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音樂圈

    最喜歡錢鍾書先生的《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是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像。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

  • 2 # 依馬立畫橋

    因為偏愛和貪心,選兩本最喜歡的吧。一本是小說《圍城》,一本是專論《宋注選注》(汗顏地說,錢先生的其他專著,俺也啃不下來)。

    限於篇幅單侃《圍城》。

    拋開作者本人的生活常態不評,單從作品來看,錢鍾書先生,他的文學批評專著,高山仰止聳入雲端,他的小說又是接地氣的。先生在這兩者之間穿行自如,如入無人之境。

    1.作者的身份:

    錢鍾書先生以一個學者的身份來寫小說,而且寫的好,這可算是鳳毛麟角。他是學問家中小說寫的最好的人,又是小說家中學問最高的人。

    2.小說的選材:

    錢仲書先生濃墨重彩,刻畫了一群知識分子的形象,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小說的背景宏大,是從上個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包涵抗戰期間。國家的命運山河板蕩,民眾的生活顛沛流離。小說的視點,聚焦在一所不斷遷徙的大學中,這一點很巧妙,在這種動態的環境中,便於展開故事情節,便於刻畫人物形象。

    3.人物形象:

    可以說,《圍城》的人物,無論男女,無論主配角,都是栩栩如生,使讀者似曾相識又若接若離。

    鮑小姐,及時行樂、玩世不恭,在郵輪上與方鴻漸打的火熱,一下船便投入別人的懷抱。

    蘇文紈,優雅高貴,又帶點虛榮。唐曉芙,年輕活力,大膽熱烈。

    孫柔嘉,無助依附又得隴望蜀。自己學術水平欠缺,卻又望夫成龍。

    趙辛楣,自視甚高自帶光帶,同時豪爽大氣,與方鴻漸不打不相識,後惺惺相惜,一直是方的帶頭大哥。

    方鴻漸,性格散漫而懦弱,眼高手低,心不壞嘴太損。愛情與生活都被自己弄的一團糟。歸國時與鮑小姐廝混,被同學蘇文紈撞破。後又糾纏在蘇、唐兩表姐妹之間,最終竹籃打水,與二人感情終結。

    方鴻漸陰差陽錯,與孫柔嘉結婚。婚後又與孫的姑母水火不容。因此與孫鬧翻,致使逐漸對生活失去希望。

    總之,方鴻漸,學歷造假,周旋在女人之間又不善於取捨,不諳人事是非而又經常惹禍上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處必有可悲之時。

    錢鍾書先生,用筆刻畫描寫了方鴻漸等一系列知識分子的群體臉譜。放在那樣一種時代大背景中,明線寫了知識分子這一特殊階層的生存命運,同時是折射了彼時國家的命運。

    4.小說風格:

    《圍城》是一部諷刺小說,學者小說,知識分子小說,它的風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錢鍾書先生,文筆洗練,用詞冷僻,少量夾雜半白半文,初讀有點不習慣。進入情境,會覺得豁然開朗。甚至覺得就得用這種文風寫作、用這種口吻說話,才能凸現方鴻漸的人物造型。

    《圍城》最大的亮點,是它的語言,以喻說理,以喻說事,以喻說人。錢先生真是骨灰級的段子手,時而冷峻、不動聲色,時而轉彎抹角、高深莫測,時而驚世駭俗、下里巴人,時爾幽默搞笑無厘頭。

    還是舉一個栗子吧,錢先生在書中,借方鴻漸之口說,一個人,不管自己的老婆現在漂亮不漂亮,要想知道她將來長什麼樣子,回過頭來,請看一看自己的丈母孃,便一目然。這個段子真是精闢而令人忍俊不禁。

    我猜想,錢先生的這種筆法,多少還是帶著一點學問家的哲理思辨色彩。

    那麼浩如煙海的資料裡,錢先生都能爬梳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再條分縷析,歸納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以美學包裝,以哲學深化,最後形成《管錐篇》那種的皇皇鉅著。寫一本風格怪異的《圍城》,對錢仲書先生來說,無異於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 3 # 天天向上6491

