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終歸農村

    馬鈴薯幹腐病如何防治?

    馬鈴薯幹腐病,又稱枯萎病,屬於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的形式或者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者土壤之中越冬。進入春季之後,在5~30℃的條件之下生長,從馬鈴薯的傷口或者芽眼侵入。

    馬鈴薯幹腐病的危害

    馬鈴薯能夠導致薯肉變成灰褐色或者深褐色,僵縮,幹腐,變輕,變硬。剖開感染干腐病的馬鈴薯,會發現內部已經長滿菌絲,空心了。

    馬鈴薯幹腐病的防治措施

    馬鈴薯重在預防,可以在種薯切塊的時候開始。切好種薯之後,適當晚播,利用高溫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可以使用殺菌劑處理芽塊,減少病源。

    如果已經感染了幹腐病,也是可以挽救。使用奧力-克黴止按照300~500倍液稀釋,在幹腐病發病初期噴霧,一個星期噴施一次。幹腐病情較重的時候,可增加噴施的頻率,3天噴施一次。

    現在是高溫季節,噴施藥劑要劈開高溫,不可以選擇在中午Sunny猛烈的時間段。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溫度在20℃~30℃的時候噴施,效果最好。

  • 2 # 悠然見東山

    馬鈴薯的幹腐病是我們常見的病害,只要你經常買菜都會發現,馬鈴薯的表皮上有褐色的凹陷斑,滿是皺縮,上面還有灰白色的絨狀物,切開後發現裡面空了,長滿菌絲,黑褐色,不能食用。這就是馬鈴薯的幹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

    真菌從馬鈴薯的傷口或者芽眼侵入,5–30℃都會發病,儲藏條件不好,通風不良肯發病。

    此病沒有很好的藥物治療,一般是在除馬鈴薯前一星期左右,用咪鮮胺或嘧菌酯噴葉面一次,提高馬鈴薯的抗病能力。主要是做好儲藏期的防治工作。

    1,生長期注意排水,不要造成馬鈴薯的澇害,而且收穫時不要造成傷口,最好涼幹後放入儲藏間。

    2,儲藏空間要注意消毒,可以用生石灰水粉牆消毒。

    3,儲藏空間要乾燥,溫度在1–4℃。

  • 3 # 人已醉夢難醒

    要很好地防治馬鈴薯幹腐病,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馬鈴薯幹腐病的發生原因跟菌種型別,馬鈴薯幹腐病屬於茄病鐮孢侵染塊莖,有茄病鐮孢、茄病鐮孢藍色變種、串珠鐮孢等九個變種,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其中茄病鐮孢和串珠鐮孢是優勢種群且致病力強。

    茄病鐮孢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區域性變褐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

    一、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從傷口或芽眼侵入,病菌在5~30℃條件下均能生長。貯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於發病。

    二、防治措施:

    (一)農業防治: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

    3、生長後期注意排水,收穫時避免傷口,收穫後充分晾乾再入窖,嚴防碰傷。

    4、窖內保持通風乾燥,窖溫控制在1~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

    5、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溼,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6、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

    (二)化學防治:

    1、播種時,採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井崗黴素混合液拌種,可有效防止幹腐病的發生。

    2、定植後噴灑惡黴靈1200-1500倍液,不僅能夠土壤消毒,而且還能促進植物生長。甲霜惡黴靈葉面噴施稀釋1500-2000倍液,藥效被土壤吸收,透過根系吸收,可移到葉緣,併發揮作用,且藥效持久。

    3、貯藏時,可用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藥劑噴霧、噴粉或燻煙處理。也可用硫磺粉、高錳酸鉀與甲醛的混合劑或百菌清等燻蒸方法對儲窖進行全面消毒。

    4、施藥避開高溫時間段,最佳施藥溫度為20℃—30℃。

    5、重要防治時期: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

  • 4 # 薯界風雲

    幹腐病是鐮刀菌的一種,發病初期區域性變褐色,並出現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的絨狀顆粒,即病菌子實體。發病後期薯塊內部變褐色,空腔內長滿菌絲,最後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幹腐、變輕、變硬。剖開病薯會有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整個塊莖僵縮、幹腐。

    (圖:幹腐病症狀)

    現在,對幹腐病的防治可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切種時減少病原菌,有軟腐症狀的薯塊一定要全部選出。

