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集》簡介 是泰戈爾(1861~1941)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詩集之一,它包括300餘首清麗的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讀這些小詩,如同在暴風雨過後的初夏清晨,推開臥室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新、亮麗,可是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飛鳥集》英文字題名為Stray Birds.其中stray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鳥,有時還可指人。[編輯本段]《飛鳥集》賞析 《飛鳥集》的譯者鄭振鐸在譯完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後,曾深情地稱它“包涵著深邃的大道理”,並形象地指出,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叢叢的野花,在早晨的太Sunny下,紛紛地伸出頭來。隨你喜愛什麼吧,那顏色和香味是多種多樣的。” 談泰戈爾的作品,人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鬥的精神鼓舞。他的詩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啟示,則是他的詩的主要特徵。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他以—顆赤子之心,謳歌的是對人民的真摯的愛,抒發出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的讚頌。他的詩像珍珠一般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啟示著人們如何執著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這部思緒點點的散文詩集,乍眼看來,其內容似乎包羅永珍,涉及的面也比較廣,然而,就是在這種對自然、對人生的點點思緒的抒發之中,詩人以抒情的彩筆,寫下了他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從而給人們以多方面的人生啟示。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從誕生之日起,每個人就都開始了他(她)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旅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免會碰到許多事先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會有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那麼,如何去對待它呢?是感嘆命運,還是不斷進取?這顯然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人生課題。讀泰戈爾的詩,顯然會使你去選擇後者,因為泰戈爾給你的人生啟示是,不要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去流淚,錯過了今天的太陽,只要你能正視黑夜,並執著於黑夜的追求,那麼,閃爍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會給你報答的,它會給你力量,給你信心,去勇敢地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陽。如果你只是感嘆自己的命運而流淚,那麼,你不僅得不到群星的啟示,也會失去明天以至更久遠的太陽。 這就是泰戈爾詩歌的魅力,它告訴了你如何去做生活的強者,去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不是這樣嗎?你看,在對待愛情問題上,泰戈爾不也是這樣告誡你嗎? “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而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對待愛情,必須是忠貞的,只有雙方用愛來交換,才會獲得真正的愛情。如果玩弄愛情,人為地去製造種種的愛情懸念,那勢必是讓愛情懸在峭壁之上,隨時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泰戈爾認為,美麗的愛情是會給人生增添光輝的。因此,從人生的意義上來追求美好的愛情,不就能使每個人的人生更富有樂趣麼?相反,把追求愛情當作是享受,玩弄人生,那就必然是像峭壁上追逐愛情一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泰戈爾不僅是這樣告誡人們如何對待人生,而且也透過對一些無名小卒、無名花朵的禮讚,來倡導一種為創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獻身的人生精神。像那無名的花朵,比起蕭蕭的樹葉來,它沒有那暴風雨般的聲響,而是以它質樸、華麗的沉默,顯示出內在的美,裝點著大千世界,給人們帶來芬芳。人們不會因為那富麗堂皇的牡丹和絢麗多彩的菊花,而去卑視無名的小花。小花自有小花的性格,小花自有小花的芬芳,她純潔、簡樸、沉靜,不就是那默默地為人生而獻身的精神體現麼?又像那綠葉,儘管它沒有果實事業的尊貴,沒有花的事業的美麗,可是,它的價值不就體現在為果實、為花朵的陪襯和製造綠蔭麼?這種葉事業,是一種獻身的事業,人們不會輕視這種事業的,因為沒有葉的事業,也沒有果實的事業,沒有花朵的事業。泰戈爾深深感到,這種默默獻身的精神是無愧於人生的,正如“綠草是無愧於它所生長的偉大世界的”那樣,它的內在價值永遠顯示出人生的光輝。 有了這種人生的獻身精神和進取奮鬥精神,整個人生不僅顯示出它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也充分地顯示出世界的主宰――人的本質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增強生活的信念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泰戈爾說:“群星不怕顯得像螢火蟲那樣”,這就說明了人的本質力量的永恆性。正直、高尚、純潔的人,可能會一時被他人誤解,但是不會永遠被誤解,正如中國的民間諺語所說:“金子到哪裡都是閃光的。”是的,崇高的人格永遠顯示出它崇高的本色。這就是泰戈爾人生哲學的重要特徵之一。儘管“曾經受過苦,曾經失望過,曾經體會過‘死亡’”,人們也仍然會以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為樂,因為生活喚起了人們對人生的熱愛。 泰戈爾無疑是一位哲人,他給人的哲理啟示是具有多方面的人生涵義的。鄭振鐸曾說:“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隻要有人類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宛之詩,仍將永遠是由人的心中唱出來的。”是的,泰戈爾的詩,是從他心底裡流出來的,是他對人生深層領略的真誠感受,正如一位印度人所說:“他是我們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 (選自《繆斯之緣-五十篇外國文學名著評介》,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共收詩325首,初版於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考慮到這一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詩何以大多隻有一兩行。