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幫助維持正常的視覺,在眼球細胞組織生長及淚液分泌上扮演重要角色。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乾眼病、角膜炎、面板乾燥症等問題。長期缺乏維生素A,角膜的上皮細胞就會因為過度乾燥而容易受到傷害,最後甚至造成失明。 ★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胡蘿蔔、黃綠蔬菜、蛋類、黃色水果、菠菜、豌豆苗、紅心甜薯、青椒、魚肝油、動物肝臟、牛奶、奶製品、奶油。鴨肉、鴨蛋、綠豆、藕、荸薺、冬瓜、茭白、黃瓜、絲瓜、苦瓜、海藻、香蕉、梨、柿子、柑桔、桑椹等,都是清肝明目的佳品,日常飲食中不妨多選食。 注意:水果和蔬菜的顏色深淺並非是顯示含維生素A多寡的絕對指標。 營養補品 維生素A補品分兩種。一種是從魚肝油中提取的;另外一種是水溶性的,取自醋酸鹽或棕櫚油,最適用於對油脂過敏的人,特別是為粉刺而煩惱的人。一般每日攝取量是5000~10000IU 維生素A酸(retin A),現在則用來治療和消除嚴重皺紋,且必須有醫師處方才可購買。 ★護眼的中醫藥方 ◆ 枸杞子:有滋陰補血、益精明目的療效,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B1、鈣等多種營養成分。是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 ●枸杞子的三種食療配方: 1. 枸杞子+米:煮成粥後,加入一點白糖,能夠治療視力模糊及流淚的現象。 2. 枸杞子+菊花:用熱水沖泡飲用,能使眼睛輕鬆、明亮。 3. 枸杞子+豬肝:煲湯具有清熱、消除眼澀、消除因熬夜出現的黑眼圈。 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及潤腸的功效,能改善眼睛腫痛、紅赤多淚,防止視力減弱。 還要學會睡覺 ◆ 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及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改善眼睛的腫痛、紅赤多淚,防止視力減弱。菊花:含氨基酸等成分,有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對於視力下降和頭昏頭痛有很好的效果。 ◆ 金銀花:有廣譜抗菌,可以清熱解毒,治療感冒、頭痛、目赤、耳聾等症狀。 ◆ 菊花枸杞茶 將適量菊花和枸杞加入熱水沖泡,每天飲用可改善因用眼過度而產生的疲勞感,同時使眼睛溼潤、明亮。 ● 以菊花做食療藥膳舉例如下: 清熱解毒方: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煩渴。菊花5克、桑葉5克、白芷3克,開水泡開,代茶飲。 清肝瀉火方:用於肝火上炎引起的血壓升高,頭痛、目赤、易怒等症。杭白菊5克、荷葉10克、浮萍5克。先以開心果20克去皮,泡6小時後煮爛,加入前三種中藥小火慢煮15分鐘,濾去固體成分,加冰糖適量,即可飲用。 菊花盡管有“作枕明目”“真菊延齡”之說,但畢竟性味苦寒,空腹多飲菊花茶會胃脘不適,胃寒洩瀉者不可多用。外感風寒的感冒,即受涼傷風的頭痛、畏寒、流涕應用菊花也不對症。 ● 中藥偏方 消炎復明湯組方:銀花、公英、黃芩、黃連、龍膽草、天花粉、大黃各30克,蜜桑皮、枳殼、生地、知母各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0服為一療程。 方解:銀花、公英、龍膽草、黃芩、黃連、大黃有清熱解毒消炎作用;生地、知母、蜜桑皮、天花粉有養陰清熱作用。 ●茶 1.上午一杯綠茶:綠茶中含強效的抗氧化劑以及維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還能分泌出對抗緊張壓力的荷爾蒙。綠茶中所含的少量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樞神經,振奮精神。不過最好在白天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2.下午一杯菊花茶:菊花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乾脆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來喝,或是在菊花茶中加入蜂蜜,都對解鬱有幫助 3.疲勞了一杯枸杞茶:枸杞子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鐵,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其本身具有甜味,可以泡茶也可以像葡萄乾一樣作零食,對解決“電腦族”眼睛澀、疲勞都有功效。 