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說古今事

      一、”掛燈“

      掛彩燈,這在明清兩朝的紫禁城中都是個慣例,畢竟宮裡五顏六色,張燈結綵是最有節日氣氛的。

      大家看一下這幅圖,就是明宮掛燈的景象,這燈會一直掛到元宵節。

      二、”典禮“

      過年,少不了要在太和殿舉行重大典禮,據記載,正月初一這天,皇帝要先去祖廟祭告,然後在如今的太和殿(明時稱奉天、皇極殿)舉行大朝會,屆時,皇帝出乾清門,經過謹身殿(今保和殿)、華蓋殿(今中和殿),最後來到太和殿端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大臣們的新年朝拜。

      隨後,皇帝回內廷,接受皇后率領的眾妃嬪行禮,皇子皇孫行禮。

      三、吃饅頭

      過年時,宮裡會按照民間習俗蒸饅頭,一般會蒸好多,皇帝象徵性的吃一些,其餘的會賞賜給大臣,而得到賞賜的臣子會無比的光榮,他們一般會將這饅頭拿一黃色的包袱皮兒包起來,然後供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每天對它三叩首。

      額!餿了咋辦啊!

      四、放鞭炮

      宮裡放鞭炮一般從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一直會持續到春節後的正月十七,放的地點在乾清宮的空地,後宮不準放,一是怕驚擾了懷孕的妃嬪,二來也怕引起火災。

      同時,這妃子們是不準隨便來看放鞭炮的,只有正月十五那天可以不奉旨來乾清宮看。

      五、吃餃子

      明朝宮裡吃餃子也會模仿民間在餃子裡放“幸運物”,只不過這宮裡放的是小竹牌,上面會寫上金銀玉之類的“獎品”,比如你吃到放著“如意”竹牌的餃子,皇帝就立馬獎你一柄玉如意。

      六、拜年

      宮裡的太監宮女會互相拜年,有時老太監還會給小太監包個紅包。而妃嬪之間,自向太后和皇后磕過頭後,就可以互相串門拜年了。

      不過有時會遇到妃嬪們拜年不在家的情況,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後宮裡每個宮都有一本“記事簿”,你去寫兩句吉祥話就算拜年了。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春節就是全家團聚,一起吃美食,走家串戶拜年,上墳掃墓祭祖。對於皇帝而言,春節除了上述事務外,還有重要的活動,諸如大宴群臣、祭天祭地、祭祀祖宗等。

    明朝皇帝會在元旦這天舉行大朝會,這場朝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前半部分由百官向皇帝祝頌、呈現禮物;後半部分是皇帝賞賜百官,包括賞賜禮物、舉行宴會。元旦的宴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禮節非常繁雜,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明朝元旦的宴會由禮部負責總體籌劃,由光祿寺負責具體事務的執行。按照明朝禮制,大宴要行酒九次,期間還要有音樂和舞蹈。

    袷祭是一年中最大規模的祭祀儀式。在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天,歷代帝后神主都將恭請到大殿合祭,這叫袷祭。明朝皇帝要帶領群臣、皇族子弟去大殿祭祀歷代皇帝的神位,禮節十分隆重,場面十分浩大。作為一國之君,要做的禮節性事務太多,他在很多場合都得出現,他要發言,要講話!

    春節的一般習俗,皇室也要尊守,甚至比普通人家還要嚴格。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此為掃塵。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簡而言之就是除夕夜要守到第二天凌晨,不能提前睡覺。拜年、貼春年、貼年畫、放爆竹、看煙花等等活動,皇室也會參與,當然活是宮人幹,皇帝只是看就行了。

  • 3 # 老張教育新思享

    春節古代稱為元旦,是夏曆紀年的開始日,夏曆以黃帝的誕辰作為紀元開始。上古時代,中國已經採用了干支紀元法,立春為歲首。不過夏商周以及秦朝正月的日期卻不相同。西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唐都、落下閎、鄧平等人修訂曆法《太初曆》,將孟春正月一日定為歲首。

    民國以後,為了與國際接軌,將公曆紀年1月1日稱為元旦,夏曆(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

