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64316064609

    溫中,止痛,理氣,燥溼, ,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洩瀉,高血壓症,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溼疹,黃水瘡。

    ①《本經》: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

    ②《別錄》: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④《本草拾遺》:殺惡蟲毒,牙齒蟲匿。

    ⑤《日華子本草》:健脾通關節。

    治腹痛,腎氣,腳氣,水腫,下產後餘血。

    ⑥王好古:治痞滿塞胸,咽膈不通,潤肝燥脾。

    ⑦《綱目》:開鬱化滯。

    治吞酸,蹶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 1、治腎氣上噦,腎氣自腹中起上築於咽喉,逆氣連屬而不能吐,或至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吳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50克。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七十丸。(《仁存堂經驗方》)

    2.治醋心,每醋氣上攻如釅醋:茱萸一合。水三盞,煎七分,頓服。縱濃,亦須強服。(《兵部手祭方》)

    3.治食已吞酸,胃氣虛冷者:吳茱萸(湯泡七次,焙)、乾薑(炮)等分。為末,湯服5克。(《聖惠方》)

    4.治肝火:黃連300克,吳茱萸50克或25克。上為末,水丸或蒸餅丸。白湯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

    5.治嘔而胸滿,及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一升,人參150克,生薑300克,大棗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金匱要略》吳茱萸湯)

    6.治頭風:吳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綿拭發。(《幹金翼方》)

    7.治痰飲頭疼背寒,嘔吐酸汁,數日伏枕不食,十日一發:吳茱萸(湯泡七次)、茯苓籌分。為末,煉蜜丸悟子大。每熱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驗方》)

    8.治多年脾洩,老人多此,謂之水土同化:吳茱萸三錢。泡過,煎汁,入鹽少許,通口服,蓋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腸自固,他藥雖熱,不能分解清濁也。(《仁存堂經驗方》)

    9.治脾受溼氣,洩利不止,米穀遲化,臍腹刺痛;小兒有疳氣下痢,亦能治之: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0.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吳茱萸六升,木瓜兩顆(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進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即瘥。(《千金方》蘇長史茱萸湯)

    11.治腳氣疼痛,如人感風溼流注,腳足痛不可忍,筋脈浮腫,宜服之:檳榔七枚,陳皮(去白)、木瓜各一兩,吳茱萸、紫蘇葉各三錢,桔梗(去蘆)、生薑(和皮)各半兩。上細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溫服亦得。(《證治準繩》雞鳴散)

    12.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偏墜搐疼,臍下撮痛,以致悶亂,及外腎腫硬,日漸滋長,陰間溼癢成瘡:吳茱萸(去枝梗)一斤(四兩用酒浸,四兩用醋浸,四兩用湯浸,四兩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乾),澤瀉(去灰土)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鹽湯或酒吞下。(《局方》奪命丹)

    13.治小兒腎縮(乃初生受寒所致):吳茱萸、硫黃各半兩。同大蒜研塗其腹,仍以蛇床子煙燻之。(《聖惠方》)

    14.治口瘡口疳:茱萸末,醋調塗足心。亦治咽喉作痛。(《瀕湖集簡方》)

    15.治牙齒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療本草》)

    16.治溼疹:炒吳茱萸一兩,烏賊骨七錢,硫黃二錢。共研細末備用。溼疹患處滲出液多者撒乾粉;無滲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豬板油化開調抹,隔日一次,上藥後用紗布包紮。(《全展選編·面板科》)

    17.治陰下溼癢生瘡:吳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瘡。諸瘡亦治之。(《古今錄驗方》)

    18.中風(口角偏斜,不能語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開數次,冷後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19.全身發癢。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溫擦洗,癢即停止。

    20.冬月感寒。用吳茱萸五錢煎湯服,以出汗為度。

    21.嘔吐、胸滿、頭痛。用茱萸一升、棗二十枚、生薑一兩、人參一兩,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吳茱萸湯。

