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瀚墨尋夢
清初四王,生前馳名畫壇,而後影響更甚,美術史上褒貶不一,王時敏,王鑑屬於一代,他二人的學生王翬和王時敏的孫子王原祁屬另一代。王時敏(1592一1686),靠祖上餘蔭入仕途,當官25年,僅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前數年因病引退,此前因家富收藏,來往者不乏著名畫家,自幼有繪畫興趣,有一定造詣,離官後專事繪畫,成了文人在野畫家,明亡,王時敏雖稱"五內摧裂",但仍出城迎清兵,但無意出仕清廷,當一名遺民畫家,並熱情扶植後學,自己不仕,但子弟則當新朝順民,王原祁28歲中舉,次年登進土,後成地位顯赫的文學侍從之臣,畫名大噪,影響了宮廷山水畫風,影響了文人山水畫主潮。王時敏受教於董其昌,董提出南北宗並貶北褒南,王時敏在董劃定的南宗歷代名跡入手,集古之大成並自成一家,主要學黃公望,並有董其昌筆意,中年作品形成個人面目,晚年更成熟,有筆有墨,有幹有溼,用筆虛靈,用暈澀而潤。山水畫風格秀雅蒼潤,按董其昌召示的藝術道路是有很大成績,但沒達到極致,真正把文人山水畫推向高峰的是王原祁,婁東畫派由王時敏王鑑創立,旗幟是王原祁。中年作品"叢林曲澗圖",手法介乎董其昌,黃公望之間,中年作品"秋山白雲圖"有個人面目,晚年作品"答贈菊作山水","虞山惜別圖",山樓客話圖,
從上面三幅畫看得出晚年作品更加成熟。
以上圖片翻拍自92年以352元購得的天津人美出版的四王畫集。
-
3 # 文藏
王時敏像 取自故宮博物院藏清倪耘《王時敏像》頁 此頁為王時敏《仿古山水圖》冊附頁
王時敏(1584〜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市)人。王時敏的家世顯赫,「系出高門」。其祖父王錫爵(1534〜1610年),字元馭,號荊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累官至內閣首輔,著有《王文肅公文集》、《王文肅公疏草》等。其父王衡(1562〜1609年),字辰玉,號緱山,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後辭官歸隱,中年早卒,著有《緱山先生集》等。萬曆二十九年,王時敏中進士,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春,受祖蔭官拜尚寶司丞(正六品),掌管璽印,累官至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崇禎十三年(1640年),王時敏辭官迴歸故里,以書畫自娛。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兵臨太倉城下,王時敏等率城中父老出城迎降。從此以後,王時敏再也沒有出仕為官。
或得益於遠離塵世喧鬧的隱士生活,或是他將書畫作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王時敏的創作活動在清軍入關之後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為頻繁。從傳世畫作來看,王時敏創作於這一時期的作品要多於其他時期,即便到了晚年他仍一直從事繪畫創作。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時敏卒於家鄉,享年八十九歲,身後有《西廬畫跋》、《王奉常書畫題跋》等著作傳世。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一)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在藝術上的成就與家庭的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他資質穎異,幼時即「於畫有特慧」。其祖父王錫爵好書畫、喜收藏,家藏書畫頗豐,在王時敏七歲時,王錫爵特囑董其昌教其學畫。在王時敏十二歲時,董氏曾以自己對古代大家如唐代王維,五代荊浩,北宋李成、范寬、米芾等畫作中的樹石的臨摹為粉本,又加一二句畫法上的提示,授予王時敏揣摩、臨習。這對於提高王時敏的繪畫水平和鑑賞水平,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繼之,王時敏又不斷臨習家中豐富的繪畫收藏,奠定了其深厚的畫學基礎。創作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的《山水圖》扇是王時敏現存不多的早期作品,畫面筆墨溫潤,但尚未脫董其昌畫法的影響。他在良師指點下,加上自己的勤奮探索,畫藝精進,很快便受到時人稱賞,成為畫壇新銳。