    1.進行祭祀活動

    古代皇帝作為國家統治者,在過年時要代表國家進行祭祀活動。不同朝代,祭祀活動也有所不同。

    明代的正月初一,皇帝先在祖廟祭告,然後在奉天殿(今太和殿)舉行大朝會。朝賀禮儀活動莊重,王公百官整肅,儀衛威嚴氣派。皇帝大駕出乾清門,在威武的護衛佇列中金輦升上三臺,經過謹身殿(今保和殿)、華蓋殿(今中和殿),最後皇帝御奉天殿,端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臣民的新年朝拜。外廷儀式結束後,皇帝回內廷,接受皇后率領嬪妃行禮,皇子皇孫行禮。

    《明穆宗實錄》記載,官員們過年的年假從臘月二十左右開始,一直放到正月二十左右。假期的時間大概能到一個月左右。廟會、燈市、祭灶神等活動熱鬧非凡,萬民同慶。明代《元宵曲》:郎莫看燈去走橋,白綾衫氅撒嬌嬌。 走來兒怕雙纖趾,不走兒愁一捻腰。

    2.明朝皇宮過年的習俗

    《酌中志》作者劉若愚,自稱原名劉時敏,生於明代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定遠人。其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父親應祺官至遼陽協鎮副總兵。

    《酌中志》是一部比較翔實可信的著作。書中詳細地記述了由明萬曆朝至崇禎初年的宮廷事蹟。他以自己在宮內多年所耳聞目睹的有關皇帝,后妃及內侍的日常生活,宮中規則、內臣職掌從及飲食,服飾等等,全都分別予以記載下來。

    從年前臘月二十四(我們現在是臘月二十三祭灶)祭奠灶王爺之後,官宦子弟,以及宮廷內臣,就開始身穿“葫蘆景補子和蟒衣”,蒸點心儲備肉,為初一到正旦節開始做準備。

    過年這日,人們大飲大嚼,鼓樂齊鳴,互相慶賀……皇宮中,更是一幅喜樂的情形。

    宮門之上,懸掛著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室內,懸掛著福神,鍾馗等等;床上,懸掛著金銀八寶,西番經輪,或者編黃錢如龍;在皇宮的房簷等處,還插著芝麻桿(象徵著節節高),院內焚燒著柏樹枝(去瘟除弊)。

    明朝萬曆的皇宮中,從初一的五更開始,開始焚香放爆竹,並將門栓或者是頂門槓往天上拋三次,跌三次,意思是跌千金。而吃的東西也有很多,比如:百事大吉盒,裡面裝著柿餅、荔枝、龍眼栗子和熟棗等等,而吃的主食,包括:水點心(水餃),而水餃中,還要放入銀錢,吃到銀錢,就預示著明年一定有好的運氣。

    是不是跟我們現在的習俗還挺像。

    明朝皇帝過年吃什麼

    明朝紫禁城皇帝吃的菜,與今天也是大同小異,比如:冬筍,銀魚,春餅,元宵,豬肉,羊尾,活魚,活蝦,羊腸,腰子等等不一而足。

    驢頭肉,俗稱嚼鬼(古人以驢為鬼)。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現代人在過春節的時候吃驢肉,這個不算稀奇,可是在明朝的時候,皇帝過年也要吃驢頭肉,目的是辟邪嚼鬼,這個就稀奇了。

    塞外黃鼠:黃鼠產自塞外,肉肥美可食用。這種鼠還有潤肺止津,解毒止痛的作用。但是這種鼠類,一定要收拾乾淨,否則人是會生病的。

    在明朝的時候,正月如果下雪,萬曆皇帝竟然還要改善生活,我們看看這位皇帝的雪後伙食:一旦雪後,則在暖室賞梅,吃灸(烤)羊肉,喝渾酒,灸蛤子,炒田雞腿,最後還有一道硬菜,那就是將海參、海魚、鯊魚筋、豬蹄等燉成一鍋神燴,供萬曆皇帝食用。

    3.明朝皇帝過年“請客”

    新年將至,人們走親訪友,經常參加各種宴會,其實在古代,每到春節時,皇帝也會宴請文武百官。當然皇帝貴為天子,不能用“請”字,只能稱之為“賜宴”。那麼在明朝時期,皇帝會用哪些美味佳餚“招待”百官呢?

