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玥歷史

    “得到賢者,不知善用”,如同“得到寶劍,卻拔爛刀”。英明的君主得到臥龍鳳雛,自然可安天下, 所以說劉備不夠英明,可惜劉備算不上英明(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建樹)。關鍵時候又沒有聽取臥龍鳳雛的進言,龐統的悲慘結局,幾乎可以算由劉備一手造成。

    起初,龐統勸劉備在宴席上殺掉劉璋,劉備未肯接受;

    其次,劉備將的盧馬給龐統乘坐,雖然是一番好意,卻在落鳳坡張任等人誤以為是劉備,被萬箭射殺,成為劉備代罪羔羊...

    曹操南下時,諸葛亮建議奪取受蔡瑁控制的荊州,劉備顧忌同宗之誼未採納,否則此長彼消。劉備可得到屬於自己的領土。曹操也不至於因此勢力得到擴大。劉備替關羽親征報仇,同樣也未聽勸,大敗後於白帝城氣絕...損失的兵馬達數十萬,幾乎毀了西蜀根基,西蜀逐漸開始衰退。

  • 2 # 站不穩啊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安天下可解釋為治理天下使其安定。可見這二人皆有治國理政之才,有治國安邦輔助君王的經天緯地之才!但無統御兵馬的能力,龐統剛開始帶兵就死了,諸葛亮帶兵南征北伐,南征南蠻智短諸葛亮可以應付,但北伐六次都無功而返還勞民傷財國力漸衰!這二人有蕭何張良之才無韓信能!劉備理解錯了還是用錯地方了!

  • 3 # 笑傲江湖161104

    臥龍鳳雛得一人得天下,也就是司馬操向劉備推薦的溢美之詞,一面之詞而已。打天下,豈是一兩個人的事,這不成了神仙了嗎?

  • 4 # 靈官廟人孫玉龍

    大家都分析的很好,老漢就不說了!

    有句老話說的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助你成事得了誰也是抱憾而終!

  • 5 # 於總經理

    曹操佔天時,狹天子已令諸侯,孫權有長江天險,劉備占人和,北方已被曹操統一,和項羽時期不一樣國情,加之劉備起步晚,年齡大了,時間不允許,操之過激故失敗

  • 6 # 手機使用者畫龍點睛

    一張好牌,都被劉備打爛了。

    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連得荊州四郡,臥龍風雛都在,大將關羽,張飛,趙雲,人才濟濟,水陸大軍也有好幾萬。

    劉備急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後來荊州後防空虛,遭孫權偷襲,呂蒙白衣渡江,關羽首尾難顧,敗走麥城被殺。

    劉備不顧趙雲.諸葛亮勸阻,決意報仇,發動夷陵之戰,結果慘敗而歸。這是劉備最大的敗筆。蜀國精銳盡失,再無力量問鼎中原,成為三國中最弱的一個!!

  • 7 # 小鬼筆錄

    額,三國演義裡面水鏡先生說了這句話,但那只是小說而已,正史裡面水鏡先生跟龐統的叔父關係好,而且又是個好好先生,對誰都說好,這不算數的,正史裡面,龐統是個謀士,跟曹操帳下的郭奉孝差不多型別,而諸葛亮是一個管理型的人才,什麼六出祁山,諸葛亮就不擅長打仗,而龐統又是早早的就亡故了,而劉備底子薄,並沒有什麼謀士,管理型的人才投靠他,劉備還在四處逃命,苟活的時候,東吳的政權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而曹操更不要說了,這三大勢力就曹操底子最厚,劉備當初為什麼三顧茅廬,因為他的個人威望並沒有達到別人的理想程度,如果當時劉備有曹操當時的名聲,諸葛亮早就下山了,還用三顧茅廬?呵呵,我自己的淺見,,望採納。。。

  • 8 # 四川達州人

    笑死了,三國演義吹捧一句,就當真認為諸葛亮龐統是神仙,可以左右天下局勢?

