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野後人論歷史

    比較出名的就是號稱“刎頸之交”的張耳和陳餘,他倆名聲相當,但因為一個封王,一個封侯,兩人立即翻臉,成為死敵。

  • 2 # 慈海覺林

    世說新語有管寧,華歆因志不同道不合而割地為席,最典型的是劉邦與項羽最開始兩人稱兄道弟後來為了奪取天下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還有韓信與蕭何最開始有月下追韓信到功成後韓信被蕭何騙至未央宮被呂后處死,就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還有戰國時期越國的勾踐與文仲,范蠡,越國滅亡後勾踐立志復國,與文仲,范蠡二人同甘共苦,復國後文仲被殺,范蠡出逃可以說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3 # 疑今察古幾復

    嵇康:在我這不僅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我可是寫過絕交書的男人!

    魏晉時期,文人名士中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愛清談,愛嗑藥,愛裸奔,沒事就在竹林裡喝酒聚會,稱之為竹林七閒。哦不,是“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中,嵇康和阮籍,山濤的關係最好,山濤甚至非常高調的發聲宣佈“這世間,唯一能和我做的成朋友的,就只有阮籍和嵇康了。”簡直是官方發糖,尤為致命,但後來豪放不羈的嵇康卻寫下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宣佈和山濤絕交,真的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山濤,字巨源,是竹林七賢中年紀最長的一位名士。山濤是一位很溫和的人,他四十歲走入仕途,和嵇康不同的是,他雖然有名士的思想,但是對於朝廷和百姓都是包容的態度,想要透過仕途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心思老道,行事縝密的山濤很快就官居高位,在一次升職加薪的時候,山濤向朝廷推薦了嵇康接任自己的吏部侍郎一職。就是因為這一舉薦,使得嵇康寫下絕交書來拒絕。

    嵇康是一個脫俗,坦率的性情中人,魏晉時期十分重視門第制度,而嵇康又是個十分重視正統的人,然而司馬家對魏晉的謀權篡位讓嵇康感到難以接受,只得透過隱世來表達自己不願與司馬一派同流合汙的決心。而山濤居然推薦自己去當官給司馬家效力,這讓嵇康非常的生氣,我以為我們是好基友,但是你卻這麼不理解我,山巨源(濤),我們的友誼小船翻了!於是嵇康言辭激烈的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

    “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閒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我的性子太直了,又心胸狹隘,和你做朋友都是出於偶然。前段時間聽到你升官了,我感到非常憂慮,就怕你不好意思非得拉我當你的助手。這就像廚師不好意思一個人做飯非得拉祭師一起,可這樣會讓我拿起了屠刀,弄得滿身腥臭,所以我要和你說一下到底能不能做這樣的事!

    這話說得非常不客氣,直接嘲諷山濤是不好意思自己當官非得拉自己當助手,暗指山濤手拿屠刀,沒資格和自己做朋友。但嵇康其實是透過絕交書來表明自己不願為司馬昭效忠的決心,而擁有長者智慧的山濤也看到了嵇康絕交書中表明的志向。

    名為絕交書,但卻是兩個老友之間獨有的默契對話,君子和而不同。友誼的小船看上去說翻就翻,但卻是為了保護好友的無奈之舉。

    嵇康在被處死前,還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山濤,跟兒子嵇紹說“巨源在,汝不孤矣。”

  • 4 # 歷史吐槽機

    19世紀60年代左右歐洲的繪畫行業開始轉型,他們從古典現實主義向現代印象主義過渡,說的直白點吧,就是從畫實人實景變的畫有隱含意義的虛擬場景,到了抽象派就是畫人都不像個人了。

    在這次繪畫革命中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成為先鋒人物,他被譽為印象之父,這哥們在畫家圈裡算比較另類的。與一群苦哈哈出身的平民畫家不同,這個老兄的家世非常顯赫,他老爹是個法官,他老孃的祖父是瑞典外交官,算是貴族家庭。

    得加這個人挺不遭人待見的,是個政治觀點偏激的反猶主義者,為人孤寒又吝嗇,還有一條把死人氣活的毒舌。基本上他只能感謝法制社會救了他,要是殺人不犯法這哥們得死上100來遍......

