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藥物還有 歐萊(七葉皂甙鈉),外用,塗抹。 土方藥物有:土豆片 外敷 一天更換4--5次,效果良好。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處理外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預防外滲的發生!步驟:1 停止化療2 保留針頭,患肢制動3 抽吸出殘留在針頭,輸液管中的藥物或是疑有外滲的藥物4 拔掉針頭5 避免外滲部位受壓6特殊化療藥物外滲時,按指導注射相應的解毒劑 7使用特殊藥物發生外滲,給予熱敷或冷敷處理8 抬高上肢9 通知醫生,並討論外滲部位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及拍片ps長春花鹼,長春地辛,長春新鹼等應在發生外滲24-48小時內每天至少熱敷15-20分鐘並抬高患肢阿黴素柔紅黴素等應區域性降溫發病機制:化療藥物進入血管周圍組織內引起組織變性、壞死甚至潰瘍形成。臨床表現: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腫脹甚至潰破。急救措施:1.立即終止注射;2.區域性普魯卡因+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可減慢化療藥物吸收和鎮痛;3.區域性冰袋冷敷侷限受損區域;4.區域性明顯腫脹者可用硫酸鎂溼敷以消除腫脹;5.如已發生潰瘍或水皰應進行外科處理;6.待炎症急性期過後可理療以促進恢復。預防措施:1.先從遠心端選擇血管;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復;確認血管通暢後再加化療藥,化療後用生理鹽水衝管減少血管刺激;如無特殊要求應調快注射速度。個人實踐經驗:化療藥物外滲重在預防,熟練的穿刺技術和血管的合理選擇是預防其發生的關鍵。 常見抗癌藥靜脈外滲的解毒方法1、氮芥 10%硫代硫酸鈉4ml與無菌注射用水6ml混合,區域性靜注5-6ml,外滲部位作多處皮下注射;數小時重複。解毒機制:加速烷基化。2、絲裂黴素 方法同上。另維生素C1ml區域性靜注。解毒機制:直接滅活。3、阿黴素 (1)50-200mg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區域性靜注,1%氫化可的松霜外敷;(2)8.4%碳酸氫鈉5ml+地米4mg區域性靜注,外滲部位多處皮下注射。解毒機制:減少炎症。4、柔紅黴素 8.4%碳酸氫鈉5ml+地米4mg區域性靜注,外滲部位多處皮下注射。解毒機制:減少藥物與DNA結合,減少炎症。5、放線菌素D 方法同絲裂黴素。解毒機制:減少藥物與DNA結合。6、卡氮芥 8.4%碳酸氫鈉5ml區域性靜注。解毒機制:化學滅活。7、長春新鹼、長春花鹼、足葉乙甙 8.4%碳酸氫鈉5ml或透明質酸酶1-6ml每隔數小時在外滲部位皮下多處注射,並採用熱敷。使用皮質類固醇和區域性冷敷會加重毒性。解毒機制:化學沉澱;加快外滲藥物的吸收、分散。以上資料參考王華慶主編《惡性腫瘤化療方案規範》及本科臨床實踐總結。化療期預防靜脈炎及藥物外滲的處理及防治 惡性腫瘤患者化療,由於抗癌藥物的反覆應用與長期靜脈穿刺給藥,易引起靜脈炎及藥物外滲。一旦發生藥物外滲,給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也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甚至患者留下終身殘疾。為解決臨床護理難點,因此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臨床研究,使藥物外滲處理得到有效控制。為使化療護士掌握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此併發症的病因、病理、外滲分類、預防及滲漏處理及防治等作分別敘述。 1 病因病理 1.1 化療靜脈炎主要是由於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管壁化學性炎症。 1.2 滲出藥物浸潤皮下組織,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炎性滲出,造成受損靜脈面板周圍形成水腫。 1.3 與細胞DNA結合的藥物最易引起組織壞死,反應可在刺激性藥物撤除後持續數週。 1.4 化療藥物的強酸、強鹼或高滲性刺激可誘導增殖細胞成熟停滯也可導致區域性組織毒性,造成內皮損傷。 