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20970960560

    《世說新語》故事(現代文)

    1、陳仲舉禮賢

    陳仲舉(陳蕃)的言行成為當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擔任豫章太守時,一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裡,要去探望他。主薄說:" 大家夥兒的意思,是請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陳仲舉說:" 從前,周武王乘車經過賢人商容家門口,俯首而立。敬賢禮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訪一下賢人,有什麼不應該呢?"

    2、泰山桂樹

    有客人問陳季方(陳諶):" 您的父親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負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說:"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樹,上有萬仞高峰,下有萬丈深淵;上承甘露浸溼,下被淵泉滋潤。這時候桂樹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麼功德。"

    3、割席分座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 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4、急不相棄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麼可為難的。" 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託身,哪裡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5、王祥事母

    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很謹慎,家中有一棵李樹,結的果子很好,後母就讓王祥一直看著它。一天突然風雨大作,王祥抱著李樹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覺,後母進來躲在暗處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來撒尿,後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沒殺成王祥。

    6、郗公吐飯

    郗公(郗鑑)在永嘉喪亂時,避居鄉下,很窮困,甚至要捱餓。鄉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輪流給他做飯吃。郗公帶著侄子郗邁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飯。鄉里人嘆道:" 大家都飢餓睏乏,因為您的賢德,所以我們要共同幫助您,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養活了。" 從此郗公就一個人去吃飯,把飯含在兩頰旁,回來後吐給倆孩子吃。兩個孩子活了下來,一同南渡過江。郗公去世時,周翼任剡縣令,他辭職回家,在郗公靈床前鋪了草墊,為郗公守喪,一共三年。

    7、顧榮施炙

    顧榮在洛陽時,曾應人之邀去赴宴。席間他發現,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於是就停了下來,把自己的那份給了他。同座的人譏笑他,顧榮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卻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後來遭遇永嘉之亂,大家紛紛渡江避難,每次遇到危急,總有一人幫助自己,顧榮問他緣故,原來正是那個接受烤肉的人。

    8、周鎮船漏

    周鎮被罷臨川郡守一職,返回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鎮還沒上岸,丞相王導來看他。當時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厲害,幾乎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王導說:" 胡威的清廉,也不過如此!馬上向朝廷進呈,任命周鎮為吳興郡守"

    9、老翁可念

    謝奕任剡縣令時,有一個老頭犯了法,謝奕就讓他喝烈酒來懲罰他,老頭都已經喝得大醉了,還不讓停。太傅謝安當時七八歲,穿著青布褲,在哥哥謝奕的身邊坐著,勸道:" 哥哥,老頭很可憐,你怎麼能這樣做!" 謝奕神色平和下來,說道:" 你是想放了他嗎?" 於是就把老頭放了。

    10、範宣受絹

    範宣八歲的時候,在後園挖菜,不小心傷了手指頭,就大哭起來。有人問他:" 疼嗎?" 範宣回答:" 不是疼,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不敢傷毀,所以才哭啊。" 範宣簡樸廉潔,豫章太守韓伯曾送給他一百匹絹,他不接受。減到五十匹還是不接受。就這樣依次減半,他始終沒有接受。韓伯後來和範宣同乘一輛車,在車裡撕了兩丈絹給範宣,說:" 難道要讓老婆沒有褲子穿嗎?" 範宣才笑著接受了。

    11、不忘根本

    殷仲堪做荊州刺史後,正趕上水災歉收,所以他吃飯常常只是五碗盤,再沒有多餘的菜餚了。如果飯粒掉在盤子或席子上,他就揀起來吃了。這樣做雖然是要給人做表率,但也是他生性簡樸使然。他常常對子弟們說:""不要因為我作了一州的刺史,就以為我會放棄平素的志向,現在我雖然地位變了,但我的志向不會改變。清貧是讀書人的本分,怎麼會因為地位高了就變了本呢!你們要記住這些話啊。

    12、身無長物

    王恭從會嵇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蓆,就對他說:" 你從東邊回來,一定富裕這種東西,能不能給我一領?" 王恭沒有回答。王大去後,王恭就把坐著的這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蓆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此事,就對王恭說:" 我本來以為你那裡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瞭解我,我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13、純孝之報

    吳郡的陳遺,在家裡十分孝順父母,他媽媽喜歡吃鍋巴,陳遺在任吳郡主薄的時候,總是帶著一個袋子,每次煮飯,就把鍋巴收集在口袋裡,回家時送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攻打吳郡,袁府君(袁山松)當日帶兵出征,,此時陳遺已經收集了好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就帶上隨軍出發了。滬瀆一仗,官軍大敗逃潰,跑到了山裡,很多人都餓死了,惟獨陳遺因為有鍋巴得以活了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他篤行孝道的報答。

    14、詠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15、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①。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③。元方入門不顧。

    【註釋】①陳太丘:陳寔。參看《德行》第6 則注①。期:約定時間。日中:日到中天;中午。②委:拋棄。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16、荀巨伯不棄友

    荀巨伯遠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卻遇上胡人攻打這裡。朋友對荀巨伯說:" 我今天可能沒救了,你快點離開吧!" 荀巨伯說:" 我遠道來看望你,你卻讓我離開,這種棄義求生的事,哪裡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進城內,對荀巨伯說:"大軍來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麼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丟下他一個人。我願用我的生命換取他的生命。" 胡人聽罷互相說道:" 我們這些無義之人,攻進的是有道之國啊。" 於是就撤兵離去了。這座城池得以保全。

    17、王戎不摘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①。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註釋】①折枝:使樹枝彎曲。

