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武堂
-
2 # 季我努學社
他一生與倭寇作戰,戰功赫赫,是民族英雄。他常遭彈劾,甚至免官,但從不計較,一心抗倭。他建立了兵車營,用兵車來對付騎兵。他有大量的軍事著作,《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他是一代明朝抗倭名將,他就是俞大猷。
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是今福建泉州人,他是一代明代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武術家、詩人、偉大的民族英雄。俞大猷早年習武,後於嘉靖十四年中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守禦金門。嘉靖二十六年,譚元清在新興一帶叛亂,俞大猷不費一兵一卒,平定新興的叛亂。俞大猷的一生東征西討,征剿倭寇,浙東戰役俞大猷大敗倭寇,浙西戰役倭寇被官軍掃平。偽倭戰役俞大猷與戚繼光對岑港展開猛烈的進攻,嘉靖四十一年發生了興化之戰,在戰爭過程中,戚繼光的功勞較大,由戚繼光代替俞大猷接任福建總兵官。後於嘉靖四十三年發生了潮州戰役,嘉靖四十五年俞大猷平定了李亞元叛亂,隆慶五年平定了廣西黃朝猛、韋銀豹叛亂。
俞大猷
俞大猷一生取得了諸多成就,主要是在軍事方面。他創立了兵車營,用獨輪車對付騎兵,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在與倭寇的戰爭中積極訓練海軍,研究戰術,在戰術上,海上作戰是以大船打小船,以眾擊寡,以大銃打小銃。將海軍與陸軍結合,積極配合,在與倭寇作戰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有力的打擊了倭寇的進犯。在軍事著作上,著有《兵法發微》、《洗海近事》等,為中國的軍事發展,加強中國國防力量等方面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欲寫心中無限事,不論工拙不論多”,在文學方面,俞大猷一生創作了許多詩歌,如《秋日山行》、《雙千里馬於甬道試行》等等。這些詩歌表達了俞大猷內心深處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和自己保家衛國,積極抗敵的英雄抱負,偉大理想。俞大猷的詩感情豪邁,氣勢雄偉,後人將俞大猷所作詩歌彙編成《正氣堂集》。
俞大猷發明的獨輪戰車
萬曆八年,俞大猷病死。俞大猷的一生戰功顯赫,一心抗倭,威震八方,負有奇節。他治軍嚴格,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先謀略而後征戰。他為官清廉正直,數建奇功,仕途坎坷,一生起起落落,但是忠心為國,積極抗倭,終得以成為一代抗倭名將,民族英雄。
張廷玉曾這樣評價俞大猷:“大猷為將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威名震南服。”“大猷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其用兵,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所在有大勳。”
參考文獻:
1.《俞大猷與明朝海防探微》易澤陽
2.《俞大猷:不該忽略的抗倭名將》曾紀鑫
3.《試論俞大猷的練兵治軍思想》葛業文
-
3 # 冷兵器研究所
很遺憾,雖然俞大猷與戚繼光齊名,有“俞龍戚虎”之說,但他卻一直沒有一支能與“戚家軍”想類比的“俞家軍”。
其實“戚家軍”之所以被稱為“戚家軍”,主要是這支軍隊相對於明軍是一支全新的隊伍,而且極具戚繼光的個人特色。並不等於是戚繼光的私軍。歸根一點,戚繼光得到了當時總督胡宗憲的全力支援,可以隨心所欲的訓練一支全新的軍隊。
但俞大猷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起碼在抗倭戰場上,俞大猷的仕途一直走的不順。
比如俞大猷任職金山衛期間,士紳強行要求當時僅有三百人的俞大猷,出城進攻當時人員已近萬的倭寇。在遭到俞大猷拒絕後,這些官員上書朝廷,誣告俞大猷放縱倭寇劫掠,導致俞大猷被貶職。此後又有一次,俞大猷因未以四千人進攻近萬倭寇屯駐的要塞,士紳便誣告其縱兵搶劫地方。最後,俞大猷因為屢次在江浙抵制士紳對軍事上的荒唐干預,最終竟被迫離開江浙抗倭第一線。期間他還多次被撤職和下獄。比如他取得王江涇大捷,斬首倭寇斬首一千九百八十餘級。
結果,奉嘉靖皇帝命令前來浙江前線督戰的趙文華出於嫉妒和黨爭,把包括張經、湯克寬在內的明軍指揮官,挨個告了一遍,結果張經和湯克寬被錦衣衛拿至京城審問,俞大猷被奪職,命其戴罪立功。
所以俞大猷怎麼可能有機會在抗倭戰場上,去訓練一支帶有個人色彩的軍隊呢?