1.5 配製藥物過程中,不按操作規程、加藥環境汙染,也可使小毛細血管的微粒進入血管,刺激損傷血管內壁,產生組織水腫,形成炎症。 2 臨床表現 2.1 在輸液過程中常表現為沿血管走行燒灼樣疼痛或區域性腫脹。 2.2 外滲注射部位區域性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如處理不及時或未加處理嚴重出現大水泡及簇泡疹,隨後出現區域性紫斑潰瘍、壞死。 2.3 紫色紅斑堅硬,燒灼樣疼痛,皮下組織受累,並活動受限。 2.4 由藥物刺激皮下組織,組織受損,刺激神經末稍引起放射性疼痛並累計頸、腋下淋巴結腫大、敗血症等。 2.5 潰瘍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漸蔓延皮下組織壞死,邊緣明顯有表皮增生,並不整齊。 2.6 “靜脈怒”反應 主要反應特徵是沿血管靜脈通路方向串狀皮疹,沿血管走向區域性有淺表的紅斑、水腫、硬結、奇癢、觸痛,個別患者表現為心悸、不適的感覺,停止用藥約一天內症狀消失,且無殘留組織損傷。此反應占3%,多在阿黴素應用中。 3 化療藥物外滲的分類 化療藥物外滲對皮下組織損傷的程度可分為三類: ①發瘡性化療藥物;②刺激性化療藥物;③非刺激性化療藥物,護士應熟練掌握各種藥物對區域性刺激的強弱。 3.1 發泡性化療藥物 是臨床上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由長春新鹼、諾維本、托馬克等、蓖環類抗腫瘤藥物、阿黴素、表阿黴素及絲裂黴素等,一旦滲入血管外,短時間內可發生紅、腫、熱、痛,甚至面板及組織壞死,也可導致永久性潰爛。 3.2 刺激性化療藥物 可引起輕度組織炎症和疼痛,不可導致皮下及組織壞死,如氮烯咪胺(DTIC)和足葉乙甙(VP-16)等。 3.3 非刺激性藥物 對面板及組織無明顯的刺激,如5-氟脲嘧啶(5-Fu)、順鉑(DDP)、甲氨喋呤(MTX)等。但也應引起注意。 4 預防措施 4.1 化療科護士首先要加強責任心,瞭解化療藥物的分類和毒性,特別對毒性較強的發泡性化療藥物,制訂靜脈使用計劃,選擇血管管徑粗、彈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靜脈輸注藥物。 4.2 對於惡病質患者長期用藥,血管充盈差,應主張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穿刺、PICC導管應用,可減少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 4.3 在輸注過程中嚴密觀察區域性反應情況,巡視病房或更還液體時都要注意穿刺部位是否發生滲漏,確保液體通暢。 4.4 化療藥物稀釋後濃度高,需短時間輸注時更應密切觀察,與患者作好宣教知識,保護靜脈的重要性及外滲後所產生的後果,讓陪人積極配合。 4.5 對強刺激性藥物,病人初次用藥時,應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懼、著重指出藥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異常感覺及時告知護士,不要強忍受,造成組織壞死。 5 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及護理 5.1 化療藥物一旦外滲或發現星點跡象,來不得半點馬虎,即可立即停止輸注。保留針頭,接注射器抽出滲出液。再及時給予區域性面板常規消毒2—3遍,根據外滲部位大小,應用解抗藥物區域性多點封閉,封閉範圍應超過滲漏部位3cm,抬高患肢,冷敷24h,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滲漏情況記錄。每天由責任護士觀察區域性反應情況。 5.2 周蓮、姜明傑報道中華護理雜誌2000,35(2)119。50%葡萄糖20ml加25%硫酸鎂10ml和維生素B12500ug混合液浸溼紗布, 將紗布完全覆蓋在化療藥物滲漏處面板,冷敷2b。維生素B12參與體內許多化學代謝反應,促進受損面板粘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再生,防止傷口感染惡化,加速新生組織生長及修復毛囊、汗腺、皮下組織,起止痛作用。高滲糖(50%)及硫酸鎂(25%)為高滲溶液,溼敷後對區域性面板有消腫作用,且前者可給損傷組織的修復提供能量,從而有利於損傷恢復,總有效率達96%。 