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運動是由翻騰、拋接、平衡、舞蹈等動力性、靜力性動作組成,是以徒手完成身體造型的體育運動競賽專案。“技巧”一詞源於希臘語“伶俐”,即指完善掌握縱跳、平衡和力量的人、它恰當地概括了技巧動作的特徵。 技巧比賽有5個專案:男子單人、男女雙人、混合雙人、女子三人、男子四人。 技巧運動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競技體育專案中的優勢專案。從1980年至1997年,中國技巧隊在世界大賽中共取得116枚金牌,約佔中國競技體育專案此間獲得世界級金牌總數的11%。從1990年起,中國技巧一直是世界技壇三強之一。曾二度獲世界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雄居世界之首。1993年,中國技巧運動員在第十屆技巧世界盃賽一舉奪得13枚金牌,1994年北京第十一屆世界錦標賽獲金牌15枚。男雙一直稱雄世界,連續十年獲得世界冠軍。 中國成功舉辦的世界比賽有:第五屆技巧世界盃賽、第二屆世界技巧青年錦標賽、第二屆亞洲技巧錦標賽、第十一屆世界技巧錦標賽。 技巧運動因其具有極強的藝術欣賞性,適合表演。中國技巧運動員的精湛表演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技巧是一項古老的運動,技巧動作可追溯到大約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它也是古希臘、古羅馬人慶賀節日時的一項表演活動。技巧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得到空前的傳播和發展,它曾是馬戲節目之一。1932年,技巧成為自由體操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專案。國際技巧聯合會成立於1973年。對1974年起,每逢雙年舉行世界錦標賽,單年舉行世界盃賽。 在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早在秦漢時期的雜技中,就有倒立、翻筋斗等技巧動作。盛行於漢代的雜技,後來又成了元代戲劇等文藝形式的表演手段。中國的技巧動作經以後的逐步發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獨具民族特色的訓練方法,直到今天仍作為身體訓練的基本功而廣為發揮作用。1956年被列為中國正式競賽專案。 在中國古代體育活動中,有一類獨特的運動形式,這就是技巧。中國古代的技巧運動,源於史前人類自身的活動和生產勞動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化的進步,至秦漢之際,這一運動形式已經成為統一封建大帝國精神文化形態之一的“樂舞百戲”藝術的主要內容。 從範圍上講,這種技巧運動形式的主要專案有筋斗、倒立、柔術、戲車、戴竿、繩技等等,其中許多專案都需要高度的身體技巧。這類形式在漢代壁畫、畫像石、畫像磚上都有著較為詳細地描繪,許多地方還出土了一些反映當時技巧活動的陶誦造型,這些文物資料對上述各個運動形式的特點作了較為形象的展示。這些豐富的以展現身體的高度技巧為主的運動形式,經漢代以後,基本上確立了其在中國古代盛行的“百戲”藝術中的地位。 魏晉隋唐五代時期,有關技巧的身體運動專案,基本上是沿襲著漢代已經較為完備的形式,但在難度上、方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1977年出土於甘肅省酒泉丁家閘5號北涼墓的使樂倒立技巧圖壁畫,就頗具特點。畫面中,在樂隊的伴奏下,兩位赤足、著紅褲、三色裙、腰束帶的女伎,正在鋪有席子的地上,作兩手倒立翻滾技巧。從畫面看,這種表現身體技巧的運動專案,在這時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了。1960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36號唐墓出土了一件戴竿倒立木俑,戴竿俑著短衫、短褲,腰間繫帶。頭部頂立一竿,竿頂上倒立一赤身的童子。這種戴竿倒立形式,要求戴竿者需有較高的技巧和身體平衡能力。其技巧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宋元明清時期的技巧活動形式,從宮廷到宴樂,從城鎮到鄉間,流行更為廣泛。尤其是城鎮的演藝場所和鄉村走會表演,都有著多種形式的身體技巧內容。此外,除了動作技巧有所發展外,在專案上也有變化。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明人繪《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中,就有一部分是表現技巧內容的畫面,其形式有登輪、鑽圈、倒立旋人、柔術以及疊人等。充分反映了這時技巧專案的發展和盛行狀況。 現代器械體操創始於德國楊氏,他被人稱作“德國國民體操之父”,並於1812年創造了單槓、雙槓、木馬等器械。現代競技體操的整體是由國外傳人的,但其中部分專案卻是中國固有的,尤其是技巧藝人所創造的高難度動作以及豐富的練功經驗,都成為現代競技體操訓練的寶貴財富。因此,作為一種發揮身體潛能的運動方式,技巧運動為中國古代體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現代體育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技巧運動是由翻騰、拋接、平衡、舞蹈等動力性、靜力性動作組成,是以徒手完成身體造型的體育運動競賽專案。