    最喜歡錢鍾書的《圍城》。

    錢鍾書算得一位多產的作家。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共四篇《上帝的夢》《貓》《靈感》《紀念》。長篇小說《百合心》沒有完成。其他《管錐編》《談藝錄》都是學術類的著作。《寫在人生邊上》是散文集《槐聚詩存》是詩集。

    其中最有名氣,讀者範圍最廣的是《圍城》,我是在十六七歲時接觸到這本書,至今二十載,一直喜歡,家中收了幾個版本,因圍城也淘作者的其它作品,讀了《人鬼獸》,《貓》也很接地氣,《管錐編》《談藝錄》也有接觸,擺在書架上,幾次發力也沒通讀,專業性太強?我只能算是文學愛好者,實在是讀不來。

    《圍城》的成書,缺不了楊絳女土的鼎力相助,錢鍾書決定寫長篇之前,楊絳已是很有名氣的作者,而為了錢鍾書的作品,楊絳放下筆洗手弄羹湯,只為省個女傭的花費。且楊絳是《圍城》的第一個讀者,甘作老嫗讀,算是圍城的第一位責編,這麼高水平的責編,書會差嗎?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說過《管錐編》《談藝錄》的作者是好學深思的鐘書,《槐聚詩存》的作者是“憂世傷主"的鐘書,《圍城》的作者是"痴氣"旺盛的。前兩者太高大上了,對於大眾如神般存在。只適合膜拜,卻不可褻玩焉。作為小白讀者我更喜歡有趣的故事,輕快的情節,通俗的文字,有點小喜小鬧小熟悉。《圍城》完美的滿足了這些條件,更適合大眾的口味,有人情事故,有職場傾軋,更具有娛樂性可讀性,可能在茶餘飯後的閒談中作品的受眾都在悄悄擴大,大眾的才是長久的。

  • 4 # 林武師de文散打

    快樂的讀字是一種快樂的消遣“快樂在人生裡,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裡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這是錢鍾書先生在散文《論快樂》裡的一段字,讀得讓人一下子就會充滿期待、充滿希望。

    一、有趣的、長見識的閱讀

    好看的臉蛋很多,有趣的靈魂很少。而錢先生顯然是兼具“臉蛋”的帥和靈魂的有趣的人。

    而今在中國,只要稍許愛讀書的人,估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知道錢鍾書這三個字吧,不管讀沒讀過他的書、看沒看過他的《圍城》改編的電視劇。即使都沒有,那至少“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去”這句話總該聽說過的。

    錢先生的作品很多,《圍城》看過,《談藝錄》、《宋詩選注》等也買過。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之前買的一本合集: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和中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揮麈使座、笑罵自如——該書把錢先生語言的幽默機智甚或有點兒“尖酸刻薄”——體現的淋漓盡致,定會讓你先咧嘴笑、再出聲笑、再噴茶笑……擊桌,歎絕!真的是很洗眼睛、快樂的洗眼啊!

    下面就舉《人·獸·鬼》裡的小中篇《貓》為例,來再洗一次眼睛吧。

    故事梗概:李先生和李太太(據說“影射”梁思成 + 林徽因)家裡常聚集一撥當世文化、科技界名人,大家圍繞李太太談天說地,快樂無限,一時風光無兩。“太太的客廳”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京很是有名。這群人中間有個李家新聘的書記(舊時秘書的稱呼)齊頤谷,是個大一學生。又從他的眼中觀察這群主人、客人。

    這幫人的聚談,在錢先生筆下簡直如過電影,雅與俗共生,諧與趣並存。人生百態,讓人捧腹不已——你真會佩服錢先生的聯想之豐富、摩情狀物之幽默精準。

    比方說形容李太太辦沙龍的情狀:

    “她並不是賣弄才情的女人,只愛操縱這許多朋友,好像變戲法的人,有本領或拋或接,兩手同時分顧到七八個在空中的碟子。”

    然後從小秘書頤谷的眼中進一步描述,他

    私下奇怪,何以來的人都是近四十歲、久已成名的人。他不瞭解這些有身家名望的中年人到李太太家來,是他們現在惟一經濟保險的浪漫關係,不會出亂子,不會鬧笑話,不要花錢,而獲得精神上的休假,有了逃避家庭的俱樂部。