5.3 表1 常用抗癌藥物解毒劑┃ 藥 物 解 毒 劑 劑 量 作 用 ┃┠———————————————————————————— ┨┃更生黴素 硫代硫酸鈉10% 4ml 減低與DNA結合 ┃┃ACTD 或Vitc(50mg/ml) 1ml 減低與DNA結合 ┃┃阿黴素 碳酸氫鈉8.4%, 5ml 減低與DNA結合 ┃┃ADM 地塞米松4mg/ml 1ml 減輕炎症 ┃┃ ┃┃光輝黴素 硫代硫酸鈉10% 4ml 迅速鹼化 ┃┃MTH EDTA150mg/ml 1ml 減低與DNA結合 ┃┃ ┃┃絲裂黴素 硫代硫酸鈉10% 4ml 直接失活 ┃┃MMC 或Vitc(50mg/ml) 1ml 直接失活 ┃┃ ┃┃長春花鹼 碳酸氫鈉8.4% 5ml 化學沉澱 ┃┃VLB 或透明酸質酶150U/ml 1ml 促進藥物吸收 ┃┃ ┃┃長春新鹼 碳酸氫鈉8.4% 5ml 化學沉澱 ┃┃ACR 或透明酸質酶150U/ml加熱 1ml 促進藥物吸收 ┃┃ ┃┃卡氮芥 碳酸氫鈉8.4% 5ml 化學失活 ┃┃BCNU ┃┗━━━━━━━━━━━━━━━━━━━━━ ━━━━━━━┛5.4 表2 五例阿黴素外漏療效觀察┏━━━━━┯━━━━━━━━┯━━━━━━━━━━━━━━━━━━━━┯━━━━┓┃ │ │ 觀 察 結 果 │ ┃┃估計滲漏量│ 措 施 ├——┬————————┬————————┼————┨┃ │ │3天 │ 1周 │ 2周 │ 1 月 ┃┠—————┼————————┼——┼————————┼————————┼————┨┃ 病例 1 │碳酸氫鈉5ml IV │ │ 輕度疼痛 │疼痛輕 │ 痊癒 ┃┃ 3ml │氫化考的松5mg IV│ │ │無組織壞死 │ ┃┠—————┼————————┼——┼————————┼————————┼————┨┃ 病例 2 │碳酸氫鈉2ml IV │腫脹│ │腫脹消失 │ ┃┃ 4ml │ 2m H │瘀斑│ │輕度瘀斑 │ ┃┃ │氫化考的松25mgIV│活動│ │ │ 痊癒 ┃┃ │ 25mg H │受限│ │活動自如 │ ┃┠—————┼————————┼——┴————————┼————————┼————┨┃ 病例 3 │碳酸氫鈉 5ml H │ 末見到病人 │輕度紅斑和腫脹 │ 痊癒 ┃┃ 4ml │氫化考的松50mg H│ │ 無組織壞死 │ ┃┠—————┼————————┼—————┬—————┼————————┼————┨┃ 病例 4 │碳酸氫鈉 4ml IV │ │偶有腕痛 │腕痛減輕 │ ┃┃ 4ml │氫化考的松50mgIV│ │區域性無紅斑│區域性無疼痛無組織│ 痊癒 ┃┃ │ │ │腫脹或疼痛│壞死 │ ┃┠—————┼————————┼—————┼—————┴————————┼————┨┃ 病例 5 │碳酸氫鈉 2ml IV │區域性腫脹 │ │ ┃┃ 5~6ml │ 2ml H │ │症狀逐漸減輕無組織壞死 │ 痊癒 ┃┃ │氫化考的松50mgIV│疼痛、紅斑│ │ ┃┗━━━━━┷━━━━━━━━┷━━━━━┷━━━━━━━━━━━━━━┷━━━━┛5.5 表3 抗腫瘤藥物滲漏炎症反應時間┏━━━━━━━━━━━━━━━━━━━━━━━━━━━┓┃ 藥物 反 應 開 始 反 應 時 間 ┃┠———————————————————————————┨┃ 更生黴素 1~2 周 >2 周 ┃┃ 阿黴素 1~2 周 >2 周 ┃┃ 光輝黴素 1周 >2 周 ┃┃ 絲裂黴素 1周 >2 周 ┃┃ 長春新鹼 12~24 h >2 周 ┃┗━━━━━━━━━━━━━━━━━━━━━━━━━━━┛ 藥液外漏出現炎性反應的時間為1~2周,所以在注射時可疑有滲漏,即應按滲漏處理,切勿輕易放過而造成嚴重後果。 文獻報告一例阿黴素注射於一周後開始出現炎性反應,疼痛劇烈,有潰瘍形成,廣泛侵蝕肌腱韌帶,導致不可逆損傷。由於手背和腕部富於細小的肌腱和韌帶,藥液一旦外漏造成損傷極難處理。甚至致殘,因此對強刺激性藥物,不可在該處注射,宜用前臂較粗的靜脈。 6 預防靜脈炎 6.1 鎖安雲報道山西護理雜誌96,10262,馬鈴薯外敷結合頻普儀照射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的臨床觀察。將新鮮馬鈴薯洗淨切片約0.5cm厚的片狀並敷於患肢靜脈炎處12小時後,然後去除外敷的馬鈴薯片,用WS-模擬人體頻普儀照射患處,每次40分鐘,每日2次。馬鈴薯系薯類食物,食有大量澱粉、各種鹽類及龍葵素,龍葵素有緩解痙攣,減少滲出作用,區域性外敷可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6.2 高柏青、唐建華等報道中華護理雜誌 01,36(1)65,硝酸甘油貼劑用於預防化療所致靜脈炎。在化療開始時將直徑3.5cm的硝酸甘油貼劑(每24h約釋放出硝酸甘油5mg)貼於穿刺點前端約2-3cm處,貼上為24h,左、右手均隔日穿刺1次,各化療7次為一療程。