    中國古代的宮廷宴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漢朝時期有了“歲首慶賀禮”,到明朝時期,宴會種類繁多,按照規模等級,有大宴、中宴、小宴三種。大宴包括郊祀慶成宴,以及元旦、冬至、萬壽聖節(皇帝生日)等三大節宴。而古代的元旦指的就是農曆春節。

    明朝皇帝會在元旦這天舉行大朝會,這場朝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前半部分由百官向皇帝祝頌、呈現禮物,後半部分是皇帝賞賜百官,包括賞賜禮物、舉行宴會。元旦的宴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禮節非常繁雜,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明朝元旦的宴會由禮部負責總體籌劃,由光祿寺負責具體事務的執行。按照明朝禮制,大宴要行酒九次,期間還要有音樂和舞蹈。比如飲第一爵酒時,要演奏《炎精開運之曲》、《上萬壽之曲》,同時還要有平定天下之舞。無論是行酒,還是舉箸,都必須由皇帝開頭。

    接下來咱們再說說,春節宴會上,明朝皇帝都會請百官吃些什麼?按照官職的大小,宴桌分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等,當然每桌的飯菜也不盡相同。上桌的菜品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燒炸五般、鳳雞、雙棒子骨、大銀錠大油餅、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鍾。”

    上中桌的菜品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鍾。”中桌的菜品為“果子五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二品、簇二饅頭、馬豬牛羊胙肉飯、酒三鍾”。

    其餘人等的菜品為“隨駕將軍,按酒、細粉湯、椒醋肉並頭蹄、簇二饅頭、豬肉飯、酒一鍾;金槍甲士、象奴校尉,雙下饅頭,教坊司樂人按酒、熝牛肉、雙下饅頭、細粉湯、酒一鍾”。

    以今天的觀點來看,似乎百官的飯食並不豐盛,但其實宮廷宴會的場面還是很大的,有一千二百多桌。皇帝舉行宮廷宴會,有著很強的政治目的,這既加強了皇帝與百官之間的聯絡,有助於增強朝廷的凝聚力,激發百官報效皇帝。比如申時行在接受皇帝賜宴後,寫詩道:“調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飯報猶難”。

    參考資料:《大明會典》;《明史》;《明代政治史》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春節這個稱呼準確的說只有不到一百年!

    原來那個春節是指元旦!

    元旦,顧名思義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歲首之月當然一年中最莊重、最吉慶的時間。

    而且設定春天來臨的元月,既照顧到了春夏秋冬的節令迴圈,也照顧到了農業生產的起點。

    大家抓緊時間高興完以後幹活吧!

    元旦(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堯舜時代就已經有春節了。

    夏朝的歲首之月是元月,而到了商朝,商曆把歲首放在了十二月,周朝又把歲首定在了十一月。

    秦朝時期將夏曆十月初一定為新年,元旦又叫做“蜡祭”,慶豐收,祭拜祖先,祭拜天地。

    主要是中國古代曆法,有黃帝紀元、歷朝皇帝紀元、干支紀年等紀年方法,每上一個新皇帝和每到一個朝代就必須去改動一下,表示新人新氣象的意思。

    歲首之月放哪個月,稱作建正,所謂的正月就是從這來的。

    正月初一是元旦,所以夏、商、周、秦,一個朝代一個元旦時間,真是好混亂!

    所以古代曆法記錄時間繁瑣到爆。

    所以看古代歷史書籍的時候,看時間看的腦袋都大了!

    還好到了漢朝

    漢初沿用的是秦朝的歷法,一年之首是十月,歲末是九月。

    到了西漢武帝時,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皇帝連曆法都要改一改,採用了《太初曆》,把正月重新放回了元月,自此之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正月都一直是元月。

    這樣元旦就定下來了

    為什麼元旦又變成了春節呢?

    元旦的變遷是中國傳統曆法演化的一個縮影

    主要是跟上時代潮流,從舊曆轉用世界通用的公曆。

    清朝滅亡後,孫中山為了統一紀元、方便記事而推行公曆,元旦則移到了公曆的1月1日。

    那麼曆法變了,以曆法為基礎的節日自然就變了。

    一年之始成了公曆的1月1日了,那新年就跟著變唄,孫中山先生把元旦定成了這一天!

