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塵埃中的小石子
-
2 # 聾王異史
雍正皇帝發現他每天喝的是“天價茶”,被人矇蔽的滋味不好受,何況汙損了節儉皇帝的好名聲。雍正殺了飽私囊者,他是在作秀嗎?一杯茶殺了三個人
河南遭災了,很少出門的雍正這回親自去了一趟,察看賑災情況。回來時路過山西晉城,到茶館喝杯茶解解乏。雍正品了品端上來的香茶,知道是上等毛尖,隨口問了掌櫃的一句,這茶多少錢一斤?掌櫃的回答:“500文。”雍正聽後火冒三丈。皇帝為何發脾氣呢?原來不經意的一句話,雍正發現了一個秘密,宮裡採辦茶葉的官員一直在撈黑錢,同樣的茶葉,賣到宮裡一斤要三十兩銀子。簡單的按1000文大錢一兩銀子算,價格高出60倍。被人矇蔽的滋味不好受,何況雍正是個非常節儉的皇帝,如此高昂的價格觸及了他的底線。回到宮中,他將內務府總管盛安、供貨商人秦永安和採辦茶葉的太監滿門抄斬。
雍正生活節儉雍正當皇帝后,非常注意節儉,而且身體力行。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雍正帝從未到過承德避暑山莊休假,也沒借口微服私訪到江南旅遊,就連他去拜謁祖陵,都不同意途中安放過多的臨時設施。地方官員稍有花銷,就會被雍正帝呵斥。
雍正帝飲食的口味極為清淡,御膳常常只是燒豆筋、炒豆芽等幾個簡單的素菜,飯粒、餅渣掉到桌子上,他都要撿起來吃掉,沒動過的菜,下頓熱熱再吃。
大臣張廷玉曾在《澄懷園語》中記載:世宗憲皇帝時,廷玉日值內廷,上進膳,常承命侍食。見上於飯顆餅屑,未嘗棄置纖毫。每燕見臣工,必以珍惜五穀、暴殄天物為戒。”雍正太扣門,他的心腹大臣李衛都笑話他:“皇帝太寒磣”,雍正帝很淡然:“朕富有四海,貴為天子,想要什麼東西得不到,想吃什麼吃不著?只是,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啊!”
雍正是在作秀嗎?雍正皇帝生活如此節儉,還殺這幾個中飽私囊的傢伙,他是作秀嗎?我們來看看雍正批的奏摺:
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硃批:(宮燈)所進過多矣,……物力殊為可惜。可惜封套,何必一折一封。摺頁若薄,便三四折一封何妨。可惜綾子,向後除面套,折身用黃色紙好。再,奏事之折,可用素紙好。可惜綾絹,請安折猶可,爾通知滿保一體實行。五年五月傳旨: 燈帷之上有加以彩繡為飾者,朕心深為不悅,……外間所進香囊、宮扇中,有裝飾華麗,雕刻精工者,此皆開風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惡而不取也。六年十一月又宣諭: (象牙席)今則獻者日多,大非朕意。清雍正二年(1724年),他特地下諭:“凡是飯粥和菜餚等食物吃完後,有剩下的不許隨便倒掉,可以用來喂貓,飼養動物。”皇帝專門為剩菜剩飯下一道特諭,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史上大概找不到第二個人吧。
“天價茶”對於一個節儉的皇帝來說觸及了底線。因此雍正不是在做秀,而是在做事,透過嚴厲處罰中飽私囊者,起到震懾作用。如果清朝皇帝都像雍正這樣做,國富民強,清朝還會懼怕洋人嗎。
-
3 # 七追風
大家真相信雍正會微服私訪?
