    泥塑木雕的神像它也是神,毀不得。所以漢獻帝是絕對不能殺的。

    三、不划算

    完全沒必要。可以說由始至終漢獻帝都是完全被曹操控制在手中的。獻帝從繼位到退位,壓根從沒有形成自己勢力的機會。別說接觸軍隊了,僅有一次的掙扎不但失去了最後敢於反抗曹操親近自己的臣子,連心腹的枕邊人、親生的兒子也沒能保住。也讓所有人看清了形勢,讓曹操更完善了防範措施。徹底把漢獻帝隔絕成了高高在上的傀儡神祗。而漢獻帝明顯一不是雄才的主,二沒有大略的資本,三似乎默默享受了命運的強姦。殺他百害而無一利。

    四、不願殺

    個人揣測一下曹操的心思,覺得曹操其實是真不願意殺漢獻帝的。曹操起兵之初,也是奔著匡正國家,扶保社稷去的。要說他開啟始就想著謀朝篡位是冤枉了他的。人的野心和慾望也是需要不斷髮展變化的形勢催生的。曹操的自白書《敘志令》我覺得寫得就非常誠懇。

    “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曹操至死也沒有代漢自立,雖有逼凌挾制,有虧臣節的行為,但至少名義上是全了君臣名分的。所以說從情感上是不會想要殺死漢獻帝的。

  • 4 # 秉燭讀春秋

    說實話,假如曹操殺漢獻帝劉協易如反掌,分分鐘就可以砍了他,但曹操起事之初的戰略思想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話,他就不能殺劉協。這也是曹操高瞻遠矚,戰勝所有對手的法寶。

    首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計策是三國中號稱“毒士”的賈詡向涼州軍後期首領李傕提出的“奉國家以徵天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這就是那句話的雛形,結果李傕採納了,沒有逃跑,組織隊伍殺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政府。這時曹操看在眼裡,無奈自己兵少勢微,不得不依附袁紹。

    後來,曹操看到袁紹昏庸無能,毅然與之決裂,勢同水火。經過努力打拼,曹操逐漸攢下家底,有了一方人馬。

    就在此時,曹操的謀士,當時的兗州治中從事毛玠,向曹操提出了謀求發展的重要策略:

    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曹操早就有此意,也知道漢天子在政治鬥爭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他採納了毛玠的建議,馬上派使者輾轉到長安,把漢獻帝劉協迎了過來。

    從此劉協成了曹操的『砝碼』,想消滅誰,全憑曹操一句話,最典型的是消滅了袁紹和袁術。

    說實話,曹操當初官渡之戰能夠戰勝強大的袁紹,除了謀略得當,還有就是得利於『挾天子』這件事,這樣看起來,曹操就是正義之師,袁紹就是不仁之臣。

    其實,這也不能怪別人,當初這個計謀袁紹是知道的。袁紹的謀士沮授向袁紹獻計,讓其“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目光短淺,看不出這些門道,沒有采納,結果被和他分庭抗禮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曹操成了北方最強大的諸侯。

    綜上所述,曹操好不容易得到的“金字招牌”他會傻到把它摔碎嗎?我倒覺得,如果有人謀殺劉協,曹操還會極力保護呢?

    還有就是,殺了劉協,誰來做皇帝呢?有道是:『國不能一日無主』。

    有人說了:『皇帝輪流做,今日到俺家』,曹操不會自己稱帝嗎?講真曹操不敢,因為有前車之鑑。

    袁術和袁紹都是四世三公,家族顯赫,為什麼都失敗了?就是沒有得到『劉協授權』。還有就是袁術和劉協搶皇帝這個名號,結果袁術被諸侯群起而攻之,最後想吃點蜂蜜都不行。

    袁術稱帝,被群雄擊敗,後來,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術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袁術找人要蜂蜜,卻又找不到,袁術大叫道:“袁術至於如此嗎?”遂吐血身亡。曹操從這件事看出來,漢朝雖然很沒落和腐朽,但一時之間還沒有人敢取而代之,這是儒家思想在人心裡根深蒂固的緣故。

    曹操看到袁術如此下場,加之劉協在他手上有利用價值,不殺劉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 5 # 王俊傑猛

    曹操不殺漢獻帝,不是曹操仁義忠義,而是時機不到。

    曹操當時雖然控制洛陽,陳留,許昌,鄴城,但是天下諸侯內心深處還是認為漢室是正統的,即使不認為漢室是正統,也不認可曹操接任。

    當時除了劉備,孫權,天下諸侯馬騰,劉表,劉璋,張魯,都是割據一方的勢力,他們雖然自立為主,但畢竟名義上是漢室的臣子。

    如果曹操殺了漢獻帝,自己為王,那麼天下諸侯就可以名正言順自立為王,與曹操抗衡,還可以聯合起來討伐曹操。

    以曹操當時的實力,是不能同時對付天下諸侯的,曹操的實力也不足以一統天下。

    在那種情況下,曹操只能挾天子令諸侯,用漢獻帝的名義佔據政/治的優勢。

    曹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也是一種政/治投資,如果曹操有絕對實力蔑視天下諸侯,早就一腳把漢獻帝踢開了,還會把自己女兒送火坑裡嗎?