    ②信然:確實這樣。

    【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兒出去遊玩,看見路邊的李樹掛了很多果,壓彎了樹枝,小孩兒們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他回答說:“樹長在路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來一嘗,果真是苦的。

    18、武帝不忘哺乳恩

    ,帝欲申憲,乳母求救①。朔曰:“此非唇舌所爭,爾必望濟者,將去時,但當屢顧帝,慎勿言。此或可萬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側,因謂曰:“汝痴耳!帝豈復憶汝乳哺時恩邪!”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悽然愍之,即敕免罪②。

    【註釋】①”漢武帝”句:漢武帝奶媽的子孫在京都長安橫行霸道,官司奏請把奶媽流放到邊遠地區,武帝批准了。申憲,申明法令,指執行法令。,漢武帝時任侍中。②心忍:心狠。悽然:形容悲傷。愍:憐憫。

    【譯文】漢武帝的奶媽曾經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將要按法令治罪,奶媽去向求救。東方朔說:“這不是靠唇舌能爭得來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辦成的話,臨走時,只可連連回頭望著皇帝,千萬不要說話。這樣也許能有萬一的希望呢。”奶媽進來辭行時,東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邊,奶媽照東方朔所說頻頻回顧武帝,東方朔就對她說:“你是犯傻呀!皇上難道還會想起你餵奶時的恩情嗎!”武帝雖然才智傑出,心腸剛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戀之情,就悲傷地憐憫起奶媽來了,立刻下令免她的罪。

    19、錦被風波

    【註釋】①是則:則是,指效法你。

    ②“衣夫”句:出自《論語,陽貨),原文作“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孔子的弟子宰我認為,為父母守孝三年,時間太長,孔子以為不到三年期滿,吃大米飯,穿綢緞,心裡不安。夫(fú),那個。

    ④百所日:百來天。所:約數詞。

    【譯文】陳元方遭遇到喪父的不幸,哭泣悲慟,身體骨瘦如柴。他母親心疼他,在他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用條錦緞被子給他蓋上。郭林宗去弔喪,看見他蓋著錦緞被子,就對他說:“你是國內的傑出人物,各地的人都學習你,怎麼能在服喪期間蓋錦緞被子?孔子說:‘穿著那花緞子衣服,吃著那大米白飯,你心裡踏實嗎?’我不認為這種做法是可取的。”說完就拂袖而去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①。次至楊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②!”

    【註釋】①餉:送。蓋頭:覆蓋用的絲麻織品。

    20、楊修啖酪

    【原文】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譯文】有人送給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蓋頭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麼意思。輪到楊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還猶豫什麼!”

    21、畫地為方

    何晏七歲,明惠若神,魏武奇愛之①。因晏在宮內,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②。”魏武知之,即遣還。

    【註釋】①“何晏”句:何晏的父親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時,娶了何晏的母親,並收養了何晏。②廬:簡陋的房屋。按:這裡指何晏不願改姓做曹操的兒子。

    【譯文】何晏七歲的時候,聰明過人,魏武帝曹操特別喜愛他。因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長大,曹操想認他做兒子。何晏便在地上畫個方框,自己站在裡面。別人問他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這件事,隨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22、日近日遠

    ,坐元帝膝上①。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訊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②。因問明帝:“汝意謂?”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叢集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註釋】①“晉明帝”句:按:晉元帝司馬睿原為安東將軍,鎮守建康。後來京都洛陽失守,懷帝逃到平陽,不久,長安也失守。晉愍帝死後,司馬睿才即帝位。其長子司馬紹後繼位為明帝。②“具以”句:按:晉元帝為琅邪王時,住在洛陽。他的好友王導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後來又勸他鎮守建康,意欲經營一個復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東渡意。

    【譯文】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麼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過江來的意圖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於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叢集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並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23、為卿作驢鳴

    孫子荊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渤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靈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為卿作。”體似真聲,賓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註釋】①靈床:停放屍體的床鋪。

    【譯文】孫子荊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並佩服別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武子去世,當時有名望的人都來弔喪。孫子荊後到,對著遺體痛哭,賓客都感動得流淚。他哭完後,朝著靈床說:“你平時喜歡聽我學驢叫,現在我為你學一學。”學得像真的聲音,賓客們都笑了。孫子荊抬起頭說:“讓你們這類人活著,卻讓這個人死了!”

    24、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註釋】①汲(jī):取水。

    ②饒子:果實很多。

    【譯文】魏武帝曹操率部遠行軍,找不到取水的路,全軍都很口渴。於是便傳令說:“前面有大片的梅樹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聽了這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利用這個辦法得以趕到前面的水源。

    25、王戎中籤輕女

    王戎女適裴,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

    【譯文】王戎的女兒嫁給裴,曾向王戎借了幾萬錢。女兒回到孃家,王戎的臉色就很不高興;女兒趕快把錢還給他,王戎這才心平氣和了。

    26、徐孺子賞月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註釋】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裡有嫦娥、玉兔、桂樹等。

    【譯文】

    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裡面什麼也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好比人的睛睛裡有瞳人,如果沒有這個,一定看不見。”

    27、鍾氏二子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譯文】

    鍾毓、鍾會兄弟二人少年時就有很好的名聲,十三歲的時候,魏文帝(曹丕)聽說了兄弟二人的名氣,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 讓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吧。" 於是下令召見。見面時鐘毓臉上有汗,文帝問他:" 你臉上怎麼出汗了?" 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又問鍾會:" 你臉上怎麼不出汗?" 鍾會回答:" 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利用PS製作玻璃質感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