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曉解讀

    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表現為周圍神經功能障礙有關的症狀。

    這種症狀多表現在腿腳上。

    什麼是周圍神經?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

    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周圍神經病變?

    收藏一下,下次看更方便哦!

    一、什麼是周圍神經?

    周圍神經:就是人體除腦部、脊髓以外的神經組織,周圍神經一方面負責人體的各種感覺、運動,還支配著人體的內臟活動,比如心臟、胃腸等。

    所以,一旦周圍神經受損,症狀會比較多!

    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呢?

    1.麻木

    腳麻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早期典型症狀。

    如何區別糖尿病神經疾病引起的腳麻和普通腳麻?

    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腳麻有這幾個特點:

    從遠端開始,比如腳指頭,

    有對稱性,左右兩邊都有麻木的感覺

    逐漸向上發展;

    除了麻,還會有踩棉花感、蟻走感等。

    由於感覺麻木,糖尿病患者對溫度、疼痛的感覺會變遲鈍,所以發生燙傷、割傷、硌破後卻因為感覺遲鈍沒被發現,發展下去就會出現糖尿病足、老爛腳等嚴重問題。

    2.出汗異常

    具體有這幾個表現:

    天氣不熱卻莫名其妙大汗淋漓;

    一吃飯或者睡醒時候,一身的汗;

    這些都是交感神經時空的表現。

    3.腹脹、便秘、大便乾結

    糖尿病如果病情不加控制,就會損害到支配胃腸蠕動的自主神經,胃腸供能就跟著下降;再加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體內處於高滲、脫水狀態,腸道內水分減少,就會導致大便乾燥、便秘、腹脹等問題。

    4.神經痛

    周圍神經病引發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具體表現有:電擊樣疼痛,還有針刺、火烤、撕裂樣疼痛,往往輕微的觸碰就會誘發,比較難受!

    這裡為大家獻上密西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篩查表,需要的糖友可以自己評估一下!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周圍神經病變?

    六字箴言:早診斷、早治療

    控制血糖,如果出現血脂和血壓異常,同樣要嚴格控制

    保護好雙腳:鞋襪要選擇柔軟透氣的;經常檢查鞋子裡是不是有沙子等異物,及時清理;每日洗腳,水溫不要太高。;秋冬季節預防乾裂。

    糖尿病確診後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周圍神經病變的檢查。

    如果糖尿病已經很多年,而且出現眼底病變、腎病等併發症的糖友,最好3~6個月複查一次;一旦出現多發性末梢神經病,尤其要注意保護好失去感覺的雙腳,避免出現面板破損!

    您的贊就是最大的鼓勵!感謝!

  • 2 # 冰城藥師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透過患者的症狀、體徵和一些篩查性的試驗來判斷: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可能出現的症狀或是體徵:

    早期可能表現為踝反射的減弱或消失,晚期則為是更為廣泛的反射減弱和運動無力。或是足部劇烈的疼痛。有明確糖尿病性多發性神經病的患者還可能表現為足部疼痛、感覺異常或感覺倒錯。但是有些患者的主訴極少,但體格檢查發現存在輕至中度嚴重的感覺缺失。

    篩查性試驗:

    英國的研究者們制定的診斷性檢查由簡單的症狀評分和體格檢查兩部分組成:

    ●是什麼樣的感覺?足部燒灼感、麻木感或麻刺感(2分);乏力、痙攣或疼痛(1分)。最高分2分。

    ●症狀發生的部位在哪裡?足部(2分);小腿(1分);其他部位(0分)。最高分2分。

    ●夜間睡眠是否因症狀中斷?有(1分)。

    ●這些症狀出現的時間?夜間加重(2分);白天夜晚均存在(1分);只在白天出現(0分)。最高分2分。

    ●何種情況下症狀會緩解?行走(2分);站立(1分);坐著或躺著或無緩解(0分)。最高分2分。

    隨後可得到症狀評分的總分:

    ●0-2分:正常

    ●3-4分:輕度神經病變

    ●5-6分:中度神經病變

    ●7-9分:重度神經病變

    體格檢查也可採用類似的定量評分:

    ●跟腱反射情況如何?消失(左右足各為2分);加強試驗時出現(左右足各為1分)。

    ●振動覺如何?消失或減弱(左右足各為1分)。

    ●針刺覺如何?消失或減弱(左右足各為1分)。

    ●溫度覺如何?減弱(左右足各為1分)。

    隨後可得出神經系統體徵評分:

    ●0-2分:正常

    ●3-5分:輕度神經病變

    ●6-8分:中度神經病變

    ●9-10分:重度神經病變

    出現以下情況時要考慮存在周圍神經病變:存在中度或重度體徵(≥6分),即使沒有症狀;或者,存在至少為輕度的體徵(≥3分)且存在中度症狀(≥5分)。神經系統體徵評分為8分或以上提示患者足部發生潰瘍的風險較高。

    監測: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為2型糖尿病時或診斷為1型糖尿病後5年時,均應篩查有無神經病變。

    ●初始篩查後,所有患者均應每年至少篩查一次,透過檢查足部感覺功能和踝反射進行。可採用以下一個或多個試驗來評估感覺功能:

    •針刺試驗

    •溫度試驗

    所以對於有糖尿病的患者在確診以後,均應該定期篩查,每日仔細檢查自己的足部。

  • 3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請問:怎樣判斷是否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發生與糖尿病病程長短、血糖控制好壞等密切相關。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各個部位,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其次是自主神經病變,而中樞神經病變則相對少見。

    周圍神經分為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以“感覺神經”受累最為常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哪些臨床表現?