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簡短的篇幅為其鮮明特色。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認為,這些小詩“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可謂言之有理。[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聞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會名流。泰戈爾在這樣一個文壇世家環境的薰陶下,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才華橫溢的泰戈爾從小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1878年,他遵父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1880年回國,專事文學創作。 1884年,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 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1901年,泰戈爾在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 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 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 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曾多次出國訪問,並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一起組織反戰的和平團體。 30年代,當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泰戈爾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去之前,我向每一個家庭呼籲——準備戰鬥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 這位舉世聞名、多才多藝的作家,在漫長的六十多年創作生涯裡,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二百多個劇本和許多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文以及回憶錄、遊記、書簡等。其中1912年問世的著名詩集《吉檀迦利》,使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故事詩》和《兩畝地》是印度人民喜聞樂見、廣為傳誦的不朽詩篇。膾炙人口的《喀布林人》、《素芭》和《摩訶摩耶》均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贖罪》、《頑固堡壘》、《紅夾竹桃》等都是針對當時印度社會現實予以無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戲劇劇本。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製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爾與世長逝,享年81歲。[編輯本段]1、創作思想 思想發展與藝術成就 泰戈爾生逢急劇變革的時代,受到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但他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部分還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繽紛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觀念。他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國家與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但這使他的詩歌也蒙上了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另外,他提倡東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質文明。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滿了矛盾而表現在創作上。綜觀泰戈爾一生思想和創作發展 ,可大體分3個階段: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後,他積極參加反英政治活動,歌頌民族英雄,宣揚愛國主義,提倡印度民族大團結。 ②隱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積極參加民族運動,愛國主義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內容強的詩歌被帶有神秘意味的詩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詩歌的影響,宣揚的是愛與和諧。 ③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開始直至逝世,他又開始關心政治,積極投入民族解放鬥爭,作品的內容又充滿了政治激情,視野也開闊了,對世界和人類都十分關心 。可以說 ,泰戈爾一生的創作既有“菩薩慈眉”,也有“金剛怒目”。他的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編輯本段]2、創作歷程 泰戈爾童年時代即嶄露詩才,他的愛國詩篇《給印度教徒廟會》(1875)發表時,年僅14歲。1880年,19歲的泰戈爾便成為職業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還有戲劇和小說等作品。這些早期傷品的特點是夢幻多於現實,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期,詩集《心中的嚮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詩篇《兩畝地》(1894)的發表,標誌著泰戈爾從宗教神秘主義走向深刻的人道主義。這一時期的詩作還有《金帆船》(1894)、《繽紛集》(1896)第5部抒情詩集和一部《故事詩集》(1900)。此外,他還創作了6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的《素芭》(1893)、《摩訶摩耶》(1892)、《最活著,還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傑作之林。 1901年,泰戈爾為改造社會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1912年,這所學校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由於英國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個高潮,泰戈爾積極投身於運動並創作了許多愛國詩篇。這一時期是他創作的最輝煌時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詩集和8部英文詩集,其中《吉檀迦利》為詩人贏得世界性聲譽。這一時期重要的詩集還有《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飛鳥集》(1916)等。1910年,泰戈爾又發表了史詩性長篇小說《戈拉》和象徵劇《國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尋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發表了許多著名演講。