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薦商12345678

    日本也是千年古國,有很多歷史文化名城,二戰美軍B_29轟炸機群展開對日本列島各大軍事目標、城市無差別轟炸時由於瞭解這些情況,專門派人到中國重慶會見了中國古建築專家梁思誠,請教建議哪些曰本名城不能炸;梁思考良久,在曰本列島地圖上用紅筆勾出了京都與奈良等兩座名城。美空軍信守承諾,致始致終沒有向這兩座名城投彈!

  • 2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首先你高估了沒文化的美國土鱉對歷史文化的敬重。

    “敵機反覆進行空襲,其重點是對大城市進行燃燒戰術……從6月起,對中小城市也開始進行燃燒彈轟炸。在此期間,4月7日,伊勢神宮地區被炸,同月13日,部分皇城和宮殿起火,明治神宮化為烏有。”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第1535、1536頁

    所以京都奈良有什麼不可以炸的呢?

    其次,你為什麼會覺得梁思成可以影響到美軍對日轟炸的決策。他擔任什麼樣的職務?有什麼樣的能量?別說他,就是比他再高几個等級的某些民國要人又能對美軍轟炸日本的決策產生什麼影響?不妨先代入進去想一下,在民國處於哪些位置才有可能影響到美軍的對日轟炸決策,再回頭看看梁思成。

    最後,誰說京都奈良沒挨炸呢?

    (表格出自日本防衛廳戰史室《本土防空作戰》第664頁)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京都雖然不是被炸的最慘的,但是受襲程度和京都處於同一水平以及比它還要低的也不少。那麼又該給他們編個什麼樣的理由呢?

    與德國相比,日本遭受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時間較晚。美國對日轟炸是為了摧毀其戰爭能力,以打擊工業區域為主。京都奈良這樣更側重於文化城市定位的都市當然不是首先要重點打擊的。

    反之,如果是對支撐日本進行戰爭有重要幫助的城市,就算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怎麼樣呢?

    大阪、神戶、名古屋,不都是有上千年,數百年曆史的名城,比美國歲數大多了,不照樣炸的他媽都不認識。

    (被空襲後的大阪)

    (被空襲後的神戶)

    (被空襲後的名古屋)

  • 3 # 足行探索發現

    靈宇:以德報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標誌著用更上一層樓的視野和方法,去解決平面上個各方的衝突。敵對各方在鬥爭中,需要這樣的胸懷!值得現代世人學習!華人對西方人這樣,西方人也對華人這樣!

    京都風光與奈良“唐招提寺” 。

    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 。

      奈良藥師寺在9月15日舉行了“梁思成彰顯演講會”。追隨梁思成30年以上的梁門嫡傳弟子,中國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現年85歲的奈良藥師寺率團來訪。他深切回顧了梁思成與日本的因緣情懷,回顧了梁思成對古都京都、奈良在二戰中免於盟軍轟炸而得到保全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著名日本畫家、長年致力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平山鬱夫是本次追思演講會的提案人。

      據悉,2010年,奈良將迎來遷都1300年紀念。為了讓更多日本人瞭解梁思成的貢獻,日方將在奈良為梁思成建立永久性的紀念銅像,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與此相呼應,中國方面也開始建設梁思成胸像,將於明年運至日本,讓出生在日本的梁思成相隔98年後能重回“出生的故鄉”。

      梁思成是中國著名建築家,也是清末維新派重鎮、國學大師梁啟超之子。1901年,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東京,童年時代隨流亡日本的父親輾轉於東京、橫濱和神戶等地,對美麗的日本及其享譽世界的古建築印象深刻。孩提時代,父親曾帶他去奈良法隆寺遊覽,還買來一隻烏龜讓他放生。那時正值大殿重修,梁啟超花了一元錢的香資把梁思成的名字刻在大殿的一片瓦上,以求佛祖保佑。但30多年後,這座古剎竟則因為這個名字而躲過了滅頂之災。

      1911年,梁思成離開日本;1972年,在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前8個月,梁思成過世——在超過60年的漫長歲月中,中日兩國發生過戰爭,梁思成的個人命運也經歷了變化,但他卻以建築學家和文化人的立場,超越了個人情仇和民族恩怨,為保護日本的古都和人類的文化遺產奉獻了心力。