    22.心腹冷痛。用吳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開,分三次服。

    23.小腸疝氣(偏墜疼痛,睪丸腫硬,陰部溼癢)。用吳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四兩泡酒,四兩泡醋,四兩泡開水,四兩泡童便。經一夜後,都取出焙乾,加澤瀉二兩,共研為末,以酒和粉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湯或酒送下。此方名奪命丹,亦名星斗丸。

    24.婦女陰寒,久不受孕。用吳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彈子大。裹棉肉納入陰道中,令子宮開即可受孕。

    25.胃氣虛冷,口吐酸水。吳茱萸在開水中泡七次,取出焙乾,加乾薑(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熱湯送下。

    26.轉筋入腹。用茱萸(炒)二兩,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瀉即愈。

    27.老人多年水洩。用吳茱萸三錢,泡過,取出,加水煎嗔,放一點鹽後服下。

    28.赤白痢(脾胃受溼,下痢腹痛,米穀不化)。用吳茱萸、黃連、白芍藥各一兩,同炒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戊己丸。

    又方:用川黃連二峽谷、吳茱萸二兩(湯沁七次),同炒香,分別研為末,各與粟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備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湯送服黃連丸;白痢,以乾薑湯送服茱萸丸;赤白痢,兩丸各用十五粒,米湯送下。此方名變通丸。

    又方:用吳茱萸二兩、黃連二兩,同炒香,各自為末。以百草霜二兩,加飯同黃連做成丸子;以白芍藥末二兩,加飯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備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烏梅湯送服連霜丸;白痢,以米湯送服茱芍丸;赤白痢,兩種藥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名二色丸。

    29.腹中積塊。用茱萸一升搗爛,和酒同煮,取出包軟布中熨積塊處,冷則炒熱再熨。塊如移動,熨也移動,直至積塊消除。

    30.牙齒疼痛。用茱萸煎酒含漱。

    31.老小風疹。用茱萸煎酒塗搽。

    32.癰疽發背。用吳茱萸一升搗為末,加苦酒調塗布上貼患處。

    33.寒熱怪病(發寒發熱不止,幾天後四肢堅硬如石,敲起來發銅器聲,日漸瘦弱)。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服。

    【附】吳茱萸的功效是溫中、散寒、下氣、開鬱。臨床實際上踐,亦用本品治蟯蟲病。臨床實踐學認為吳茱萸有明顯的止痛、止嘔作用。 ①治療高血壓病將吳茱萸研末,每次取0.6~1兩,用醋調敷兩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

    一般敷12~24小時後血壓即開始下降,自覺症狀減輕。

    輕症敷1次,重的敷2~3次即顯示降壓效果。

    ②治療消化不良取吳萸粉2.5~3克,用食醋5~6毫升調成糊狀,加溫至40℃左右,攤於2層方紗布上(約0.5釐米厚),將4周折起;貼於臍部,用膠布固定。

    12小時更換1次。

    經治20例,痊癒18例,好轉1例,無效1例。

    初步觀察,本法有調節胃腸功能、溫裡去寒、止痛及幫助消化等作用。

    對胃腸功能紊亂所致的腹瀉效果較好,對細菌感染所致的腹瀉配合應用抗菌素可產生協同作用。

    對亞急性和一般慢性溼疹,及陰囊溼疹在亞急性期或早期者,採用乙種軟膏;對多年慢性陰囊溼疹則採用甲種軟膏;嬰兒溼疹採用丙種軟膏。

    區域性搽藥,每日2次。

    對神經性皮炎先搽甲種軟膏,再配合熱電吹風,每日1次,每次20分鐘,然後用比皮損略大的膠布塊貼牢。

    據82例溼疹和神經性皮炎的觀察,對溼疹初期及亞急性溼疹療效較好,治癒時間員短者3天;對一般慢性溼疹,治癒時間最短者10天;對多年呈苔蘚樣變的慢性溼疹無效;嬰兒溼疹11例,除兩例無效外,餘均在7~15天內臨床治癒;陰囊溼疹初期效果明顯,患病多年近於苔蘚樣變者無效;神經性皮炎19例,均為輕型及限局性患者,配合熱電吹風比單純塗藥者療效顯著。

