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哥小築

    不同學校不同學科對於學術論文發表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我舉幾個學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進行補充。

  • 2 # 蒯野山君

    每一個學校的要求不同,當初我們學校的最低要求是一篇權威核心即可畢業,或者兩篇核心論文,普通期刊一般不作數!

  • 3 # 高考規劃師邵同利

    博士畢業能發多少文章是個人能力,發100篇也可以,發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順利畢業就另說了。

    個人覺得題主是想問,博士畢業需要發多少文章?為什麼需要發這麼多文章?

    1,目前很多學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論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學校對論文的數量和層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學校要求越高,有的學校要求sci,有的學校要求國核心心期刊,以下是國內一些學校的要求,題主可以參考。

    清華大學: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發表論文,新規稱:”鼓勵依據學位論文以及多元化的學術創新成果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唯一依據。

    北京大學:本人為第一作者身份(導師為第一作者時本人可以為第二作者)在國核心心刊物或國際重要刊物上至少發表或被接受發表2篇論文。

    北京師範大學:4篇以上(含4篇)學術論文公開發表(其中至少1篇為CSSCI期刊論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學術論文在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應為博士生本人(與導師共同署名文章同視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單位應為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浙江大學:SCI 文章兩篇。且對IF(影響因子)有要求。

    為什麼要發這麼多文章?

    這麼多人考博士是為了什麼?做研究唄,做研究總得有研究成果吧,沒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麼區別。

    而展現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論文,對於學校來說,這個評價標準特別好量化,而且是藉助第三方權威機構的力量來進行量化。

    將來會有更多的學校會學習清華大學的方式,多元評價,但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也容易出問題,有利有弊吧。

  • 4 # 雨魄雲魂66

    這種事和很多因素有關。

    1.文理科之間以及不同的研究領域差別很大。理科相對好發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學領域也相比數學物理方向好發。

    2.你的導師是否是你所在領域的大牛。大牛的課題組相對好發文章,也相對好發好頂級期刊。

    3.這和個人能力有關。我是在材料領域,已我認識的人為例,有人博士期間可以發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為達不到學校畢業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學校的層次有關。學校這個平臺的好壞直接影響你好不好發文章。同樣一篇文章以好學校的名義投稿和以一般學校的名義投稿差別很大。這是我的切身體會。

  • 5 # 整理神經調百病

    博士不見得真的就本事高強!別把博士想象的多了不起。至於論文發表多少個,那就更不重要了,論文不當飯吃,也不代表實際本領有多大,需要看論文質量!

  • 6 # 天藍水紫

    博士畢業一般發多少文章?這問話問的都沒有一個限定,中文期刊還是SCI?幾區?影響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沒有,只單單問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點太過草率了?

    我要說的是,博士畢業向來不是以發了多少篇文章來定義好壞的,因為單純的看數量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現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說的那幾點,不然你發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樣不具有核心競爭力。

    多數博士畢業有發文要求

    這個要求有時候不是學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導師要求的,若是沒達到要求,導師一般不會讓你畢業。

    至於發文章的要求,都已經到了博士這個等級了,大部分的導師都是重質不重量的,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身邊的博士生,他們畢業要求發表的文章是規定多少篇嗎?不是的,他們一般都會回答你幾區、影響因子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兩篇,當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幾區都無所謂,影響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導師寧願自己的學生整個博士就發了一篇一區或者二區、影響因子為5以上的SCI,也不要發了五六篇四區、影響因子零點幾的。

    其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畢業生時,他們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割槽比較靠後的可能需要十幾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現在可能主要說雙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嚇人。

    所以不要再問什麼博士生一般能發多少文章,應該問的是博士生一般要發幾區、影響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畢業更為準確

  • 7 # 亦琳

    每個學校要求不一樣,清華今年改革不作要求,但絕大多數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論文要求的。例如,中科院地理所要求一篇sci或者三篇中文核心加一篇英文,反正是越多越好,