      世人赴日本旅遊,必定要看兩大古都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築。這些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何以能夠逃過二戰戰火的破壞?1986年羅哲文訪日時解開了這個讓日本人一直困惑不解的謎題——這一切歸功於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梁思成一家與日本的恩怨非常複雜。抗戰爆發後,1937年,在十九路軍擔任炮兵校官的弟弟梁思忠在“淞滬會戰”中英年早逝;1940年,夫人林徽英的弟弟、飛行員林恆在保衛成都的空戰中壯烈殉國。出於對日本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梁思成進入中國營造學社後,拒絕與任何日本人來往。

      1944年,二戰出現重大轉折。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了大規模地毯式轟炸。時任“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接到特殊任務,負責編制一份淪陷區的文物建築表,並在軍用地圖上標註位置。梁思成與學生羅哲文不分晝夜地繪製地圖,而梁思成標記的地圖中有一份特殊的地圖,上面划著兩個圓圈,那便是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梁思成把地圖呈遞到盟軍司令部時,他解釋說:“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我恨不得炸沉日本。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一旦炸燬,是無法補救的。”梁思成的提議最終被採納,古都京都和奈良在盟軍的猛烈轟炸中奇蹟般得以保全,遍佈二都的宮殿、城牆和寺院也毫髮無損。據羅哲文回憶,1949年,奈良擁有1400年曆史的法隆寺金堂毀於火災,梁思成聞訊後心痛得流淚。

      在中國打擊“漢奸”、“特務”的特殊年代裡,梁思成生前對這段歷史秘聞一直三緘其口。1986年,羅哲文訪日時財揭開了歷史謎團,《朝日新聞》曾刊發了題為《古都的恩人是中國學者》的文章,盛讚梁的義舉。梁思成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觀念及其踐行,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早了近30年。更重要的是,他的選擇是建立在超越國仇家恨的基礎之上,尤其令人感佩。晚年梁思成描述對日情感嬗變說:“自懂事開始到1949年,近50年間的日本對我來說,總是交雜著善與惡、美與醜、愛與憎的矛盾思緒。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形勢的變遷,我對日本的憎恨和厭惡佔據了上風,以‘七•七事變’為界,對日本的愛情完全冷卻下來。然而,現在又再次燃起對日本的無限愛意。”

      今天,早已登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京都和奈良的文化財,每年吸引著國內外超過一億人次的遊客前往觀覽。梁思成作為古都的恩人、文化的良心、中日的紐帶,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緬懷。