    曹操一生沒有稱帝,是因為實力不夠。

    曹操沒有甩開漢獻帝,也是因為實力不夠。

  • 6 # 陸玖柒叄

    "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挾"正體現了曹操高明之處。漢室飄零之際殺了獻帝群雄定會群起而攻之。以帝之名清除異己才算上策。待天下平定時再做定奪。可阿暪命該如此,大業未成卻駕鶴西行,終落得梟雄之名於世間!

    可嘆一代梟雄!

  • 7 # 厚土高天識君

    漢獻帝自董卓被誅後,處於顛沛流離狀態,被董卓餘黨劫持。公元195年終於回到洛陽。由於洛陽經董卓之亂,變成一片廢墟,皇帝百官無處安身,糧食不充裕。生活非常艱難。在許城(今河南許昌)駐軍的曹操,接受謀士毛玠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親自到洛陽朝見漢獻帝,以示忠心於朝廷。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城,接受曹操的扶佐。曹操有了這張王牌,在政治號召力,軍事行動上都具備合法化,在東征西討的戰爭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歷史中真實的曹操,並不像演義上說的那麼可惡,欺君罔上。由於外戚多次串通大臣,企圖殺曹奪權,被曹操發現粉砕。但曹操對漢獻帝,恭敬有加,唯唯諾諾。曹操三個女兒分別是,皇后貴妃偏妃。對漢獻帝的生活起居很關心,無微不至。曹操以忠臣的理念,一直到死。換成劉備也不過如此。更不可能殺了這張王牌。

  • 8 # 孟珍

    謝謝邀請,曹操不殺漢獻帝,對於現時人的思維來說,那是理所當然的,根本就不算個問題。那個傻子打牌會上去都毀了自己的王牌?漢獻帝在手,那是奇貨可據。那就是正義的旗幟,那就是正統的象徵,那就是遮醜的幕布,那就是天,就是天時,就是名,名正言順,幹什麼都師出有名。這就是王牌,誰掌握誰就有天大的主動。有了這張王牌,天下的文人武士才能夠蜂擁而至,有了這張王牌,才能吸引天下英雄,只因為有了這正統的名聲。有了這張王牌,才能想打誰就打誰,仗得就是替天行道的聲名。有了這張王牌,就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想封誰就封誰,想封什麼就封什麼。只要自己願意,只要自己有用,只要對自己有利,只要自己高興。靠這張王牌能攏落人心,靠這張王牌能佔據地盤,靠這張王牌能進能退,能攻能守。這張王牌對他人還是一種威懾,這張王牌對他人也是一種制約。想當時聰明狡猾外加奸詐的曹操,玩政治是那樣的老奸巨猾,怎肯不把這張牌用老用夠用盡用到極至。怎肯在還有一絲用處時將其廢棄掉。所以曹操不殺漢獻帝就是明擺的必然的。沒有為什麼。

  • 9 # 老孫講棋

    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其實曹操不殺漢獻帝正是一種大智慧的表現,沮授給袁紹提出的建議同樣是接過漢獻帝並供為天子,曹操底下的謀士眾多,其實我更相信接過漢獻帝不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手下謀士的建議,我們細分析一下為什麼曹操不把漢獻帝殺掉! 第一: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古代人還是很有智慧的,不僅僅是隻有殺殺殺,如果變廢為寶,為我所用比起殺掉的意義大多了,不是嗎?舉個例子吧,同樣是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在馬謖失掉街亭的時候,是有機會抓住並殺掉諸葛亮的,你以為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嗎?他只是看破不說破而已,如果他抓住並殺掉諸葛亮,自己存在的意義也就沒有了,有了諸葛亮可以彰顯出自己的價值,這其實也是一種利用,曹操也是一樣的,把漢獻帝接過來,執天下牛耳,這樣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號令天下,和得到天下有什麼區別?雖然大都是接旨卻不奉召,但是這就給了曹操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了,不是嗎?

    第二:曹操不想留下一個弒君的千古罵名!

    以曹操的能力,一百個漢獻帝都殺的完,殺掉漢獻帝易如反掌,可他不能殺掉漢獻帝,畢竟是大漢朝的皇帝呢,弒君可是不小的罵名呢,現在很多人都崇拜曹操,貶低劉備了,如果當初要是殺了漢獻帝,曹操的名聲估計就沒有這麼好了!

    第三:曹操的眼光長遠,知道自己這一代已經無法一統天下,留著漢獻帝還有用途!

