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瑋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20世紀日本“四大文豪”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太宰治、芥川龍之介,全都死於自殺。我先概述一下這四位文豪為什麼自殺,然後進行扼要評價。因為,只有先敘述他們的死,我才能進行評價。

    1972年4月16日晚,在風光明媚的日本神奈川縣鎌倉海岸邊,一幢10層樓高的公寓的417號房間的門縫裡,滲出一陣濃烈的煤氣味,受僱於房間主人的一個女傭連忙找來公寓管理員開啟房門,只見一位身著茶色夾克衫和灰色西褲的老人躺在衛生間的地板上,身上蓋著一條薄薄的棉被,身邊有一瓶剛啟封的威士忌,嘴裡含著煤氣罐,兩眼微微睜開,臉頰泛著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玫瑰色。現場無任何打鬥痕跡,死者無外傷。聞訊趕來的警察經過勘測,認定死者死於自殺。訊息傳出,舉世關注。因為,這位死去的老人,就是寫下《伊豆的舞女》,《雪國》,《千羽鶴》等不朽名著的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他為什麼自殺,迄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有說和他愛情受挫和性壓抑有關。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可信,但川端康成確實存在心理障礙,長期依賴安眠藥以致成癮,並曾因此住院治療。研究資料顯示,不少性壓抑者都選擇用煤氣中毒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1976年11月25日,因發表《鮮花盛開的森林》而引起文壇關注,以《假面的告白》而成為著名作家,被認為“日本現代文學代表人物”的平岡公威,在為連載於《週刊新潮》的《天人五衰》寫完最終章後,跑到東部日本陸上自衛隊總部發表演講,希望喚起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但是,他的演講遭到自衛隊官兵的嘲笑。於是,他憤而切腹自殺。說是切腹自殺,其實是被他的“介錯”斬首。只是這位介錯刀法實在差勁,連砍三刀才使他身首異處。“平岡公威”這個名字絕大多數華人都沒聽過,但他的“筆名”很多華人都知道——三島由紀夫。

    1984年6月19日,在《朝日新聞》正連載日本“無賴派”作家太宰治的小說《再見》時,人們在玉川發現了太宰治和他的情人、一個叫山崎富榮的美容師殉情的屍體。那天正好是太宰治40歲生日。在此之前,他已自殺過4次。

    在他們之前,1927年7月24日,原名新原、被舅舅收為養子而改姓的芥川龍之介,在寓所服用大量安眠藥,長眠不起。他的枕邊放著《聖經》和寫給妻子冢本文及好友菊池寬的遺書。在此之前,4月7日,芥川龍之介與他的妻子冢本文的發小、後來成為他情人的平松麻素子在東京帝國飯店自殺,但沒有死成。

    芥川龍之介患有嚴重的胃腸病、痔瘡、神經衰弱、經常失眠,健康狀況很差,對社會現實相當不滿,精神很壓抑。評論認為,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特有的壓抑感,和他的精神狀態不無關聯。1935年,35歲的芥川龍之介去世8年後,菊池寛設立了“芥川龍之介獎”。那是青年文學家的最高獎項,和“植木枝盛獎”、“菊池寬”並列為日本文學三大獎。這三大獎均為菊池寬所設。

    應該如何評價他們的自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他們自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即在他們的精神世界裡,理想和現實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德國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認為,“死”和“亡”的本質是不同的。死是一個過程,人從出生那一天起就在走向死。亡是一種結果,是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按照這種觀點,我認為對4位文豪的死是否可以作如此評價:在世界上,有的人竭力延長“死”的過程,有的人則希望縮短“死”的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如果竭力延長“死”的過程無可厚非,那麼希望縮短“死”的過程就應該受到指責嗎?那四位作家是否應該有“選擇”縮短死的過程的自由?