“技巧”一詞源於希臘語“伶俐”,即指完善掌握縱跳、平衡和力量的人、它恰當地概括了技巧動作的特徵。 技巧比賽有5個專案:男子單人、男女雙人、混合雙人、女子三人、男子四人。 技巧運動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競技體育專案中的優勢專案。從1980年至1997年,中國技巧隊在世界大賽中共取得116枚金牌,約佔中國競技體育專案此間獲得世界級金牌總數的11%。從1990年起,中國技巧一直是世界技壇三強之一。曾二度獲世界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雄居世界之首。1993年,中國技巧運動員在第十屆技巧世界盃賽一舉奪得13枚金牌,1994年北京第十一屆世界錦標賽獲金牌15枚。男雙一直稱雄世界,連續十年獲得世界冠軍。 中國成功舉辦的世界比賽有:第五屆技巧世界盃賽、第二屆世界技巧青年錦標賽、第二屆亞洲技巧錦標賽、第十一屆世界技巧錦標賽。 技巧運動因其具有極強的藝術欣賞性,適合表演。中國技巧運動員的精湛表演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技巧是一項古老的運動,技巧動作可追溯到大約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它也是古希臘、古羅馬人慶賀節日時的一項表演活動。技巧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得到空前的傳播和發展,它曾是馬戲節目之一。1932年,技巧成為自由體操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專案。國際技巧聯合會成立於1973年。對1974年起,每逢雙年舉行世界錦標賽,單年舉行世界盃賽。 在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早在秦漢時期的雜技中,就有倒立、翻筋斗等技巧動作。盛行於漢代的雜技,後來又成了元代戲劇等文藝形式的表演手段。中國的技巧動作經以後的逐步發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獨具民族特色的訓練方法,直到今天仍作為身體訓練的基本功而廣為發揮作用。1956年被列為中國正式競賽專案。 在中國古代體育活動中,有一類獨特的運動形式,這就是技巧。中國古代的技巧運動,源於史前人類自身的活動和生產勞動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化的進步,至秦漢之際,這一運動形式已經成為統一封建大帝國精神文化形態之一的“樂舞百戲”藝術的主要內容。 從範圍上講,這種技巧運動形式的主要專案有筋斗、倒立、柔術、戲車、戴竿、繩技等等,其中許多專案都需要高度的身體技巧。這類形式在漢代壁畫、畫像石、畫像磚上都有著較為詳細地描繪,許多地方還出土了一些反映當時技巧活動的陶誦造型,這些文物資料對上述各個運動形式的特點作了較為形象的展示。這些豐富的以展現身體的高度技巧為主的運動形式,經漢代以後,基本上確立了其在中國古代盛行的“百戲”藝術中的地位。 魏晉隋唐五代時期,有關技巧的身體運動專案,基本上是沿襲著漢代已經較為完備的形式,但在難度上、方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1977年出土於甘肅省酒泉丁家閘5號北涼墓的使樂倒立技巧圖壁畫,就頗具特點。畫面中,在樂隊的伴奏下,兩位赤足、著紅褲、三色裙、腰束帶的女伎,正在鋪有席子的地上,作兩手倒立翻滾技巧。從畫面看,這種表現身體技巧的運動專案,在這時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了。1960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36號唐墓出土了一件戴竿倒立木俑,戴竿俑著短衫、短褲,腰間繫帶。頭部頂立一竿,竿頂上倒立一赤身的童子。這種戴竿倒立形式,要求戴竿者需有較高的技巧和身體平衡能力。其技巧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宋元明清時期的技巧活動形式,從宮廷到宴樂,從城鎮到鄉間,流行更為廣泛。尤其是城鎮的演藝場所和鄉村走會表演,都有著多種形式的身體技巧內容。此外,除了動作技巧有所發展外,在專案上也有變化。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明人繪《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中,就有一部分是表現技巧內容的畫面,其形式有登輪、鑽圈、倒立旋人、柔術以及疊人等。充分反映了這時技巧專案的發展和盛行狀況。 現代器械體操創始於德國楊氏,他被人稱作“德國國民體操之父”,並於1812年創造了單槓、雙槓、木馬等器械。現代競技體操的整體是由國外傳人的,但其中部分專案卻是中國固有的,尤其是技巧藝人所創造的高難度動作以及豐富的練功經驗,都成為現代競技體操訓練的寶貴財富。因此,作為一種發揮身體潛能的運動方式,技巧運動為中國古代體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現代體育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