    曹操這一代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你去攻吳,蜀國前來救援,你去伐蜀,吳國前來相救,相生相剋,保持戰略平衡,一旦有一國被滅,另外一國被滅的命運也就不遠了,但我這裡留著漢獻帝,我這裡就是正統,即便是你宣佈稱帝,你也是個“偽政府”漢獻帝在我這裡,我這裡就是名正言順的朝廷,所以漢獻帝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 10 # 三國逐鹿
    曹操為何不殺漢獻帝

    東漢末年,諸侯紛爭,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騎都尉出身的曹操,在家中招兵買馬,天下英雄慕名而來,隨後隨袁紹組成討董卓大軍,輾轉征戰中,曹操奪取漢獻帝,並送回兗州根據地,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生涯。

    隨後曹操滅袁術、袁紹、馬超、韓遂等諸侯逐步平定北方,建立自己的實力範圍。隨著曹操勢力的增強,他逐漸獨霸朝政,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四月,漢獻帝特赦曹操出行實用天子禮儀,左右嚴密警戒;五月曹操修建諸侯有權享受的灃宮;六月,任華歆為御史大夫,十月曹操被准許乘坐專門的金銀車,套六馬。奉長子曹丕為魏國太子。這樣曹操完成了奪取帝位和世襲權利的全部準備。然而曹操為何不直接殺掉漢獻帝以求自立,何必如此大費周折呢,筆者認為有一下原因。

    首先當時天下大亂,曹操根基未穩,殺掉漢獻帝就無法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並非出身名門,也不是世家大族,軍隊人馬也是最弱的,但曹操為何能在數年之間脫穎而出,號令天下諸侯呢,這其中得益於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是曹操最大的籌碼,有了天子,曹操便成了正統,他的軍隊也成了正義之師。不服曹操就是與天子作對,曹操於是想攻誰就攻誰,想封賞誰就封賞誰。曹操得漢獻帝如魚得水,怎麼會殺掉呢。

    其次三國魏晉多為世族政治,各大家族權衡政治,唯有漢獻帝能讓世族們順從。曹操不是名門旺族,在北方也無勢力,曹操正是因為漢獻帝才贏得北方世族士大夫的支援。曹操與袁紹袁術相比,身份卑微,如果沒有漢獻帝,曹操連給他們提鞋都不配,更不可能擊敗二袁。漢獻帝給了曹操名望和威望,在世人的眼裡曹操救天子與水火,是最大的功臣,名聲在外,因此曹操贏得了人心,如果曹操殺掉漢獻帝,世族們必然仇恨,興兵討賊,曹操也就是自取滅亡,因此曹操不會殺漢獻帝。

    再次四百年大漢雖然名存實亡,但當時還是有很多公平大臣,世族大家擁護漢室。漢獻帝作為漢室的代表是當時世人眼中的正統,世人大多懷有守舊的心態。袁術就是和例子,袁術因好大喜功,一時得意忘形,在壽春稱帝,其結果是就是召開千夫所指,萬人唾罵,袁術背上了萬世罵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興兵討伐,並且命令格局諸侯率軍助戰。袁術很快戰敗,並被劉備擊殺。由此可見,當時還是人心向漢,曹操若是殺漢獻帝必然此袁術的下場還慘,所以曹操不會殺漢獻帝。

    最後曹操得罪北方世族,八年樹敵,若無漢獻帝,曹操必遭圍攻。曹操滅袁術,袁紹,得罪了大部分北方世族,尤其是他們的舊部,對曹操懷恨在心,曹操又攻佔徐州擊殺呂布,在兗也是殺人無數,西涼馬騰韓遂也虎視眈眈,還有公孫瓚等部都想先滅曹操而後快。曹操此時還能自保,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漢獻帝,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一不小心就成了眾矢之的。所以曹操才能化險為夷,多虧了漢獻帝,因此曹操不會殺漢獻帝。

    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如果殺掉漢獻帝是自己打自己臉,何以取信天下!殺漢獻帝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曹操絕不會做這樣不明智之事。

  • 11 # 大先生的故紙堆

    漢獻帝是重要的政治砝碼。這個棋子握在手裡,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吆喝別人,而且可以非常順利而自然地把自己的意志透過皇帝這個最高權威,強加於別的諸侯和地方割據勢力之上。

    曹操這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是絕對不會傻到連這點都想不到的,況且還身邊還有那麼多謀士,其中荀彧就是積極主張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也許這裡面有荀彧忠漢的考慮,但是這一步所謂的政治上的妙招,確實讓曹操獲益匪淺,說實話沒有長時間的利用漢獻帝這一計策,是沒有後來曹魏的強大的。

    漢獻帝確實可憐,董卓利用過他,王允利用過他,李傕、郭汜也想利用他,只不過他最終落到了曹操手裡,並且準備把這位大漢天子吃幹榨淨。其實,漢獻帝一直在做自己的垂死掙扎,只不過一次次被曹操鎮壓,按理說,這樣不聽話的棋子應該早就被廢棄才對,而曹操一直沒有也沒敢做掉漢獻帝,可見他發揮的作用還是巨大的。

    不管是趙彥的殿前呵斥,還是劉備的衣帶詔,都沒有讓漢獻帝脫離曹操的控制,最後這位天子確實有點哀莫大於心死的感覺了,他似乎也就認命了,隨時等待自己被哄下寶座,甚至是身首異處。

    漢獻帝其實就是一枚活著的玉璽罷了,它自登基之始,就是一直握在別人手中,想在那裡印,就在那裡印。曹操何嘗不想自己能親自操縱它呀,只不過他覺得時機一直沒有成熟。就算他覺得時機成熟了,朝廷上下也會有反對之聲的,所以他遲遲沒有真正付諸於行動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用VB建立工程與主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