    其實越是這種不受人待見的傢伙往往越珍視友情,他一直覺得馬奈哥是懂自己的,是自己一生的知己。於是他總想著好好給馬奈哥和嫂子畫一幅流傳千古的鉅作,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得加完成了這幅畫。

    畫完這幅畫的得加覺得自己超水平發揮了,這幅畫太牛X了,不流傳個幾千年都對不起自己的辛苦。於是他決定把最得意的作品獻給馬奈哥當禮物,興沖沖的把畫一卷就送給馬奈了。

    然而得加忽略了一件事兒,馬奈夫婦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當然,得加並沒有當小三的打算,無論針對男女。只是得加是當時巴黎有名的“女性殺手”,這哥們筆下的女人就沒有張得像人的,想來這幅畫也沒例外。

    收到畫的馬奈開啟一看,握草!?這醜娘們是誰?怎麼在我身邊?為何還在彈鋼琴?5分鐘後馬奈才反應過來,這是尼瑪我媳婦?這絕壁不能忍啊!於是他決定把這幅畫改一改,PS一下,偏偏馬奈改畫的習慣很特別,一般是用刀切掉,於是那幅畫就變成這樣了:

    前邊也說這哥倆感情好了,某天得加很自然的溜達到馬奈家串門,一眼就看見自己被砍的畫。我擦!馬奈哥你啥意思?嫌棄老弟把嫂子畫醜了?太傷自尊了!啥也別說!我懂!我都懂!畫還給我!絕交!氣死偶咧!

    就這樣,友誼的小船翻掉了,得加收回畫後也沒修補,一直被扔在得加的畫室裡,他去世後這幅畫輾轉去了日本,目前還在北九州市立藝術博物館中........

  • 5 # 悠哉憂在

    今天說個杜伏威和輔公祏這對好朋友翻臉的故事

    兩個生死之交造反,人生開了掛

    杜伏威是隋朝末期農民起義軍領導者之一。齊州章丘人。他年輕時家庭貧寒潦倒失意,又不善於經營,以致於無法養活自己,他就經常做樑上君子,穿壁翻牆偷東西,賴以生存。

    輔公祏和杜伏威是生死之交,輔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為業,鋪公祏經常偷羊來送給杜伏成吃,鋪公祏的姑姑忍無可忍,非常惱怒,於是告發了他們偷盜的事倩。

    郡縣緊急追捕兩人,杜伏威與輔公祏只好離家逃命,還在逃亡時聚集了一幫人,組成強盜集團,這時的杜伏威年僅十六歲。

    公元613年,杜伏威與輔公祏振臂一揮,率眾起義。後來一路轉戰到淮南,漸漸擴張了不少勢力,兩人創立了江淮軍,二人從小便是穿一條褲子長大,後來又共同起義打天下,號稱刎頸之交,輔比杜年長,小杜就稱老輔為兄,軍中稱輔公佑為“輔伯”,輔的地位與杜相當。

    618年,小杜向越王楊侗稱臣,被封為楚王,拜東道大總管。武德二年,投降唐朝,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上柱國,封吳王,賜姓李。

    次年,擊敗李子通,將根據地遷至江南的丹陽。武德四年,唐軍攻圍洛陽,杜伏威遣兵助戰。

    反正小杜和老鋪人品爆棚,反正是人生開了掛,一路所向披靡。

    隨著地位的提高,昔日好友心生嫌隙

    隨著地位的一路扶搖直上,兩人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小杜認為老輔地位過高會影響了他的領導權,因此杜奪了輔的兵權,只讓他擔任位高而無權的僕射一職。

    輔公祏對此心中不平,於是藉口與故友左遊仙學神仙術,主動退出權力之爭,平時不理政務,也許此時的老輔在蟄伏,準備蓄勢待發。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小杜被招入朝,朝廷以杜伏威為太子太保兼行臺尚書令,位在齊王元吉之上(那應該就是僅次於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三人,為大唐第四號人物),以示寵遇。

    小杜去長安之前,將政務交給輔公祏,其實就是地位崇高卻只是一個虛職,他全然忘記當初老輔當初偷羊給他吃的情義了。他將軍務交給了自己的心腹義子王雄誕,同時秘令王監視輔。

