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海發

    論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是哲學的一個重要派別,唯物主義思想是否正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按世界存在方式不同可以劃分為兩種型別的世界:

    一是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世界、物質世界。

    物的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運動的;

    運動是有規律的;

    規律是可以認識的。

    由此可見,物的世界是物質一元論的唯物主義,既沒有神靈什麼事,也沒有人類的什麼事,所以,不管是超自然的唯神主義,還是超自然的唯我主義都是錯誤的!

    二是人的世界

    人是自然之子,人也是物的世界的一分子,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兩萬多次,吸入空氣15一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撥出二氧化碳900克。但人是有思維、有意識、有精神、有信仰、有意志的高階動物。因此,人是物質與精神有機統一體,既不是隻追逐單一物慾的畜生,也不是隻追求單一精神的神仙。

    面對人的世界,做人可以用唯心主義思想方法,既可以信奉超自然的神靈,用唯神主義思想方法塑造自已的道德靈魂,例如,做一個慈悲為懷的佛教徒;做一個愛人如已的基督徒;做一個止惡揚善的穆斯林,也可以完全相信自已,用儒家文化法塑造自已的道德靈魂。例如,儒家文化主張仁者愛人,用自已善良之心、仁慈之言、仁愛之行,在家庭孝敬父母,在社會泛愛他人,做一個人人稱讚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

    面對人的世界,做事應該用唯物主義思想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做實事、幹好事、成美事。在社會實踐方面任何唯心主義思想方法都是錯誤的,只有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才是完全正確的思想方法!

    綜上所述,

    物質是指獨立於人的世界之外的客觀實在,即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本源是一元的,所以,凡是認為物質世界是某一個超自然神靈創造的,或者是某一個超人創造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因此, 物的世界,既沒有神靈的什麼事,也沒有人的什麼事。

    人的世界本源是二元的。所以,首先得用實實在在的物質糧食填飽肚子,其次再用各種各樣的精神食糧武裝腦子。

    先有物的世界,後有人的世界,先有客觀實在,後有主觀意識,這就是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主義觀點。

    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反作用於物質,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面對物的世界本源問題,面對人的世界社會實踐問題,唯物主義大有用武之地,因為觀察 物的世界本源問題和人的世界實踐問題,唯物主義 是完全正確的思想方法。但面對人的世界靈魂問題和 修行問題, 唯物主義就派不上用場!這裡是各類唯心主義思想方法大顯身手的地方!

  • 2 # 大衛風清雲淡

    物質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不管你對它喜歡還是不喜歡,它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列寧說過,物質是標誌一切客觀實在的範疇,它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為我們的意識所複寫和反映。我們的所看到的各種事物只是物質存在的具體形態,物質世界是無限多樣的,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樸素唯物主義的不足之處,它們試圖在某些有形體中來尋找無限多樣的自然界的統一。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歐洲哲學早期階段的原子論等。

    有了人類社會,才有人類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意識的物質載體是人的大腦,大腦出了嚴重問題,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意識。意識本身也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活動。從意識的來源看,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的原料和素材只能來自於客觀世界。意識也是社會的產物,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宗教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會壓迫力量的一面哈哈鏡,人按照自己的樣子在意識中製造了神,華人的神像是華人的樣子;西方人的神象也是西方人的樣子,他們的神像是藍眼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能動地反映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唯物主義的正確性為全部人類科學和實踐所證明,唯物主義一般是進步階級和政治派別的世界觀。

  • 3 # alboty

    世人都太不重視自己所受的教育了,怎麼能一味認為課本是騙子所為呢?課本上記錄的是社會實踐的結論,是有紮實的證據的。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事和物,它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人的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由物質決定的。

    這是哲學課本上的定義,有什麼問題嗎?