先說說這個不知真假的故事吧,據說某一年河南發大水,雍正心血來潮就帶著幾個隨從微服私訪去了。回來的路上,路過山西晉城,出事了。
雍正走累了,就進了一家店準備喝兩口茶。老闆於是泡了店裡上好的茶葉,雍正一喝就知道是毛尖,然後就順嘴問了問價格。老闆於是告訴雍正:一斤茶葉500文錢。
雍正一聽臉色就變了,回宮之後就立刻徹查。原來,之前內務府總管盛安曾今告訴過雍正,毛尖一斤要30兩銀子,這相差可不是一丁半點。所以,這就查出了內務府的貪汙大案,於是,盛安和一名太監,以及商人秦永安,三人全部被斬首示眾。
這個精彩的故事是真的嗎?我看有點懸。首先,這個故事在網路上也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有些就說雍正僅僅是在京城微服私訪,沒去外地。不過,這其中的內務府總管盛安,在所有版本中都存在。內務府總管並不是小職位,我們可以查到他是不是真的因為茶葉被砍了。
根據記載,雍正十年的總管內務府大臣為:常明、年希堯、海望、丁皂保、盛安(十一月兼)、佛標(十一月兼)。
也就是說,一直到雍正十年,盛安才出現在內務府總管的位置上,而且還是臨時“兼職”,真要出現貪腐大案,掉腦袋也輪不到他。
之後的雍正十一年和十二年,都沒有盛安在內務府任職的記錄。一直到雍正十三年,也就是雍正去世的那一年,又出現了盛安的名字——難道這起“茶葉案”發生在雍正十三年,雍正臨死前把盛安砍了?
還真不是,因為《清史列傳》有明確記載:盛安,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早年曆任內務府員外郎、主事、郎中等職位,雍正十一年升任刑部左侍郎。乾隆十年升任刑部尚書,乾隆十一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十年再任刑部尚書。
所以說,盛安沒有死在雍正手裡,這個“茶葉案”把盛安編進去,顯然是不合史實的。
第二,清朝皇帝真的喜歡微服私訪嗎?(康熙微服私訪)
雖然野史滿天飛,大家天天看著《康熙微服私訪記》,還有早年的《戲說乾隆》,把微服私訪寫的多麼頻繁。可實際上,正史中從沒有清朝皇帝“微服私訪”的記載。
自康熙朝開始,清廷典章制度逐漸規範化,對於皇帝的日常起居等行為,有著近乎嚴苛的“規定”,想偷偷出去玩完全沒有可能。而且實際上,從康熙開始就明確反對微服私訪,起居注上有康熙的表態:“朕嘗觀書,見唐明皇遊月宮,宋真宗得天書,此皆好事狂妄書生偽造,可以為真而信之乎……然此等事,朕斷不行。若如此行,舉國臣民,以及汝等僕隸,未有不識朕者,非徒無益,亦於大體有傷……”
康熙反對微服私訪,不僅因為沒啥大用,更關鍵的是會有“危險”。“如朕在外微行,何人不識?此特古來開創帝王,恐人作弊,昌言於外耳。書生信以為實,載於史冊矣。”康熙害怕萬一有太多人知道了自己的面貌,找一個相似的在外招搖撞騙,非常危險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估計康熙更擔心的,是當時反清勢力非常猖狂,隨便出去恐怕會有危險。(康熙十二年十二月楊起隆率領約千人在京城起兵造反,可把康熙氣壞了。)
第三,雍正才沒有心思跑這麼遠呢!(很忙很鬧心)
雍正接手他爹的破爛攤子之後,各種心累。不僅每天都要加班,還要考慮著怎麼才能弄死那幫貪官汙吏,哪有時間跑這麼遠去玩?
雍正很忙,忙著給兒子存錢;雍正很小心,因為出了京城地方上恨他的人非常多;雍正很辛苦,一大堆改革的事情,根本離不開。真要偷摸出去玩個仨月半年的,朝廷早崩潰了……
綜上所述吧,這個“茶葉案”確實有點可疑。
-
4 # 南雷霆峰
雍正帝微服私訪,只是因為在半路茶館中喝了一杯茶,回宮後就怒而殺人,屬實嗎?
傳說中說,雍正帝有一次微服私訪,口渴極了啊,就走進一家茶館,一喝,好喝啊,就知道是茅尖茶葉。於是就隨口問了一句:“茶葉多少錢一斤啊?”掌櫃的回答:“500文。”
雍正帝記在心裡,回宮便問內務府,宮內茅尖進價是多少,一查,30兩白銀一斤。
一兩白銀折一貫錢,即一千文。宮內外差價居然有六十倍,雍正怒極,下令徹查後,殺了內務府總管盛安,茶葉供應商秦永安,以及宮內管此事的大太監三個人,還抄家沒收國庫。
此事虛假成分極多。
熟悉歷史的知道的,康熙晚年因為年老力衰,怠於理政,把政事多交給幾個兒子,以及張廷玉等寵臣,相互牽制。“永不加賦”外,還常免災區賦稅,所以國庫空空。
雍正鞏固帝位計,哪有空微服私訪?還算計著如何殺幾個貪官,讓國庫滿些呢!