    圖:黑澤明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和《羅生門》改編的電影:《羅生門》劇照。

  • 2 # 淡漠的黑白照片

    日本一直是個很有憂患意識,哀傷感的民族。自然資源的嚴重匱乏使整個國家都處在深深的憂慮之中,哪怕是一丁點的不符合現實情況的都會被視為不詳的預兆。這種情況造就了今天的日本,也就有我們知道的日本人對‘‘明治維新’’、‘‘黑船事件’’的態度。日本人的鬼神很多,我想和此也不無關係吧。作為在這種環境之下的作家群體由為明顯。

    1.太宰治

    1909年,太宰治出生,津島家是津輕地區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太宰治出生之後,是津島家那一輩裡面的第六個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其中兩個哥哥不幸夭折,只剩下文治、英治、圭治三人。

    1916年,至市立金木普通小學就讀,成績傑出。192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普通小學畢業,後至離家兩公里遠的明治高等小學就讀。

    1923年,三月,父親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四月,至青森縣立青森中學就讀,寄宿該市寺町的遠親豐田家簷下。中學期間,開始創作小說、雜文、戲劇,對泉鏡花、芥川龍之介的文學相當傾倒。

    1928年五月,獨自編輯的同人雜誌《文藝細胞》創刊,以“焉島眾二”之名發表《無間奈落》,思想上漸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因對出身苦惱而有服安眠藥自殺的意圖。

    1929年,四月,以“小菅銀吉”之名,在文藝雜誌《獵騎兵》發表《虎徹宵話》等文章。十二月十日夜,自殺未遂。

    1937年,三月與初代至水上溫泉,企圖吃安眠藥自殺,但未成功。回東京後與初代離別。發表《虛構的彷徨》、《燈籠》。1938年九月,發表《姥舍》、《滿願》。十一月,移居至甲府市西堅町,發表多篇隨筆。

    1948年,再次以《如是我聞》震驚文壇,並著手創作《人間失格(No Longer Human)》。完成了《第二手札》的一部分。此時,隨著肺結核的惡化,身體極度虛弱,時常吐血。六月十三日深夜,與山崎富榮一齊在玉川上水投水自盡。三十九歲生日當天,遺體被發現。二十一日,豐島與志雄、井伏鱒二主持至其家中舉行告別儀式,葬於三鷹町禪林寺。

    2.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1916)、《芋粥》(1916)、《手帕》(1916),確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並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先後遊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回國後發表《上海遊記》(1921)和《江南遊記》(1922)等。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先後六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菸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 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同年7月由於健康和思想情緒上的原因,服毒自殺,享年35歲。其中,昭和二年(1927年)1月,從鵠沼返回。新年伊始,姐姐家失火,住宅全被燒燬,因該宅入有鉅額保險金,姐夫西川豐被懷疑為自己放火,苦惱中的他臥軌自殺。姐夫死後,芥川為姐姐家欠人的高利貸四處奔波,致使神經衰弱更加嚴重。4月開始,在《改造》上連載《文藝的,過於文藝的》(至7月)一文,同時,他與谷崎潤一郎就小說的思想這一問題展開論戰。4月7日,與平松麻素子相約在帝國飯店自殺未遂。6月,第八部短篇集《湖南扇》(文藝春秋社)刊行。7月23日,《續西方人》完稿,24日,天尚未明,芥川在他田端的臥室裡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殺。枕邊放著聖經。他給妻子、小穴隆一、菊池寬、葛卷義敏、姨媽及親戚竹內先生留有遺書,此外,還留下一篇《給老朋友的信》。“自殺者也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自殺。我們的行為都含有複雜的動機,但是,我卻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為什麼我對未來只有模糊的不安呢”(《給老朋友的信》)。27日,在谷中火葬場,大家為芥川舉行了葬禮,然後把骨灰存放在染井法華宗慈眼寺。