4.晚間一杯決明茶:決明子有清熱、明目、補腦髓、鎮肝氣、益筋骨的作用,若有便秘的人還可以在晚餐飯後飲用,對於治療便秘很有效果。 ★ 維他命B 維他命B是視覺神經的營養來源之一,維他命B1不足,眼睛容易疲勞;維他命B2不足,容易引起角膜炎。可以多吃些芝麻、大豆、鮮奶、小麥胚芽等食物。 ★ 清肝明目食療方-銀杞明目湯 〖 來 源 〗: 民間經驗方 〖 原 料 〗: 銀耳15克,枸杞15克,雞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薑汁,食鹽各適量。 〖 制 作 〗: 1.將雞肝洗淨,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水豆粉,料酒,薑汁,食鹽拌勻待用。 2.銀耳洗淨,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擇去花蒂,洗淨,放入盤中;枸杞洗淨待用。 3.將鍋置火上,放入清湯,加入料酒,薑汁,食鹽和味精,隨即下入銀耳,雞肝,枸杞燒沸,撇去浮沫,待雞肝剛熟,裝入碗內,將茉莉花撒入碗內即成。 〖 用 法 〗: 每日二次。佐餐食。 〖 功 效 〗: 補且益腎,明目美顏。適用於陰虛所致的視物模糊、兩眼昏花,面色憔悴等。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夜明砂蒸豬肝:夜明砂10-15克,研細末水煎後去藥渣,藥液與鮮豬肝250克左右同放碗內,置於鍋內隔水蒸熟,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有清肝明目,消疳積作用。適用於夜盲症,視力模糊,小兒麻疹病後之角膜軟化症,內外障翳等症。 2、硃砂蒸雞肝:雞肝1~2具,與硃砂2克拌勻,蒸熟食用。有益氣養肝,寧神明目作用。適用於肝虛目暗,視力減退,夜盲,小兒疳眼,眼角膜軟化等症。 明目枕 【來源】《外科壽世方》 【組成】決明子、菊花、蕎麥皮、綠豆皮、黑豆皮。 【功效】疏風清熱,明目。 【製備】以上諸藥混合作枕。 【用法】代枕使用。 【說明】本方代枕使用,有清熱明目之能。久用善治肝經風熱目翳或肝火目痛,青盲雀目等症。方中諸藥有疏散風熱,清肝洩火,明目退翳之能,且氣味清香,質地鬆軟,簡便實用,久用有防病、治病之功效。 明目令發不落方 【來源】《外臺秘要》 【組成】槐子適量。 【功效】明目駐顏。 【製備】10月上巳日,收槐實,置新淨甕中,以盆密封甕口,20天后啟封,洗去皮肉取槐子。 【用法】第1目服1枚,第2日起服2枚,滿10日再從第1日量起服。 【說明】本方為戰國時期名醫扁鵲流傳下來的驗方。方中槐子、槐實,系豆科植物槐的種子、果實。《本經逢原》雲:“其角中核子,專主明目。久服鬚髮不白,益腎之功可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治“五內邪氣熱”。《醫林纂要》調其“洩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本方用其清熱堅陰,而有明目駐顏,令發不落的功效。 撥雲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羌活、防風、柴胡、炙甘草各30克。 【功效】散風疏肝,明目退翳。 【製備】上四味共為細末,每服 6克,水煎。 【用法】口服。食後薄荷茶水或菊花湯調下,每日1劑。 【說明】本方主治男子婦人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怕日羞明,眶癢赤痛等症。方中取羌活、防風散風通絡明目;柴胡辛苦微寒,疏散風熱,《綱目》謂治:“目昏,赤痛障翳”;炙甘草解百毒,緩急止痛。再配以薄荷增強柴胡等散風清熱,疏肝明目之功,或配菊花更取疏散風熱,清肝瀉火益陰明目之效。諸藥合用,重在散風邪,兼有疏肝解鬱清肝明目之功,共奏明目退翳之效。 枸杞丸 【來源】《楊氏家藏方》 【組成】巴戟天(水浸去心)30克,五味子90克,枸杞子120克,肉蓯蓉60克,菊花150克。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明目。 【製備〕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食前,鹽酒送下。 【說明】本方主治肝腎不足,目暗不明。方用枸杞 、甘菊花補益肝腎,養陰益精,滋水明目;佐以巴戟天、肉蓯蓉補腎助陽,益情生血,取陽生陰長之意;五味子滋腎益精,明目安神,秘澀精氣。諸藥合用,調補肝腎,養陰明目,共收佳效。 清目養陰洗眼方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菊花、桑葉、生地、夏枯草各9克,薄荷3克,羚羊角4.5克。 