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暨陽狂生

    篆字有幾個特點:1線條平直,無高低,無頭尾,對於印章這種需要反刻的,特別方便。2這和刻刀的表現力正好契合。沒有必要刻意用刻刀去表現毛筆。這也決定了漢字從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發展,但印章依舊停留在篆刻。3在方寸之地如果去追求隸書,楷書的技法有點捨近求遠,(鳥蟲篆和九疊篆除外)篆書追求的是章法,刀法的表現,線條的疏密排列等等。

  • 2 # 五湖四海

    書畫用篆印,應該是約定俗成的一種歷史現象。據推測印章始於商代,這是根據在安陽出土的三枚銅質古璽來作推論的(如上圖)。我認為,真正的篆刻印章應該是從秦代開始流行的,因為先秦的印章一般稱其為古璽,秦代通行小篆,所以印章使用小篆也就理所當然。篆刻印章到了漢朝達到了輝時期,無論雕刻技藝還是印章的數量,漢朝都達到了一個高峰。但書畫用印,據我所知,是唐朝以後的事情,即使這之前的一些書畫作品上有印章,那也是後來收藏者所為。我閱讀了很多唐朝以前的書畫作品,只發現有作者的落款,而沒有作者的鈐印。

    隋 展子虔《授經圖》區域性

    唐 懷素《自敘帖》區域性

  • 3 # 千千千里馬

    書法作品真正用印章,是元代以後。

    趙孟頫是使用書畫印章的大書畫家。他自己篆刻的“松雪道人”的閒章和“趙子昂”的姓名印是非常著名的。元末明初畫家王冕也是喜歡在書畫作品上使用書畫印章的畫家。據說,王冕用青田石做材料,自己篆刻印章,非常方便,也比較便宜。所以,書畫家紛紛興起了書畫作品使用印章法風趣。

    而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之子文彭是第一個書畫家篆刻大師。

    明清以後,書畫家使用印章,已經成為書法創作的需要和書畫作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了。

    那麼,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那樣早,為什麼宋代以前的書畫作品沒有印章?

    說句經濟話,因為太貴了!

    你知道印章那什麼材料做?一是銅質材料,二是玉質材料。你想想,大多數書畫家都是窮人一個,做一個印,做的起嗎?所以,光是材料這一項,就得讓所有畫家想都不敢想,給自己的書畫作品加一個印。

    所以,為什麼我們提到青田石?因為青田石是一種乳石,質地比玉的硬度要低很多。但是很便宜啊。所以,青田石是書法家使用印章的物質基礎。

    那麼,為什麼書畫作品印章的文字是篆書?

    中國最早的印璽,出現在戰果時代。秦漢時代達到頂峰。

    佩戴印章,那是有地位的象徵。一般人是沒有資格擁有印信的。

    從戰國到秦漢,中國的標準字是篆書。特別是秦漢印璽,都是小篆。

    所以,篆刻的傳統就是篆書。這是一個傳統,就這樣承傳下來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篆書不易認識,具有一定的防偽作用。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篆書古樸莊嚴,具有一種古典的美。

    唐代以後,通行的漢字基本統一為楷書和行書。篆書已經不是大眾能夠認識的字了。

    同時,你想想,你的書法作品本來就是楷書行書,而一個印章也是楷書行書,那就對書畫作品起不到裝飾性的美術效果了。

    也許有人說,那人家創作的書法作品就是篆書,為什麼也要用篆刻?

