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先分開解釋: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一書,原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幾於道。”在這裡說的是至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不爭名逐利。居住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在這裡“上”的意思是“最”。“上善”即理解為:高尚的品德、最善。
在道家看來,水可以是涓涓細流,也可以是波濤洶湧。因此它便賦予了剛柔並濟的理解。它能潤澤萬物卻從不圖回報。
其實在這裡,老子透過水來講述一個人該有的品德,剛柔並濟同今天所說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一樣。幫助了別人而不圖回報。水的包容萬物,奔騰到海,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將眼界、格局、胸襟以及氣度放開,不是為了一點利益就患得患失,而是從大局著手。
其實懂了“上善若水”也便懂了做人之道。
“厚德載物”則是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大地的氣勢一樣寬厚和順,一個人要能增厚美德,包容萬物。
因此這句話是希望人能夠提升自己的品德。對萬事萬物都能一視同仁,不分高低貴賤。
如今這兩句總是連起來用,是因為道理相通,在看待一些事和一些人的時候能夠一視同仁,幫助他人而不圖回報。做人應該從大局著手,不是為了蠅頭小利而拼個你死我活。
清朝康熙年間,張英是文華殿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可以說權利非常大了。在他老家桐城的房子與吳家為鄰居,兩家的院落之間有一條巷子。吳家想擴建自己的小院,因此要佔用小巷。張家人自然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張家人就寫了一封信給張英,讓張英出面解決。而張英看到家信就回復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讀完張英的書信,便知道了其中的含義,並且主動讓出了三尺。吳家本來很生氣,但是看到張家人不再爭執反而讓出了三尺,頓時感慨頗多吳家人也主動讓出三尺。因此這個小巷就成為了六尺巷。
當張英看到書信後並沒有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而動用權利,而是勸導家人應該用大度的胸襟對面此事。這便是“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最好的詮釋。
“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先分開解釋: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一書,原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幾於道。”在這裡說的是至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不爭名逐利。居住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在這裡“上”的意思是“最”。“上善”即理解為:高尚的品德、最善。
在道家看來,水可以是涓涓細流,也可以是波濤洶湧。因此它便賦予了剛柔並濟的理解。它能潤澤萬物卻從不圖回報。
其實在這裡,老子透過水來講述一個人該有的品德,剛柔並濟同今天所說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一樣。幫助了別人而不圖回報。水的包容萬物,奔騰到海,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將眼界、格局、胸襟以及氣度放開,不是為了一點利益就患得患失,而是從大局著手。
其實懂了“上善若水”也便懂了做人之道。
“厚德載物”則是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大地的氣勢一樣寬厚和順,一個人要能增厚美德,包容萬物。
因此這句話是希望人能夠提升自己的品德。對萬事萬物都能一視同仁,不分高低貴賤。
如今這兩句總是連起來用,是因為道理相通,在看待一些事和一些人的時候能夠一視同仁,幫助他人而不圖回報。做人應該從大局著手,不是為了蠅頭小利而拼個你死我活。
清朝康熙年間,張英是文華殿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可以說權利非常大了。在他老家桐城的房子與吳家為鄰居,兩家的院落之間有一條巷子。吳家想擴建自己的小院,因此要佔用小巷。張家人自然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張家人就寫了一封信給張英,讓張英出面解決。而張英看到家信就回復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讀完張英的書信,便知道了其中的含義,並且主動讓出了三尺。吳家本來很生氣,但是看到張家人不再爭執反而讓出了三尺,頓時感慨頗多吳家人也主動讓出三尺。因此這個小巷就成為了六尺巷。
當張英看到書信後並沒有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而動用權利,而是勸導家人應該用大度的胸襟對面此事。這便是“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