    遊日本,如果想看一點兒文化,可以不逛東京“銀座”,也可以不上富士山和北海道;卻不該錯過日本兩大古都——京都和奈良。這兩座古城,保留著很多優雅而極富魅力的古建築,其中相當一部分,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進了“世界遺產名錄”。 京都,公元794-1869年原為日本首都,叫做“平安京”。直到明治天皇時代,政治中心才遷到了東京。上千年之久,日本歷代天皇都在京都居住。這裡是日本文化遺產的大本營,大約佔到全國的15%左右,而且,文化遺產的成色,在日本絕對是“老大”。(上圖:京都風光與奈良“唐招提寺”。) 奈良號稱“東方的羅馬”,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另外,還是“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早在3至5世紀,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國”的中心。6至7世紀,日本幾代天皇都曾此建都。留存下來的古建築有著名的平城宮,以及眾多的寺院、神社。其中,東大寺、興福寺、藥師寺、唐招提寺、春日大社等七處,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麼兩座文化重鎮,在“二戰”期間,也遭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日本侵略軍跑到亞洲各國去殺人放火搶地盤,作為元兇之地,日本境內的名城古都自然會安然無恙;可是,隨著侵略戰爭破產,日本本土便直接暴露在復仇的槍炮之下。京都和奈良,像兩件精美、悽婉的殉葬品,或許,一夜之間就可能被戰火化為灰燼。城裡的平民,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那麼,按照美國軍隊的進攻計劃,京都和奈良均屬被轟炸城市,它們將無一例外地變成一片廢墟。戰爭法則,只講成敗,不可能在意哪一方的罈罈罐罐、祖上遺產。看看日本鬼子是怎樣禍害中國的就清楚了。刺刀見紅,你死我活的時候,談論什麼文明、什麼文化,簡直是天方夜譚。“二戰”就要結帳了,充當劊子手的日本帝國,即將在自家榻榻米上,體味刀壓脖子的恐懼和絕望。正當京都和奈良,在末日到來之前,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誰也沒想到,奇蹟終於出現了。 挽救這兩座日本古城的“大救星”,正在四方奔走,此人既不是東瀛所謂“天照大神”,更不是泥菩薩過河的天皇陛下;而是一位著名的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 提到梁思成,就會想到梁夫人,那位被多情詩人徐志摩和著名學者金嶽霖苦苦追求的大家閨秀——林徽因。梁思成夫婦是同行,都把古建築當作了自己的生命。二人曾留下一段名言:“無論哪一座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裡,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歌唱時間漫不可信的變遷。” 梁思成出身名門,父親就是號稱清華”國學四大導師“的梁啟超。梁思成作為長子,寄託了父親太多熱望,他很小就接受中國古典文化的正統教育,隨後又獲得留學美國的機會。回國之後,他建立中國第一個建築系。作為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夫婦,始終把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當成命根子。即便生靈塗炭、戰火紛飛的戰爭年月,梁思成也沒捨得拋棄那些珍貴的古文化遺存。(上圖: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 其實,梁思成還很小的時候就和日本有過一段淵源。“戊戌變法”流產之後,梁啟超立刻逃亡日本。大兒子梁思成便在東京呱呱墜地。小孩兒在異國他鄉生活了整整11年,後來隨父親回到北平。這點緣分,使梁思成對侵略祖國的日本愛恨交織。據說,“九一八”剛剛爆發,他便第一個捲鋪蓋,憤憤地離開了東北大學。尤其痛心的是,弟弟梁思忠,竟然在慘烈的“淞滬會戰”為國捐軀;當飛行員的小舅子林恆,也在保衛成都的空戰中壯烈犧牲。正如張學良所說,和日本侵略者,既有國仇,也有家恨。就是這樣一位和日本有國仇家恨的知識分子,居然陰差陽錯地變成了京都、奈良這兩座日本文化古城的“救命恩人”。 1944年,美軍對日本本土實行了地毯式轟炸。曾不可一世的日本政府,早已喪失了反抗能力,只能和無辜國民一起,等著捱揍。美軍即將轟炸日本奈良的訊息傳出,中國內地無不拍手稱快,恨不得把小日本的老窩兒炸個稀巴爛,讓侵略者也嚐嚐家破人亡的滋味。偏偏梁思成如坐針氈,他正擔任所謂“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轟炸日本,他著得哪門子急?原來,梁思成接到了一項特殊任務,繪製淪陷區的文物建築表,繪製完成以後,還要在軍用地圖上明確標註具體位置。“淪陷區”屬於中國地盤兒,梁思成居然做了兩處特殊標記,一處是日本京都,另一處便是古城奈良。看似操不著的心,他卻因此而深深打動了美國軍方。 1945年初,美軍空軍已經摩拳擦掌,就要轟炸日本了。梁思成氣喘吁吁地趕到美軍設在重慶的指揮部,向布朗森上校陳述保護奈良城的重要性。美華人極其費解,為什麼和日本有深仇大恨的中國學者,居然替日本古建築說話。費解歸費解,美軍指揮部還是聽進了高度梁思成的意見,常規轟炸也好,投放原子彈也好,都躲開了古蹟眾多的京都和奈良。顯然,這方日本百姓沾了祖宗的光,最重要的是,中國學者梁思成,以知識分子的良知,保全了兩座古城及芸芸終生——這是古今罕見的高貴! 現在,有多少人知道梁思成的成就和胸懷?有多少日本人——尤其是京都和奈良的原著民還記得他們的救命恩人?當年,梁思成也想復仇,也想置身世外、看日本人的哈哈笑;他的人格與修養卻指示了另外一條道路。梁思成這樣解釋道:“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一旦炸燬,是無法補救的。”這話聽起來像一段高風亮節的先進英模報告,不管怎麼樣,梁思成精誠所至,為世界保全了京都和奈良——這與日本的國籍毫無關係。 有良知的日本人,為此感激涕零,《朝日新聞》曾專門發表文章《古都的恩人是中國學者》,張布梁思成的大恩大德。日本古建築權威福山敏男說:“梁思成先生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是他在‘二戰’中向美國提出了保護奈良和京都的建議,我們的古都才得以免遭濫炸而儲存下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中國有句古話:“受人點水恩,當以湧泉報。”不知京都和奈良的居民,是否還記得,當年那位給過他們集體生命的“大恩人”?記得也好,不記得也好,梁思成先生已經作古多年了。