    第二,播種時,可採用咪唑喹啉銅進行溝噴,每畝100克。

    第三,增施有機肥,以菌治菌。

    第四,提前35天左右停肥,提前15天停水,提前3—5天殺秧。如果要入庫,收穫後用燻煙燻蒸四小時,防治幹腐。

    第五,收穫時,在分揀裝置上噴戴挫黴、抑黴唑等,也能有效防控幹腐病。

    第六,新薯入窖前將窖內清掃乾淨,可用咯菌腈噴霧,並用硫磺粉燻蒸消毒;入窖時剔除病、傷、蟲咬的塊莖,並在陰涼通風處堆放3天左右,使塊莖表面水分充分蒸發,等傷口癒合後入窖,窖內要保持通風。

  • 5 # 肥仔農經

    馬鈴薯幹腐病,應當屬後期儲存病害,多為真菌性病害。

    幹腐病特徵

    初期,馬鈴薯僅區域性變成褐色凹陷下去,病害擴大後表皮出現很多褶皺。

    後期,馬鈴薯內部直接變色,剖開馬鈴薯,內部長滿菌絲,最終變為灰褐色,導致馬鈴薯幹腐。

    幹腐病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病害殘體,以防傳染;

    2.馬鈴薯入地窖前,將地窖內清掃乾淨,可用咯菌腈噴灑,並用硫磺燻蒸消毒;

    3.入地窖之前剔除病、傷、蟲咬的馬鈴薯,並充分晾乾後再入地窖,以防碰傷。

    4.地窖哦內要保持通風,發現有病爛馬鈴薯要即時清除。

  • 6 # 賒店種植園

    馬鈴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在中國種植面積也較大,馬鈴薯在收穫存放期間往往容易出現幹腐病,幹腐病是具有傳染性的病害,通常馬鈴薯貯存一個多月便會出現幹腐病。

    馬鈴薯被幹腐病侵害後塊莖進現褐色斑點,起初斑點較小,緩慢擴充套件後,病斑下薯肉壞死,發褐發黑,嚴重時出現空洞裂縫,內部長出白色菌絲或粉紅色菌絲和分生孢子,如果貯藏的溼度過大,很快就會壞掉。幹腐病在溼度較高的情況下,溫度15一20度發病最快,在0度時,相對溼度70%病害減輕。

    防治方法:收穫貯藏時避免各種損傷,貯藏入庫時要對有病害的馬鈴薯進行篩查,貯藏溫度應保持在2一4度,相對溼度70%,貯藏期間要經常巡查,發現病薯及時清除,減少傳播。

  • 7 # 九農DX

    右上方紅色“關注”點一點,更多農村農事、惠農政策早知曉。如何防治馬鈴薯幹腐病?

    筆者家鄉就在“中國馬鈴薯之鄉”—甘肅定西,以盛產優質馬鈴薯而著名。下面,筆者就對馬鈴薯幹腐病的防治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馬鈴薯幹腐病

    是馬鈴薯種植後期和貯藏期間的一種常見病害,發病率在10%—30%之間。染病後有一定的潛伏期,病症出現相對較晚。發病初期染病區域性變褐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後期薯塊內部變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最後薯肉變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幹腐、變輕、變硬。

    幹腐病的發病條件

    馬鈴薯幹腐病是由茄病鐮孢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可依靠雨水濺射和經操作或貯存薯塊的容器及工具汙染傳播、擴大為害。 適宜發病溫度為5~30℃,以15~20℃為適宜。收穫時表現耐病,貯藏期間感病性提高,早春種植時達到高峰。

    幹腐病的防治方法

    種植前:對土地進行深耕、翻曬,清除田間雜草,消除土壤中寄存的病菌,創造馬鈴薯種植的適宜環境條件。

    種植時: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健康種薯進行種植,最大程度較少發病可能;儘量用整塊種薯種植,防止薯塊破損引起病菌交叉感染。

    種植中:生長中期要做到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達到培育壯苗、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的目的。生長後期,快到收穫期的時候要做好田間水分管理,儘量少澆水,並且在下雨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溼度。發現田間病株後要及時清除,避免病菌擴散,引起大規模染病。

    收穫期:在收穫期,要儘量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收穫;在收穫過程中要儘量避免創傷馬鈴薯,減少傷口。

    貯藏期:貯運時要避免磕碰、擁擠;入窖時要清除病薯和有明顯傷口的薯塊;儘量收穫後晾曬數日再貯藏;貯藏溫度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相對溼度在90%以上,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