這時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詩,分別收在《非洲集》(1937)、《邊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爾一生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餘種戲劇,還有大量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著和遊記、書簡等。此外,他還是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和畫家,曾創作2000餘首歌曲和1500餘幀畫,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為印度國歌。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 1941年4月,泰戈爾寫下最後的遺言《文明的危機》。同年8月7日,泰戈爾於加爾各答祖宅去世。[編輯本段]3、代表作品 重要詩作 《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 重要小說 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中篇《四個人》(1916), 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 重要劇作 《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 重要散文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編輯本段]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一貫強調印中兩華人民團結友好合作的必要性。 1881年,他寫了《死亡的貿易》一文,譴責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毒害華人民的罪行。 1913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誌》(《新青年》)第2期上發表他譯的《讚歌》4首。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中國讀者的敬仰。 1916年,他在日本發表談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動。 1924年,泰戈爾應孫中山先生之邀訪華,“泰戈爾熱”進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鄉時,“觀者如堵,各校學生數百名齊奏歌樂,群向行禮,頗極一時之盛。”他會見了梁啟超、沈鈞儒、梅蘭芳、梁漱溟、齊白石、溥儀等各界名流。 1924年,他訪問中國,回國發表了《在中國的談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以後,他屢次發表公開信、談話和詩篇,斥責日本帝國主義,同情和支援華人民的正義鬥爭。 1956年,周恩來總理回憶時說:“泰戈爾是對世界文學作出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他薰陶了一批中國最有才華的詩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響最深。郭沫若是中國新詩第一人,稱自己文學生涯的“第一階段是泰戈爾式的”。冰心是中國新文學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創作受到了泰戈爾的明顯影響,特別是詩集《繁星》和《春水》。她說:“我自己寫《繁星》和《春水》的時候,並不是在寫詩,只是受了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把許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裡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們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 幾十年來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譯本和評介著作為數很多。1961年為紀念他的百歲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爾作品集》。
飛鳥集》簡介 是泰戈爾(1861~1941)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詩集之一,它包括300餘首清麗的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讀這些小詩,如同在暴風雨過後的初夏清晨,推開臥室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新、亮麗,可是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飛鳥集》英文字題名為Stray Birds.其中stray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鳥,有時還可指人。[編輯本段]《飛鳥集》賞析 《飛鳥集》的譯者鄭振鐸在譯完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後,曾深情地稱它“包涵著深邃的大道理”,並形象地指出,泰戈爾的這部散文詩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叢叢的野花,在早晨的太Sunny下,紛紛地伸出頭來。隨你喜愛什麼吧,那顏色和香味是多種多樣的。” 談泰戈爾的作品,人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鬥的精神鼓舞。他的詩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啟示,則是他的詩的主要特徵。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他以—顆赤子之心,謳歌的是對人民的真摯的愛,抒發出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的讚頌。他的詩像珍珠一般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啟示著人們如何執著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這部思緒點點的散文詩集,乍眼看來,其內容似乎包羅永珍,涉及的面也比較廣,然而,就是在這種對自然、對人生的點點思緒的抒發之中,詩人以抒情的彩筆,寫下了他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從而給人們以多方面的人生啟示。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從誕生之日起,每個人就都開始了他(她)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旅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免會碰到許多事先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會有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那麼,如何去對待它呢?是感嘆命運,還是不斷進取?這顯然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人生課題。