【功效】疏風清肝,養陰明目。 【製備】加水適量煎煮。 【用法】煎煮諸藥時,以蒸汽薰目。再濾渣取汁洗目。 【說明】本方外洗,用治肝經風熱,肝陽上亢,目赤多翳,羞明多淚等症。方中甘菊、霜桑葉長於疏散肺、肝二經風熱,養肝益陰而有明目的功效;薄荷發散風熱,清利頭目,疏肝解鬱,助桑、菊疏散之功;羚羊角、夏枯草清肝火,解血熱,散結滯;生地養陰生津,清熱涼血,諸藥共用,用薰洗眼部,藥效發揮直接有力,合收明目退翳之功。 羚羊角湯 【來源】《醫方類聚》 【組成】羚羊角、防風、赤茯苓、人參、五味子、知母、茺蔚子、黃芪各30克。 【功效】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 【製備】上藥粗搗篩,每服取1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大半碗,去滓取汁。 【用法】臨睡前服,每日10克。 【說明】本方主治臟腑虧虛,風邪偏中,牽扯目睛所致目偏視症。方中羚羊角清肝明目,息風定痙,散風,牽目系;伍以防風,既散外風,又息內風,能增強祛風之力;伍以茺蔚子能增強養血益精,涼肝明目之。再以五昧子滋腎生津液,知母清熱養陰,以使陰生血旺而風息;赤茯苓則能清熱利溼,健脾益氣,斡運中,以助諸藥清上滋下;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安和五臟;黃芪補氣昇陽,生血行滯,祛瘀通,諸藥共用,同奏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之功。 菊花延齡膏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鮮白菊花瓣 500克,煉蜜 250克。 【功效】平肝明目。 【製備】將鮮白菊花瓣加入適量水煎煮,共煎煮3次,去渣,合藥液慢火濃縮,加入煉蜜收膏。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5克。 【說明】本方久用主治老年頭昏、目暗以及頭痛目赤的高血壓症。方用白菊花清熱平肝,養陰明目,並與蜜同用,以潤燥養陰,清火解毒。兩藥合用,煉為膏滋,味美力緩,久用尚有清潤五臟、通便安神作用,為食療常用方劑。 八制茯苓丸 【來源】《醫部全錄》 【組成】茯芩1250克(去皮,碎如棗大)。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明目烏髮。 【製備】將茯芩分為八份,一份同黃芪180克切絲,水6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肉蓯蓉120克,酒洗,水6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人參18克,水5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秋石120克,水2盅化開,煮汁幹為度;一份同枸杞180克,水8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破故紙150克,水8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人乳250克,煮汁幹為度;一份同何首烏250克,黑豆1升,水3升浸,春、秋2日,夏1日,冬3日,煮汁幹為度。再將制過茯芩搗篩為未,煮熟為丸如梧子大。 【用法】每日早晚淡鹽湯服40~50丸。 【說明】本方用治肝腎不足、氣血虧耗、髓海空虛、早衰早老、鬚髮早白、目暗不明等症。方用茯芩健脾利溼,寧心安神,取其甘、淡、平之性,平補五臟,緩而不峻,且補中有利,可使補而不壅。再用八味藥物分別制過,以增強藥力:用黃芪,增其補氣升提之力;再以酒洗肉蓯蓉,益其壯陽溫潤之功;用人參大補元氣,安神增智;秋石滋陰降火,以使明生火降;用枸枯培補肝腎,明目強筋;破故紙溫腎逐冷,秘澀精氣;用人乳益氣血,補腦髓;何首烏、黑豆補肝腎,益流血,烏髮明目。諸藥合力,使氣、血、陰、陽,五臟六腑,均得補益,則目明耳聰,齒牢體健,益壽延年。 沉香鹿茸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沉香30克,炮附子120克,巴戟天(去心)60克,鹿茸(酒浸、炙)90克,熟乾地黃(酒灑、蒸、焙)180克,菟絲子(酒浸、研、焙)150克,麝香4.5克。 【功效】養真氣,益精髓,明視聽。 【製備】先將沉香等6味研細末,再入麝香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40~50丸,空腹好酒或鹽湯送下。 【說明】本方用治真氣不足、下元冷憊、面無精光、唇口乾燥、目暗耳鳴、陰囊溼癢等。