自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出仕為官後,王時敏數度「持節銜命,渡錢塘,入豫章,涉沅湘,踰閩嶠,足跡幾半天下」。他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歷程中,除了廣交社會名士,贏得了一定的聲譽外,更開闊了眼界。他在遊歷之中一方面用心領略到了沿途山水的佳妙之處;另一方面又結識了袁樞等收藏名家,有機會飽覽他們所珍藏的宋元書畫名跡。王時敏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謂「宋元諸名家,筆墨三味,不言喻處,一經寓目,便能默會」,對這些宋元名作的觀賞,對他日後臨仿和學習古人筆墨風格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在主觀努力和客觀環境的薰陶下,王時敏的畫藝日瑧成熟。
董其昌在詹景鳳將山水畫劃分為「逸家」、「作家」兩派的基礎上,巧妙借用禪宗的南、北宗分派來譬喻歷代山水畫風格的分野,簡明扼要地揭示了中國美術史上文人與非文人兩種創作思想和審美情趣下所形成的兩大山水畫流派,這就是畫史上著名的「南北宗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一)故宮博物院藏
崇禎九年(1636年),董其昌辭世,王時敏以「華亭血脈」傳人的身份接過了恩師董其昌的衣缽,並漸漸走上畫壇領袖的地位。王時敏繼承了董其昌「南北宗論」的畫學思想,將「南宗」視為文人畫「正脈」。「畫家正脈」理論,使山水畫宗派論趨向明晰與合理。除撻伐異端以維護其畫壇正統地位外,王時敏的突出貢獻還表現在獎掖後學上。他以「專心畫理,以繼我學」的領袖意識,對王翬、吳歷、惲格等眾多後起之秀提攜、期勉有加,成功地擴大了「南宗正脈」的營壘與影響。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開選一)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的「仿古」思想淵源於董其昌。他將古人繪畫視為傳統,將仿古作為學習繪畫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因其「專精熟習」黃公望畫法,故以元代張雨評黃公望繪畫的「峰巒渾厚,草木華滋」八字奉為其繪畫的宗旨。
雖然與王翬、王原祁相比,王時敏是「四王」中傳世作品較少的一位,但他的繪畫創作始於少年、終於晚年,貫穿始終,在其八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數量可觀的繪畫作品。學術界根據對王時敏繪畫經歷的梳理,透過對比分析較翔實可靠的傳世畫跡,依據繪畫風格的演進,將王時敏的藝術歷程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四十八歲以前為早期,四十九歲至七十歲為中期,七十一歲以後為晚期。
早期繪畫我們把王時敏四十八歲以前的繪畫作品列入他藝術歷程中的早期。這一階段從他初學繪畫的啟蒙時期開始,到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其因病迴歸太倉家鄉休養時為止。故宮博物院藏王時敏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共有八件,其中以《山水圖》扇、《仿倪瓚山水圖》軸、《長白山圖》卷為代表。
清 王時敏 山水圖扇 金箋設色 縱一七·七釐米 橫五一·八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山水圖》扇面,款:「乙丑小春畫,王時敏。」乙丑即明天啟五年(一六二五年),王時敏時年三十四歲。圖繪遠山環抱山腳下的數間茅舍,柴門面水,遠隔囂塵,七株小樹亭立,頗有仙居之意。筆墨細潤,設色淡雅,是畫家現存年代最早的作品之一。
清 王時敏 仿倪瓚山水圖軸 紙本水墨 縱八六·八釐米 橫三五·三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仿倪瓚山水圖》軸,自題:「丁卯二月仿雲林筆意,王時敏。」本幅上另有董其昌、陳繼儒題兩段。丁卯即明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王時敏時年三十六歲。此圖仿「元四家」之一倪瓚,繪疏林孤亭,湖光遠岫,意境蕭散簡逸。倪瓚繪畫的疏淡之致,後人難能摹寫,故而陳繼儒於題中稱沈周摹倪畫過於蒼老,文徵明摹倪則顯嫩稚,並與董其昌一起稱讚王時敏的這幅作品能忠實於倪瓚原作。該圖是王時敏稀見的早期摹古佳作,也是其與董其昌、陳繼儒諸人交往的實物例證。
清 王時敏 長白山圖卷 紙本水墨 縱三一·五釐米 橫二〇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長白山圖》卷,款署:「長白山圖。癸酉夏日為華翁老先生畫,王時敏。」癸酉即明崇禎六年(一六三三年),王時敏時年四十二歲。此卷《長白山圖》原應有王時敏題記兩則,曾載入《王奉常書畫題跋·卷下》。其後一記雲:「御史大夫張公長白山兔□,乃仙人白兔公赤松子成道處,靈山仙麓有金堂玉室在焉,非終南草堂、藍田鹿柴可比。乃屬拙筆為之寫照,豈能省此。聊以韓君平詩意點綴成圖,用塞來命,不足供大方張鑑也。」此圖所畫「御史大夫張公」別墅座落於今山東鄒平西南部的會仙山,因山中雲氣長白,故又名長白山。題跋中提到的赤松子乃古代神話中的神仙,為道教所尊。該圖是王時敏為華翁老先生所繪,題跋雖未註明仿何家筆意,但卻能使觀賞者領略到他「筆筆有來歷,筆筆有出處」的繪畫思想。該圖是其個人風格形成期間的重要作品。
