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滅亡迦太基的是羅馬共和國,而非羅馬帝國,羅馬對地中海沿岸的征服也基本上是在共和國階段完成的。

    公元前3世紀的地中海,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羅馬位於地中海北岸,馬其頓(希臘)位於地中海東岸,迦太基位於地中海南岸,而滅迦太基之戰便是地中海爭霸戰的一部分。

    迦太基的主體位於今天北非的突尼西亞,由腓尼基人的移民所建。當羅馬一統義大利半島之時,迦太基佔領了北非的西部沿海、西班牙的南部沿海、以及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島等地,成為羅馬向海外擴張的勁敵。

    羅馬和迦太基的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因為羅馬稱迦太基為“布匿”。

    戰爭從公元前264年,一直持續到公元前146年,分為三次。

    第一次布匿戰爭

    時間在公元前264年-前241年,兩國爭奪的焦點是西西里島。

    這一場戰爭持續了23年,最終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在西西里島設立行省,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迦太基割地賠款,羅馬又佔領了科西嘉島和撒丁島。

    第二次布匿戰爭

    時間在公元前218年-前201年,迦太基在西西里島戰敗之後開始向西班牙發展,於是西班牙成為此戰爭奪的焦點。

    此戰中最耀眼的名將無疑是迦太基的漢尼拔,漢尼拔率6萬大軍從西班牙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併大敗羅馬。

    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會戰中羅馬軍隊(約7萬人)被漢尼拔軍隊(5萬人)包圍、全殲。這次勝利後,義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

    但戰爭最終還是倒向了羅馬,羅馬的名將是大西庇阿,其採用的策略與“圍魏救趙”很相似,大西庇阿率羅馬大軍圍攻迦太基本土。於是,迦太基緊急召漢尼拔回軍救援。

    公元前202年,在扎馬戰役中大西庇阿擊敗了漢尼拔,這是漢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戰敗。

    如果我們對這個年份熟悉的話,這一年的東方發生了有名的垓下之戰,西楚霸王項羽被韓信擊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迦太基喪失了所有海外領地,並要賠償鉅額賠款,迦太基的滅亡只剩下時間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此戰中,馬其頓(希臘)腓力五世乘機與迦太基聯盟,並於公元前215年出兵羅馬,馬其頓戰爭爆發,之後四次馬其頓戰爭最終導致了整個希臘地區成為羅馬行省。

    第三次布匿戰爭

    這一戰從公元前149年-前146年,只有三年時間,從羅馬主動進攻開始,經過長期圍困,迦太基最終戰敗被羅馬屠城。

    從此迦太基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地中海的爭霸,以羅馬共和國擊敗迦太基和馬其頓(希臘)而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 2 # 漩渦鳴人yy

    這點大家都知道,三次布匿戰爭,羅馬徹底消滅迦太基成為地中海上面的霸權國家,一家獨大的地位由此展開。

    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跟當時的迦太基相比,國家實力相差不大,羅馬人的主要優勢在於重步兵方陣,而伽太基的主要優勢在於海軍方陣,所以雙方之間作戰的特點也根據自己所佔有的優勢,開始部署,羅馬方面避開了伽太基的海軍主力,率領軍隊在當時的地中海的非洲沿岸登陸,迦太基由於處於戰略上面的被動,所以像羅馬人妥協,將西西里島直接割讓給了羅馬。

    第二次不匿戰爭,羅馬和迦太基宣戰,這一次,迦太基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干將漢尼拔率領軍隊由西班牙繞道進入到義大利境內,突襲羅馬城,漢尼拔完美的完成了這個作戰計劃,再繞到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境內以後,消滅了義大利人,七萬的軍隊。並且在羅馬北部的城市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可以說羅馬城一瞬間岌岌可危。

    此時羅馬城的統帥腦子還算靈光,命令自己的不對,全線壓上進攻迦太基,採取了一著圍魏救趙的辦法,逼迫漢尼拔率軍回援,並且在這途中擊敗了漢尼拔的軍隊,解除了羅馬城北部的危險,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沒有逆天改命,相反將佳泰基的弱點徹底暴露給了羅馬村,羅馬回收了迦太基在歐洲的所有土地,由此,迦太基進入到了固步自封的地步。

    在這之後,迦太基方面甚至願意用漢尼拔的人頭來取悅羅馬人,由此可見,在這種情況之下,迦太基已經是江河日下,沒有任何的雄心壯志,和羅馬人一爭雌雄,只剩下了自保的心思。

    但是羅馬人卻不願意放棄率領自己的軍隊完成了對於迦太基的最後一站,也就是第三次布匿戰爭,這一戰,羅馬人徹底殲滅了迦太基人,加菜雞全程遭到了屠成男人殺死或者被邊做奴隸,女人全部賣掉。

    有人就會問了,迦太基方面曾經多次佔據著戰略主動優勢,為什麼後來被羅馬人給滅了?