硝酸甘油面板貼劑使藥物向面板粘膜吸收,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特別是小血管平滑肌。保持區域性血管擴張狀態,解除因藥物毒性刺激而致血管痙攣。預防靜脈炎效果較好。 6.3 宋小寧、邵俊惠報道山西護理雜誌97,11247,取口服維生素E膠丸(每丸100mg)1-2粒(視面板顏色而定),用針頭刺破取出內液,直接塗於變色面板處,再用玻璃棒或針梗輕輕塗勻並暴露,外蓋薄塑膠布,以免被衣服擦掉,而影響藥效。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劑,具有明顯抗氧化作用,能降低組織對氧的消耗,增強線粒體功能,影響核酸代謝和多種酶 功能。 6.4 方娟、範偉玲報道齊魯護理雜誌2001,7 457。2%654-2 10mg加0.9%NS 1ml混合均勻後,取3cm×4cm的棉片,浸潤藥物,溼敷於穿刺部位上方2-3cm處。654-2有顯著鬆弛平滑肌的作用,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迴圈,特別對疼痛敏感者起到止痛的作用,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6.5 趙建琴、丁榮雙等報道,諾維本致靜脈反應的預防,在推注諾維本(NVB) 前給1%地卡因溼敷, 並於推注NVB後推注地塞米松(或利多卡因)。研究表明,1%地卡因能抵制鈉離子進入細胞內,阻止鉀離子由細胞內向外流,減輕神經末稍膨體內小泡釋放乙醯膽鹼,保持細胞膜電位穩定, 阻止神經傳導, 從而有效地預防推注NUB引起靜脈反應及疼痛。地塞米松具有穩定溶酶體膜,有效地抑制炎症介質、組胺、五羥色胺成分釋放、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細胞對各種刺激的耐受性,對抗各種原因如物理、化學、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反應。利多卡因可以穩定細胞膜跨膜電位,減少各種刺激反應,還可以阻斷炎症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的傳出,有效地減少靜脈炎的反應。 6.6 注射方法不當常引起靜脈炎,應注意保護靜脈。用20ml溶劑溶藥靜推,或用靜脈衝入法,以減輕藥物對血管內膜的刺激。長期治療時需制定靜脈使用計劃,左右臂交替使用,使損傷的靜脈得以修復。因下肢靜脈易於栓塞,除上腔靜脈壓迫徵外,不宜採用下肢靜脈注藥。如靜脈已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需停止滴注,硫酸鎂溼敷。 7 化療藥物外滲致面板、組織壞死的治療及護理化療性藥物外滲致面板及組織壞死在臨床上治療非常棘手,藥物所播及之處潰爛以中心向外逐漸擴大,而邊界不清,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多麻煩,潰爛面不易癒合。 7.1 面板紫紅色紅斑期處理 應用0.9%NS 5-10ml加氟美松5mg、利多卡因100mg、距面板紅斑處1—2cm處進針,採取多點逐漸向中心部位邊注射邊進針(應避開血管),每日一次,此日觀察面板顏色、紅斑大小,詳細做好記錄,用此方法,大多數患者可阻止繼續擴充套件。 7.2 對面板潰爛的處理,一旦藥物外滲引起潰爛應高度注意,每日清創換藥1-2次,應用氯苯液200ml加慶大黴素16萬U、氟美松10mg區域性浸潤,或無菌紗布溼敷,減少汙染,並給予抗生素治療控制炎症,清除壞死組織,也可區域性塗磺胺嘧啶銀(AD-Ag),使區域性乾燥、結痂、新生肉芽形成。對於不癒合者可考慮外科植皮手術。 近年來,由於腫瘤患者的增加及種種原因、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是廣大護理工作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雖取得不少經驗及措施,供參考借鑑。並重視預防,加強護士的責任心及同情心。特別在輸注化療藥物前進一步確定針頭在血管內。對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長春新鹼、柔紅黴素、托馬克等藥物,稀釋少量溶液推注,使化療藥物很快進入血管,用藥完畢後,再用生理鹽水推注,應用生理鹽水前導後衝靜脈注射,降低區域性血管內的藥物濃度,縮短化療藥物在區域性血管內的停留時間,這樣避免了藥物對血管的持續刺激,減少了用藥時藥液滲漏到血管外,又有效地避免了靜脈炎、水泡、組織壞死等不良反應,使併發症降至最低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常規藥物還有 歐萊(七葉皂甙鈉),外用,塗抹。 