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一設計

    漢族又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為上古時期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後裔,即炎黃子孫。漢族還是一個在歷史上從未中斷過的、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據先秦文獻的記載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為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存。這兩個文明為華夏文明圈的代表。漢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併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後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後又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華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華夏族裔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前221年,秦統一中國,華夏族又從分裂走向統一。漢族先秦時期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漢”的自稱。因此,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但原先的稱謂“華夏”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漢”這個稱謂一起使用至今。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晉朝以前漢族主要分佈於中國北方,隨後因永嘉之亂等因素大舉向南遷徙,南遷漢族則和與漢族基因及語言相異的中國南方原住民混居。這歷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 2 # jack200351227

    為什麼必須是母語?文字肯定不算數。世界上那麼多國家以英文為官方語言,但他們都有自己母語,所以絕不會是共同的英民族。

    認同感很關鍵。如果同一個民族內部幾千年就是相互大規模殺戮,那他有什麼認同感?

  • 3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看過一個資料。如果追本溯源,漢族就是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原住民遷徒到中原然後,開枝散葉後形成的,這就是所謂的“藏漢同源說”。這些人群,幾經長達數十萬年的歲月冼滌,也曾數度臨近崩潰的邊緣。所幸因強大的中華文明,始終未被打斷過的緣由而留存發展;不象古巴比倫、古埃及等文明曾被殘酷的入侵打的支離破碎、首尾不接,所以,漢族終於矗立成為一個古老悠久、傳承有序、以一貫之的偉大民族。漢族的發展程序與日本的大和民族,是從帶D2基因矮黑人(怪不得人雖變白了,心還那麼黑哈),輾轉經過東北地區、北韓、最終進入日本列島有點一樣,也是輾轉曲折、百折千回的百練成鋼。不過,漢族比大和民族的歷史悠久多了,在文化方面,中華文明也是大和文明所竭力效法的楷模。當然,這些個透過分子人類學和基因學研究族群遷徙的成果。因為未經世界的普遍公認,也因為實在是太專業了,就暫且不論。換個角度吧。從文化角度來說,漢族實際上是個以文化為核心凝聚力、方能生存下來、始可壯大起來的民族,也就是說,漢族是個純粹的文化民族。正因為,中華文明頑強地頂住了各種外來文明、亞文明的侵蝕,透過柔性的同化融合、剛性的驅逐消滅等“內方外圓”的靈活策略,很好的保持了中華文明的文化特色。所以是可以說,漢族是個以文化為中心的民族。透過自身文化的凝聚力來認祖歸宗、互辯內外,並採取不同方法,應付外來強大或弱小文明的侵蝕和歸附。有史記載,漢族最早似源於炎黃兩族和東夷族的合併。這是主幹,其它族都是支幹。起初生活於黃河流域的陝西等省份一帶,估計與遠古時期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還真不太遠哈。

    漢族,真正舉籍成名的,應該是在漢朝。這首先要感謝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秦始皇,千古一帝,殘暴是殘暴了點,但沒有他十年之戰的“中華大一統”;沒有他剛愎自用、強詞奪理的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立郡建縣等皆歸於秦的千秋功德。估計漢族還象散秩在各處的手抄本一樣,無法在英明神武、文冶武功的大漢王朝結籍成冊,成名一典,而這一鴻篇鉅製的書名,就是《大漢族》。有時候,強權專制或中央集權,聽聞著不太舒服,但還是相當有效率、有權威強制力的,絕對可以去圖謀並完成千秋大事的。如果你一聲、我一語地用民主方式去討論文化統一。估計戰爭統一,或用十年平六國就行了,文化統一,百千年也成不了。

  • 4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漢民族,作為華夏本族,主要地域是在以中原為主的多民族融合的共同產物。

    早在“三皇五帝”時期,以母氏或父氏的氏族的分支派生與獨立,多種族的相融生產與生存,多部落的發展與繁榮。如炎帝與黃帝的部落衝突,“炎黃聯盟”大破蚩尤等都是一種部族之間的融合。到夏商周各朝代的更替。如西戌周取代商,也是一種民族大融合。再到秦漢“天下的征戰”。秦統一“六國”後,更是將各民族進行了大的融合。

    “漢民族”的叫法是起源“漢朝時對中原民族的統稱”。那時,對長城以北各民族,中原統稱之為“胡人”;對嶺南地區各民族,中原統稱之為“蠻夷”等。這也映證了“大漢王朝”對華夏的影響,漢朝的“四大明君”(高祖劉邦、太宗劉桓、世宗劉徹和中宗劉詢)之一的劉徹,也是中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漢武帝在武治上,東征服北韓,南征服閩越,西聯合西域,北征服匈奴。拓展了疆土,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強最大最富裕的國家。在位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盛世,死後成全了“昭宣盛世”。在文上,啟始了“皇曆”,編纂《史記》,獨尊儒家術,唯才是舉,採用“推恩令”。在外交上,敞開國門,開創了使臣派遣,打開了“絲綢之路”,開啟了國與國之間的聯合與貿易。 尤其是廣泛開展了各民族之間大融合,讓漢文、漢字、漢樂、漢服等與多國,多民族共學共享。讓九州子孫印上了“漢的烙印”,從此,漢,成為王朝的代名詞,成為民族的代名詞,成為文化文明的代名詞!