  • 8 # 帥小西De

    就我熟悉的博士來說,大部分是3-4篇文章畢業的,少量5篇+。和部分網友的觀點有點類似,即兩三篇文章就像博士畢業不容易。想要了解“博士生一般發幾篇文章畢業”,就得明白他們為何要發表小論文?最大的理由就是“畢業需要”。學校畢業要求中,一定數量的小論文是博士生畢業的前提,而且得和博士學位論文的小章節對應。相對來說,學校對小論文的質量要求不高,是按大學科門類制定的。其次,學院會細化院內幾個專業的博士畢業要求,如限定文章層次,如中科院三區、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才計入畢業條件。也許,有人會問:學校和學院的博士生畢業要求,會有什麼大的差異嗎?差異肯定不會太大!但是,2篇和3篇這樣的1篇文章的要求之差就能讓不少博士生無法畢業,被迫延期。之前,上海大學2014級的博士研究生柴麗傑狀告學校不發學位證(有畢業證),已走完答辯流程(5票透過,0票反對)。事實上他符合學校要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2篇三級期刊論文),未達到的是《經濟學院研究生學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標》(3篇)。小西也覺得柴麗傑博士律師的說法是正確的,即學院指標不合法,學校行政不作為。換句話說,如果按照學院的規定不授予其博士學位,就相當於學院架空了學校的規定。注:圖片來源於網路,非舉例的柴麗傑博士答辯。但是,現實中博士生想要畢業,必須得達到學院的條件,而不是更簡單的學校要求。為什麼呢?因為不滿足學院要求的話,是不會安排預答辯和論文送審的。在答辯前期的過程中,學院是繞不開的。通常,不少學院的理工類博士畢業要求是“123”,即一篇一區,或二篇二區,或者三篇三區。這個“123”也是目前國內普通雙非高校引進人才的最低條件。低於此條件畢業的,部分會選擇進站博士後,2年內達到要求後再入職。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有個關鍵因素沒有提及,即更為主觀的“導師要求”。簡單的說,學校、學院的“嚴格要求”是否合理不談,起碼不止一個人得遵守。說的直白些,就是再苦再難,都會有個伴。而導師則不同,不同博導對自己學生的畢業要求設定差異性很大。比如小西讀博時,我們課題組當時是要求3篇SCI論文以上,方可申請畢業。同期,同專業的另一導師是要求6篇。這也是博士在讀過程中,常感嘆的一句“又是別人的導師啊!”。其實,博士畢業延期率高的幾個原因中,“導師要求高”佔比較高。而要求高的最大體現就是更高層次和數量的小論文。達不到導師的要求,導師不同意走答辯流程,或者說導師不簽字,是不可能進行送審和畢業答辯的。因此,博士生畢業時一般發幾篇論文,很大層度上取決於導師。畢竟,導師的要求肯定是在學校和學院要求上進行二次拔高的。有人會問:導師要求4篇,學生會不會自我要求高,發5篇、6篇、甚至10篇再畢業,更好找工作?站在博士的角度,通常不會。達到要發的文章數量,就會選擇畢業。也就是說,博士畢業能發幾篇文章卻決於畢業要發幾篇文章。我們都知道讀博壓力不小,誰不想早點畢業、早點工作。而且,部分博士生和導師關係不太好,巴不得早點畢業離校。當然,少量優秀的博士生也許1-2年就發表了畢業要求的文章,之後的時間段還會有不少產出。還有這一類是,之前也有過少量博士生實驗資料已出來,方案和結果都很完美,為了發篇高水平文章選擇延期半年。普通文章的話,不如畢業後做博士後期間再“搞”2篇,好求職。博士後的待遇可比在讀博士高很多的。博士畢業後進入新的單位工作,之前博士期間成果的歸屬是課題組的,無法以新單位一作發表文章。大部分課題組,會在博士離校前,要求上交之前的原始資料和實驗記錄本等。也許,我再來個小的假設,就更能理解我的觀點。若是高校將博士生畢業要求改為“3個專著,而不是論文”。過幾年,你會發現如今不容易的專著,畢業的博士生每人都有那麼三五本,嘿嘿。最後,我想問達到博士畢業要求的你,還會選擇留下來繼續多發幾篇論文嗎?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 9 # 高校研究生

    我見到有師兄發了2篇SCI剛剛能夠畢業的,有師兄都快畢業了還沒寫到2篇SCI不斷為畢業發愁,我也見過有師兄發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學校任教安家費就100萬,每個博士能夠發多少文章的數量真的天差地別。

    根據我的觀察博士是否能夠滿足畢業要求和導師的關係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夠發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還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探索問題了。

    1.博士是否能夠達到畢業的要求真的和導師的狀態有關。

    有些博士生導師真的不會太管學生,心好一點的可能還會想辦法讓你博士順利畢業,有的乾脆就是你自己想辦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來的話你很可能就要延畢了。聽說有個師兄就是導師不太管沒辦法畢業,最後退學了讀了幾年書還是本科學歷。

    有些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真的會盡職盡責一些,會定期督促博士生的進度,剛開始想idea給博士生練練手,有一套成熟的培養體系,這樣加上自身的努力,還是會有些學術強的學生突出出來。我們課題組的師兄就已經發表了3篇頂級期刊,還是非常厲害的。

    2.博士畢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夠的創新點才能夠發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剛開始看文獻、看論文都是為了開啟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東西你發現他的有哪些改進的地方,這時候你和老師交流是否這個想法有進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夠做那麼就把其付諸到實踐當中,做實驗就是這樣的啊,文章不過就是做實驗後的總結。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個成熟的創新點。

    3.博士能夠發多少文章還取決於專業。

    一般來說傳統工科、文學類的專業都比較難發文章,因為真的工科做實驗、文科一些專業調研還是需要一定的實驗週期的,但是像化學、材料、生物類的就相對好發文章一些。這些專業的博士平均論文數量還是比其他專業要高一些的。

    結束語:能夠發多少篇文章還是要看導師的狀態、自身的努力有關係的,這也是為什麼讀博一定要找一個好導師的緣故。同時不同專業的博士平均發文章的數量也不太一樣,生物、化學類的還是比其他專業多發文章的。

  • 10 # 不如平天下

    文章我只談一作,英文sci。當年讀博的時候老闆說,一般都博士要求4到6篇,但他要求比較高,起碼6篇。但這並不是畢業的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在此基礎上,擁有足夠開創性的系統研究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屢次遭到美對待後,華為終於開始發起反擊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