  • 4 # 太宇永恆

    【六變六化——六六大順】

    水火光陰,土石真情。

    左思右想,暗精明神。

    靈進魂存,靈去魂散。

    悲歡離合,日月陰晴。

    命運註定,規律輪迴。

    人生短暫,地久天長。

    從無到有,從小長大。

    遠近運算,快慢至換。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混分清,暗轉明,黑和白,陰陽變化。

    物質變精神,精神化物質。

    自然所為,道法無邊……

  • 5 #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謝邀,唯物論是哲學上的概念,是與唯心論相對立的一種思想,也是將客觀存在放在主導地位的一種世界觀。哲學上的"物"與物理學上的物質概念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在物理學中物質一詞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廣義解釋,另一種是狹義解釋。在廣義解釋中物理學中的物質詞專指在宇宙空間中由質量所組成的一切客觀存在,其中包括我們平時能夠見到的物質,以及與物質組成結構相反的反物質和質量原體。而在物理學中狹義的物質概念則專指廣義物質概念中的物質。但是哲學中唯物的"物",由於指向了一切客觀的存在,因此哲學中的"物"既包括了物理學中廣義物質概念的物,也包括了在物理學中廣義物質概念之外客觀存在的時空和能量。所以哲學中的"物"與物理學中的物質概念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係,哲學中的"物"所包括的範圍也要遠遠的大於物理學中物質一詞所含蓋的範圍。另外,在物理學中有一種概念是與物質或者說是與質量相對立的,這個概念就是能量,例如力。雖然能量在物理學中不能脫離質量而存在,是與質量相對立的,但是在哲學中能量與質量卻是完全統一的,它們都屬於哲學中"物"的範疇。同樣在哲學中也有一種概念是與"物"的概念相對立的,哪就是"心"或者說是意識,意識從表面上看雖然與能量有近似之處,它們都不能夠脫離某種客觀的存在而獨立存在,但是它們卻有著根本的區別。因為能量只是不能夠脫離物理學上的"物質"而存在,而意識卻是不能夠脫離哲學上的"物"而存在。由於物理學上的能量已經包含在了哲學中"物"的概念之中,因此哲學上的意識其實是指一切客觀存在之外的,一種純粹的智慧生物的思想活動,並且這種思想活動是一種不能夠被必然預見到的思想活動。這也就決定了,由於人工智慧的"思想"活動是可以被預見到的,所以人工智慧的"思想"活動並不是哲學中意識的活動,從哲學的角度上講,人工智慧活動它扔然屬於"物"的範疇,而不是意識的範疇。

  • 6 # 月輪山老人

    謝謝!哲學是高度抽象的科學,各學科之間既有相互滲透,又有相對獨立性。哲學的物質概念既有包括物理學中的物質概念,又包括物理學之外的一切客觀存在。可以說,物質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物質,兩者,是一個意思。物質與精神是一對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物質,主導著矛盾的次要方面精神。存在與意識是一對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主導著矛盾次要方面意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反映物質,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映存在。請指正。

  • 7 # 感知主義者

    人對物質的定義是不含糊的:物質是一切存在的基礎。物質是客觀世界的本質。世界統一於物質。如此認定,物質的地位至高無上。物質構成一切,物質確定一切。

      在這種物質觀念下,人建立起物質的生命、物質的活動、物質的社會……以物質為中心,物質囊括一切,包括人的意識、精神與靈魂。

      但是,物質除了自身的運動與存在,並無意義與目的,人至今沒有發現或證明物質的意義與目的。物質為何存在?人並不明白;世界萬物為什麼要統一於沒有向度和意義的存在——物質,人更不明白。

      人對物質的認識與定義帶來兩大根本問題:

      一、由於物質的來由至今不明,所以物質具有"無源性"。這種"無源性"導致人無法真正地認識物質的發生和物質的本質,只能使用已知的物質屬性作暫時性定義。因此組成世界的物質屬性是暫時的、權宜的和不確定的,當然由物質組成和決定的人的存在更有其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貫穿於人的一切意識與行為中,讓一切的存在盲目又充滿變異。

      二、由於物質的存在並無任何目的(去向不明),所以物質具有"無向性"。於是,人只能將物質用於自己各種暫時的用途,物質的可利用性被人發揮得淋漓盡致,無向性物質成為了各類混亂運動的基礎材料(甚至用於反存在的用途)。而且,在許多方面,人儘量將物質的自身有序狀態改為無序,從而讓無序的物質服務於人的各種目的。物質對於人,除了暫時的利用以外並無其他關係。

      生命也是由物質構成的,但物質一旦構成生命,物質便已經改變其本質,它們不同於一般的物質,它們已經具有向度,這向度就是:維持生命的感知運動。如果脫離生命組織,物質的向度消失,物質還原為一般物質。所以,物質分為兩類:一類是無向度的一般物質;一類是有向度的生命物質。無向度物質為有向度物質服務,有向度物質利用無向度物質為生命的感知運動服務,這實際上已經構成全部物質的向度與目的:服務於生命,服務於生命的感知,服務於生命感知的最終存在。

      這一來,物質的基本特性已經離開了人對物質的認定,世界的本質和中心不再是物質,而是物質為之服務的生命,是生命為之服務的感知目的。感知運動才是物質、生命與世界真正的中心點和出發點。

      人與物質本是一體的存在,都是感知運動的載體,人原有對物質的認定卻割裂了生命與物質的本質關係,強調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實際上是取消物質存在的前提,而物質必須在生命感知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強調物質獨立存在是極大的錯誤,這使世界一直處於"無源性"和"無向性"狀態,使人類一切精神性的存在在物質的覆蓋下無所歸依。人的認識朝向物質是一個方向性錯誤。

      物質是什麼?人原有的概念難道不該徹底顛覆?

  • 8 # 定慧堂

    最精準的回答: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41504694483026440/?iid=53232371077&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46483675&group_id=6641504694483026440&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 9 # 布魯諾二

    西方科學全盤錯誤、中國跟從死路一條、能量球理論捅破天機、中國官科們何時醒啊???