這一時期總體來說應該是王時敏揣摩、臨習宋元名跡的階段,尚無獨立風格可言。王時敏早期作品中多帶有比較明顯的董其昌痕跡,其個人繪畫風格的逐漸形成最早也應該是在四十歲以後。
中期繪畫我們把王時敏四十九歲以後到七十歲這段時間的繪畫列入他藝術歷程中的中期,這一時期屬於他個人風格正式形成的時期。故宮博物院現藏王時敏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有三十一件。
王時敏中期臨仿宋元諸家,以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年)六十一歲時為其女婿吳世睿(聖符)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與清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七十歲時所繪的《仿古山水圖》冊(十開)為代表。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二)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為王時敏於順治九年六十一歲為其婿吳世睿所作
其為吳世睿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集五代董源,北宋巨然、趙令穰,南宋米友仁、趙伯駒,元代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諸家山水之長,傳諸家之風神,神韻超逸,各具意趣,堪稱仿古集冊中的傑作。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開選二)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由國家文物局調撥故宮,經徐邦達先生認定為真跡
其順治十八年七十歲所繪《仿古山水圖》冊(十開)原由國家文物局調撥至故宮博物院,初被認為是贗品,存於繪畫資料庫中長期被忽略。直到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徐邦達先生去延禧宮西司庫(繪畫資料庫)發現了此本圖冊,經其重新鑑定,該冊才被定為王氏精品。此圖冊分別仿五代董源,北宋趙令穰,元代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馬琬及明初徐賁等,點畫之間皆見法度,精謹嚴整,形神兼備,較為準確地掌握了諸家畫法之精髓,畫家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日趨成熟。
這一時期,是王時敏繪畫創作的黃金階段,以仿黃公望畫法居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徵。
晚期繪畫王時敏是一位長壽畫家,其七十一歲到八十九歲的這一階段是其繪畫風格發展的晚期。在這一階段,畫上自題雖還謂「仿某某人」,然而畫面已熔諸家畫法和自己筆墨於一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風格和鮮明的特色。故宮博物院藏有王時敏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共五十五件。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二)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為王時敏於康熙元年為其子王掞所繪
王時敏於順治十九年(一六六二年)為其第八子王掞(字藻儒,號顓庵)所作《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是王時敏晚年較有代表性的一套仿古圖冊,該冊分別仿董源、倪瓚、黃公望、趙孟頫、吳鎮、王蒙、張中、趙令穰、陸廣、徐賁等筆意。十二開中有三開是仿黃公望,與王時敏其他仿古冊一樣,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對黃公望畫風的偏愛。試將此冊與其十年前為女婿吳世睿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相比較,後者力求形似,而此冊用筆蒼渾老到,設色古樸厚重,各頁雖題「仿某人」,但用筆、構圖並不拘於一家規範,而是薈萃諸家之長。
清 王時敏 落木寒泉圖軸 區域性 紙本水墨 縱八三釐米 橫四一·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臨仿黃公望以外其他大家的畫,王時敏亦能得其意而師其心。如《落木寒泉圖》軸,是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王時敏七十二歲時的仿倪之作。該圖山石以渴筆勾勒,轉折處鋒芒畢露而筆墨渾然,風格漸老辣,與其早年師法倪瓚的作品大異,已無當年清潤之感,其蒼厚蘊藉之風致正是畫家晚期典型面貌。