    第二點,羅馬人的作戰形式,羅馬人的強大來自於他的種裝甲步兵,正是依靠著這一套種裝甲步兵,羅馬人在地中海可以說是螃蟹走路橫著走,但是羅馬人的正裝腳步並沒有辦法在海上發揮作用,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鬧羅馬人靠什麼東西迴避掉這個點了。

    那就是將自己的作戰部隊放在陸地上面坐著,確實,廣袤的地中海影響了羅馬中裝甲步兵發揮的優勢,但是廣闊的地中海,發達的海運也是種裝甲步兵機動作戰的優勢所在。依靠著發達的海運中裝甲步兵可以迅速地到達任何一個也需要作戰的地點。這種作戰方式也極大地發揮了羅馬中裝甲步兵的威力,看似削弱了,但實際上是加強了。

    第三點,古羅馬的優秀的政治制度,雖然站在一個現代人的觀點上來講,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仍有漏洞,但是在那個時代來講,這種制度已經算得上是先進了。古羅馬重步兵方陣,在前線損失7萬的情況之下,仍然還有餘力集結起軍隊去對付迦太基人,這種優秀的政治制度,這種恐怖的動員兵力的能力,也是羅馬人能夠贏下這一次戰爭的重要原因。

    當然古羅馬能夠贏下這一場戰爭,還有諸多方面的因素,我這裡也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古羅馬的這一次勝利可以看做是一種制度上面的勝利,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古羅馬都可以碾壓迦太基,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規定了的發展形式,雖然有漢尼拔這樣優秀的將領逆天改命,但最終無奈天命難違。

  • 3 # 史話海說

    一個字:打。

    先糾正一點,滅亡迦太基的是羅馬共和國,還沒有到帝國階段。羅馬共和國滅亡迦太基就是通過了三次戰爭,由於羅馬人將迦太基人稱為布匿庫斯(音譯),所以又被稱為布匿戰爭。三次布匿戰爭分別發生於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和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羅馬共和國基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建立了以大量小型農莊為單位的自耕農經濟,並以自耕農為兵源組建了一隻強大的羅馬兵團。迦太基處於北非地中海沿岸,是由來自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建立的一個移民國家,腓尼基人移民至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後很快控制了地中海沿岸的狹窄平原,並與希臘人展開了三百餘年的海上爭霸,終於趁希臘諸城邦因伯羅奔尼薩戰爭元氣大傷之機控制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權,在此基礎上控制了西地中海的海上貿易。農業與商業的發展使迦太基迅速成為強大的國家,並建立了一支足以稱霸地中海的海軍。

    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西西里島。西西里島本來是迦太基的重要貿易據點,西西里島地處地中海中段,與義大利半島南端靴子尖處僅有一條寬3公里左右的海峽相隔。公元前288年,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王國發生了分裂,一支僱傭軍佔據了島上東北端的墨西拿城開始與敘拉古分庭抗禮。公元264年,迫於敘拉古的壓力,墨西拿分別向迦太基與羅馬尋求支援。迦太基果斷參與了紛爭,給予墨西拿以軍事支援。這一舉動大大的刺激了羅馬共和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羅馬也順勢參加了戰爭,於是雙方在西西里島上展開了一場規模不大但曠日持久的戰爭。由於島上的戰爭需要依靠雙方從大陸運輸援兵以及各種物資,因此戰爭很快擴大到地中海。

    第一次布匿戰爭示意圖

    此時的迦太基堪稱地中海霸主,擅長陸戰的羅馬共和國本來是沒有能力與其海上爭鋒的。但羅馬人在希臘盟友的幫助下,參考迦太基戰船,憑藉雄厚的財力也迅速建立了一支足以與之分庭抗禮的艦隊,並且招募訓練了大量水手。而且,針對己方不善水戰但長於陸戰的特點,羅馬人發明了一種被稱為“烏鴉”的作戰器械。所謂“烏鴉”其實是一種吊橋,其一端透過軸承固定在甲板上,另一端懸空且裝有一隻巨大的鐵鉤,羅馬士兵透過絞盤與繩索控制其起降,當靠近迦太基戰船時,便迅速放下“烏鴉”,憑藉巨大的慣性和重量使鐵鉤牢牢鉤住迦太基戰船,吊橋兩側有護欄,這樣羅馬士兵便可以透過吊橋迅速登佔敵船展開肉搏,將水戰變為自己擅長的陸戰。