    我們說,書法作品大部分是通行的楷書行書和草書。篆書作品比較少。由於篆刻是印信,所以,也就一樣還是用篆刻。

    當然,書畫印章的文字字型不只是小篆一種。除了篆書系統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蟲鳥文。也有隸書篆刻,楷書篆刻和行書草書篆刻。雖然這些印章也有人使用,但是非常另類,也非常少。我們一般是不提倡用篆書以外的字型刻書畫印章的。

    如果有楷書的印章出現書法繪畫作品之上,一般會被認為是俗氣。

    我們學習繪畫的朋友,不但應該瞭解篆刻知識,更應該學習篆刻創作。因為篆刻也是書法繪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齊白石是現代畫家中的傑出篆刻家。傅抱石,張大千,潘天壽都非常重視篆刻創作。吳昌碩是以篆書聞名的,但是,他更是一位大篆刻家。

  • 4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這是因為印章最初用在十分正式的場合,表示家族、官職、機構的名稱,世界各大的文明的印章開始都是這種用途。只有後來中國印章漸漸與書畫結合,成為一門極具中國風的藝術。

    那你肯定要問,為什麼正式場合就要用篆體?我也不知道心理學是怎麼解釋這種現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各種文化都是這樣的:場合越正式,在一些事物上越趨向保守。因為篆體對我們華人來說,是非常古老、保守的文字,所以,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使用,比如:印章,碑刻的額頭,就頑固的儲存了下來。

    王國維紀念碑

    其實,最早在商代,在與家族、身份有關的用字,就體現了這種用字保守趨勢,也就是所謂的金文【族徽字】。

    相比當時的甲骨文,這種族徽字象形程度非常之高,是很明顯的是保守用字。

    我們用殷商時代「馬」字對比一下,很明顯【族徽字:馬】象形程度高,而應用文體:甲骨文,象形程度低,非常抽象。

    商代的族徽金文「馬」:

    商代的甲骨文「馬」

    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漢字剛剛形成不久,所以象形程度高的字還在使用,這就是完全不懂人類這種正式場合用字保守的心理。

    這就好比我們今天用篆文印章,被三千年以後的人發現,他們如果不懂我們印章用字的保守習慣,就認為篆文剛形成不久,是不是很荒唐?

    在鄭州二里崗遺址被認為是【成湯滅夏】以前的先商文化,二里崗在發現很多族徽字直接可以和殷商對接,這說明族徽字的使用時間很長,反應了上古時代的中國古人,正式場合用字保守的現象。絕不是說明漢字剛剛形成,有些還沒有脫離【圖案畫】。

    其實,這種對身份、官職、家族等事物上的保守心理,也反應在語言上,比如:姓氏、地名:

    「區」用在姓氏讀「歐」,「洗」用在姓氏上讀「顯」,就是古音。

    地名「吐蕃(bo)、番(pan)禺」都是古音讀法。

    ------------------------------------------------------------------------------

    這種心理古今中外都一樣。比如:不管那種文化在婚禮、葬禮等場合,我們都趨向穿著保守、傳統的服裝。最後,還說個關於保守用字的乾貨知識:西方社會中很多事物都跟基督教、古羅馬、古希臘有關,所以,很多正式場合都能看到這種復古保守趨勢影響。西方也有正式場合的用字的保守:西方人的「篆文」,其實就是羅馬的碑刻體,也即所謂的【銘刻大寫(Inscriptional Capitals)】

    (拉丁字母最初是沒有大小寫分別的,小寫體是大寫字母的手寫快寫體,說簡單一點,就是相當於我們漢字的行書草書。)

    比如古羅馬【提圖斯拱門(Arch of Titus)】上的【銘刻大寫(Inscriptional Capitals)】:

    古羅馬萬神殿(Pantheon)上的【銘刻大寫(Inscriptional Capitals)】:

    古羅馬【銘刻大寫(Inscriptional Capitals)】字型,演變成今天,也就是所謂的羅馬體(Roman type),是最正式的一種字型。

    西方國家的政府、教堂、貨幣等等正式場合都使用這種大寫字母:

    寫英文學位論文,就要求使用【Times New Roman】新羅馬體,因為這種字型比較正式。這都是有歷史原因。

    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銘刻大寫(Inscriptional Capitals)】有個特點:【豎線】的尾端加【橫線】,【橫線】的尾端加上【豎線】,在印刷排版學上稱為【襯線 (serif)】。

    如下圖所示:

    為什麼會這樣呢?