    說起林徽因,我想起來老早就聽過樑思成的兒子,就是自然之友創始人梁從誡在報紙上說過當年他老爹向美軍提議避免轟炸日本古建築。

    發現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時,在二戰中保護了京都和奈良的學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蘭登·華爾納(Langdon Warner,1881-1955)。此人是梁思成1927年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導師。蘭登·華爾納二戰時服務於美軍的文物部門,提出禁止用燃燒彈和原子彈攻擊京都、奈良和其他日本古城的建議。為感謝他的努力,京都和鎌倉後來給他立了紀念碑。

    另一種說法是1945年夏季,美、英等國在太平洋上集結了兩百萬軍隊,對日本進行持續轟炸。因為梁思成的囑託,日本京都、奈良沒有被轟炸,日本最重要的兩個有著眾多古建築的古城得以儲存。日本人對這件事情非常感激,說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據說梁從誡有一次在日本講臺上說:“我父親做出這個建議是不容易的,我們家有兩個人直接死在抗日前線。”臺下的日本聽眾聽了梁從誡的陳述,鴉雀無聲。

    關於梁思成是否建議保護京都之事,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說他不清楚梁思成是否建議保護京都、奈良。有人猜測,梁思成保護京都和奈良的建議,是透過蘭登·華爾納產生作用的。

    梁思成保護日本古都的故事,在中國流傳了多年,已成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它引發了這樣的感嘆:梁思成保護了日本的古都,卻沒能保護住中國的古都。

    題圖的照片拍攝於日本京都的金閣寺,據說二戰時京都遭轟炸,一些寺廟被毀。戰後,殘餘的佛像無法安放,就放置在金閣寺的草坪上。

    引用:

    梁思成是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大師,人民英雄紀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樓滕王閣,均出自他的手筆。雖然無法與其父梁啟超相提並論,但是梁思成身上閃耀的光芒,直到今天,就連日本人也無法迴避。

    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梁思成只得帶著夫人林徽因和兒子梁從誡南下,在離重慶三百多公里的李莊落腳。1944年夏,抗戰形勢扭轉,進入戰略反攻階段。這天,幾個陌生人忽然出現在梁思成面前,他們奉盟軍司令部之命,前來邀請梁思成商議大事。聽明來意,梁思成二話不說,立即乘竹筏從水路出發,來到重慶。司令部早已等候多時,梁思成甚至來不及喝口水,一張軍用地圖已擺在面前。盟軍正在準備大規模轟炸日軍,為保護敵佔區的古建築不至於毀於炮火,所以專門把他接來請教。梁思成手拿著紅筆,在地圖上仔細圈點,每個重要部位都做了明示標記。圈點完畢,當他交還地圖時,稍作沉思,忽然說:“我還有個建議,希望另外兩個城市也能得到保護,但不在中國。”美華人感到奇怪,問他是哪兩個城市。他說:“日本的京都和奈良!”這是日本最負盛名的兩座古城,古建築林立。話一出口,所有人都大感意外,覺得不可思議。當時兩國交戰,正是你死我活之時,對於梁思成這個建議,就連司令部也不敢擅自做主。次年夏天,日軍兵敗如山倒,卻仍在垂死掙扎,拒絕投降。為打擊日軍的戰爭潛力,早日結束戰爭,盟軍在太平洋上集結重兵,對日本本土發起了持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直到日本宣佈投降。在連綿的炮火籠罩之下,日本國內幾乎只剩下了廢墟,唯有兩個城市倖免於難——京都和奈良。盟軍最終聽取了梁思成的建議!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大師的胸襟令人敬佩,日本人尤其心存感激,都說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後來,梁從誡赴日本演講,談及此事,眼眶溼潤地說:“父親當時做出這個決定是不容易的,我們家有兩個親人都犧牲在抗日前線!”臺下鴉雀無聲,無不動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指甲中間凹陷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