土方藥物有:土豆片 外敷 一天更換4--5次,效果良好。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處理外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預防外滲的發生!步驟:1 停止化療2 保留針頭,患肢制動3 抽吸出殘留在針頭,輸液管中的藥物或是疑有外滲的藥物4 拔掉針頭5 避免外滲部位受壓6特殊化療藥物外滲時,按指導注射相應的解毒劑 7使用特殊藥物發生外滲,給予熱敷或冷敷處理8 抬高上肢9 通知醫生,並討論外滲部位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及拍片ps長春花鹼,長春地辛,長春新鹼等應在發生外滲24-48小時內每天至少熱敷15-20分鐘並抬高患肢阿黴素柔紅黴素等應區域性降溫發病機制:化療藥物進入血管周圍組織內引起組織變性、壞死甚至潰瘍形成。臨床表現: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腫脹甚至潰破。急救措施:1.立即終止注射;2.區域性普魯卡因+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可減慢化療藥物吸收和鎮痛;3.區域性冰袋冷敷侷限受損區域;4.區域性明顯腫脹者可用硫酸鎂溼敷以消除腫脹;5.如已發生潰瘍或水皰應進行外科處理;6.待炎症急性期過後可理療以促進恢復。預防措施:1.先從遠心端選擇血管;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復;確認血管通暢後再加化療藥,化療後用生理鹽水衝管減少血管刺激;如無特殊要求應調快注射速度。個人實踐經驗:化療藥物外滲重在預防,熟練的穿刺技術和血管的合理選擇是預防其發生的關鍵。 常見抗癌藥靜脈外滲的解毒方法1、氮芥 10%硫代硫酸鈉4ml與無菌注射用水6ml混合,區域性靜注5-6ml,外滲部位作多處皮下注射;數小時重複。解毒機制:加速烷基化。2、絲裂黴素 方法同上。另維生素C1ml區域性靜注。解毒機制:直接滅活。3、阿黴素 (1)50-200mg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區域性靜注,1%氫化可的松霜外敷;(2)8.4%碳酸氫鈉5ml+地米4mg區域性靜注,外滲部位多處皮下注射。解毒機制:減少炎症。4、柔紅黴素 8.4%碳酸氫鈉5ml+地米4mg區域性靜注,外滲部位多處皮下注射。解毒機制:減少藥物與DNA結合,減少炎症。5、放線菌素D 方法同絲裂黴素。解毒機制:減少藥物與DNA結合。6、卡氮芥 8.4%碳酸氫鈉5ml區域性靜注。解毒機制:化學滅活。7、長春新鹼、長春花鹼、足葉乙甙 8.4%碳酸氫鈉5ml或透明質酸酶1-6ml每隔數小時在外滲部位皮下多處注射,並採用熱敷。使用皮質類固醇和區域性冷敷會加重毒性。解毒機制:化學沉澱;加快外滲藥物的吸收、分散。以上資料參考王華慶主編《惡性腫瘤化療方案規範》及本科臨床實踐總結。化療期預防靜脈炎及藥物外滲的處理及防治 惡性腫瘤患者化療,由於抗癌藥物的反覆應用與長期靜脈穿刺給藥,易引起靜脈炎及藥物外滲。一旦發生藥物外滲,給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也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甚至患者留下終身殘疾。為解決臨床護理難點,因此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臨床研究,使藥物外滲處理得到有效控制。為使化療護士掌握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此併發症的病因、病理、外滲分類、預防及滲漏處理及防治等作分別敘述。 1 病因病理 1.1 化療靜脈炎主要是由於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管壁化學性炎症。 1.2 滲出藥物浸潤皮下組織,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炎性滲出,造成受損靜脈面板周圍形成水腫。 1.3 與細胞DNA結合的藥物最易引起組織壞死,反應可在刺激性藥物撤除後持續數週。 1.4 化療藥物的強酸、強鹼或高滲性刺激可誘導增殖細胞成熟停滯也可導致區域性組織毒性,造成內皮損傷。 