    藥劑防治:在發現幹腐病病症後,可選擇奧力—克黴止、甲霜靈錳鋅、多菌靈等進行噴灑防治。

  • 8 # 農技小揹簍

    馬鈴薯,又稱土豆或洋芋,在中國種植範圍十分廣泛,根據前段時間國家農科院國家薯類作物研究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它雖然是市面上的常見蔬菜,但有極高營養價值,比如說——維生素含量是胡蘿蔔的兩倍、西紅柿的四倍,其中維生素C的富含量在所有蔬菜種居第一位。

    馬鈴薯不但種植面積大,而且產量十分高,收穫後一時消費不掉就需要貯藏放置,但由此帶來一個重要的問題——馬鈴薯幹腐病(又叫枯萎病)主要發生在貯藏過程中(佔60%以上),發生病害後的馬鈴薯會腐爛,輕則降低質量賣不出去,重則全部腐爛只能白白扔掉。

    一、馬鈴薯幹腐病的症狀表現

    馬鈴薯幹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薯塊膨大期、收穫期、運輸過程中以及貯藏過程中都會發生,而貯藏過程中發生最為普遍。

    馬鈴薯幹腐病一般在貯藏一段時間出現。發病初期時,僅會在薯塊病部產生褐色小病斑,薯皮顏色會變暗變褐,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會進一步的擴大、凹陷,呈現同心輪文狀皺縮,後期薯塊會發生腐爛變褐、內部變空,內部長滿菌絲,外部腐爛處會長出白色(或黃、粉紅等其他顏色)的戎狀孢子顆粒,最後導致患病薯塊會逐漸的皺縮、僵硬、幹腐、變輕,遇到比較潮溼的環境,薯塊會變得軟腐,切開薯塊,薯塊內佈滿菌絲且已變為深褐色或淺褐色。

    二、馬鈴薯幹腐病的發生規律

    馬鈴薯幹腐病的病菌能夠在田間的土壤和病殘體中寄存過冬,能夠在5-30度的環境下繁殖生長,在15-20度的溫度中最容易發病,

    它透過雨水、收穫或運輸過程、貯藏容易或工具傳播,病菌主要從薯塊的芽眼或損傷口進行侵染莖塊,如果使用患病薯塊播種,又會重新傳染到田間土壤。在田間和貯藏前兩個月一般症狀不明顯(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在貯藏2個月後就會陸續表現出症狀表現,貯藏時間越久,病害越重。

    高溫高溼的環境、腐殖質含量低的地塊、土壤過溼播種地塊、通風條件差等,溫度高、溼度大的貯藏窖,發病率相對較高。

    三、如何有效防治馬鈴薯幹腐病?

    1、優選薯種播種

    不同的品種對幹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選擇種薯時,一定要選擇抗病性強、健康飽滿的薯塊播種,同時應當避免溼度過大播種,適當進行晚播種,播種前最好能用50%多菌靈、400倍58%甲霜靈錳鋅或高錳酸鉀等藥物,對薯種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另外,切薯後也容易感染干腐病菌,所以在種薯切塊後應當儘快進行播種,以防病菌感染。

    2、收穫防損傷

    因為薯塊傷口使幹腐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馬鈴薯收穫時,應當小心謹慎的收穫,最大限度的避免使薯塊出現損傷,能夠大幅減少病害發生的機率。

    3、科學貯藏

    為減少病害的發生,馬鈴薯最好能在較為乾燥的環境下收貨;在收穫後,應當先晾曬2-4天,待薯皮充分晾乾後再及時入窖儲存,入窖時一方面要小心輕拿輕運,以免薯塊碰傷,另一方要剔除那些已經初選病、爛、傷的薯塊。另外,薯塊入窖時,最好用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藥物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在貯藏期間用延誤迅疾處理,能有效控制貯藏過程中的病害傳染。

    4、溫度控制

    在馬鈴薯收穫後7天內,可以把溫度控制在15度以上、溼度90%以上且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以促進傷口儘快癒合。因為幹腐病在低於2度的環境下不容易發病,所以在保持貯藏窖良好通風乾燥條件的前提下,可以把窖溫控制在1-4度之間。另外,採取小堆存放的方式,能夠預防薯塊溫度過高,減少馬鈴薯貯藏過程中幹腐病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薯塊傷口在18-22度的溫度、溼度相對較高且通風優良的環境下,癒合速度比較快(3-4天),當溫度高於25度或者低於15度時且溼度較低的情況下,傷口癒合速度會很慢,也容易感染病菌。