二,雍正出訪是有的,但不是微服,而且也是
河南田文鏡轄區黃河汛情嚴重,所以才坐了官船來監督地方官吏的。
沒有重大災情和反情,雍正連出訪也沒有。寵臣李衛多次密摺讓他駕幸南京,都被他拒絕了啊!《雍正王朝》那個是電視劇。
三,傳說中的那個被殺的盛安是滿洲貴族,鑲黃旗人,內務府總管只是他的兼職,不是他的專職。而且還是雍正晚年才兼職的,要殺也要殺其他人,怎麼可能去殺一個兼職?
更加可笑的是,盛安在乾隆十年以後得到弘曆重用,先後擔任了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一系列要職!
要是盛安被父皇殺了,乾隆皇帝怎麼可能在即位十年以後還能重用他?暈!
四,不過,雍正帝本人確實崇尚節儉。
他吃的非常樸素,比年羹堯差遠了。而且規定了剩飯菜給小動物吃。
連大臣上的奏摺紙張高大上了一些,套子上用了裝飾,也下詔不許。請安折除外。
可見雍正帝本人很節儉。
-
5 # 野史日記
雍正一生憂國憂民,在河南發洪水的時候,他安排的是田文鏡,田文鏡的能力和為人雍正非常信任,但是雍正還是決定去田文鏡那裡去看看。
雍正到了田文鏡那裡,已經是午夜了,勤政的雍正二話不說,直接到抗洪第一現場,他看到一幕沒有讓他失望,他到現場的時候,田文鏡正在抗洪一線坐鎮指揮。
雍正龍心大悅,對田文鏡非常欣賞,在一番寒暄之後,給了田文鏡定心丸,讓田文鏡放心大膽去幹。
抗洪這件大事落定,雍正沒有著急回到皇宮,一路上他來了一次微服私訪,走訪一下民間,看看他的天下是否太平。
雍正一路上走來,心裡很開心,因為在他的努力之下,百姓安居樂業,他覺得自己一切的努力都值了。他也走訪了不少地方,查看了不少官員,基本上都沒啥大毛病,他覺得這都是他政治清明的結果,一時間成就感爆棚。
這一天雍正來到了一間茶館,這是一間比較大的茶館,老闆也是見多識廣的人,一見到雍正和張廷玉兩位,就看出了他的不俗,趕緊將二位迎了進來。
雍正一開口,老闆就聽出來這二位是京城的爺,趕緊取了店裡最上等的黃山冒尖伺候,雍正喝了一口茶,有點吃驚,這黃山毛尖居然比宮中採購的黃山毛尖還要村正好喝。
雍正就把老闆叫來,問老闆這黃山毛尖是否是最上等的茶葉。老闆一聽,還以為是哪裡出了紕漏,趕緊說道:“這正是最上等的黃山毛尖。”雍正又問:“老闆,您這黃山毛尖恐怕不便宜吧?”老闆趕緊答道:“確實不便宜,500文一兩。”雍正一聽,臉色頓時大變,居然起身生氣的走了。
老闆嚇壞了,趕緊賠不是,張廷玉是個明白人,趕緊付了錢,並且讓老闆再打包一斤這種黃山毛尖。張廷玉不知道雍正為什麼生氣,但是他明白,一定是與這黃山毛尖有關!
雍正回京之後,立刻將內務府負責採買的人找來,同時還將經手這種黃山毛尖的官員都找來,一共三人,全都斬立決!
雍正一生以勤政為傲,政治清明是他最得意的地方,沒想到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就有這樣的貪腐行為,他自己卻被當猴子耍,他又如何不生氣呢?