    ——調侃,頑皮的刻薄。又介紹頤谷:

    這個十九歲的大孩子,藍布大褂,圓桶西裝褲子,方頭黑皮鞋,習慣把左手插在褲子口袋裡,壓得不甚平伏的頭髮,頗討人喜歡的臉一進門就紅著,一雙眼睛冒牌地黑而亮,因為他的內心和智力絕對配不上他瞳子的深沉、靈活。

    過了幾天,李太太請客,出於尊重也請了頤谷。也難怪,這個十九歲的大一生正處於情竇初開——即俗稱的“小公雞開始打鳴”——的時候,竟內心對李太太有了幾分朦朦朧朧感覺,回家做了些情不自禁的綺夢。書中這樣描繪:

    頤谷表面上拘謹,心裡早蠢攪著無主招領的愛情。一個十八九歲沒有女朋友的男孩子,往往心裡藏的女人抵得上皇帝三十六宮的數目,心裡的汙穢有時過於公共廁所。

    哈哈哈,讀到這兒,真的要忍不住笑出聲來。雖也嫌太……尖酸刻薄了點,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描述是那樣的準確!

    想不到年輕時的錢先生腦袋這門“發散”,虧他想的出來、寫得出來。呵呵。

    太有趣了這兩本。也適合碎片閱讀。

    累了去讀一哈,當快樂旅行。是我的手邊常備。

    二、那些書中名人的“考證”

    像《圍城》一樣,《貓》一出來也有許多當時的現在的好事者們,不遺餘力的去鉤沉、索引,去指名道姓的“對號入座”——為了免找侵權官司,這裡不再例舉。有興趣個人去問度娘。不過依我看來那正是錢先生小說的成功處讓你覺得似像非像、以為是像——他是進行了高明的虛構、藝術加工嘛。

    那些被各路“稽古/考據家”門對號入座的先生們,包括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肯定不是像小說中的那種。這是我的讀後感。

    我還是把它當小說看——有趣的。

  • 5 # 玉龍空間

    玉龍兄最喜歡錢鍾書哪本書?果斷選《管錐編》啊!

    《管錐編》作為錢鍾書的代表作,厚厚四大本,看起來高冷得不得了,這套書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從哪一頁翻開閱讀都可以,因為他是碎片化的讀書札記,只不過旁徵博引得過於豐富了一些。下面摘錄幾段《管錐編》裡的內容,讓你看看這套書的魅力在哪裡。

    第一段:引用大量詩詞歌賦。

    在《管錐編》裡面,隨處可見歷代文人詩詞歌賦,而且各種風格的都有。有跟胡說大道似的《未之有也》:

    一樹黃梅個個青,響雷落雨滿天星;

    三個和尚四方坐,不言不語口唸經。

    有專門講解如何煉丹的張伯端《悟真篇》:

    西山白虎正猖狂,東海青龍不可當,

    兩手捉來令死鬥,化成一片紫金霜。

    有具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風格的江湜《彥衝畫柳燕》:

    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風無本質不上筆,巧借柳枝相形容。

    還有描寫生活趣事的李開先《喻意》:

    夢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熱來嘗。

    忽聽雞聲驚夢覺,鼻內猶聞酒氣香。

    追悔一時用意錯,酒佳涼飲有何妨!

    這些作品原文,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閱讀到,但透過翻閱《管錐編》,我們卻可以管中窺豹,發現中國典籍裡面居然還隱藏著這樣的文學精品。

    第二段:對先人文字提出質疑。

    我們對於書中所記錄的文字,往往認為是千真萬確的。但《管錐編》不止一次引用歷代文人的讀書札記,把他們對一些文獻典籍的懷疑呈獻給讀者。

    酈道元在《水經注·江水》中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是潘問奇在《拜鵑堂詩集》卷二《空舲峽》卻根據自己的經歷質疑道:“夜靜猿聲聽不見,古人文字恐荒唐。”

    無獨有偶,就連一向以怪力亂神著稱的《山海經》,汪曰楨都在《湖雅》裡提出了新的觀點:道光辛卯,吾友海寧許心如丙鴻與餘論近人《山海經》圖之誕妄。時適多蚊,因仿《山海經》說之雲:“蟲身而長喙,鳥翼而豹腳。”設仿此為圖,必身如大蛹,有長喙,背上有二鳥翼,腹下有四豹腳,成一非蟲非禽非獸之形,誰復知為蚊者?