    輔公祏用計陰謀造反

    昔日的好友如今竟成了相互猜忌和提防的人了,老輔也不是省油的燈,自然不會聽任這種不利於自己的情況繼續下去。 輔公祏畢竟不是甘心長久被人撂在一邊,他可不是一條鹹魚。

    杜伏威一走,他就和左遊仙密謀發動兵變。 首先輔公祏決定對小杜的乾兒子下手,他使出了一招反間計,偽造小杜的筆跡寫信給王雄誕,信中嚴正義詞地責備王心有貳心。

    王雄誕在戰場上是有勇有謀的良將,但講到政治鬥爭就不是對手了,收信后王自尊心大受打擊,從此託病在家不再插手軍務。

    這結果正中輔公祏下懷,輔就勢接管了江淮軍,又偽造了杜伏威的密令,說他在長安受到了如此這般不公正的待遇,要輔公祏起兵造反。

    果然是自小的朋友,摹仿起筆跡來毫無破綻,所以說好朋友翻臉,殺傷力更大。

    以輔公祏在江淮軍中的號召力,加上又有杜伏威的密令,兵變非常順利。

    623年8月,江淮軍宣佈脫離李唐而獨立,輔公祏自稱皇帝,國號宋,以左遊仙為兵部尚書。 這時窩在家裡生悶氣的王雄誕才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但大勢已去,已無法阻止。但他盡忠於杜伏威,嚴詞拒絕了輔公祏的勸降,被輔殺害。

    自己的舊部造反,杜伏威在長安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每天都過著煎熬的日子,也許這就是他猜忌好朋友所付出的代價吧。

    歷史中沒有記載李淵是否因此而怪罪或處分杜伏威,但寄人籬下如坐針氈的滋味恐怕是免不了的。武德七年(624年)二月,杜伏威在長安暴卒,死因不明。據《新唐書》記載是杜伏威好長生藥,誤服雲母中毒而死,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最後老輔還是被唐朝的軍隊打敗,李孝恭下令將輔公祏處斬,懸首示眾,而後傳首於長安。唐軍分別搜捕輔公祏的餘黨,全部處決,江南地區全部平定。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即位,知道杜伏威和闞陵慘遭誣陷,為二人平反恢復名譽,以國公之禮下葬杜伏威。 後來李淵和李世民感於王雄誕的忠心(其實是對杜伏威的,但李家父子誤以為是對他們的),封了王的兒子為郡公,其子後來做到安西大都護。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好朋友翻臉,沒有贏家只有兩敗俱傷。

  • 6 # 談古論金

    高適與李白曾經有深厚的友誼,天寶三載(744),李白、高適、杜甫三人在梁宋(今河南省開封市、商丘市一帶)交遊,他們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彼此之間十分投緣。

    至德二載(757)李白投奔永王李璘麾下,當時永王李璘手握重兵,疆土千里,試圖以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為大本營,盤踞江東,模仿東晉王朝那樣自立,這樣一來,永王就成為唐肅宗的政敵,唐肅宗遂設定管轄廣陵等十二郡淮南節度使一職,任命高適為節度使,讓他與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瞋、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對付李璘,高適、來瑱與韋陟結盟誓師,揮軍東下,最終打敗了永王。

    作為參與永王之亂的一份子,李白以附逆罪在潯陽入獄,他曾經想高適寫信求救,並讓妻子登門求救,高適置之不理,後來李白被別的朋友所救,死罪改成流放夜郎(今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

    原來的三個朋友中,高適對清寒的杜甫有過資助,可見並不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只能說,李白參與永王之亂惹的禍太大,而且高適作為直接的平叛主帥,處於嫌疑之地,不方便以私人感情對涉案的附逆者施以援手。

    然而不管高適是不是有苦衷與不得已,他與李白之間友誼的小船還是說翻就翻了。

  • 7 # 別酒流年

    秦末,陳勝吳廣大澤鄉揭竿而起,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兄弟聯手勇闖天涯的農民大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帶動了關東群雄並起,暴秦二世而亡。

    後世無論是褒是貶,陳勝吳廣兩人的名字牢牢綁在了一起。如果不仔細去了解歷史真相,兩人為人呈現的就是有著戰鬥友誼的好戰友。 但實際上他們是典型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的代表。

    陳勝吳廣雖然結識不久,但已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吳廣很佩服陳勝的膽略,完全支援他的的決定。