清 王時敏 仿杜甫詩意圖冊(第七開) 紙本設色 共十二開 縱三九釐米 橫二五·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杜甫詩意圖》冊(十二開),作於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冬,系王時敏七十四歲時依據杜甫詩意,為外甥董旭鹹精心繪製的。各頁均以隸書題杜詩兩句,依詩意所畫內容依次為「叢山落澗」、「江山月色」、「山村春色」、「松雲絕壁」、「秋山紅色」、「落木江帆」、「山城夕照」、「山莊草閣」、「藤月荻花」、「秋山楓菊」、「巫峽弈棋」、「雪澗寒林」。在筆墨技法上,畫家承襲黃公望,兼取董源、巨然、王蒙諸家,用筆工穩,設色明快,皴擦點染兼用,體現了他較為全面的創作素養和精湛的繪畫功力,與其他時期常見的摹古作品相比,變化甚多,是其晚年爐火純青之作。
清 王時敏 午瑞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一〇〇·八釐米 橫四〇·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八十五歲以後,由於目力漸衰的原因,就極少再繪製山水畫了。《午瑞圖》軸,則是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王時敏八十五歲時所繪的一幅節令畫。民間有在端午時節將菖蒲艾草編節用以燻避蚊蟲等習俗,故而菖蒲、艾草是端午節的代表物。該圖所繪花卉筆墨簡潔,清新古雅,表現了吉祥喜慶的含義,為王時敏較為罕見的墨筆花卉,是其極晚年的作品。
透過對王時敏早、中、晚期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介紹,可以看到王時敏終其一生繼承了董其昌的藝術思想,以宗古為總體特徵,恪守「南宗正脈」,「刻意師古」,力求與古人「同鼻孔出氣」。王時敏對黃公望的學習可謂是竭盡心血,但仍然認為自己於黃公望筆墨深微處,只是粗窺一二。他恪守黃公望「作畫只是個理字最要緊」的教誨,形成了圓渾而蒼潤,至老蒼率卻虛正平和的筆墨格調。他追元軼宋,為黃公望所囿,以「未得與之血戰」為恨,這是王時敏在藝術上的旨趣,也是他獨有的境界。
回覆列表
他是與王鑑、王翬、王原祁並稱“四王”,是“四王”的第一代人。他少年從摹古入手,深究傳統畫法,師從董其昌。他的傳世作品有《仿梅道人溪山圖》、《層巒疊嶂圖》、《秋山圖》、《雅宜山齋圖》等。他的作品在立意、佈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地步。他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王時敏。
王時敏
王時敏,原名為王贊虞,字遜之,號煙客。出身名門,年少時師從董其昌,其畫技高超,為一代畫苑領袖。王時敏的畫作主張摹古,渾厚清逸,在構圖上的變化較少,其畫作及繪畫的風格在當時乃至後世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晚清婁東畫派代表畫家與評論家秦祖永之《桐陰論畫》中曾這樣評價王時敏:“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王時敏名家的一生。王時敏由於出身名門,祖先功勞顯赫,在24歲出任尚寶丞,後任太常寺少卿,主管宗廟祭祀禮樂。後巡視山東,江西,湖廣等地,得以走遍名山大川,這也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王時敏一生淡泊名利,不重仕途,後於崇禎五年稱病辭官,一心沉醉於繪畫藝術。王時敏的一生遇到了朝代的更迭,清軍入關後,王時敏不問世事,歸隱山林,潛心繪畫,後於康熙十九年卒於家中。
王時敏畫作
王時敏的一生歷經了明清兩朝。從王時敏現存作品來看,從中可看出他心境上的變化。王時敏是明清美術史的巨擘,是清初畫壇正脈的宗主。,王時敏有強烈的"延續"意識,在明末提倡以"摹古"挽救畫壇,並延續"畫家正脈",終使南宗佔據了有清一代畫壇的主流。王時敏十分擅長摹古,他也將清初山水畫的臨古之風發揮到了極致。
王時敏畫作
王時敏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王時敏早年臨摹古畫,其筆墨精細淡雅。其畫作現在大多被收藏於博物館內。各位讀者有興趣可以移步博物館一睹王時敏畫作的風采。如72歲時所作的《落木寒泉圖》,75歲時所作的《仙山樓閣軸》,84歲時所作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參考文獻:
1.《古法浸灌 筆墨盤礴(下)——王時敏晚期書畫作品淺析》萬笑石
2.《論王時敏的書畫交遊與畫學思想》呂少卿
3.《王時敏及其繪畫》肖燕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