    3.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記錄在菊池獎(1944)、藝術院獎(1952)、野間文藝獎(1954)、每日出版文化獎(1961)的花名冊上。1953年被選為日本文學藝術最高的榮譽機關——藝術院的會員。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獨自的樣式和濃重的感情,描寫了日本美的象徵,完成了前人沒有過的創造”,授予他最高的獎賞——第21屆文化勳章,成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獲西德政府頒發的“歌德金牌”。1960年獲法國政府授予的藝術文化勳章。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採取口含煤氣管的自殺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他早在1962年就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4.三島由紀夫

    1925年,三島由紀夫出生於日本東京,6歲時進入學習院初等科,1938年在學習院雜誌上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酸模》。16歲,他以三島由紀夫的筆名在雜誌上連載中篇小說《花兒怒放的森林》。1944年,畢業於學習院高等科,由於成績優異,天皇曾親手獎賞給他一塊銀表。同年10月正式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次年2月應徵入伍,但因軍醫檢查有誤,當天就被遣送回鄉。1946年6月,經川端康成推薦,三島在《人間》雜誌上發表小說《菸草》,遂登上文壇。1946年,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大藏省銀行局,不出一年就辭職,從此專門從事文學創作。1949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文壇地位確立。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後自殺。

    他一生著有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編成電影,36部被搬上舞臺,7部得過各種文學獎。他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

    我個人見解:日本文學有其獨到的風格,其中不少優秀作品都體現了極高的人文價值。20世紀初,許多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都曾赴日留學,例如:周恩來,魯迅,郭沫若,李大釗,陳獨秀,王國維,李叔同等等,都是中國的大文豪。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學也深受這位原來是‘‘學生’’的文章影響過。而之後由於中日之間爆發戰爭,文化交流逐漸中斷.至今甚至出現了無數民族激進主義,刻意醜化日本.這種行為似乎大可不必,至少在文學上不必如此.日本有過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僅此一點,應該引發我們的某些思考。作家作為一個圍城似的敏感群體,他們的思路和創作也來自於自己那不落窠臼的頭腦。他們頂著巨大的壓力來為我們帶來好精彩的好作品,我前面說了,更何況是在日本憂慮的環境下,他們所受的壓力恐怕只有他們最清楚吧。

    總之,生命給予每一個人,只有一次,我們都應該熱愛他,而不是隨隨便便結束他。他們為我們帶來這麼多好作品,奇思妙想,但他們以親生來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個人以為不可取。

  • 3 # 楊早講史

    日本作家自殺率之高在各國各民族文學中都算排前的,當然其中也有宣傳因素影響存在,因名氣大而越覺得作家自殺之有名,尤其如太宰治這樣多次自殺、且殉情獨活而被捕刑拘,不斷被報道宣傳的例子。但作家們只是因自殺而被聯絡在一起,好像他自殺了、他也自殺了,他們就有了某種一致性,成了自殺盟友般,我很不贊同這種看法,實則作家們的自殺原因、心理和追求都不相同,甚至自殺作家和自殺作家也文人相輕互相看不起。就拿芥川、太宰、川端、三島幾個來說。

    芥川和太宰是一條線索的,這倆人的自殺確有關係。太宰治在初中時就迷戀上了芥川的作品,高中時期太宰曾參加過芥川在太宰家所在的青森市舉辦的《夏目漱石》的演講大受震撼與感動,更加迷戀芥川。當時是1927年5月,僅僅兩個月之後,7月,芥川就因“對未來抱有模模糊糊的不安”,服用大量藥物自殺,太宰治受到巨大沖擊。兩年後12月,太宰治第一次自殺,和芥川一樣服用大量安眠藥,未遂。

    1935年菊池寬為了緬懷好友芥川而設立了芥川龍之介文學獎,這個獎項如今當然已經是日本文學界的最高代表之一,但在當年設立之初根本沒啥人在乎,而芥川的迷弟太宰治卻瘋狂地渴望這個獎項,並且也因此和另一位自殺者結下了樑子。

    (太宰治最終身亡的玉川上水)