讀泰戈爾的詩,顯然會使你去選擇後者,因為泰戈爾給你的人生啟示是,不要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去流淚,錯過了今天的太陽,只要你能正視黑夜,並執著於黑夜的追求,那麼,閃爍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會給你報答的,它會給你力量,給你信心,去勇敢地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陽。如果你只是感嘆自己的命運而流淚,那麼,你不僅得不到群星的啟示,也會失去明天以至更久遠的太陽。 這就是泰戈爾詩歌的魅力,它告訴了你如何去做生活的強者,去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不是這樣嗎?你看,在對待愛情問題上,泰戈爾不也是這樣告誡你嗎? “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而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對待愛情,必須是忠貞的,只有雙方用愛來交換,才會獲得真正的愛情。如果玩弄愛情,人為地去製造種種的愛情懸念,那勢必是讓愛情懸在峭壁之上,隨時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泰戈爾認為,美麗的愛情是會給人生增添光輝的。因此,從人生的意義上來追求美好的愛情,不就能使每個人的人生更富有樂趣麼?相反,把追求愛情當作是享受,玩弄人生,那就必然是像峭壁上追逐愛情一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泰戈爾不僅是這樣告誡人們如何對待人生,而且也透過對一些無名小卒、無名花朵的禮讚,來倡導一種為創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獻身的人生精神。像那無名的花朵,比起蕭蕭的樹葉來,它沒有那暴風雨般的聲響,而是以它質樸、華麗的沉默,顯示出內在的美,裝點著大千世界,給人們帶來芬芳。人們不會因為那富麗堂皇的牡丹和絢麗多彩的菊花,而去卑視無名的小花。小花自有小花的性格,小花自有小花的芬芳,她純潔、簡樸、沉靜,不就是那默默地為人生而獻身的精神體現麼?又像那綠葉,儘管它沒有果實事業的尊貴,沒有花的事業的美麗,可是,它的價值不就體現在為果實、為花朵的陪襯和製造綠蔭麼?這種葉事業,是一種獻身的事業,人們不會輕視這種事業的,因為沒有葉的事業,也沒有果實的事業,沒有花朵的事業。泰戈爾深深感到,這種默默獻身的精神是無愧於人生的,正如“綠草是無愧於它所生長的偉大世界的”那樣,它的內在價值永遠顯示出人生的光輝。 有了這種人生的獻身精神和進取奮鬥精神,整個人生不僅顯示出它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也充分地顯示出世界的主宰――人的本質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增強生活的信念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泰戈爾說:“群星不怕顯得像螢火蟲那樣”,這就說明了人的本質力量的永恆性。正直、高尚、純潔的人,可能會一時被他人誤解,但是不會永遠被誤解,正如中國的民間諺語所說:“金子到哪裡都是閃光的。”是的,崇高的人格永遠顯示出它崇高的本色。這就是泰戈爾人生哲學的重要特徵之一。儘管“曾經受過苦,曾經失望過,曾經體會過‘死亡’”,人們也仍然會以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為樂,因為生活喚起了人們對人生的熱愛。 泰戈爾無疑是一位哲人,他給人的哲理啟示是具有多方面的人生涵義的。鄭振鐸曾說:“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隻要有人類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宛之詩,仍將永遠是由人的心中唱出來的。”是的,泰戈爾的詩,是從他心底裡流出來的,是他對人生深層領略的真誠感受,正如一位印度人所說:“他是我們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 (選自《繆斯之緣-五十篇外國文學名著評介》,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共收詩325首,初版於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考慮到這一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詩何以大多隻有一兩行。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簡短的篇幅為其鮮明特色。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認為,這些小詩“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可謂言之有理。[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聞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會名流。泰戈爾在這樣一個文壇世家環境的薰陶下,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才華橫溢的泰戈爾從小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1878年,他遵父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1880年回國,專事文學創作。 1884年,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 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1901年,泰戈爾在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 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 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 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曾多次出國訪問,並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一起組織反戰的和平團體。 30年代,當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泰戈爾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去之前,我向每一個家庭呼籲——準備戰鬥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 這位舉世聞名、多才多藝的作家,在漫長的六十多年創作生涯裡,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二百多個劇本和許多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文以及回憶錄、遊記、書簡等。其中1912年問世的著名詩集《吉檀迦利》,使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故事詩》和《兩畝地》是印度人民喜聞樂見、廣為傳誦的不朽詩篇。膾炙人口的《喀布林人》、《素芭》和《摩訶摩耶》均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贖罪》、《頑固堡壘》、《紅夾竹桃》等都是針對當時印度社會現實予以無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戲劇劇本。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製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爾與世長逝,享年81歲。