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足常樂0724
-
2 # 彭曉韜
這還真不知道愛因斯坦為什麼要混淆“物質”與“能量”這兩個概念。本來作為相對性原理的發現者,應該不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因為能量只是帶質量的物質運動狀態和存在形式的表達方式之一。而運動本來就是相對的,因此能量也是相對的。如:地面上一塊靜止的石頭,在地面參照系中,其動能為0.而在以V運動的汽車上看來,該石頭的運動速度是V,其動能是MV^2!,而速度V並非單一值,而可以是任意值(暫不考慮光速能否超越的問題)。因此,這塊石頭在不同參照系中有不同的動能或能量了。但石頭本身並無任何變化,始終是那麼一塊石頭!無論在哪個參照系中觀測此塊石頭,其質量並不會因為觀測者運動速度不同而改變。因此,所謂運動物體質量會隨速度增大也是完全錯誤了!宇宙中任何客觀實體不會因為我們觀測者的運動狀態不同而改變自身的質量,但會因此而改變能量。這就是為什麼能量只是描述物質運動狀態的標誌之一的原因所在。
-
3 # 北京得明
物質,是一個在適配生態體系裡面的具象化的存在,請注意:是具象化的存在,而且這種存在是動態輪迴的。而:速度,溫度,能量,密度等,都是這個具象化存在的物質在動態存續過程中的具有相對性的表現特點,它也是人們對於物質的這種動態存續過程的認知(從不同角度),換言之,我們看一個物質的動態存續或變化,可以以它的能量變化,溫度變化,密度變化,速度變化,位移變化,體態變化來做認知。這就如同我們看一個人的變化一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來做說明。至於愛因斯坦先生為什麼要混淆物質與能量的概念,這當然就要問愛因斯坦先生了,別人的回答只能是猜測。個人觀點:愛因斯坦先生所建立的認知理論是線性思維模式的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是就個體而個體的,是不具有一體觀的,其實,物質就是具象化的存在存續,而能量等物理量或物理概念,其實都是對這種具象化存在存續的不同角度的描述和說明,這些說明其實也都是在說明著物質的存在。它們並不對立,也不矛盾。物質的形態說明著物質的存在,同樣,能量,溫度等,也是在說明著這個物質的存在和存續呀。它們能分開獨立嗎?當然不能了。
物質是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成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能量)。
回覆列表
不是愛因斯坦混淆了“物質”與“能量”這兩個概念。是我們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愛因斯坦高深莫測的知識。
●20 世紀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天才人物,這個人叫愛因斯坦。他改變了人類對於科學的認知,甚至徹底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他對人類認知改變最大的地方就是時間方面。例如,他認為時間並非到處都是一樣的,而是與環境有關,與人的運動速度有關。比如,假定人類在未來製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然後你乘坐這艘宇宙飛船離開地球 1000 萬年,你依然活著,因為對你而言時間僅僅過了一年。你回到地球后,發現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你以前熟悉的朋友早已不在人世,這就叫時間的相對性。
愛因斯坦在萬有引力理論的基礎上思考:既然萬有引力跟物質多少有關,那麼空間是不是也跟物質多少有關呢?後來他發現,不僅空間跟人們身體裡的物質、跟地球物質有關,而且萬有引力也跟空間跟人們身體中物質,跟地球物質有關,這樣就連起來了。因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是說某一個理論是約定俗成的,彼此之間是相對的,文化、科學等都是相對的,也就是說物質不是一成不變的。●透過發現這種關係,愛因斯坦又發現宇宙是不可能永遠靜止的。也就是說,只要有物質存在,宇宙就會發生變化,空間就會發生變化,當然,最簡單的變化無非是空間變小或者空間變大。一開始,愛因斯坦不太相信空間會隨著時間變化,後來,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所屬的一個天文臺,用一個當時最大的望遠鏡,發現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在此之前,人們對這兩個事實都是一無所知的。第一個事實就是宇宙要比銀河系大很多,他發現銀河系之外居然還有更廣闊的天地,更多像銀河系一樣的結構,更多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第二個事實就是宇宙空間像烤麵包一樣不斷地在膨脹。也就是說,萬有引力有點像我們看不見的麵包爐,一直烤著我們的宇宙,讓我們的宇宙不斷地膨脹、增大,這就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