    就是憑藉這種新奇的戰爭器具,新生的羅馬海軍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戰,以及公元前256年的埃克諾穆斯角海戰中兩次大敗迦太基海軍。隨後羅馬陸軍又登陸北非,雖然最終因失敗而撤離,但登陸行動大大的破壞了迦太基的經濟基礎,導致其在持續的戰爭中難以為繼。公元前241年,羅馬海軍又在埃加迪群島海戰中大敗迦太基海軍,這次海戰中,羅馬海軍並沒有利用“烏鴉”,這說明羅馬海軍已經正式成長為一支強大的海軍。迦太基被迫割讓西西里島並賠款3200塔蘭特。公元前238年,羅馬人又出兵強佔了迦太基的撒丁島和科西嘉島。到此,第一次布匿戰爭以羅馬人的勝利而結束,迦太基喪失了地中海中的各大島並西地中海的制海權。

    戰敗後的迦太基轉而向西尋求發展空間,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新迦太基城,並以此為基地向東北擴充套件勢力。而羅馬在穩定了地中海局勢之後,陸上也選擇了向西發展。於是,毫不意外的,相向發展的兩國很快便在陸地上產生了衝突。

    公元前219年,迦太基伊比利亞執政官漢尼跋出兵攻打兩國間的中立城市薩貢託,經8個月圍城後佔領該城。這一舉動讓羅馬共和國感到了威脅,於是向迦太基宣戰,迦太基順勢迎戰。

    漢尼跋出身迦太基軍事貴族家族,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隨父親前往經營伊比利亞半島,在父親與姐夫相繼逝世後,漢尼跋繼承了伊比利亞執政官的職位。在父親的教導下,漢尼跋自小便立下了顛覆羅馬共和國的宏願,為此,不惜耗費終生。

    漢尼跋像

    公元前218年春天,漢尼跋誓師出征。由於迦太基被限制了海軍規模,漢尼跋的軍隊無法得到海軍的有效支援,因此他制定了從陸上攻擊羅馬共和國的策略。羅馬共和國也敏銳的發覺了漢尼跋的動向,並且判斷漢尼跋會從陸地上進攻共和國,但他們派出的攔截部隊並沒有追蹤到漢尼跋主力的動向。漢尼跋的戰略大機動獲得了巨大成功,到公元前218年秋天,漢尼跋率軍隊抵達了阿爾卑斯山脈。翻過阿爾卑斯山之後,漢尼跋便隔著波河平原與羅馬核心腹地遙遙相望。

    漢尼跋“戰略之父”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憑藉遠超對手的戰役謀劃能力以及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指揮能力,漢尼跋先後取得了提基諾斯河戰役、特拉比亞河戰役、特拉西梅諾湖戰役以及坎尼戰役的勝利。一系列的勝利不僅大大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實力,還為迦太基爭得了大量盟友,漢尼跋不僅贏得了當地高盧人支援,以及許多羅馬共和國潛在對手的結盟,比如馬其頓,還有許多義大利城市望風而降。而羅馬共和國的正規兵團甚至被逼到打游擊戰的程度。不過由於迦太基喪失了制海權,來自迦太基的支援無法抵達義大利,後勁不足的漢尼跋也不能繼續擴大戰果,雙方便進入了僵持階段。

    針對漢尼跋勢不可擋的風頭,羅馬共和國無人能稍攖其鋒,但元老院和決策層也制定了兩套釜底抽薪的策略。在以堅壁清野以及游擊戰與漢尼跋僵持的同時,分別出動正規軍團進攻漢尼跋的後勤基地伊比利亞半島和迦太基本土。而在此期間,由於後援不繼,漢尼跋試圖攻取羅馬城的幾次努力均告失敗。而羅馬對伊比利亞和迦太基的攻擊逐漸取得成效。終於,公元前203年,迦太基政府迫於羅馬軍隊的壓力,將漢尼跋召回迦太基,隨後在扎馬戰役中被大西庇阿擊敗。公元前201年,雙方簽訂和約,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二次戰敗的迦太基受到更嚴苛的限制,交付鉅額戰爭賠款之外,又喪失了所有海外領地,海陸軍均被壓縮至極致。