    前面說過,【銘刻大寫】是石刻文字,古羅馬時代,石匠用的刻字刀的刀尖是方形的,加【襯線 (serif)】有兩個原因:

    1、因為刻刀刀尖是方形,筆畫起始和結尾會比較粗糙不齊,襯線 (serif)起到修飾作用。

    2、方形刻刀在刻字時候,石料極易裂開、脫落,為防止裂開脫落,就加上襯線 (serif)。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這本書,有很詳細的考證:

    這一習慣一直都被繼承下來,以至於不在石頭上刻字也會這樣寫,這就是一種崇古和用字保守。

    所以,今天拉丁字母字型分為襯線體 (serif)和無襯線體(sans serif),羅馬體是【襯線體】,黑體就是【無襯線體】:

    我們知道,漢字最初都是用雕版印刷,所以,古羅馬遇到的情況,中國古人也會碰到,漢字雕版印刷的仿宋體,就是屬於襯線體 (serif)。

    所以,漢字【仿宋體】和【黑體】的區別,跟拉丁字母一樣,主要就是有無【襯線】,如下圖所示:

    今天拉丁字母印刷標準體有三種:羅馬體、黑體、義大利體,如下圖是英國著名的字型設計人威廉·卡斯隆,製作的一張字型排印樣表:

    西方常用的三種字型,起源於古羅馬銘刻體的羅馬體是最正式的字型,給人莊重、威嚴的感覺。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西方企業的LOGO,會將大寫改成小寫,以增加品牌的親和力,給人平易近人、活潑的印象。

    比如:facebook,開始F是大寫小寫兼有,後來一律改為小寫:

    這種改變字型,近幾年甚至成為一股潮流,比如:推特、谷歌等等企業。

    google則是將比較正式的【羅馬體】改為無襯線的【黑體】,以增加親和力:

    還有電腦品牌宏碁等,不一一舉例。

    西方家族、學校的「徽章」,很多時候都會用到古老的盾徽和拉丁文,也是這個道理,以保守的字型、語言、圖案,增顯歷史的厚重感。

    西方大學都用盾牌為主的圖案當做校徽:

    這種東西叫做【盾徽】,與中世紀天主教和騎士階層都有關係:

    盾徽(英語:coat of arms)又稱盾形紋章、袍徽,是一種特有的紋章設計,通常出現在紋章盾、外套或戰袍上。中世紀的騎士使用它來辨認其身份。盾徽是由一個盾牌、支撐物、飾章及銘言組成。至今,它用以識別個人、軍隊、教會、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的使用、展示和規則的科學和藝術。

    比如:哈佛大學的logo,主要構成就是盾徽和拉丁文【Ve-ri-tas”(真理)】:

    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徽,是東西方兼顧,西方的盾形和中國的圖騰鳳凰和篆書【博文約禮】,也是一種保守以突出歷史厚重的體現:

    還有,大學畢業禮上的學位服,就是天主教神職人員的袍子:

    ------------------------------------------------------------------------

    所以,答案也就是不言自明的了,再總結一下:

    人類各種文化中,在正式場合的禮儀、服裝、用字、習俗,甚至是飲食,都有趨向保守、傳統的習慣。

    中國的印章,最初就是先秦的古人用來表示家族、身份、官職的,那個時候的字型籀篆。正應為印章最初應用的場合都比較正式,所以,籀篆字型刻印章的習慣就被保留了下來。我不是學心理學的,我猜測這種心理學動力,可能來自我們的「崇祖、崇古」心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身份、血緣、民族、起源等等吧。

  • 5 # 葉靜湖

    首先書畫印不是一定要用篆體來刻,只是習慣上用篆體來刻而已。

    第二要區分官印和書畫印章。戰國璽印 、秦漢璽印和唐宋官印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元以後的書畫印章主要目的是雅玩怡情。一般認為,元代以前書畫是不用印章的。書畫從什麼時候開始用印章並沒有肯定結論。比較多的說法是從趙孟頫開始。趙孟頫的書畫作品裡大量的使用印章。