    1.雙側肢端麻木感、針刺感、蟻行感、燒灼感;

    2.有的患者表現為感覺減退,四肢好像戴手套、襪套,對冷、熱、觸、扎等刺激不敏感,甚至發生心梗時也感覺不到疼痛(無痛性心梗), 極易被漏診而延誤救治;

    3.還有的表現為感覺過敏,甚至睡覺時被子的壓力都會覺得疼痛難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往往具有雙側對稱、下肢比上肢重、遠端比近端重、夜間比白天重的特點。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在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早期,由於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故患者往往難以察覺,因此,對糖尿病神經病變進行早期篩查非常必要。

    臨床上,對於症狀典型的患者,透過患者的症狀主訴,結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史,就可以大致做出臨床判斷;但對那些尚未出現明顯症狀的早期神經病變患者,則必須透過體檢和一些特殊檢查才能發現並確診。這些檢查專案包括以下幾方面。

    痛覺檢查、溫度覺檢查、觸覺檢查、振動覺檢查、位置覺檢查、雙足跟腱反射檢測。

    如果做這些檢查時,出現感覺變弱或消失的問題,就提示神經發生了病變,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總之患有糖尿病後,要警惕周圍神經病變,除此以為,其他的糖尿病併發症也不能掉以輕心,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監測血糖,定期體檢篩查,尤其是病程較長的患者,最好是今早篩查,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 4 # 醫者李楓

    糖尿病導致的神經病變可以分為3個部分,一是感覺神經受損,這會使得患者出現冷熱感覺、疼痛感覺的變化,患者可以出現瘙癢以及位置覺、方向等變化,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超過50%會出現燒灼樣疼痛、肢體末端感覺障礙等症狀;

    二是糖尿病引起的運動神經病變,這往往與糖尿病導致的慢性感染、免疫障礙等因素密切相關。運動神經的損害危害遠遠大於感覺神經,其臨床表現也出現在感覺神經病變之後,患者可能出現癱瘓,因此早預防、早診斷和早治療非常重要;

    三是糖尿病引起的植物神經病變,包括支配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如心慌、心動過速等,支配胃腸植物神經病變出現胃腸脹氣等,支配汗腺植物神經病變出現面板出汗異常等。

  • 5 # 醫學莘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起病較為隱匿,較多患者可無臨床症狀,因此不易被發現,更讓人意外的是部分患者診斷為糖尿病時,可能已經出現周圍神經損害,因此所有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均應篩查周圍神經病變。即使診斷為糖尿病時無周圍神經損害,在隨後的病程中,也應密切關注是否出現與周圍神經損害相關的症狀,且應每年篩查,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尤其是吸菸、40歲以上、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更易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因此這部分人群更應重視周圍神經病變的篩查。可能部分朋友會問:糖尿病周圍神經損害究竟有哪些症狀?

    周圍神經是多種神經的總稱,包括脊神經、顱神經與植物神經,損害的神經組織不同,症狀也不一樣,但最常見的周圍神經病變為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簡稱DPSN。由於DPSN症狀顯著、發生率高、代表性強,因此是糖尿病患者重點篩查的神經病變。DPSN典型症狀為疼痛、麻木與感覺異常:①疼痛主要表現為燒灼樣疼痛,常常夜間加重,主要累及下肢及足部,呈襪子樣分佈;也可累及手部,呈手套樣分佈。②麻木主要表現為肢體感覺麻木。③感覺異常時可出現電擊樣或針刺樣感覺,部分患者也可出現感覺過敏等。

    那麼,出現上述症狀是否就能診斷為DPSN呢?當然不能。對DPSN的診斷我們需慎重:①即使出現上述症狀,而相關檢查無異常時尚不能診斷為DPSN;②即使無上述症狀,但多項檢查支援周圍神經病變時,也不能排除DPSN。因此診斷的關鍵在於結合相關檢查共同判斷,主要包括踝反射、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這五項檢查。若糖尿病患者有周圍神經損害的症狀且五項檢查中任意一項異常,臨床診斷成立;即使沒有周圍神經損害的症狀,但五項檢查中任意兩項異常,臨床診斷也成立。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為什麼不是確診,而是臨床診斷?這是因為出現上述神經損害症狀與檢查異常時,並非全由DPSN引起,其它疾病如頸椎病變、腰椎病變、腦梗死、藥物損害等也可出現相關症狀與檢查異常,因此需由專科醫生進行排除後診斷。其次,診斷DPSN的金標準為神經傳導速度,當週圍神經病變與其它神經病變難以鑑別時,可完善該項檢查,同時結合肌電圖,有利於鑑別運動神經元病、炎性疾病等。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易缺乏維生素B12,而該維生素的缺乏也可引起神經損害,因此診斷DPSN前需逐一與其它疾病相鑑別。