方用鹿茸、炮附子、菟絲子、巴戟天補腎命,溫元陽,益精血;再以熟乾地黃補腎滋陰,填精生髓,以陰配陽,陽生陰長。引以沉香,納氣補腎,麝香開竅通閉。諸藥合用,養真氣,益精髓,明視聽,通諸竅,用治真氣不足諸症。 【養血明目酒】 配方: 熟地、制首烏、丹參各10克,低度白酒250毫升。 製法: 將熟地、首烏、丹參浸泡於低度白酒中,蓋上瓶蓋,放置2個月即可。 功效: 滋陰補腎,養血明目。 用法: 每日1小杯,可經常食用。 【太子參青葙豬肝】 配方: 青葙子10克,太子參10克,豬肝200克。 製法: 先將豬肝切片,與太子參、青葙子、生薑、料酒、鹽、蔥末一起放入砂鍋內煮沸,再改文火煎20分鐘,加蔥花等調味。 功效: 益氣養血, 用法: 清肝明目。 【枸杞菊花粥】 配方: 枸杞子15克,白菊花4克,糯米150克。 製法: 將枸杞子、白菊花切碎,與糯米一同加水放置30分鐘後,再用文火煮製成粥。 功效: 養陰清熱,補肝明目。 用法: 早晚分食。 【枸杞炒豬肝】 配方: 枸杞子15克,豬肝200克。 製法: 將豬肝切成薄片,用料酒、蔥、薑汁和鹽醃漬10分鐘,加入枸杞子、醬油、味精、生粉和油,拌勻,放於盤內,在微波爐內高功率轉4分鐘,中途翻拌兩次。 功效: 補益肝腎,養血明目。 用法: 佐餐食用。 【烏梅生地綠豆糕】 配方: 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 製法: 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有,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細,與烏梅拌勻。綠豆用沸水燙後,放在淘籮裡擦去外皮,並用清水漂去。將綠豆放在缽內,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待酥透後取出,除去水分,在篩上擦成綠豆沙。將特製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襯以白紙一張,先放一半綠豆沙,鋪均勻,撤上烏梅、生地,中間鋪一層豆沙,再將其餘的綠豆沙鋪上,撳結實,最後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塊。 功效: 滋陰清熱,解毒斂瘡。 用法: 作點心吃。 【生地青梅飲】 配方: 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 製法: 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降火斂瘡。 用法: 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可連用數日。 【生地蓮心湯】 配方: 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 製法: 三者加水,一同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 用法: 每日1劑,連用數日。 【蓮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15克,甘草2克,綠茶葉5克。 製法: 將上物一併放入茶杯內,衝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洩熱。 用法: 代茶頻飲。 【竹葉通草綠豆粥】 配方: 淡竹葉10克,通草誣克,甘草1.5克,綠豆30克,粳米150克。 製法: 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裝入紗布袋,與綠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製成粥。 功效: 清熱瀉火,解毒斂瘡。 用法: 早晚分食。 【鮮藕蘿蔔飲】 配方: 生蘿蔔數個,鮮藕500克。 製法: 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 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 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 【蓮心梔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 製法: 以上諸物加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天1劑,代茶頻飲,可連用3劑。 【地芩竹葉飲】 配方: 生地15克,黃芩9克,淡竹葉15克,白糖適量。 製法: 前三味加水煎取湯汁,調入白糖。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飲用,或代茶頻飲。