    第一屆時太宰治的《逆行》曾入圍,但卻落敗,太宰堅定地認為沒有獲獎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已經成名,是評委之一的川端康成對自己的私生活的批判,川端表示“以我之見,作者對眼下生活的厭惡之情,使得作者不能將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太宰治憤怒地寫下了《致川端康成》:“你以為我和你一樣過著養鳥、參加舞會的悠哉生活嗎?我在你的文章裡只感到你對社會的冷酷,聞到了你身上的銅臭味。”第二屆芥川獎時,太宰治特意用了西方的現代手法創作,並寫信給評委佐藤春夫,表示自己如果能得到芥川獎,會為人們的情誼而感動得落淚,與所有的苦難作鬥爭並戰勝困苦。“求求您幫幫我,不要取笑我”,太宰治這樣說,這讀起來已經完全超越了對一個文學獎項的渴望,而是一個抑鬱恐懼的人發出的求救,如果獲得肯定,就能幫他活下去。結果因為“二二六事件”,這屆芥川獎並沒進行下去,無人獲獎,太宰治大受打擊,在鎌倉上吊自殺卻因繩子斷了未遂,又因使用過量麻藥而中毒,並且因此恨起來佐藤春夫。第三屆芥川獎的時候,太宰又舍下臉皮,給川端寫信,“請給我希望,雖然我死皮賴臉地活下來了,也請誇獎我一下,快點!快點!不要對我見死不救!”太宰已經直接指出了芥川獎是自己活著的希望,能給自己活下去的動力,迷弟做到這個份兒上,結果評委會的新規定是往屆候選者不得再候選,太宰徹底無望。次年又和自己的妻子服用安眠藥準備殉情,未成。可以看出芥川在太宰的五次自殺中有三次有直接影響,而芥川的作品和自殺,在太宰的一生中更是有精神層面的深刻影響。但太宰的好友,無賴三傑之一的坂口安吾認為,芥川在中國感染了梅毒,使得他的精神極其恐懼,自殺和他的虛弱有關。(芥川本人有嚴重潔癖,高中曾因無法接受住宿而離開)而太宰則是決意要自殺的。

    (芥川龍之介離世照片)

    三島則明顯和芥川太宰不是一卦的,三島第一次見太宰的時候,張口就是一句“我不喜歡太宰先生的作品”。當時太宰37歲,三島21歲剛剛嶄露頭角,太宰顫抖了一下,“表情彷彿被人捅了一下子似的……喃喃自語‘儘管如此可你還是來了呀,所以還是喜歡的呀,對不對,還是喜歡的呀!”——三島記述道。

    (三島由紀夫對自己的體魄十分自信)

    三島和他們仨有著根本的不同,芥川患有梅毒,太宰患有肺結核,川端體重不到90斤,還和友人打賭誰先到90斤誰請客,晚年肝炎嚴重、盲腸炎手術之類,可以說三人的死都含有對疾病帶來的身體虛弱和痛苦的解脫心理,尤其是川端在剛剛做完盲腸炎手術後幾天選擇自殺。而三島騎馬、擊劍五段、空手道黑帶、坐超音速飛機,以自己的強健體魄為美,在細江英公拍攝他時,拍攝的動作、角度全部由三島自己決定如何展示自己的軀體之美,甚至自殺也是採用傳統武士道的切腹,並且原因是無法接受戰敗而選擇殉國。在戰爭的態度上,三島與川端截然相反。

    川端自小性格嚴謹內斂,很少表現出對事物的態度,但是在戰前和戰時對政府大肆壓制文學自由、逼迫作家轉向、籠絡御用文人的行為非常震驚,在政府搜捕一些不肯轉向的文人時憤怒地反對,並且幫助作家們避難或逃跑,堅持呼籲文學自由,對戰爭和強權表現出厭惡。

    (莫言到訪川端康成出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的英雄聯盟重灌了還是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