    又有用10%吳茱萸糊膏區域性塗抹後,再以艾燻20分鐘,治療限局性神經性皮炎14例;結果治癒4例,顯著進步7例,好轉3例。

    治癒病例一般治療4~6次。

    此法止癢效果顯著。

    ④治療黃水瘡將吳茱萸研粉用凡士林調製成10%軟膏,區域性塗擦,每日1~2次。

    擦藥前先用溫水洗淨患處:治療12例,一般4~6次即愈。

    ⑤治療口腔潰瘍將吳茱萸搗碎,過篩,取細末加適量好醋調成糊狀,塗在紗布上,敷於雙側湧泉穴,24小時後取下。

    用量:1歲以下用0.5~2錢,1~5歲用2~3錢,6~15歲用3~4錢,15歲以上用4~5錢。

    治療256例,有247例治癒。

    一般敷藥1次即有效。 陰虛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蓼實為之使。

    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腸虛洩者尤忌。

    ④《本草經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筋,由於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溼生冷於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法所鹹忌。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主要為鎮痛作用, 其鎮痛成分為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異吳茱萸鹼及吳茱萸內酯.靜脈注射吳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 可使家兔體溫升高, 也可提高電刺激兔齒髓引起的口邊肌群攣縮的閾值, 其作用強度與氨基比林相當.吳茱萸水煎劑5g/kg和20g/kg均能顯著延遲痛覺反應時間, 可維持2.5小時都不消失.口服吳茱萸有鎮吐作用, 與生薑同服, 鎮吐作用可被加強.但亦有報告指出, 吳茱萸煎劑及丙酮浸膏分別給犬灌胃, 對4%硫酸銅所致犬的嘔吐均無鎮吐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吳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24g/kg給麻醉貓靜注產生依賴性升壓效應和提高膈膜的收縮力, 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給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壓.兩側腎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顯著降低其升壓作用.實驗表明: 吳茱萸煎劑、沖劑和蒸餾液, 靜注和灌胃均有顯著降壓作用, 且有劑量依賴性, 降壓持續時間較長, 一般長達3小時以上, 降壓時不明顯影響心率, 但肌肉注射則降壓作用甚弱, 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犬及正常兔亦有降壓作用.甘草煎劑可使吳茱萸的降壓作用喪失.吳茱萸對神經節無阻斷作用, 但能對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升壓反應.有報告認為, 吳茱萸醇水提物對心血管的作用是透過興奮α-受體和β-受體產生的.

    資料表明: 吳茱萸的降壓作用是透過多種活性成分、多種機制產生的.吳茱萸的降壓作用與擴張外周血管有關;因苯海拉明可取消其降壓作用, 故亦可能與組胺有關.但與膽鹼能神經及其受體無關.去氫吳茱萸鹼為降壓成分之一, 其有擴張血管作用, 在降壓的同時, 減慢心率, 降低舒張壓的作用強於收縮壓;由於消炎痛可以部分、聚磷酸鹽能夠較完全地取消其降壓作用, 提示降壓作用與前列腺素合成有關.去甲烏藥鹼亦為降壓成分, 其降壓同時增加心率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該作用可被心得安阻斷, 說明其降壓作用與興奮β-受體有關.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研究表明: 吳茱萸中所含的吳茱萸苦素為苦味質, 有苦味健胃作用, 其所含的揮發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吳茱萸的甲醇提取物, 有抗大鼠水浸應激性潰瘍的作用;水煎劑還具有抗鹽酸性胃潰瘍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潰瘍作用, 對水浸應激性和結紮幽門性潰瘍有抑制形成的傾向.