維生素A幫助維持正常的視覺,在眼球細胞組織生長及淚液分泌上扮演重要角色。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乾眼病、角膜炎、面板乾燥症等問題。長期缺乏維生素A,角膜的上皮細胞就會因為過度乾燥而容易受到傷害,最後甚至造成失明。 ★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胡蘿蔔、黃綠蔬菜、蛋類、黃色水果、菠菜、豌豆苗、紅心甜薯、青椒、魚肝油、動物肝臟、牛奶、奶製品、奶油。鴨肉、鴨蛋、綠豆、藕、荸薺、冬瓜、茭白、黃瓜、絲瓜、苦瓜、海藻、香蕉、梨、柿子、柑桔、桑椹等,都是清肝明目的佳品,日常飲食中不妨多選食。 注意:水果和蔬菜的顏色深淺並非是顯示含維生素A多寡的絕對指標。 營養補品 維生素A補品分兩種。一種是從魚肝油中提取的;另外一種是水溶性的,取自醋酸鹽或棕櫚油,最適用於對油脂過敏的人,特別是為粉刺而煩惱的人。一般每日攝取量是5000~10000IU 維生素A酸(retin A),現在則用來治療和消除嚴重皺紋,且必須有醫師處方才可購買。 ★護眼的中醫藥方 ◆ 枸杞子:有滋陰補血、益精明目的療效,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B1、鈣等多種營養成分。是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 ●枸杞子的三種食療配方: 1. 枸杞子+米:煮成粥後,加入一點白糖,能夠治療視力模糊及流淚的現象。 2. 枸杞子+菊花:用熱水沖泡飲用,能使眼睛輕鬆、明亮。 3. 枸杞子+豬肝:煲湯具有清熱、消除眼澀、消除因熬夜出現的黑眼圈。 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及潤腸的功效,能改善眼睛腫痛、紅赤多淚,防止視力減弱。 還要學會睡覺 ◆ 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及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改善眼睛的腫痛、紅赤多淚,防止視力減弱。菊花:含氨基酸等成分,有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對於視力下降和頭昏頭痛有很好的效果。 ◆ 金銀花:有廣譜抗菌,可以清熱解毒,治療感冒、頭痛、目赤、耳聾等症狀。 ◆ 菊花枸杞茶 將適量菊花和枸杞加入熱水沖泡,每天飲用可改善因用眼過度而產生的疲勞感,同時使眼睛溼潤、明亮。 ● 以菊花做食療藥膳舉例如下: 清熱解毒方: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煩渴。菊花5克、桑葉5克、白芷3克,開水泡開,代茶飲。 清肝瀉火方:用於肝火上炎引起的血壓升高,頭痛、目赤、易怒等症。杭白菊5克、荷葉10克、浮萍5克。先以開心果20克去皮,泡6小時後煮爛,加入前三種中藥小火慢煮15分鐘,濾去固體成分,加冰糖適量,即可飲用。 菊花盡管有“作枕明目”“真菊延齡”之說,但畢竟性味苦寒,空腹多飲菊花茶會胃脘不適,胃寒洩瀉者不可多用。外感風寒的感冒,即受涼傷風的頭痛、畏寒、流涕應用菊花也不對症。 ● 中藥偏方 消炎復明湯組方:銀花、公英、黃芩、黃連、龍膽草、天花粉、大黃各30克,蜜桑皮、枳殼、生地、知母各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0服為一療程。 方解:銀花、公英、龍膽草、黃芩、黃連、大黃有清熱解毒消炎作用;生地、知母、蜜桑皮、天花粉有養陰清熱作用。 ●茶 1.上午一杯綠茶:綠茶中含強效的抗氧化劑以及維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還能分泌出對抗緊張壓力的荷爾蒙。綠茶中所含的少量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樞神經,振奮精神。不過最好在白天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2.下午一杯菊花茶:菊花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乾脆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來喝,或是在菊花茶中加入蜂蜜,都對解鬱有幫助 3.疲勞了一杯枸杞茶:枸杞子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鐵,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其本身具有甜味,可以泡茶也可以像葡萄乾一樣作零食,對解決“電腦族”眼睛澀、疲勞都有功效。 