1.5 配製藥物過程中,不按操作規程、加藥環境汙染,也可使小毛細血管的微粒進入血管,刺激損傷血管內壁,產生組織水腫,形成炎症。 2 臨床表現 2.1 在輸液過程中常表現為沿血管走行燒灼樣疼痛或區域性腫脹。 2.2 外滲注射部位區域性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如處理不及時或未加處理嚴重出現大水泡及簇泡疹,隨後出現區域性紫斑潰瘍、壞死。 2.3 紫色紅斑堅硬,燒灼樣疼痛,皮下組織受累,並活動受限。 2.4 由藥物刺激皮下組織,組織受損,刺激神經末稍引起放射性疼痛並累計頸、腋下淋巴結腫大、敗血症等。 2.5 潰瘍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漸蔓延皮下組織壞死,邊緣明顯有表皮增生,並不整齊。 2.6 “靜脈怒”反應 主要反應特徵是沿血管靜脈通路方向串狀皮疹,沿血管走向區域性有淺表的紅斑、水腫、硬結、奇癢、觸痛,個別患者表現為心悸、不適的感覺,停止用藥約一天內症狀消失,且無殘留組織損傷。此反應占3%,多在阿黴素應用中。 3 化療藥物外滲的分類 化療藥物外滲對皮下組織損傷的程度可分為三類: ①發瘡性化療藥物;②刺激性化療藥物;③非刺激性化療藥物,護士應熟練掌握各種藥物對區域性刺激的強弱。 3.1 發泡性化療藥物 是臨床上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由長春新鹼、諾維本、托馬克等、蓖環類抗腫瘤藥物、阿黴素、表阿黴素及絲裂黴素等,一旦滲入血管外,短時間內可發生紅、腫、熱、痛,甚至面板及組織壞死,也可導致永久性潰爛。 3.2 刺激性化療藥物 可引起輕度組織炎症和疼痛,不可導致皮下及組織壞死,如氮烯咪胺(DTIC)和足葉乙甙(VP-16)等。 3.3 非刺激性藥物 對面板及組織無明顯的刺激,如5-氟脲嘧啶(5-Fu)、順鉑(DDP)、甲氨喋呤(MTX)等。但也應引起注意。 4 預防措施 4.1 化療科護士首先要加強責任心,瞭解化療藥物的分類和毒性,特別對毒性較強的發泡性化療藥物,制訂靜脈使用計劃,選擇血管管徑粗、彈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靜脈輸注藥物。 4.2 對於惡病質患者長期用藥,血管充盈差,應主張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穿刺、PICC導管應用,可減少化療藥物外滲及靜脈炎。 4.3 在輸注過程中嚴密觀察區域性反應情況,巡視病房或更還液體時都要注意穿刺部位是否發生滲漏,確保液體通暢。 4.4 化療藥物稀釋後濃度高,需短時間輸注時更應密切觀察,與患者作好宣教知識,保護靜脈的重要性及外滲後所產生的後果,讓陪人積極配合。 4.5 對強刺激性藥物,病人初次用藥時,應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懼、著重指出藥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異常感覺及時告知護士,不要強忍受,造成組織壞死。 5 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及護理 5.1 化療藥物一旦外滲或發現星點跡象,來不得半點馬虎,即可立即停止輸注。保留針頭,接注射器抽出滲出液。再及時給予區域性面板常規消毒2—3遍,根據外滲部位大小,應用解抗藥物區域性多點封閉,封閉範圍應超過滲漏部位3cm,抬高患肢,冷敷24h,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滲漏情況記錄。每天由責任護士觀察區域性反應情況。 5.2 周蓮、姜明傑報道中華護理雜誌2000,35(2)119。50%葡萄糖20ml加25%硫酸鎂10ml和維生素B12500ug混合液浸溼紗布, 將紗布完全覆蓋在化療藥物滲漏處面板,冷敷2b。維生素B12參與體內許多化學代謝反應,促進受損面板粘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再生,防止傷口感染惡化,加速新生組織生長及修復毛囊、汗腺、皮下組織,起止痛作用。高滲糖(50%)及硫酸鎂(25%)為高滲溶液,溼敷後對區域性面板有消腫作用,且前者可給損傷組織的修復提供能量,從而有利於損傷恢復,總有效率達96%。 