    書畫印章使用篆體來刻印的背景是:實用系統的印章從戰國到秦漢一直是使用篆體來刻印的。秦漢時期官方認可的入印文字是篆書。

    書畫印開始使用的元代,從書法到篆刻走的是一條復古之路。所以也就遵從了篆書入印的傳統。也因為篆書有一定的神秘性和難度,對文人雅士來說也是一種標榜。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漢字定型以後,書法作品多為隸楷行草。篆書為印,從美學的角度來說 ,也是一種很好的搭配。

    但是,近代以來書畫印也有使用其他書體的,比如楷書。當代也有一些書畫家創新使用楷書印,只是沒有流行開來 。

  • 6 # 呂永亮

    首先要說明的是,書畫印有各種形式的文字與圖案存在。

    而書畫家更喜歡用石材做印章,因為只有在石材上刻制的印章更能展現藝術效果。

    一方好印章的藝術內容有章法(構成)、書寫性、刻刀留下痕跡味所組成。由於石材在轉角刻刀時易破裂的特性,篆書以外的字型線條非常難以控制。另外,也只有篆體字更適合在這方寸世界裡進行疏密的變化,而其它文字就很難進行再創作了。

    因此,我們至今所看到的名家印章中,篆體以外的印章,如楷、隸、行、草書皆只是偶爾為之玩玩的作品。

  • 7 # 東家APP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

    其實篆刻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名稱是在元明文人印章興起之後的事情,我們之前常常說秦漢璽印和文人篆刻,這二者是有差別的。

    文人刻印逐漸盛行之後,明清時期開始到,我們才稱印章為篆刻的多。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唐宋元之前,篆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兒,不像現在只要你想篆刻就能篆刻,那時候由於製作工藝的難度,在漢代發明紙之前,基本只有兩種人有資格——注意,這裡是“資格”,只有兩種人有資格摹印。

    一是王侯將相與達官貴人。

    二是工匠。

    較現在的普遍篆刻藝術,那時候的印章系統都是以官印居多,而由於印章起源和盛行的時代,社會通用或官方認可的入印文字是以篆書為基礎的。

    從戰國時期開始,印章的文字是經過印化後的印章專用文字,到了秦代,秦始皇的統一,讓文字規範化,這種規範化也運用到了篆刻印章,統一的印製,還有印章的階級分化,到了漢代,印章上的文字在秦代的基礎上進一步規整方塊化而形成的。

    而這三種印章文字,從大篆到小篆,都屬於篆體,華人講究歷史沿襲,所以大致上我分為篆刻發展到至今,沒有離開篆體的系統,一部分的原因是在大的文化背景,和秦漢官方標準有直接關係,其次是明清印人以秦漢印章為宗,大力學習發展的結果。

  • 8 # 千年蘭亭

    書畫印章以篆書為主,當然,也出現過隸書、楷書、行書基至草書。

    印章作為權位的象徵和憑信的用途,兩千多年來,在人們在生產、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何選用篆書作為印章的主要書體,除了印章產生的年代,正是篆書大行其道的原因外,篆書裝飾性強,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戰國時古璽所用文字是金文,屬大篆。秦代用於治印的是“摹印篆”。

    漢代時印章盛行,風格多樣,漢印文字由摹印篆發展而成,稱繆篆,字形方整。

    漢代入印的文字還有鳥蟲書,是一種變形而有圖案裝飾化傾向的篆書。

    魏晉印章中有類似《魏正始三體石經》中懸針書入印的作品。

    唐宋時印文出現“九疊篆”,筆畫重複摺疊。

    篆刻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始於元代,自此印章打破純粹實用性而盛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雨刷器一檔和二檔沒反應,三檔才動。怎麼回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