  • 5 # 第九區春蟲蟲

    當然起源於神話傳說時代,就是神農女媧時代和以後的炎黃蚩尤時代。夏商周讓漢族發展到比周邊民族強大不知道多少倍的程度。秦漢時代使漢族得名,並有了一個大一統的生活範圍。只有到了近代,才比照歐洲有了現代民族概念的漢族。之前都是現代意義漢族的前身。只不過古代的漢人是中央王朝主體民族的稱呼而不是現代民族意義上的漢族,文化意義上的現代漢族比古代漢人涵蓋力更大,在遺傳學上他們是差不多的。

  • 6 # 自然174126128

    成吉思訐建立蒙古族,是書上說的,漢朝建立了漢族,是書上說的,中華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何時建立,也得從書上找,書是後人寫的,

  • 7 # 魚兒聊齋

    :人類起源於非洲,漢族起源於原始漢藏人群。大約在五六千年前,在青藏高原東緣一帶,生活著一個數百到一兩千人左右的原始漢藏部落,這個部落是現代漢藏語系人群重要來源。大約在五千多年前,傳說中的炎黃時代,從這支部落裡遷出了一支數十人到一兩百人的人群,他們踏上了東方的逐曰之旅,上古傳說中的夸父逐曰,大概就是這樣的寫照吧!這支東遷的部落逐漸演化為漢語族人群。而向西行的部落則演化為藏緬語族人群!

  • 8 # 坐看雨收雲散

    漢族的遠古起源在專家,學者眼中也有分歧,各有道理,在這裡咱即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更沒必要去搬磚搪塞,只揀自已所知與大夥分享一下。沒有學術問題只是侃大山而已!咱就從咱的老祖宗,黃帝說起。黃帝和炎帝分別是兩個部落的首領,因為領地和食物的潰乏發生了部落之間的戰爭,黃帝打敗了炎帝。從此兩個部落就合二為一,統稱華夏部落。至今我們仍沿用的炎黃子孫就是因為炎帝和黃帝的緣故。而黃帝被後人尊為人文初祖,是全世界漢族人的共同祖先。

    至於漢族或漢人這個稱謂真正被外族群或遊牧民族及藏族等承認或認可,那就是從漢初開始直到漢武大帝的強大武功的威攝,才得到其他族群和西域各國對漢族的仰視和敬畏!當時的名言流傳至今,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成了威攝其他民族的口頭禪!當然漢族的崛起也和秦始皇的文治武功有很大的關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等功績。可惜統治時期太短,華夏族沒有得到真正的強大!漢武帝劉徹是漢族強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者。功不可沒世人謹記!

  • 9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多個起源,炎黃之外,蚩尤也是。因被打敗大多歸入炎黃,少數逃到雲貴成了少數民族的起源。也印證了漢族起源於人文始祖的時候。

  • 10 # 無腳鳥0706

    漢族形成歷史及名稱由來

    形成歷史

    1.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見母系氏族制)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誌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傳說在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 。

    2.公元前21世紀,中原地區的原始公社制時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階級社會已經出現在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

    從公元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約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幾個王朝。

    首先在黃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濟之間以及淮河支流汝、潁上游;繼而發展至淮河、泗水、長江、漢水的廣大地區。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以與蠻、夷、戎、 狄相區別。但是,這時華夷之辨尚不甚嚴。

    3.春秋(前770~前476)時,華夷貴賤尊卑的觀念已很強烈,當時區分華夏與蠻夷的標準,族類與文化都被重視,文化尤為首要因素。華夷因禮俗、服飾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僅與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而且是兩個最強大的華夏諸侯。七雄合縱、連橫、兼併、爭戰,但族體相同,形成諸夏統一趨勢。於是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佈區域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

    4.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分佈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

    5.從西晉末年起,五胡亂華,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而從西晉到隋代的建立這一段期間,漢族進入中亞和雲南。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6.漢族最開始稱之為“華夏族”。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爭奪統治權的戰爭,史稱“楚漢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劉邦被封為漢王。後來,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

    名稱由來

    7.“漢族”這一稱呼最早起源於匈奴人。秦漢時期,中原王朝對匈奴採取了強硬措施。尤其是漢武帝統治期間,漢朝進入了盛世,大將衛青、霍去病帶領軍隊與匈奴展開了三場大戰,打敗了匈奴,保衛了漢族人的財產和國家的安全。在戰火中,匈奴族看到漢朝的強盛,便把中原地區的華夏族稱為“漢人”或“漢族”。

    華人別稱漢人起於魏末,最初是少數民族統治者對被統治的中原地區居民的蔑稱,帶有侮辱性。[北齊書]和[北史]中都有這樣的稱呼:“漢”“漢子”’“漢輩”“漢家”等,後來泛以罵人,不再專屬於漢人,而是用來代指男人,比如“好漢”“莊稼漢”“醉漢”“賊漢”等。

    “漢人”“漢兒”之名出現在北齊,隋唐沿用,但應用不廣,大量使用這類名稱的時代是遼、金、元。

    遼由契丹和漢兩大民族組成,實行胡漢分治。漢族以“漢人”自居, 似乎不太在意它所包含的貶義了。隨著民族的不斷融合,社會上有了“契丹漢人久為一家”的說法。

    中華民國代替大清帝國後漢人才正式改稱“漢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哺乳期查出甲亢還能哺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