5.3 表1 常用抗癌藥物解毒劑┃ 藥 物 解 毒 劑 劑 量 作 用 ┃┠———————————————————————————— ┨┃更生黴素 硫代硫酸鈉10% 4ml 減低與DNA結合 ┃┃ACTD 或Vitc(50mg/ml) 1ml 減低與DNA結合 ┃┃阿黴素 碳酸氫鈉8.4%, 5ml 減低與DNA結合 ┃┃ADM 地塞米松4mg/ml 1ml 減輕炎症 ┃┃ ┃┃光輝黴素 硫代硫酸鈉10% 4ml 迅速鹼化 ┃┃MTH EDTA150mg/ml 1ml 減低與DNA結合 ┃┃ ┃┃絲裂黴素 硫代硫酸鈉10% 4ml 直接失活 ┃┃MMC 或Vitc(50mg/ml) 1ml 直接失活 ┃┃ ┃┃長春花鹼 碳酸氫鈉8.4% 5ml 化學沉澱 ┃┃VLB 或透明酸質酶150U/ml 1ml 促進藥物吸收 ┃┃ ┃┃長春新鹼 碳酸氫鈉8.4% 5ml 化學沉澱 ┃┃ACR 或透明酸質酶150U/ml加熱 1ml 促進藥物吸收 ┃┃ ┃┃卡氮芥 碳酸氫鈉8.4% 5ml 化學失活 ┃┃BCNU ┃┗━━━━━━━━━━━━━━━━━━━━━ ━━━━━━━┛5.4 表2 五例阿黴素外漏療效觀察┏━━━━━┯━━━━━━━━┯━━━━━━━━━━━━━━━━━━━━┯━━━━┓┃ │ │ 觀 察 結 果 │ ┃┃估計滲漏量│ 措 施 ├——┬————————┬————————┼————┨┃ │ │3天 │ 1周 │ 2周 │ 1 月 ┃┠—————┼————————┼——┼————————┼————————┼————┨┃ 病例 1 │碳酸氫鈉5ml IV │ │ 輕度疼痛 │疼痛輕 │ 痊癒 ┃┃ 3ml │氫化考的松5mg IV│ │ │無組織壞死 │ ┃┠—————┼————————┼——┼————————┼————————┼————┨┃ 病例 2 │碳酸氫鈉2ml IV │腫脹│ │腫脹消失 │ ┃┃ 4ml │ 2m H │瘀斑│ │輕度瘀斑 │ ┃┃ │氫化考的松25mgIV│活動│ │ │ 痊癒 ┃┃ │ 25mg H │受限│ │活動自如 │ ┃┠—————┼————————┼——┴————————┼————————┼————┨┃ 病例 3 │碳酸氫鈉 5ml H │ 末見到病人 │輕度紅斑和腫脹 │ 痊癒 ┃┃ 4ml │氫化考的松50mg H│ │ 無組織壞死 │ ┃┠—————┼————————┼—————┬—————┼————————┼————┨┃ 病例 4 │碳酸氫鈉 4ml IV │ │偶有腕痛 │腕痛減輕 │ ┃┃ 4ml │氫化考的松50mgIV│ │區域性無紅斑│區域性無疼痛無組織│ 痊癒 ┃┃ │ │ │腫脹或疼痛│壞死 │ ┃┠—————┼————————┼—————┼—————┴————————┼————┨┃ 病例 5 │碳酸氫鈉 2ml IV │區域性腫脹 │ │ ┃┃ 5~6ml │ 2ml H │ │症狀逐漸減輕無組織壞死 │ 痊癒 ┃┃ │氫化考的松50mgIV│疼痛、紅斑│ │ ┃┗━━━━━┷━━━━━━━━┷━━━━━┷━━━━━━━━━━━━━━┷━━━━┛5.5 表3 抗腫瘤藥物滲漏炎症反應時間┏━━━━━━━━━━━━━━━━━━━━━━━━━━━┓┃ 藥物 反 應 開 始 反 應 時 間 ┃┠———————————————————————————┨┃ 更生黴素 1~2 周 >2 周 ┃┃ 阿黴素 1~2 周 >2 周 ┃┃ 光輝黴素 1周 >2 周 ┃┃ 絲裂黴素 1周 >2 周 ┃┃ 長春新鹼 12~24 h >2 周 ┃┗━━━━━━━━━━━━━━━━━━━━━━━━━━━┛ 藥液外漏出現炎性反應的時間為1~2周,所以在注射時可疑有滲漏,即應按滲漏處理,切勿輕易放過而造成嚴重後果。 文獻報告一例阿黴素注射於一周後開始出現炎性反應,疼痛劇烈,有潰瘍形成,廣泛侵蝕肌腱韌帶,導致不可逆損傷。由於手背和腕部富於細小的肌腱和韌帶,藥液一旦外漏造成損傷極難處理。甚至致殘,因此對強刺激性藥物,不可在該處注射,宜用前臂較粗的靜脈。 6 預防靜脈炎 6.1 鎖安雲報道山西護理雜誌96,10262,馬鈴薯外敷結合頻普儀照射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的臨床觀察。將新鮮馬鈴薯洗淨切片約0.5cm厚的片狀並敷於患肢靜脈炎處12小時後,然後去除外敷的馬鈴薯片,用WS-模擬人體頻普儀照射患處,每次40分鐘,每日2次。馬鈴薯系薯類食物,食有大量澱粉、各種鹽類及龍葵素,龍葵素有緩解痙攣,減少滲出作用,區域性外敷可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6.2 高柏青、唐建華等報道中華護理雜誌 01,36(1)65,硝酸甘油貼劑用於預防化療所致靜脈炎。在化療開始時將直徑3.5cm的硝酸甘油貼劑(每24h約釋放出硝酸甘油5mg)貼於穿刺點前端約2-3cm處,貼上為24h,左、右手均隔日穿刺1次,各化療7次為一療程。硝酸甘油面板貼劑使藥物向面板粘膜吸收,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特別是小血管平滑肌。