    5、重視田間管理預防

    ①施肥管理:在馬鈴薯生育期內,應當儘量增施腐熟有機肥,以增加土壤中腐殖質的含量,同時還適當增施磷鉀肥、控制過量使用氮肥,在科學施肥的基礎上培育壯苗壯棵,增強馬鈴薯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②澆水管理:在土壤乾旱需要澆水時,要避開陰雨天澆水和下午澆水,以防使馬鈴薯出現凍害損傷;澆水量要適量,不可大水漫灌;在馬鈴薯膨後期,如果遇到降水,應當在雨後及時做好田間排水排澇工作,在採收前20天內應當停止澆水,以防田間溼度過大。

    ④藥物防治:對於田間零星發病的植株,應當清理病枝、病葉、病果,在發病初期時,既可以按照防治枯萎病的方法防治,也可以用50%多菌靈或400倍的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進行噴施防治。

  • 9 # 農醫生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根據您的問題,我將為您提供以下答案供您參考:馬鈴薯的幹腐病是馬鈴薯在其生長期和貯藏期時常常發生的病害,發生馬鈴薯幹腐病後,他的塊莖會爛掉,馬鈴薯的品質也會因此下降,其經濟價值和食用價值也有一些降低,通常來說馬鈴薯的發病率在20%左右,上下幅度不超過10,但是伴隨著馬鈴薯種植技術的改變,發病率也在提高,馬鈴薯幹腐病的防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業防治,一種是化學防治,農業防治是指在馬鈴薯的不同時期需要做的不一樣,例如在播種期,就應該選擇有高抗病性的優良馬鈴薯品種,並且為了避免切口汙染,最好是整個種植;在馬鈴薯的生長期就要注意他的水肥情況,要及時開溝排水,補充肥料。馬鈴薯收貨時最好選擇晴天。化學防治通常採用有機汞化合物。

  • 10 # 翔哥媽媽

    馬鈴薯病毒病是馬鈴薯發生普遍而又嚴重的 病害,世界各地都有發生,是馬鈴薯退化變質減產的主要原 因。其中一些病毒還侵染番茄、甜椒、大白菜等。馬鈴薯發 生病毒病的主要症狀是花葉型、卷葉型和條斑型。

      花葉型症狀在葉片上出現綠色和淡綠色相間的斑駁或 花葉,葉片縮小,葉尖向下彎曲,植株矮化,嚴重時全株發生 壞死性花斑,甚至枯死。溫度過高或過低時病狀隱蔽,屬接 觸傳染,也叫皺縮花葉病。一般蚜蟲無傳毒能力,通常可減 產 10%~20%。

      卷葉型症狀是病株下部葉片邊緣以主脈為中心向上捲曲成勺形,重者成筒狀,葉片變厚變硬,發脆,卷葉由下而 上,節間縮短,植株矮化,有些品種葉色褪綠,葉背呈紫紅 色,塊莖切面呈網狀壞死斑。一般叫卷葉病,由蚜蟲傳毒,通常可減產40%~60%。

      條斑型症狀是植株頂部葉片的葉脈產生斑駁,背面葉 脈壞死,嚴重時沿葉柄蔓延至主莖,主莖上發生褐色條斑, 導致葉片壞死,植株矮化,莖葉變脆,節間縮短,花葉狀叢 生。一般稱條斑病,也叫束頂病或重花葉病。

      主要是由接 觸和蚜蟲傳毒,通常可減產50%。

  • 11 # 一路奔跑的土豆

    馬鈴薯幹腐病,是貯藏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一般會佔到貯存正常損耗(10%以內)的50%左右,即5%。如大量發生,損失可達到30%以上。

    防止馬鈴薯幹腐病,要綜合進行。首先,對貯藏窖進行全面清掃,消毒,地面灑石灰,牆面粉刷石灰,空間燻蒸消毒,減少庫內病害孢子基數。其次,做好田間防護。在殺秧前5天,打一次咪鮮胺或嘧菌酯,增加土豆抗性。殺秧後立即打200克硫酸銅,降低田間孢子基數。第三,適時收穫,防止凍傷,收穫過程中盡最大可能減少磕碰等機械損傷,減少傷口。第四,入窖後要進行預貯,保持10天左右16度左右恆溫和通風,保證愈傷。第五,保證貯藏期的通風換氣,防止病害積累,防止薯塊缺氧糖化嚴重。做到以上措施,基本可防止幹腐發生。

  • 12 # 侃大山的平哥

    馬鈴薯幹腐病:

    病症:發病初期僅區域性變黑稍凹陷,擴大後病部出現很多皺褶,呈同心輪紋狀,其上有時長出灰白色絨狀顆粒。後期暑塊內部變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內長滿菌絲,最後薯肉變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縮,幹腐。

