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哥曹領

      養殖技術

      麥鯪俗稱土鯪、鯪公、雪鯪,屬鯉科野鯪亞科鯪屬。鯪魚是一種生活在氣候溫暖地帶的魚類,主要分佈在華南地區。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撈和池塘養殖的主要物件之一,已有好幾百年的養殖歷史。

      鯪魚是雜食性,魚苗孵出4天后開始攝食浮游動物,如輪蟲、橈足類和小型枝角類。孵出後10天,體長1.4釐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動物外,開始攝食浮游植物。以後,吃浮游植物越來越多,直到孵出後40天左右,體長4釐米以上時,便以吃浮游植物為主。同時,鯪魚喜歡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長的藻類。此外,還吞食少量浮游動物和有機碎屑。在池塘養殖條件下,可攝食米糠、花生麩等飼料。

      鯪魚是暖水性魚類,在水溫15℃至30℃時,食慾旺盛。當水溫高於31℃時,食慾減退。而水溫低於14℃時,就聚集在深水區不大活動。水溫低於13℃時,停止攝食。低於7℃時,則不能生存。由於鯪魚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風向陽的深水池,有時還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鯪魚為底層魚類,對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當水溫在20℃至28℃時,溶氧量低於1毫克/升,還能正常攝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時還沒出現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養,一般可畝放1000尾左右。

      鯪魚的生長速度比其他家魚慢,特別是池塘養殖放養密度大,長得更慢,1齡魚體重約70克,2齡魚體重約250克,3齡魚體重約350克,4齡魚體重約500克。

      但是,鯪魚的群體產量高,鯪魚的食用規格要求又不大,體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養鯪魚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高的。夏季繁殖的魚苗,當年份兩階段在魚苗、魚種塘培育成體重5至10克的魚種,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魚塘套養,養成50到100克的中等規格的魚種,第三年在放入成魚塘混養,養成200克的商品規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週年魚;秋季上市的,則經歷三個秋季,叫"三秋鯪",一般體重在250克左右。

      鯪魚體形修長,鰭條柔軟,生長迅速,是鱖魚的適囗飼料。透過提高鯪魚復養指數對池塘產出率有明顯作用。

      養殖技術和方法: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5-8畝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釐米大右,水質清新,無汙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

      魚苗放養前3天需做好乾塘、曬池,然後用漂白粉2.5公斤、畝清塘消毒。

      三、水質管理

      魚苗下塘後5-7天以清水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適當施肥,一般雞糞顆粒5-7.5公斤、畝,全池均勻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釐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內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

      鯪魚苗首先是採用夏花發塘,時間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規格0.3釐米,畝放量為30-60萬尾,需經過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釐米,成活率為60-65%。然後根據養殖條件和鱖魚吃食量有計劃分養。

      五、魚苗分塘放養

      養殖時間為6朋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為三段。目前按我市養殖生產主要進行第一段6朋下旬至8月上旬的發塘生產(一般按本市市場供需以第一次繁殖為主),放養規格為每公斤5000-7000 尾,鯪魚苗4-5萬尾/畝,出塘規格每公斤120-150尾,畝產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養規格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養規格每公斤為1000-1200尾,鯪魚苗1萬尾/畝,出塘規格50-60尾,畝產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畝產可達500-600 公斤。

      六、投飼管理

      魚苗下塘後發塘階段,以豆漿為主,菜餅為輔,潑漿時分兩次投餵,魚苗培育一週後,待魚苗上灘,在池灘腳上“種漿”,飼料要投足使魚苗健康生長,一般每培育1萬苗需0.5黃豆。分塘後魚苗根據底質肥瘦用有機肥,一般每畝100-150公斤培育紅蟲作為開囗料,後投餵菜餅。一般生產1公斤鯪魚需1.5公斤菜餅。

      七、病害防治

      魚苗下池一個星期左右,主要預防“氣泡病”的發生,為此,要清水下塘並定期加註清水,養殖期間主要防治車輪蟲、斜管蟲,1畝1米水深用0.5pmm百蟲淨全池潑灑,隔日再用0.2公斤魚蛙爛皮止血靈全池潑灑,使鯪魚健康生長。

      鯪魚碘泡蟲病

      鯪魚碘泡蟲病是由野鯉碘泡蟲、佛山碘泡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佛山碘泡蟲的蟲體殼片內前端有兩個瓶狀極囊,內有螺旋形極絲,細胞質內有兩個胚核和一個明顯的嗜碘泡,孢子

      為橢圓形。而野鯉碘泡蟲的孢子為長卵形。受碘泡蟲侵害的鯪魚種,體表出現肉眼可見的小量乳白色瘤狀胞囊,使魚體消瘦,無力遊動直至死亡。越冬鯪魚種體表往往有許多點狀胞囊,雖不會使魚種致死,但會影響其生長髮育。此病主要流行於兩廣地區。

      取下體表胞囊,在顯微鏡下壓成薄片觀察,可發磧大量碘泡蟲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徹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減少此病發生;

      2、魚種放養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錳酸鉀,攪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濃度的溶液,浸洗魚種30分鐘,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攪拌成懸浮液,浸洗魚種30分鐘。

  • 2 # 有點意思的事兒

    三角魴與麥鯪是否能夠混養,這個我們先不下定論,而是對這兩種魚類進行了解,特別是它們的生活習性。掌握了這些資訊之後,我們才好給出答案。

    三角魴,淡水魚中的珍品

    三角魴,體長130~367mm,略呈菱形,腹部圓,頭尖尾長,從側面看類似三角形,由此得名。它屬於中國特產,食性很雜,既吃水生植物,也吃水生昆蟲、小魚、蝦和軟體動物等。該魚主要棲息於流水或者水域中下層,對水質的要求較高,要新清、高溶氧量。

    人工養殖三角魴,需要搭建一個深1.5米以上,面積2畝以上的養殖池,可單養,也可混養。平時投餵人工顆粒飼料,也可以投餵花生麩、麥麩以及青飼料等。

    麥鯪,印度四大養殖魚類之一

    麥鯪,全稱是麥瑞加拉鯪,屬於印度四大人工養殖魚類之一,1982年開始引入國內,並非中國產。

    麥鯪也是淡水魚類,形狀像草魚,身體較長,近似圓柱形,腹部圓而平直。該魚個體大、適應能力強,無論是水庫、湖泊、池塘,還是江河之中,麥鯪都能正常生長,具有耐低氧、抗病能力強、耐寒能力強等特點。

    麥鯪也是雜食性魚類,食性範圍廣泛,主要攝食浮游植物、高等植物、有機碎屑以及麥麩、玉米粉和花生麩等。

    三角魴與麥鯪可以混養

    那麼,從以上對三角魴和麥鯪基本資訊的瞭解之後,我們發現這兩種魚類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淡水魚類、食性以及對環境的要求類似、都是一種經濟型的魚類等。所以,個人認為這兩種魚類混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三角魴是否會吃掉小麥鯪的問題,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擔心,一是,三角魴並不是非常兇悍的魚類,只有投入足夠的餌料,可以避免大魚吃小魚的情況發生;二是,三角魴與麥鯪生長速度差不多,體重類似。比如當年繁殖的三角魴魚苗可長到300克以上,而麥鯪魚一齡魚也有150克左右。即便是存在三角魴要吃掉麥鯪的可能性,那麼可以選擇大一些的鯪魚苗,就不用擔心大魚吃小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海鷗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