    這些質疑對於我們來說是珍貴的,它們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完全迷信書籍。

    第三段:腦洞大開的稗官野史。

    正如前文所說,我們往往認為書中內容千真萬確,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但總有一些真假難辨的說法,讓歷史人物呈現出截然相反的面貌。

    比如趙高,我們都覺得他是秦朝大奸臣,但還有一種說法:趙高其實是趙國貴族,為了給趙國復仇自願入宮當太監的,然後陸續把秦王朝給毀了。

    有詩為證,比如屈大均《翁山詩外》卷三《博浪行》:

    可憐百萬死秦孤,只有趙高能雪恥。

    趙高生長趙王家,淚灑長平作血花;

    報趙盡傾秦郡縣,報韓只得博浪沙。

    再比如譚獻《復堂日記》卷四清泉歐陽軒《月到山房詩》詠《趙高》:

    當年舉世欲誅秦,那計為名與殺身!

    先去扶蘇後胡亥,趙高功冠漢諸臣。

    大賈滅嬴憑女子,奇謀興漢詎蕭曹。

    留侯椎鐵荊卿匕,不及秦宮一趙高。

    我們不知道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樣,但這些詩歌的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腦洞大開的設定。真要是這樣的話,也許我們會重新審視歷史記載了。

    綜上所述,《管錐編》是一部旁徵博引、豐富有趣的鴻篇鉅製,隨便翻開一頁都會大有收穫。但由於採用繁字型文言文寫成,所以比較小眾。讀這套書,得有過日子的心。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6 # 小李說書

    要說我最喜歡的錢鍾書老師的作品,當屬《寫在人生邊上》了

    也許是我比較喜歡閱讀散文作品吧,是的沒錯,《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的一部散文集,收錄了他所寫過的10篇散文,不到3萬字來談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的是豐富多彩的深刻啟迪。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的風趣幽默,但富有哲理,能夠發人深省!

  • 7 # 青年史學家

    《圍城》的現代意識具有地道的中國本色。方鴻漸與西方存在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的侵犯性、個人膨脹與精神擴張不同,沒有強力意志,而表現出一種人格的怯懦和精神的收縮,從而與中國的道家有某種相似。方鴻漸的“一個個該各歸各,老死不相往來”的唏噓感慨可以說是與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一脈相承的。像方鴻漸之求唐曉芙、蘇文紈之求方鴻漸、趙辛楣之求蘇文紈,自然是痛苦的,然而即使求得了,像孫柔嘉之求方鴻漸,也會發現所得並非所求,而且生命意志的碰撞與交戰會給人帶來更深的痛苦。縱使所求即所得,所得符合所求,那麼又會感到無聊、厭煩、空虛,所以容易到手的東西反覺不珍貴,如方鴻漸之於蘇文紈。

    《圍城》在人生表現上顯然與西方存在主義是相通的。存在主義以“存在先於本質”,強調人的存在的偶然性和荒誕性; 《圍城》中方鴻漸的出場即船過紅海而在大洋上行駛作為一種象徵,正如一個被偶然拋在大海上的孤獨者,這孤獨者在人與人的“圍城”中深深體味到充滿偶然性與荒誕性的悲劇人生。方鴻漸已洞察到人生萬事的“圍城”,卻仍要在“圍城”內外奔逃。從宏觀的敘事技巧看,《圍城》異於中國的《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儒林外史》等傳統古典小說,而類似西方的“流浪漢”小說。不過,就敘事語言而論,《圍城》與西方的現代小說相差甚大,而與《金瓶梅》、《紅樓夢》開闢的小說敘事的語言技巧反而更近。

    《圍城》的結尾寫道: “這個時間落伍的記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與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一句點題的話彷彿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在“卻道天涼好個秋”之後用牙咬出來的。從書中可以窺見錢鍾書對人的隔膜與衝突的揭示,正基於一種博愛精神以及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熱量缺口很大但是不掉稱,還是買的那個體質秤測得基礎代謝率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