    傳播途徑:

    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從傷口或芽眼侵入。

    發病條件:

    病菌在5-30度條件下均能生長,儲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重要防治時期: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

    生長後期注意排水,收穫避免傷口,充分晾乾在儲藏。

    儲藏室內通風乾燥,溫度控制在1-4度,發現爛薯及時清除。

  • 13 # 淼叔1

    馬鈴薯幹腐病是馬鈴薯生長期和貯藏期的常見病害。主要引起塊莖腐爛,致使馬鈴薯品質降低,嚴重影響其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常年發病率10%一30%,隨著種植方式的轉變,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已成為限制中國馬鈴薯生產的主要原因。

    如何防治幹腐病呢?①農業防治:選擇無病、優質抗病種薯,整薯種植,避免缺口使病原菌侵染,在土壤溼度大,氣溫低時,適當延遲播種。生長期做好水肥管理,雨後及時清溝、排水,使田間溼度保持較低水平,合理增施肥料,提高抗病性,及時拔出病株,避免病原菌大面積侵染。適時乘晴天收穫,在搬運貯藏過程中,儘量避免相互踫撞、擠壓造成傷口。儲藏時要清除病、蟲、傷薯,並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擺放幾天,使其表面水氣蒸發後入窖儲藏。②化學防治:用有機汞化物來防治幹腐病。播種時採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鏈黴素混合液拌種。貯藏時用苯萊多、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藥劑浸泡,噴霧或燻蒸處理種薯。還可用硫磺粉、高猛酸鉀與甲醛的混合劑或百菌清進行燻蒸。

  • 14 # 劉士志

    答案:馬齡薯的幹腐病菌、主要由土傳和種傳兩種方式傳播,收穫儲存後的帶菌薯塊,在空氣溼度、溫度適宜時,病菌會繼續在薯塊間傳播繁殖、所以防治幹腐病,主要問題是杜絕種薯帶菌介入、和土壤處理消毒兩個關健問題。

    在土壤消毒時、我們自然會想到使用化學農藥殺菌劑,但是有限的殺菌藥劑量、與之相對土壤大面積之比的量又不太匹配、而且化學農藥在過量使用時、又會造成汙染環境、農產品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基於目前暢導綠色生產的理念,我們可以使用生物農藥[枯草芽孢桿菌:NCD-2]來替代化學農藥、行使滅菌和最佳化土壤環境的功能。

    我所說的枯草芽孢桿菌:NCD-2菌株、並不是普通的枯草糸的生物菌劑、菌肥之類、而是要選擇國家級註冊為生物農藥製劑的產品,如河北科綠豐生物的<威信>、<鑫知農>牌之NCD-2枯草產品,目前己經在內蒙和河北北部的馬齡薯產區推廣使用、在防治馬齡薯幹腐性枯萎病上、已獲得成功的讚賞和農友的一致好評。<哦已經不是哪個賣藥的人啦>

    生物農藥(NcD-2枯草)製劑,在防治馬齡薯幹腐病時、畝用量應不少於2000剋制劑,播種前、可以將少部分藥劑、在切塊的薯種催芽前、先用於兌水稀釋後浸種塊、或粉劑拌種使用、後將大部分藥劑用施於播種溝內、即可以兌水噴施定植穴和溝勿,也可以在起壟前拌上適量的細土、草炭等,灑施於定植壟行、或灑施於定植的溝和穴中,以施在與種薯的近周圍處為最佳,在施藥之餘、隨著種薯點播隨覆土、隨覆膜完成。

    在採用滴管帶灌溉時、NcD-2枯草製劑也可用於隨水衝施、要求在灌溉將要結束的時間來完成衝施用藥,即、將藥劑稀釋後倒入吸肥桶內、待藥液衝施完後、再用5-10分鐘左右的時間沖刷管件為度,目的是將藥液滯留在土表種薯塊的近周圍處為佳。

    NcD-2枯草,在防治馬齡薯幹腐病的效果上,己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報道、曾於2016年親臨現場參觀,不但防病、而是增產效果較高,透過本人實踐、在防治瓜類和茄果類土傳病害時,也要優於化學農藥用於土壤施入的效果,用於當前的綠色蔬菜生產、可為切實可行的方向。

    力爭於無菌生產、方可利在收倉滿滿間。……

    沒有薯種儲存經驗、搬磚恐於落至腳而傷不起,現僅書於點滴、供農友參考。

    謝您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百倫跑步鞋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