4.晚間一杯決明茶:決明子有清熱、明目、補腦髓、鎮肝氣、益筋骨的作用,若有便秘的人還可以在晚餐飯後飲用,對於治療便秘很有效果。 ★ 維他命B 維他命B是視覺神經的營養來源之一,維他命B1不足,眼睛容易疲勞;維他命B2不足,容易引起角膜炎。可以多吃些芝麻、大豆、鮮奶、小麥胚芽等食物。 ★ 清肝明目食療方-銀杞明目湯 〖 來 源 〗: 民間經驗方 〖 原 料 〗: 銀耳15克,枸杞15克,雞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薑汁,食鹽各適量。 〖 制 作 〗: 1.將雞肝洗淨,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水豆粉,料酒,薑汁,食鹽拌勻待用。 2.銀耳洗淨,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擇去花蒂,洗淨,放入盤中;枸杞洗淨待用。 3.將鍋置火上,放入清湯,加入料酒,薑汁,食鹽和味精,隨即下入銀耳,雞肝,枸杞燒沸,撇去浮沫,待雞肝剛熟,裝入碗內,將茉莉花撒入碗內即成。 〖 用 法 〗: 每日二次。佐餐食。 〖 功 效 〗: 補且益腎,明目美顏。適用於陰虛所致的視物模糊、兩眼昏花,面色憔悴等。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夜明砂蒸豬肝:夜明砂10-15克,研細末水煎後去藥渣,藥液與鮮豬肝250克左右同放碗內,置於鍋內隔水蒸熟,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有清肝明目,消疳積作用。適用於夜盲症,視力模糊,小兒麻疹病後之角膜軟化症,內外障翳等症。 2、硃砂蒸雞肝:雞肝1~2具,與硃砂2克拌勻,蒸熟食用。有益氣養肝,寧神明目作用。適用於肝虛目暗,視力減退,夜盲,小兒疳眼,眼角膜軟化等症。 明目枕 【來源】《外科壽世方》 【組成】決明子、菊花、蕎麥皮、綠豆皮、黑豆皮。 【功效】疏風清熱,明目。 【製備】以上諸藥混合作枕。 【用法】代枕使用。 【說明】本方代枕使用,有清熱明目之能。久用善治肝經風熱目翳或肝火目痛,青盲雀目等症。方中諸藥有疏散風熱,清肝洩火,明目退翳之能,且氣味清香,質地鬆軟,簡便實用,久用有防病、治病之功效。 明目令發不落方 【來源】《外臺秘要》 【組成】槐子適量。 【功效】明目駐顏。 【製備】10月上巳日,收槐實,置新淨甕中,以盆密封甕口,20天后啟封,洗去皮肉取槐子。 【用法】第1目服1枚,第2日起服2枚,滿10日再從第1日量起服。 【說明】本方為戰國時期名醫扁鵲流傳下來的驗方。方中槐子、槐實,系豆科植物槐的種子、果實。《本經逢原》雲:“其角中核子,專主明目。久服鬚髮不白,益腎之功可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治“五內邪氣熱”。《醫林纂要》調其“洩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本方用其清熱堅陰,而有明目駐顏,令發不落的功效。 撥雲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羌活、防風、柴胡、炙甘草各30克。 【功效】散風疏肝,明目退翳。 【製備】上四味共為細末,每服 6克,水煎。 【用法】口服。食後薄荷茶水或菊花湯調下,每日1劑。 【說明】本方主治男子婦人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怕日羞明,眶癢赤痛等症。方中取羌活、防風散風通絡明目;柴胡辛苦微寒,疏散風熱,《綱目》謂治:“目昏,赤痛障翳”;炙甘草解百毒,緩急止痛。再配以薄荷增強柴胡等散風清熱,疏肝明目之功,或配菊花更取疏散風熱,清肝瀉火益陰明目之效。諸藥合用,重在散風邪,兼有疏肝解鬱清肝明目之功,共奏明目退翳之效。 枸杞丸 【來源】《楊氏家藏方》 【組成】巴戟天(水浸去心)30克,五味子90克,枸杞子120克,肉蓯蓉60克,菊花150克。 【功效】補益肝腎,養陰明目。 【製備〕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食前,鹽酒送下。 【說明】本方主治肝腎不足,目暗不明。方用枸杞 、甘菊花補益肝腎,養陰益精,滋水明目;佐以巴戟天、肉蓯蓉補腎助陽,益情生血,取陽生陰長之意;五味子滋腎益精,明目安神,秘澀精氣。諸藥合用,調補肝腎,養陰明目,共收佳效。 清目養陰洗眼方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菊花、桑葉、生地、夏枯草各9克,薄荷3克,羚羊角4.5克。 【功效】疏風清肝,養陰明目。 