    戰爭,講究的是綜合力量的較量。

    簡單說,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還是人。

    冷兵器時代,需要馬匹而且是戰馬才能組建騎兵,沒有騎兵,你看哪一個南方政權能夠北伐成功(朱元璋是特殊情況)?

    而騎兵和步兵都需要大量人口,士兵是人,教官是人,馬伕是人,軍馬要人種植糧食養活,組織後勤依舊需要人。

    蜀漢政權94萬人口,養兵就是10.5萬,官吏差役4萬多,94萬人口只有47萬男子,16至40歲的精壯男子最多也就20來萬,剔除15萬軍隊官吏之後還有幾個從事農業和工商業?

    其次,需要各種人才。

    政權組織需要人才,管理基層需要人才,安撫治理百姓需要人才,武器匠造需要人才。

    人才,最少得讀書認字才是基本要求。可惜蜀漢政權空有益州世家而不敢用。以幾乎匹馬進入益州的荊州士集團,還有不過3萬戶的東州士集團來說,能產生幾個人才?

    最後才是高階人才。

    曹魏文華四射,將星閃耀。蜀漢集團有什麼?

    隨便拉個荀彧出來就秒殺蜀漢所有文臣。因為荀彧同樣是軍事大師,是能夠在呂布攻擊下堅守兗州的牛人。

    說武將就更差了。

    所謂四虎五虎上將,也就只有關羽一個人能夠拿得出手。曹操方面,不說真正威震華夏,殺得孫權心驚膽戰,陣斬烏桓單于的張遼,隨便拉個曹仁出來,那也是能夠在絕對劣勢兵力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在南郡抵抗周瑜一年,在襄樊抵抗關羽7個月。

    那麼,劉備有啥呢?

    憑啥統一天下?

    靠諸葛亮龐統給變出20萬騎兵,還是憑空運輸10萬石軍糧到前線?

  • 9 # 波哥說教育

    水鏡先生座下有三大弟子,大弟子是徐庶、二弟子是諸葛亮(臥龍),三弟子是龐統(鳳雛)。從《三國演義》裡看,他很少提及大弟子徐庶,大概是這個大弟子資質一般,他提的最多的就是諸葛亮,說他有驚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能,可比張良和姜子牙。另外,水鏡先生還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三個人都曾得到過,最後還是偏於西南一隅,最後飲恨白帝城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水鏡先生是他們的老師,哪有老師不給弟子說好話,做宣傳的呢?水鏡先生這樣說,不排除有為自己的弟子做廣告的想法。試想,哪位老師不想自己的弟子功成名就?弟子成名了,師傅當然也水漲船高。在當時的環境下,讀書人有著一種清高,他們不屑於毛遂自薦,其實是怕舉薦自己不成,掉了身價,那只有靠別人給抬身價。在當時,水鏡先生是最好的宣傳人,再說了,宣傳的是自己的弟子,哪有不竭盡全力的。劉備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其實就是諸葛亮為了自抬身價。既然是給弟子做宣傳,那就有可能有誇大的成分,其實在正史裡,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怎麼樣,更不用說是龐統了。

    第二:水鏡先生還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在人們的印象裡,諸葛亮能掐會算,會奇門遁甲,馬前課什麼的,作為老師的水鏡先生更應知曉這些術數,運用奇門遁甲是能推算出國運的,也許他早已為大漢推算過了,所以才會有次斷語,現在不是時候,歷史也證實了水鏡先生的預言,諸葛亮窮極一身之能,也未能幫助劉備匡扶漢室。