    吳茱萸對離體小腸活動有雙向作用, 低濃度時興奮, 高濃度時抑制自發收縮活動, 既能拮抗菸鹼、毒扁豆鹼、乙醯膽鹼、組胺、氯化鋇、酚妥拉明、利血平對離體小腸的興奮作用;亦能對抗六烴季胺、阿托品和腎上腺素對離體小腸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罌粟鹼、異搏定、美散痛對離體兔小腸的抑制作用.表明吳茱萸興奮腸管作用與乙醯膽鹼能神經和M-膽鹼受體無關, 其抑制作用可能與腎上腺素能神經和α-受體關係不太大, 而可能與直接興奮β-受體有關.

    吳茱萸水煎劑給小鼠口服(20g/kg), 可顯著減少番瀉葉引起的大腸刺激性腹瀉次數;對蓖麻油引起的小腸刺激性腹瀉次數亦有減少傾向.吳茱萸減慢正常小鼠的胃腸推進運動, 也能拮抗嗎啡或阿托品對小鼠的胃腸推進運動的抑制, 提示吳茱萸對腸管的雙向作用有利於調節機體的腸道作用.對胃腸功能紊亂所致的腹瀉和消化不良性腹瀉也有效.吳茱萸能使腸管興奮, 其所含的 cGMP可能參與腸管活動.吳茱萸興奮腸管活動的作用可能是透過膽鹼樣、組胺樣、抗腎上腺素樣作用或是透過其中之二或是透過其中之一實現的.

    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吳茱萸中的擬交感成分對羥福林有鬆弛離體子宮作用, 除去擬交感成分的殘存液則興奮大鼠子宮並可對抗對羥福林的鬆弛作用.其興奮子宮的成分為去氫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和芸香胺.去氫吳茱萸鹼可能為 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 其興奮子宮作用能被二甲基麥角新鹼阻斷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斷.

    其他作用 

    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 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等面板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吳茱萸水提取物和50%的甲醇提取物有防齲齒作用.吳茱萸素對感染哥倫比亞SK 株病毒的小鼠有抗病毒作用.體外實驗, 吳茱萸煎劑及醇、乙醚提取物在體外能殺滅豬蛔蟲、蚯蚓和水蛭.

    吳茱萸煎劑給家兔口服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亦有利尿作用.利尿成分為吳茱萸鹼和吳茱萸次鹼. 吳茱萸配伍大棗:吳茱萸溫肝暖脾、降逆止嘔;大棗甘溫 補脾和胃、養血安神.吳茱萸得大棗則溫散而不燥烈 大棗得吳茱萸則益氣養血而不壅滯.二藥合用 有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效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惡阻以及厥陰頭痛、乾嘔等症.

    吳茱萸配伍當歸:吳茱萸辛熱燥烈 疏肝行氣、溫中散寒 善下行溫肝腎、暖胞宮;當歸辛甘而溫 補血行血 為婦科養血調經之常用之品.吳茱萸得當歸則溫散而不傷陰血 當歸得吳茱萸則補血而不凝滯.二藥伍用 其溫經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月經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衝任虛寒所致者以及寒滯肝脈之疝氣疼痛.

    吳茱萸配伍黨參:吳茱萸辛苦性熱 芳香而燥 入肝、脾、胃經 有溫肝暖脾、降逆止嘔、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黨參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二者合用 溫中寓補 有散寒補虛之功效 用於治療胃中虛寒之食谷欲吐、胸膈滿悶;肝寒犯胃之呃逆吞酸以及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沫.

    吳茱萸配伍生薑:吳茱萸溫中下氣而降逆;生薑溫胃散寒而止嘔.二者合用 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 用於治療胃寒嘔吐或厥陰頭痛嘔吐涎沫者.

    吳茱萸配伍小茴香:吳茱萸散寒除溼;小茴香散寒止痛.二者合用 有散寒除溼、行氣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療下焦寒溼所致之脘腹疼痛、疝痛、及宮寒不孕、月經不調、痛經等因寒而致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拉那拉阿巴亥是大清的皇后,最後為什麼會落得個殉葬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