    但是華人過了幾千年的正月初一過大年(元旦),換了個日子大家都不習慣呢!

    於是萬民請命,還我元旦!

    當時袁世凱當權,他下令元旦之外另設春節,時間就定在舊曆正月初一。

    這樣中西都過,該吃蛋糕的吃蛋糕,該吃餃子的吃餃子。正好又給商家又一個財源廣進的日子

    皆大歡喜!

    所以叫春節的時間並不長。

    但傳統就是傳統外來的還是外來的,元旦只放一天假。春節就放八天假,內外還是有別的!

    明朝是皇宮裡面怎麼過春節?

    其實中國古代官方過春節的習俗和現在差不多,招待外賓,大家聚餐,然後發新年祝福,給大小官員發紅包等等

    皇帝作為國家統治者,在過年時要代表國家進行祭祀活動

    明代的正月初一,皇帝先在祖廟祭告,然後在奉天殿舉行大朝會。

    朝賀禮儀活動莊重,王公百官整肅,儀衛威嚴氣派。皇帝大駕出乾清門,在威武的護衛佇列中金輦升上三臺,經過謹身殿、華蓋殿,最後皇帝御奉天殿,端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臣民的新年朝拜。外廷儀式結束後,皇帝回內廷,接受皇后率領嬪妃行禮,皇子皇孫行禮。然後會餐

    這頓飯很重要,早就在準備啦。

    明朝太監劉若愚的《酌中志》自年前臘月廿四日祭灶之後,宮眷內臣,即穿葫蘆景補子及蟒衣。各家皆蒸點心儲肉,將為一二十日之費

    按照慣例要招待文武百官和各國使節,和現在的春節國宴差不多。

    己亥禮部奏明年正旦節例賜百官及朝覲官宴

    不過這個慣例在明憲宗以後 就變成給紅包了:

    禮部奏正旦節例賜百官宴上令免宴賜以節錢鈔接受各國的賀禮祝福是月高麗王顓遣使貢方物賀明年正旦節《明太祖實錄》北韓國王李祹遣陪臣安止捧表來朝貢方物賀明年正旦節賜宴並彩幣等物有差《明英宗實錄》皇帝和文武百官互相恭賀。

    皇帝給紅包請客吃飯,是表示最大的祝福了。

    錢拿到手了飯吃飽了,大臣們也要表示表示

    丙申禮部尚書胡濙奏以明年正旦節在京文武群臣至日早行慶賀禮畢俱赴延安門朝賀《明英宗實錄》

    《明穆宗實錄》記載,官員們過年的年假從臘月二十左右開始,一直放到正月二十左右。假期的時間大概能到一個月左右。

    放這麼長時間的假,是該好好的拍拍皇帝的馬屁了!

    己未賜在京文武官明年正旦節錢公侯伯各十錠武職一品二品七錠三品至八品五錠文職二品至六品六錠七品至九品三錠未入流官二錠監生一錠 賜文武官明年正旦節錢公侯以下加賜有差《明太祖實錄》 在嘉靖之後增設了藩國進貢方物和檢閱各王府所進貢的馬匹。

    立春第一日,順天府於東直門外"迎春",凡勳貴、內臣、達官、武士,赴春場跑馬,以檢驗馬的優劣!

    明朝民間過春節的習俗。

    除夕

    大年三十歲暮,即互相拜祝,"辭舊歲"!

    狂吃海喝,貼門神,懸掛金銀八寶、西番經輪,或編結黃錢如龍,簷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焴歲"。

    正月初一

    五更起(十二點),焚香放火炮,將門閂或木槓於院地上拋擲三度,名曰"跌千金"。

    吃:餃子,明代稱其為水點心或扁食,暗藏銀錢於內,得之一年大吉,然後互相拜祝,和現在的習俗差不多。

    立春

    無貴賤皆嚼蘿蔔,曰"咬春"。然後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以棉塞耳,取其聰也。

    正月十五元宵節

    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宵",吃湯園,並遊燈,起燈市至到正月十六日

    燈市至十六更盛,天下繁華,鹹萃於此。勳戚內眷,登樓玩看,了不畏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程式設計實現兩個字串的連線。要求使用字元陣列儲存字串,不要使用系統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