不過,歷史上俞大猷還真有一次訓練軍隊的機會。但這個機會也是“因禍得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與戚繼光共同攻下了倭寇盤踞的岑港。但因為前後攻打了一年左右,俞大猷又黑了黑鍋。嘉靖皇帝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剝奪他的世襲蔭庇的特權。
幸虧其好友左都督、太子少保、太子太傅陸炳秘密用錢財賄賂嚴嵩之子嚴世藩,釋放俞大猷出獄,到大同戴罪立功。大同巡撫李文進十分欣賞俞大猷的才華,經常與俞大猷籌劃軍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俞大猷詳細的瞭解了大同邊軍和俺答汗軍隊的情況,因地制宜,創造出了讓明帝國北方戰局出現轉機的戰車戰法:大同鎮兵車操法。
俞大猷的戰車車陣,用馬上步兵十人,騎兵二十人,戰車一輛,步兵十人,一共四十人為一隊。戰車遇敵則用戰車列於前,車上軍士擊發弓弩銃炮,馬上步兵則騎馬出陣,距離近到和敵軍馬匹相交時放銃及弓矢畢後回到本陣,之後騎兵相機衝入敵陣砍殺,步兵十人專管割級。車式為獨輪車,車前裝有長矛,輕便易運,遇坑數人即可抬起。
俞大猷的新戰車每車五十人。其中大旗手二名,牌手四名,虎叉手二名,鉤鐮手二名,撥刀手四名,共十六人。這些人精習武藝,平時站在車旁,不參與推車,遇敵則前出衝鋒破陣。推車的人一共有十六人,分兩班,一班八人,兩邊各四人推車。這十六名推車者並不是民夫,而是火器手。十六人中,有鳥銃手四人,神槍手四人,擊發佛郎機並帶子銃者四人,習短撥刀手四名,這十六人負責推車和守車,而不衝鋒破陣。各兵不許放行李在車上,每四人給馱馬一匹,並且只有推車的人才允許把兵器放在戰車上。最後有管隊官二名,一人執車上青旗督衝鋒兵破陣,一人在車後負責掌舵,及督兵守車。所有的車營官軍都必須佩帶一把環刀,以做近戰只用。此外還有十名騎兵,另有八人專門管理三十二個步兵的八匹馱馬。
最後再來說一下陣型問題。俞大猷以十三隊為一個小營,共十三輛車,六百五十人。其中一隊為中軍,其他的十二隊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隊。每小營設千總官一員,把總官二員。把總官一名要督衝鋒官兵破陣,一名要督兵守車。十三小營為一大營,共八千四百五十人,其中一小營為中軍,其他十二小營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小營。每大營設參將一名。
俞大猷的兵車操法,走的是人少而精的精兵路線。所有的作戰單位都要求能用環刀近戰,火器兵能熟練地擊發火器,近戰單位也要求能施放弓矢,讓兵車的軍士能適應各種突發環境下的作戰要求。俞大猷認為,若要破敵,必率戰車三百輛,約用步卒萬人,另用騎兵一萬人藏於車營中,再有騎兵二萬人布埋伏於四方要路。兵車的作用是依託火器和戰車截斷衝散敵軍騎兵,然後明軍騎兵從車營和埋伏地出擊殲滅。
在俞大猷積極訓練車營以後,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總督李文進率領訓練完備的戰車百輛,步騎三千(明史此段記載有誤,按一輛車五十人計算,百輛戰車應有步騎五千餘人),就大敗數萬蒙古軍於安銀堡,追奔數百里。此戰直接證明了俞大猷戰車的可行性和作戰能力,也為各邊作戰不利的明軍發出了一個相當積極訊號。
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明末清初大量記載明軍戰績的塘報被損毀,所以已經無法知道這次大勝的具體細節了。但僅憑五千車營,沒有動用附屬騎兵,就大敗數萬蒙古軍,足可見俞大猷車營的強大威力。
只可惜,俞大猷雖然先後著有《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廣西選鋒兵操法》等書,但卻沒有流傳下來。所以其軍事成就一直被人所低估。
-
4 # 君山話史
俞大猷是明代與戚繼光齊名的名將,正如戚繼光的部隊被稱為“戚家軍”,俞大猷的部隊也有“俞家軍”的美譽。
不過,“俞家軍”與“戚家軍”是有很大不同的。戚家軍基本上是戚繼光訓練出來的一支新軍,私家軍的色彩濃厚。戚繼光到哪裡,這支戚家軍基本上就跟著到哪。俞大猷早年的官運起起落落,儘管久經沙場,其實並沒有一支很固定的軍隊。“俞家軍”的叫法,大概是從他擔任惠潮總兵之後才有的。
當時廣東有幾股勢力頗強的海盜與山賊,海盜以吳平為巨魁,山賊則有藍松三、伍端、溫七、葉丹樓等人。這些海盜山賊多與倭寇有往來,官軍不能平,這時朝廷理所當然又想起剿匪英雄俞大猷,於是把他從南贛調到廣東,擔任惠潮總兵。俞大猷的大名對這些賊匪來說早就如雷貫耳,他的軍隊也被稱為“俞家軍”,雖然名氣不如“戚家軍”響亮,但憑這三個字也足以令山寇們膽寒。
在俞大猷到廣東前,山寇們還不可一世,伍端與溫七兩名強盜頭目還打敗了惠州參將謝敕前來圍剿的官兵,當聽到俞家軍前來的資訊,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躲進老巢。可是俞大猷的進攻是可怕的,頭目溫七率先被俘虜,伍端心知頑抗的結局絕對悽慘,他索性將自己反綁前往明軍營中請降,為保性命他開出一個足以讓俞大猷心動的條件:自願作嚮導,帶領官兵圍剿倭寇。
平倭是俞大猷的夙願,他豈有不答應之理?