-
6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開篇明義,首先我們說這個事情是假的。雖然借了雍正的的名義,但是這種情況絕對不是雍正一朝的事情。也同樣不是清朝一代的情況,皇家資產因為都在內庫所以腐敗貪汙的情況在所難免。再次借用雍正的名義,應該是他更加的嫉惡如仇和對反腐進行的更加徹底吧。雍正殺人正是發現了內務府的官員太監上下勾結,在採辦茶葉的價格上上浮了數十倍。所以才招來了殺身之禍。歷史背景
雍正是清代帝王中難得勤政愛民,懲治貪腐的帝王。他承接康熙遺留下來的江山,同時也承接的是貪汙盛行,國庫空虛的事實。況且這位帝王以剛毅著稱,在親王時期就有冷麵王的稱號。
所以一上任就雷厲風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追逼欠款,重新整理吏治。實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以及官紳一體納糧等政策,經過治理國庫充盈國家逐漸強盛起來。但是雍正治理了國家,對內部就疏於防範了。
事情的經過我們先按照傳說描述一下事情的經過,雖然這僅僅是個傳說而已。首先大清王朝的財富分兩部分:國家的財富在六部中的戶部,而皇族的私產則由內務府管理。所以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歸內務府管理。皇家的東西自然要昂貴的,況且皇帝又不能直接出宮所以內務府的人就上下其手撈油水。
前面我們說過雍正是為非常勤政的帝王,經常夜裡批閱奏摺。因此茶水是必不可少的提神醒腦的東西。一次偶然的機會雍正問小太監自己這茶的價格,太監回答60兩銀子一斤。雍正還得意洋洋,好茶才是貢品。
雍正雖然不像康熙和乾隆一樣喜歡私訪或者經常下江南,但是為了得到了解民間疾苦和掌握新政推行的具體情況還是微服私訪過的。有一次在微服私訪期間,正趕上又累又渴於是打算在茶館打打尖歇一會。
這個茶樓的規模不小,招牌上的口氣也很大。只要客人點的上來的,都可以提供。雍正心說貢茶這裡沒有把,試著點了宮裡常喝的貢茶。沒成想很快茶葉上來了,雍正一喝還真是那個配方還是那個味道。唇齒留香,雍正很高興喝了一壺茶就結賬離去。但是算賬的時候雍正發現這個價格測算下來只有一兩銀子一斤茶葉。他再三跟夥計核對都沒錯。
向來眼睛裡不揉沙子的雍正,這下知道宮裡的茶葉價格居然歸了幾十倍。回到宮裡,立刻調查,果然發現了負責採辦茶葉的幾個人虛報了價格私吞了銀兩。結果雍正大怒,直接殺掉了幾個人。
傳說虛假首先我們確定這個故事僅僅是傳說,不是真的。原因如下:
首先內務府貪汙銀兩基本上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到光緒時期吃的一個雞蛋都得五兩銀子。雍正之前的康熙、之後的乾隆都是經常出宮的,這些事都沒發現?難道雍正出去一趟就都知道了?再說雍正喝茶也用不到自己付賬啊。乾隆時期的內務府大臣和珅趁著採買的機會上下其手,貪汙了無數的銀兩。
其次,不光清朝歷代王朝皇帝的內帑都有專門的負責的機構管理。因為皇帝揮霍無數且東西都很昂貴,想當然會有人從中牟利。並且很有可能是利益均沾的窩案。皇帝才不看這些小賬呢?
傳說中把這件事放在雍正身上無非是利用雍正反腐的名號顯得真實而已,不過雍正皇帝確實在反腐上面下了功夫在遏制腐敗的同時為官員設定了養廉銀也算開創了一種高薪養廉的壯舉。但是依然沒有剎住腐敗之風,到乾隆時期大清官場的腐敗已經無法遏制了。
回覆列表
雍正微服私訪,路上喝一一杯茶後,回宮後為什麼發怒殺人。
首先了解一下雍正是個什麼樣的人。雍正是一個做事情兩面性的人。很多人說雍正非常殘忍,一上位不管是同母第,還是異母第都在他的打擊之內。這也許在情理之中,他的做法可以讓人理解,畢竟雍正再沒有上位之前,九位皇子爭奪帝位激烈。一上位為了鞏固還沒有坐穩的帝位,殘忍的殺害手足兄弟,也是在情理之中。雍正上位後殺了四個兄弟,老大、老二、老八、老九。雍正上位以後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兄弟之間爭奪帝位的殘劇放生,實行了秘密建儲制度,不像任何人公開設立太子,除了雍正自己沒有人知道。這也是雍正不想看到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雍正是個非常節儉的人,御善也非常簡單,米粒掉在桌子上也用筷子把米粒撿起來放在嘴裡吃掉,雍正反對鋪張浪費,上位期間並沒有建設華麗得宮殿,也不允許大臣們進貢華麗的貢品。其實雍正是一個做是兩面性得人,一面反對鋪張浪費,而另一方面確實喜歡享樂。雍正特別喜歡玩具,特別是一種木質的老虎,裡面有發條,上好發條後,可以行走一段距離。就像現代玩具上發條後可以行走一段路程得玩具。雍正事一個非常又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