    此時的迦太基,至少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失去了與羅馬共和國爭雄的可能性。

    失去了軍事發展空間的迦太基只能潛心於經濟發展,依靠適合農業的自然條件和海外貿易的豐厚利潤,經過50多年的積累,迦太基再度變得欣欣向榮。而這,又引起了羅馬共和國的覬覦與忌憚。在以各種藉口對迦太基進行限制與削弱未果之後,公元前149年,羅馬共和國再次兵臨迦太基。悲壯的迦太基人民,既無強兵又無名將,依託迦太基城進行了三年的艱苦防守戰,終於在公元前146年被攻破中央要塞比爾薩,全城居民被屠殺,此後,世上再無迦太基。

    第三次布匿戰爭後,迦太基淪為羅馬共和國的行省

    羅馬共和國對迦太基的勝利,其實是自耕農為單位的農業經濟形態對以奴隸制為基礎的農商經濟形態的勝利。自耕農組成的羅馬軍團,先天比由奴隸組成的雜牌軍具有更高的“家國情懷”,其作戰意志和決心即使是迦太基倚為柱石的僱傭兵也遠遠不能相比。也正因為有這樣一種情懷,在第一次戰爭中,羅馬海軍先後三次因遭遇風暴而全軍覆沒,損失以十萬計,坎尼戰役中,一次性損失8個羅馬軍團,這樣的打擊放在任何同時代西方國家中幾乎都必然導致國家崩潰,而羅馬共和國堅持了下來。迅速重建軍團,並且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即使迦太基有漢尼跋這樣不世出的名將主持,也終究沒能奈何得了羅馬共和國的強大國運。

  • 4 # 歷史不留名

    第一次

    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統一義大利後,開始向地中海進發,這與迦太基的利益產生衝突。但戰事還是由羅馬人先挑起的,羅馬人以保護其在西西里的同盟國為由,不顧以往與迦太基所簽署的三份友好宣告,出其不意的渡海進攻迦太基在西西里島的殖民地。

    迦太基的海軍當時名震地中海,但羅馬初建的海軍卻接連擊敗迦太基的海軍,使得迦太基在西西里的軍隊沒有足夠的支援。但是有趣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向比羅馬陸軍的素質為差的迦太基陸軍卻在名將哈密爾卡的帶領下,與羅馬陸軍打了個平手。

    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持續了23年(公元前263年-公元前241年),最後迦太基向羅馬求和,以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島,並對羅馬作出賠款為和約條件終止戰爭。

    第二次

    迦太基的貴族甘於接受和約的條款,但哈密爾卡卻心有不甘,矢志報仇。可惜他卻在完成這個心願前便逝世了,他這個遺願便由他的兒子漢尼拔所繼承。漢尼拔為了培植足以與羅馬抗衡的力量,率軍進佔伊比利亞半島,並將在那裡建立了新迦太基。在羽翼豐滿後,在公元前218年他率軍橫越被視為羅馬天然屏障的阿爾卑斯山,聯合當地的高盧人,在義大利各處擊潰羅馬軍隊,其中在坎尼戰役後,羅馬約7萬人的軍隊更被全殲。

    可是羅馬同盟的基礎太厚,漢尼拔不能完全將其瓦解,這使得羅馬獲得喘息機會。在公元前212年起,羅馬轉入反攻狀態,直攻迦太基,使得漢尼拔被逼回師去援救。結果漢尼拔因千里馳援,致使兵力下降,而其兵士亦顯得疲態畢露,最後於扎馬戰役被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被擊敗。

    迦太基被逼於公元前201年與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條約規定迦太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並償付鉅額戰爭賠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海軍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盜的船。這場戰爭共打了16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而經此一役,迦太基已經再無力與羅馬爭鬥了。

    第三次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為免迦太基回覆元氣,決定先發制人,圍攻迦太基。迦太基人在頑強抵禦三年後,於公元前146年春被羅馬軍統帥-埃米利安·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所攻滅。此役後,羅馬決定把迦太基城夷為平地,並且血洗迦太基,挨房搜尋,將所有居民找出殺死。而迦太基港口亦被毀滅,從此迦太基作為國家的階段成為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用ps做跳動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