    除開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PSN),糖尿病還易引起自主神經病變,這也是糖尿病常見的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可累及多個內臟系統,累及心血管系統時,可能出現心率增快、直立性低血壓、無痛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搏驟停,因此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是需要重點預防的併發症。累及消化系統時,可出現呃逆、上腹飽脹、胃部不適等胃輕癱症狀,也可出現便秘或腹瀉等腸功能性改變。累及泌尿生殖系統時,還可出現尿路感染、尿失禁、尿瀦留等。其次自主神經病變患者更易出現嚴重低血糖、足潰瘍等。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警惕上述症狀,出現相關症狀時,說明可能已經併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那麼,如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呢?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病因為高血糖,因此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控制血糖達標並減少血糖波動均為最重要的策略。普通患者可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年輕、新診斷、病程短的患者,無嚴重糖尿病併發症、伴發疾病且不易發生低血糖,則可制定更嚴格的控糖目標,可將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或正常範圍,可進一步減輕神經損害。同時,針對DPSN給予相應藥物治療,有助於改善神經的血液供應、改善代謝紊亂、修復神經、減輕疼痛等,可避免神經病變加重,有助於緩解相應症狀。

    綜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起病隱匿,不易被發現,因此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篩查,且應每年複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型別為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PSN),主要表現為疼痛、麻木與感覺異常,出現這些神經症狀時,若踝反射、針刺痛覺、震動覺、壓力覺、溫度覺這五項任意一項檢查異常,可臨床診斷為DPSN;即使沒有相關症狀,五項檢查中任意兩項異常也可臨床診斷為DPSN。在排除其它神經病變後,則可確診,而診斷DPSN的金標準為神經傳導速度。由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易出現自主神經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密切關注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相關症狀,以早干預、早治療。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6 # 孫醫生講糖

    相信很多糖尿病朋友聽到糖尿病足就會非常害怕,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參與因子,很多糖尿病朋友就會問,

    孫醫生,該怎樣才能知道我患了周圍神經病變呢?什麼症狀提示我們是周圍神經病變呢?

    在臨床上,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了足部的麻木、疼痛、感覺異常,並且糖尿病病史比較長,血糖長期控制不理想,那麼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可能存在了了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率非常高,也非常普遍。據統計,剛診斷為糖尿病時,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率就大約為60-90%,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樣幾乎所有的糖尿病人都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變的病理基礎為脫髓鞘、軸索變性及末梢神經炎為主。出現這些感覺異常的原因考慮為長期高血糖影響神經微血管,導致神經供血減少和血液粘稠度增加,最後出現體內的代謝紊亂,微迴圈障礙,從而出現周圍神經的缺血、缺氧。

    感覺神經受損是表現以感覺減弱和感覺缺失為主。早期主要表現為感覺過敏,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感覺比上肢多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累及運動神經,肌力常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進一步發展還會有營養不良性肌萎縮。

    由於缺乏周圍神經病變的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對於糖尿病出現下肢異常感覺的患者,在排除了頸腰椎的病變、腦梗死、格林-巴利綜合症,排出嚴重動靜脈血管性病變如靜脈栓塞、淋巴管炎等後,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病變一般為肢體末端的神經損傷,一般為對稱性,也就是兩側足部的症狀會同時出現。確定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圍神經病變,如果出現下肢的劇烈疼痛,就可以診斷為痛性神經病變,主要是由於近段運動神經變引起。如果出現單側疼痛明顯 ,要排除如痛風、骨性關節炎、扭傷等原因。要進行尿酸檢查、關節超聲等檢查進行明確。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並沒有特異性的檢查方法,有些醫院採用肌電圖進行神經病變的篩查,但是指南中並沒有提及。臨床上可以應用大纖維和小纖維神經功能檢查加以明確。大纖維為10g尼龍絲,而小纖維檢查是針刺感和溫度覺,也可以採用面板活檢,但是這是有創檢查,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受限。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臨床上一旦被確診,治療難度很大。目前尚沒有人類的研究證實糖尿病神經病變能夠得到逆轉。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預後、提高干預效果至關重要。採用敏感性更高、定量性更好的檢測手段能夠在糖尿病神經變的更早期發現異常,為早期的有效干預和防止病變的快速進展創造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可以讓你覺得父母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