    二人透過詢問卜者,準備以神鬼之事統一戍卒的思想。 他們用硃砂在一塊綢帕上寫了“陳勝王(wàng)”三個大字,塞到漁民捕來的魚肚子裡。戎卒們吃魚時發現了魚腹中的“丹書”,都覺得驚奇。與此同時,陳勝又讓吳廣潛伏到營地附近一座荒廟裡,半夜裡在寺廟旁點燃篝火裝作鬼火,模仿狐狸聲音,大聲呼喊“大楚興,陳勝王(wàng)”!正在睡夢中的戎卒們被驚醒,十分驚恐害怕。

    陳勝本來在戍卒當中威望就很高,加之戍卒皆是楚人,這些奇異之事都表明陳勝會復興楚國,於是對其更加信任。

    從這一波行動來看,吳廣甘願為陳勝效犬馬之勞,甘願當其馬前卒。

    吳廣見時機基本成熟,於是趁兩個押送士卒的軍官喝醉,故意激怒他們,讓他們責罵鞭打自己,以引起士兵們不滿。吳廣順勢奪下一名將尉佩劍將其殺死,陳勝也乘勢殺了另外一名將尉。大澤鄉起義爆發了。

    陳勝吳廣一人殺一人,更像是納投名狀,誰也沒了後路。

    起義軍發展迅速,一個月就攻下了曾經是楚國國都的陳縣(今河南淮陽縣)。

    有了根據地,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封吳廣為假王。

    何為假王?就是暫時的王、非正式的王。如果起義軍地盤擴大了,陳勝會不會讓吳廣做真王呢?不一定,繼續往下看。

    建立政權後,陳勝命吳廣進攻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滎陽是進入河洛地區的門戶,進入河洛地區就直擊函谷關,因此滎陽戰略位置至關重要,秦朝在此屯有重兵,吳廣久攻不下。

    此時,陳勝另派周文為將軍繞過滎陽西進。周文的隊伍在進軍途中,不斷擴大,到達函谷關時,已有兵車千輛,戰士幾十萬。函谷關守備空虛,起義軍越過函谷關進抵距咸陽百來裡的戲(今陝西臨潼東北)。

    轉回頭說滎陽吳廣。圍攻滎陽的起義軍將領田臧因與吳廣意見不合,竟假借陳勝之命殺死了吳廣,結果導致這支起義軍的全軍覆滅。

    這就有點意思了,圍攻滎陽的起義軍最高領導是吳廣,竟然被手下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死了。真的是假借嗎?結合吳廣的假王和周文起義軍進展迅速,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假借”之名實為真令。

    我們看看史書是如何記載這件事的。

    《史記·陳涉世家》: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足以守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

    圍滎陽之起義軍,害怕被秦軍反包圍,準備分兵禦敵,田藏認為吳廣驕橫獨斷,不懂軍事,只有殺了他才能分兵。田藏殺了吳廣將其首級獻給陳勝,陳勝不怒反而賜給田藏令尹印,拜上將軍。其中玄妙人盡皆知。

    吳廣驕橫獨斷嗎?《史記》是這樣評價吳廣的:“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不然當初吳廣為何讓軍官鞭撻自己引起戍卒暴動,因為吳廣知道自己深受戍卒尊重。陳勝稱王之後吳廣就性情大變,變的驕橫了?

    《史記》中倒是記載陳勝比較有意思。因為別人說他一句種地的,陳勝嘲笑別人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書中還多處記載陳勝暴怒殺人的事情:“陳王誅殺葛嬰”、“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陳王誅鄧說” ,反正一言不合就殺人,這算不算睚眥必報、驕橫獨斷呢?

    吳廣不懂軍事嗎?徵發戍卒,陳勝吳廣同為屯長,吳廣不懂軍事,陳勝會懂嗎?曾經作為戍卒的田藏懂嗎? 擁立自己為王的戰友被殺了,陳勝竟然沒有追究殺人者責任,還加官進爵,這是什麼操作呢?

    陳勝還在家種地的時候,和別人說“苟富貴勿相忘” ,可是他富貴的時候還想著別人嗎?連幫助自己起兵的人都忘記了,這是什麼思想呢?我有理由認為,當時陳勝說這話的意思是:你們富貴了別忘了我,我富貴了記不住你。

    陳勝還是戍卒的時候,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是當他做到了王侯將相時還記得這句話嗎?一個假王都容不下,他是不是已經認為自己當王是因為種呢?

    陳勝之類歷史上不乏其人,像唐末的黃巢朱溫、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楊秀清等人,有了權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噴墨印表機用什麼相紙沖印照片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