    第三:雖然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得其主,其實並不盡然。劉備是能對諸葛亮的計謀言聽計從,但是劉備不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主,他是無法和武王、劉邦相比的。他原來也就是一個販席賣鞋的小販,偶然的機遇讓他結識了關羽、張飛,黃巾軍的起義把他推到了歷史的前臺。如果沒有當時天子認他為皇叔,也許他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哪裡,更不用說匡扶漢室,其實他打出的這個旗號也是為了籠絡人心,對於他來說,能在成都當個漢中王就可以了,這就很不錯了,不用每天出攤了,還想幹嘛?當年在東吳當了幾天的乘龍快婿都樂不思蜀了,何況現位於萬人之上,此時,即便是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劉備也不一定有匡扶漢室之志。

    所以說,出身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遇到劉備這樣有婦人之仁,以眼淚刷屏的主,便再有幾個臥龍、鳳雛也難以取天下。

  • 10 # 亭殿閣

    在三國曆史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孝直子初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句話說的是諸葛亮(號臥龍)、龐統(號鳳雛)只要得到其中一位,就可以使得天下安定,而法正(子孝直)、劉巴(子子初)只要失去其中一位,漢室就難以復興。然而劉備先後得到了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巴的輔佐,卻僅僅佔據益州一州之地,不說興復漢室,自保都難。白帝託孤之時,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已經千瘡百孔瀕臨奔潰,雖然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蜀漢政權得以延續,卻是三國時期實力最弱的國家,其實力在不到東吳的一半,而曹魏實力更是蜀漢的六倍以上,為什麼劉備得到了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巴這四人輔佐,依舊未能興復漢室呢?是這四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還是有別的原因呢?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此處的“安”應該理解為“使天下安定”,而不是“使天下平定”,“安定”與“平定”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一定要統一天下才能夠稱為“平定”,而安天下是建立在平天下的基礎之上的,在天下已經平定的前提下安定因為戰爭、暴政、天災等情況導致民生凋零的天下,如果天下沒有統一,縱然有安定天下的才能,也無法施展,也就只能安定所屬勢力所佔據的部分地區了。而史書記載,諸葛亮的確擁有無與倫比的政治才能:

    外聯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三國志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 ,路無罪人。——袁子

    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才能能夠和齊國名相管仲,漢初名相蕭何相提並論,只是可惜蜀漢僅僅佔據益州,諸葛亮的政治才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假如蜀漢最終一統天下,再以諸葛亮為相治理國家,一定能夠創造一個太平盛世。而相對於諸葛亮出色的政治才能,其軍事才能還是有所欠缺,至於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為劉備獻上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計斬楊懷、高沛,奪取白水關,一路連戰連勝,一直打到雒城,其軍事才能尚且在諸葛亮之上,然而在進攻雒城之時,龐統不幸中箭身死,在劉備大業未成之際,龐統已經身死,自然也對安天下起不到什麼幫助了。

    孝直子初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法正提出戰略意義不亞於隆中對的漢中策,輔佐劉備在正面戰場上打敗曹操,斬殺大將夏侯淵,奪取漢中,其作為劉表集團的謀主,軍事才能可謂頂尖,可惜的是法正在漢中之戰的第二年就英年早逝,以至於未能出現在夷陵戰場上與陸遜一決雌雄。劉備兵敗夷陵以後,諸葛亮都忍不住感嘆說“法正如果還活著,一定能夠阻止主公東征,即使主公依然東征,也不會遭到如此大的失敗”。

    劉巴的政治才能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他解決了劉備政權的財政危機,又與諸葛亮等人聯手製定了《蜀科》,在法正死後,劉巴接任尚書令,處理蜀漢國政,假如劉巴不死,能夠與諸葛亮共同理政,在諸葛亮北伐之時,劉巴可以負責處理政務,諸葛亮何至於活活累倒呢?可惜在劉備稱帝第二年,劉巴就病逝了,法正和劉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何況亡了倆人呢?

    雖然劉備得到了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巴輔助,然而到白帝託孤之時,只剩下諸葛亮一人還活著,諸葛亮不失為天下奇才,但獨木難支。如果這四人在劉備託孤之時都還活著,蜀漢還是有希望統一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耳機換上音箱後,聲音沒了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