伍端這夥山寇與倭寇素有往來,對其巢穴自然輕車熟路,他在前帶路,俞家軍在後跟隨。這群倭寇有數千人,盤踞在鄒塘一帶,這裡地形複雜,又是臨海,官軍不容易到,就算來了,也容易從海上逃跑,所以倭寇們個個心安理得。只可惜這回來的不是平庸的將領,能死在俞大猷手中也算是有點面子,俞家軍在一夜之間襲擊倭寇的三處窩穴,燒死殺死四百餘人。大驚失色的倭寇向海豐方向撤退,俞大猷決不肯讓他們逃得如此輕鬆,在海豐雙方又大戰一場,俞家軍仍舊大獲全勝。
失魂落魄的倭寇們急急忙忙地搶來一批漁船,準備從海上奪路而逃,只是這些漁船不耐海上的大風浪,在波濤中竟然接二連三地沉沒。看著夥伴們一個個葬身魚腹,剩下的二千餘人只得又把船隻重新靠岸,在海豐金錫都據險而守,與俞大猷頑抗到底。俞大猷心知這夥人已經失去從海上逃亡的可能,他並不以強攻來對付這些逃命之徒,只是圍而不攻。
在這場耐心與意志力的較量中,這些倭寇終於陷入困境,兩個月後,糧食耗光了,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突圍。俞大猷料定困獸猶鬥,早就派出猛將湯克寬設下伏兵,只等對手鑽進來。當倭寇如期而至時,等待他們的絕非好運氣,湯克寬以其非凡的勇氣,親手斬殺三員倭寇頭目。
海豐這夥囂張的倭寇都敗在俞家軍的手下,投靠倭寇的山賊海盜們不能不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俞大猷不止一次深入敵穴,單槍匹馬說服強盜頭頭放下武器,這正暗合了“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的說法,在中國古代不計其數的名將中,有著俞大猷這樣遊俠般經歷的,卻是鳳毛麟角。
躲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山賊頭目藍松三、葉丹樓放下武器,向官兵投誠,俞大猷慷慨接受。對這些叛亂分子來說,俞大猷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將軍,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絕不殺俘虜。俞大猷同時向大海盜吳平發出招撫書,吳平向來與倭寇狼狽為奸,在倭寇覆滅於海豐後,他不免有唇亡齒冷的驚慌,投降對他來說不失為暫避風頭的權宜之計。
老謀深算的大盜吳平顯然早早為自己安排了退路,他利用接受招撫的空檔大肆營建船隻,很快便擁有數百艘船,甚至還修築起三座城堡,儼然成了遊離於政府之外的獨立王國。
戚繼光與俞大猷分別從福建與廣東兩個方向發動進攻,吳平象漢堡包中的肉餡被兩片大面包夾住,龜縮在南澳島——這島也正好是廣東與福建的界線。共同的敵人使兩位當世名將再度攜手,強強聯合的結果,註定吳平只能黯然收場。
為畢其功於一役,俞大猷不惜大耗血本,投入作戰的大小船隻三百餘艘,幾乎傾巢而出。盤踞在海島上的吳平他無法阻止戚家軍的灘頭登陸,危急關頭,海盜頭子吳平帶著四十條小船與八百人奪路而逃,從閩、粵水師的層層防禦圈中突圍而去,俞大猷的部將湯克寬緊追不捨,擊沉其中的十八條小船。雖然吳平僥倖逃生,可是他的一萬人與上百條船損失殆盡,幾天耗光了所有家底。
死於刀槍之下的海盜有一千五百人,被燒死、溺死的有五千多人。應該說這是一次了不起的勝利,可是俞大猷難逃宿命的怪圈,他不僅沒有得到嘉獎,反而又被革職了!彈劾書先於捷報送到朝廷,御史把吳平作亂海上歸咎於俞大猷招撫無功。
奪職後的俞大猷仍然沒有忘掉剿滅吳平,這件事由他的部下及好友湯克寬繼續完成。湯克寬對吳平追窮猛打,迫使海盜巨魁竄入安南,最後竟不知所終,但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那就是這夥海盜徹底完蛋了。