保持區域性血管擴張狀態,解除因藥物毒性刺激而致血管痙攣。預防靜脈炎效果較好。 6.3 宋小寧、邵俊惠報道山西護理雜誌97,11247,取口服維生素E膠丸(每丸100mg)1-2粒(視面板顏色而定),用針頭刺破取出內液,直接塗於變色面板處,再用玻璃棒或針梗輕輕塗勻並暴露,外蓋薄塑膠布,以免被衣服擦掉,而影響藥效。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劑,具有明顯抗氧化作用,能降低組織對氧的消耗,增強線粒體功能,影響核酸代謝和多種酶 功能。 6.4 方娟、範偉玲報道齊魯護理雜誌2001,7 457。2%654-2 10mg加0.9%NS 1ml混合均勻後,取3cm×4cm的棉片,浸潤藥物,溼敷於穿刺部位上方2-3cm處。654-2有顯著鬆弛平滑肌的作用,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迴圈,特別對疼痛敏感者起到止痛的作用,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6.5 趙建琴、丁榮雙等報道,諾維本致靜脈反應的預防,在推注諾維本(NVB) 前給1%地卡因溼敷, 並於推注NVB後推注地塞米松(或利多卡因)。研究表明,1%地卡因能抵制鈉離子進入細胞內,阻止鉀離子由細胞內向外流,減輕神經末稍膨體內小泡釋放乙醯膽鹼,保持細胞膜電位穩定, 阻止神經傳導, 從而有效地預防推注NUB引起靜脈反應及疼痛。地塞米松具有穩定溶酶體膜,有效地抑制炎症介質、組胺、五羥色胺成分釋放、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細胞對各種刺激的耐受性,對抗各種原因如物理、化學、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反應。利多卡因可以穩定細胞膜跨膜電位,減少各種刺激反應,還可以阻斷炎症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的傳出,有效地減少靜脈炎的反應。 6.6 注射方法不當常引起靜脈炎,應注意保護靜脈。用20ml溶劑溶藥靜推,或用靜脈衝入法,以減輕藥物對血管內膜的刺激。長期治療時需制定靜脈使用計劃,左右臂交替使用,使損傷的靜脈得以修復。因下肢靜脈易於栓塞,除上腔靜脈壓迫徵外,不宜採用下肢靜脈注藥。如靜脈已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需停止滴注,硫酸鎂溼敷。 7 化療藥物外滲致面板、組織壞死的治療及護理化療性藥物外滲致面板及組織壞死在臨床上治療非常棘手,藥物所播及之處潰爛以中心向外逐漸擴大,而邊界不清,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多麻煩,潰爛面不易癒合。 7.1 面板紫紅色紅斑期處理 應用0.9%NS 5-10ml加氟美松5mg、利多卡因100mg、距面板紅斑處1—2cm處進針,採取多點逐漸向中心部位邊注射邊進針(應避開血管),每日一次,此日觀察面板顏色、紅斑大小,詳細做好記錄,用此方法,大多數患者可阻止繼續擴充套件。 7.2 對面板潰爛的處理,一旦藥物外滲引起潰爛應高度注意,每日清創換藥1-2次,應用氯苯液200ml加慶大黴素16萬U、氟美松10mg區域性浸潤,或無菌紗布溼敷,減少汙染,並給予抗生素治療控制炎症,清除壞死組織,也可區域性塗磺胺嘧啶銀(AD-Ag),使區域性乾燥、結痂、新生肉芽形成。對於不癒合者可考慮外科植皮手術。 近年來,由於腫瘤患者的增加及種種原因、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是廣大護理工作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雖取得不少經驗及措施,供參考借鑑。並重視預防,加強護士的責任心及同情心。特別在輸注化療藥物前進一步確定針頭在血管內。對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長春新鹼、柔紅黴素、托馬克等藥物,稀釋少量溶液推注,使化療藥物很快進入血管,用藥完畢後,再用生理鹽水推注,應用生理鹽水前導後衝靜脈注射,降低區域性血管內的藥物濃度,縮短化療藥物在區域性血管內的停留時間,這樣避免了藥物對血管的持續刺激,減少了用藥時藥液滲漏到血管外,又有效地避免了靜脈炎、水泡、組織壞死等不良反應,使併發症降至最低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