    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科學從空心球開始?!?!

    能量球理論如果被證實為宇宙真理,和確定為國家戰略,那科學將面臨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拾方法論,重建體制機制,重塑宇宙之真理。

    我們首先要重塑主流科學的三大根基概念,確立正確的物質觀,時空觀,和運動觀。三大根基乃宇宙之基,科學之基,理論之基。

    物質是種實在的東西,物質具有質量,擁有形態,永不湮滅,物質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宇宙是唯物質的,物質是實在的不是虛無的。我們必須堅守物質實在的原則,我們必須堅決剷除一切虛幻事物。科學把物質搞得虛無,宇宙被人類弄得玄幻?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環境,空間裡除了物質,什麼都沒有,空間是一無所有的環境。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運動過程受運動規律支配,時間是度量過程的概念。物質的運動環境和運動過程都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和絕對存在,非相對論所述的相對性。相對論的立論根基是光速不變,光速不變是光量子速度不變,非光粒子速度不變,不要張冠李戴?

    物質在空間裡運動,運動的本質是慣性運動。物質在一無所有的空間環境裡以慣性狀態存在,物質的慣性運動形成慣性碰撞,慣性碰撞改變慣性狀態,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力是慣性碰撞力,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碰撞力作用的結果,引力根本不存在,四種基本力子虛烏有。引力理論誤導科學達幾百年,是時候該糾正錯誤了?

    從宇宙的三大根基概念可推出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噴射形式的運動,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動力裝置是物質組合的空心球裝置。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萬物由空心球組成,一切都是以能量球為核心和主軸的組合,運動,和迴圈。空心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是光子,光子的動能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和宇宙物質和能量的迴圈。空心球的運動是具有方向性的,這就能形成物質的聚集運動和宇宙的有機迴圈。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是宇宙迴圈選擇的結果。

    能量球的工作原理與物質的輻射量子化相一致,這足以說明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所謂的量子就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光子的動態體。量子物理把量子當成能量體,當成波,當成概念方法是很不恰當的,我們必須確立量子的物質性,實在性,和碰撞性。光是粒子,不是波,波是粒子運動的表現,波動的實質是粒子的碰撞。光子是單個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的光子,光量子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子,量子能在物體中實現量子傳遞,光速不變是量子速度不變,不是單光子粒子速度不變。光不是波,光波也不同於聲波,量子理論走波動路線是不是搞錯了方向?

    輻射量子化就是任何粒子的輻射都是由量子單位組成,相同的量子對應相同的粒子,由此可推出宇宙萬物都是由同種粒子組成。按能量球理論,電子是單個的能量球,電子的聚集效應形成中子(質子),中子的聚集效應形成原子核,超級原子核的裂變形成各種原子(元素),萬物都是由電子組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卻把物質結構搞得異常複雜,中子(質子)由各種夸克,和各種相互作用粒子,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微粒組成,其中還存有各種機理,引數,和假設。原子模型也只是原子核和電子,而把光子排除在原子結構之外,而光子卻是在原子中佔絕對質量和起絕對作用的。粒子物理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是時候該改變了?

    原子是超核裂變的結果,原子是不規則的核裂塊,各種原子具有各自獨特的光密性,光密性是原子間相互作用和相互結合的基礎。各種原子是裂變來的,而非聚變,而我們的核理論走的卻是聚變路線,各種原子是各種溫度下的聚變產物。宇宙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卻走聚變路線,這豈不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電子是光子組合出的一個空心球,其不斷地吸收和發射光子,而形成運動,空心球內根本就沒有電荷,也不需要電荷。原子核是空心球的粘連體,原子核是不規則的核裂塊,特異性原子組合出特異性分子。原子核不帶電荷,電荷純屬臆造。化學反應是原子之間的碰撞作用和在彼此光密點上的競爭性組合,與電子電荷無關。化學反應,元素週期表,價電理論,電磁理論都是基於電荷概念,而電荷又不存在,真不知化學該何去何從?

    宇宙天體是種聚集作用和裂變過程,從恆星的原子核裂變,到中子星的中子裂變,到電星的電子裂變,天體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的宇宙天體學講的卻是聚變,科學反其道而行之?

    物質以慣性狀態存在於空間,空間是種一無所有的環境,在一無所有中何來的維度,場體,和能量體。數學是門工具,是種應用方法,數學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空間裡哪有數學存在。宇宙空間其實是種光子狀態,萬物處於光子的光速碰撞中,一切物質運動都是光子動能的推動。弦論,場論,波論,高維論,多元論,幾近神話?

    按能量球理論,主流科學理論幾乎全盤錯誤,主流官科們是不是該醒醒了?

    科學已走到一個改革的十字路口,科學改革,勢在必行!

    (《能量球理論》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a5手機,怎樣用sd卡安裝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