【製備】加水適量煎煮。 【用法】煎煮諸藥時,以蒸汽薰目。再濾渣取汁洗目。 【說明】本方外洗,用治肝經風熱,肝陽上亢,目赤多翳,羞明多淚等症。方中甘菊、霜桑葉長於疏散肺、肝二經風熱,養肝益陰而有明目的功效;薄荷發散風熱,清利頭目,疏肝解鬱,助桑、菊疏散之功;羚羊角、夏枯草清肝火,解血熱,散結滯;生地養陰生津,清熱涼血,諸藥共用,用薰洗眼部,藥效發揮直接有力,合收明目退翳之功。 羚羊角湯 【來源】《醫方類聚》 【組成】羚羊角、防風、赤茯苓、人參、五味子、知母、茺蔚子、黃芪各30克。 【功效】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 【製備】上藥粗搗篩,每服取1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大半碗,去滓取汁。 【用法】臨睡前服,每日10克。 【說明】本方主治臟腑虧虛,風邪偏中,牽扯目睛所致目偏視症。方中羚羊角清肝明目,息風定痙,散風,牽目系;伍以防風,既散外風,又息內風,能增強祛風之力;伍以茺蔚子能增強養血益精,涼肝明目之。再以五昧子滋腎生津液,知母清熱養陰,以使陰生血旺而風息;赤茯苓則能清熱利溼,健脾益氣,斡運中,以助諸藥清上滋下;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安和五臟;黃芪補氣昇陽,生血行滯,祛瘀通,諸藥共用,同奏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之功。 菊花延齡膏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鮮白菊花瓣 500克,煉蜜 250克。 【功效】平肝明目。 【製備】將鮮白菊花瓣加入適量水煎煮,共煎煮3次,去渣,合藥液慢火濃縮,加入煉蜜收膏。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5克。 【說明】本方久用主治老年頭昏、目暗以及頭痛目赤的高血壓症。方用白菊花清熱平肝,養陰明目,並與蜜同用,以潤燥養陰,清火解毒。兩藥合用,煉為膏滋,味美力緩,久用尚有清潤五臟、通便安神作用,為食療常用方劑。 八制茯苓丸 【來源】《醫部全錄》 【組成】茯芩1250克(去皮,碎如棗大)。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明目烏髮。 【製備】將茯芩分為八份,一份同黃芪180克切絲,水6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肉蓯蓉120克,酒洗,水6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人參18克,水5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秋石120克,水2盅化開,煮汁幹為度;一份同枸杞180克,水8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破故紙150克,水8盅煎3盅,煮汁幹為度;一份同人乳250克,煮汁幹為度;一份同何首烏250克,黑豆1升,水3升浸,春、秋2日,夏1日,冬3日,煮汁幹為度。再將制過茯芩搗篩為未,煮熟為丸如梧子大。 【用法】每日早晚淡鹽湯服40~50丸。 【說明】本方用治肝腎不足、氣血虧耗、髓海空虛、早衰早老、鬚髮早白、目暗不明等症。方用茯芩健脾利溼,寧心安神,取其甘、淡、平之性,平補五臟,緩而不峻,且補中有利,可使補而不壅。再用八味藥物分別制過,以增強藥力:用黃芪,增其補氣升提之力;再以酒洗肉蓯蓉,益其壯陽溫潤之功;用人參大補元氣,安神增智;秋石滋陰降火,以使明生火降;用枸枯培補肝腎,明目強筋;破故紙溫腎逐冷,秘澀精氣;用人乳益氣血,補腦髓;何首烏、黑豆補肝腎,益流血,烏髮明目。諸藥合力,使氣、血、陰、陽,五臟六腑,均得補益,則目明耳聰,齒牢體健,益壽延年。 沉香鹿茸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沉香30克,炮附子120克,巴戟天(去心)60克,鹿茸(酒浸、炙)90克,熟乾地黃(酒灑、蒸、焙)180克,菟絲子(酒浸、研、焙)150克,麝香4.5克。 【功效】養真氣,益精髓,明視聽。 【製備】先將沉香等6味研細末,再入麝香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40~50丸,空腹好酒或鹽湯送下。 【說明】本方用治真氣不足、下元冷憊、面無精光、唇口乾燥、目暗耳鳴、陰囊溼癢等。方用鹿茸、炮附子、菟絲子、巴戟天補腎命,溫元陽,益精血;再以熟乾地黃補腎滋陰,填精生髓,以陰配陽,陽生陰長。引以沉香,納氣補腎,麝香開竅通閉。諸藥合用,養真氣,益精髓,明視聽,通諸竅,用治真氣不足諸症。 