-
5 # 火器工坊
受《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有不少人認為明朝嘉靖年間,除了有一支能征善戰的戚家軍,還有一支同樣厲害的俞家軍存在,這就是俞大猷將軍訓練出來的軍隊。
事實上歷史上並沒有所謂“誰家軍”一說,都是後人“歌頌”出來的,當然,我不否認俞大猷的練兵能力,只是他從來都沒有想戚繼光那樣擁有一支完全靠自己訓練的獨立編制的軍隊。
如果一定要說這個所謂的“俞家軍”,那他還不是專指一支軍隊。在嘉靖三十一年,俞大猷為了增強明朝水師的實力,特別招募了一批漁民,他們善於水戰,懂得看水,在後來和倭寇的作戰中經常取得勝戰績。而跟俞大猷一批的將領也有不少人襲承了俞大猷的水軍戰法,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鄧子龍和陳璘。另外就是俞大猷是中國第一提出近代海戰方略的軍事家,他指出,海戰若想取勝,當以“大船擊小船,大銃擊小銃”。
除了海軍的訓練,俞大猷嘉靖三十七年開始,還在大同訓練了特別牛逼的車軍,可以說這是戚繼光在薊州練兵之前大明最強的“機械化”軍隊。俞大猷的戰車車營,以馬上步兵十人、騎兵二十人、車一輛、步兵十人組成。其中步兵使用鉤鐮刀、龍刀槍和藤牌腰刀作長短交替進攻的武器。戰車配有火器和兩柄短刀和兩根長矛,火器為一門大佛郎機或者兩門小佛郎機。這種騎、車、步三兵種配合的戰術強化了明軍山西駐軍的實力,使得幾十年蒙古都不敢進犯山西關隘。
可以說俞大猷對大明的軍事影響最大的不是水軍,而是車營,因為大明的所有車營,都是自俞大猷而始。在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總督李文進以俞大猷的方式訓練出五千車營軍,在安銀堡大敗數萬蒙古大軍,足以證明俞式兵法的威力。也是在這之後,李文進上表朝廷請求推廣俞式車營的訓練,朝廷這才在九邊增設車營,京軍中也才出現車營的編制。
回覆列表
明代大將練兵,俞大猷與戚繼光都是行家裡手。俞大猷的練兵,是先選將,嘉靖二十年他在仃漳守備任上,就開讀易軒,培訓幕僚和戰將。在選兵方面,俞大猷跟戚繼光很像,也是強調要忠厚老實的礦工、農民等參軍,但同時他又願意招降納叛,從中挑選被迫落草之人補入軍中。選兵選將之後,俞大猷強調教育官兵明確為何而戰,強調敢戰敢死,從士兵中選擇悍勇之人擔任士兵頭目,這些人是俞大猷控制軍隊的骨幹,也是戰時引領基層士兵的關鍵,所以他講“大抵募兵,以頭目精勇則兵隨之。”日後曾胡制兵還是這一套。作為募兵隊伍,俞家軍中依靠親族裙帶關係維繫凝聚力,“各募其親戚、兄弟、同族、同裡之人。”說起來也可以認為是中國傳統的世兵遺風。
俞大猷也很強調士兵要練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培養勇敢頑強的好品質,有了膽氣,再培養官兵的作戰技能和陣法,能夠事倍功半,“技藝精則膽自雄”。作為武術高人,俞大猷寫了一部《劍經》但實際上是講棍、射、陣三法(怎麼這麼亂啊!)從列陣對戰來講,練棍可以作為練習各種長兵器的基礎而,俞家棍是以荊楚長劍刺擊與楊家槍結合,也很適合結陣而戰。倭寇當年多以刀作為主要武器,個人戰能力較強,但如碰上叢集長柄,如果不能劈斷對方武器來開陣,還真夠嗆。同時俞大猷也原因引入火器,在《軍令》中專門強調火器保養,而且指出火器不是用來壯膽和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