【養血明目酒】 配方: 熟地、制首烏、丹參各10克,低度白酒250毫升。 製法: 將熟地、首烏、丹參浸泡於低度白酒中,蓋上瓶蓋,放置2個月即可。 功效: 滋陰補腎,養血明目。 用法: 每日1小杯,可經常食用。 【太子參青葙豬肝】 配方: 青葙子10克,太子參10克,豬肝200克。 製法: 先將豬肝切片,與太子參、青葙子、生薑、料酒、鹽、蔥末一起放入砂鍋內煮沸,再改文火煎20分鐘,加蔥花等調味。 功效: 益氣養血, 用法: 清肝明目。 【枸杞菊花粥】 配方: 枸杞子15克,白菊花4克,糯米150克。 製法: 將枸杞子、白菊花切碎,與糯米一同加水放置30分鐘後,再用文火煮製成粥。 功效: 養陰清熱,補肝明目。 用法: 早晚分食。 【枸杞炒豬肝】 配方: 枸杞子15克,豬肝200克。 製法: 將豬肝切成薄片,用料酒、蔥、薑汁和鹽醃漬10分鐘,加入枸杞子、醬油、味精、生粉和油,拌勻,放於盤內,在微波爐內高功率轉4分鐘,中途翻拌兩次。 功效: 補益肝腎,養血明目。 用法: 佐餐食用。 【烏梅生地綠豆糕】 配方: 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 製法: 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有,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細,與烏梅拌勻。綠豆用沸水燙後,放在淘籮裡擦去外皮,並用清水漂去。將綠豆放在缽內,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待酥透後取出,除去水分,在篩上擦成綠豆沙。將特製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襯以白紙一張,先放一半綠豆沙,鋪均勻,撤上烏梅、生地,中間鋪一層豆沙,再將其餘的綠豆沙鋪上,撳結實,最後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塊。 功效: 滋陰清熱,解毒斂瘡。 用法: 作點心吃。 【生地青梅飲】 配方: 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 製法: 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降火斂瘡。 用法: 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可連用數日。 【生地蓮心湯】 配方: 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 製法: 三者加水,一同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 用法: 每日1劑,連用數日。 【蓮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15克,甘草2克,綠茶葉5克。 製法: 將上物一併放入茶杯內,衝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洩熱。 用法: 代茶頻飲。 【竹葉通草綠豆粥】 配方: 淡竹葉10克,通草誣克,甘草1.5克,綠豆30克,粳米150克。 製法: 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裝入紗布袋,與綠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製成粥。 功效: 清熱瀉火,解毒斂瘡。 用法: 早晚分食。 【鮮藕蘿蔔飲】 配方: 生蘿蔔數個,鮮藕500克。 製法: 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 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 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 【蓮心梔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 製法: 以上諸物加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天1劑,代茶頻飲,可連用3劑。 【地芩竹葉飲】 配方: 生地15克,黃芩9克,淡竹葉15克,白糖適量。 製法: 前三味加水煎取湯汁,調入白糖。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飲用,或代茶頻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