[編輯本段]1、創作思想 思想發展與藝術成就 泰戈爾生逢急劇變革的時代,受到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但他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部分還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繽紛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觀念。他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國家與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但這使他的詩歌也蒙上了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另外,他提倡東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質文明。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滿了矛盾而表現在創作上。綜觀泰戈爾一生思想和創作發展 ,可大體分3個階段: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後,他積極參加反英政治活動,歌頌民族英雄,宣揚愛國主義,提倡印度民族大團結。 ②隱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積極參加民族運動,愛國主義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內容強的詩歌被帶有神秘意味的詩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詩歌的影響,宣揚的是愛與和諧。 ③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開始直至逝世,他又開始關心政治,積極投入民族解放鬥爭,作品的內容又充滿了政治激情,視野也開闊了,對世界和人類都十分關心 。可以說 ,泰戈爾一生的創作既有“菩薩慈眉”,也有“金剛怒目”。他的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編輯本段]2、創作歷程 泰戈爾童年時代即嶄露詩才,他的愛國詩篇《給印度教徒廟會》(1875)發表時,年僅14歲。1880年,19歲的泰戈爾便成為職業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還有戲劇和小說等作品。這些早期傷品的特點是夢幻多於現實,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期,詩集《心中的嚮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詩篇《兩畝地》(1894)的發表,標誌著泰戈爾從宗教神秘主義走向深刻的人道主義。這一時期的詩作還有《金帆船》(1894)、《繽紛集》(1896)第5部抒情詩集和一部《故事詩集》(1900)。此外,他還創作了6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的《素芭》(1893)、《摩訶摩耶》(1892)、《最活著,還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傑作之林。 1901年,泰戈爾為改造社會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1912年,這所學校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由於英國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個高潮,泰戈爾積極投身於運動並創作了許多愛國詩篇。這一時期是他創作的最輝煌時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詩集和8部英文詩集,其中《吉檀迦利》為詩人贏得世界性聲譽。這一時期重要的詩集還有《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飛鳥集》(1916)等。1910年,泰戈爾又發表了史詩性長篇小說《戈拉》和象徵劇《國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尋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發表了許多著名演講。這時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詩,分別收在《非洲集》(1937)、《邊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爾一生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餘種戲劇,還有大量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著和遊記、書簡等。此外,他還是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和畫家,曾創作2000餘首歌曲和1500餘幀畫,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為印度國歌。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 1941年4月,泰戈爾寫下最後的遺言《文明的危機》。同年8月7日,泰戈爾於加爾各答祖宅去世。[編輯本段]3、代表作品 重要詩作 《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 重要小說 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中篇《四個人》(1916), 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 重要劇作 《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 重要散文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編輯本段]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一貫強調印中兩華人民團結友好合作的必要性。 1881年,他寫了《死亡的貿易》一文,譴責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毒害華人民的罪行。 1913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誌》(《新青年》)第2期上發表他譯的《讚歌》4首。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中國讀者的敬仰。 1916年,他在日本發表談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動。 1924年,泰戈爾應孫中山先生之邀訪華,“泰戈爾熱”進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鄉時,“觀者如堵,各校學生數百名齊奏歌樂,群向行禮,頗極一時之盛。”他會見了梁啟超、沈鈞儒、梅蘭芳、梁漱溟、齊白石、溥儀等各界名流。 1924年,他訪問中國,回國發表了《在中國的談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以後,他屢次發表公開信、談話和詩篇,斥責日本帝國主義,同情和支援華人民的正義鬥爭。 1956年,周恩來總理回憶時說:“泰戈爾是對世界文學作出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他薰陶了一批中國最有才華的詩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響最深。郭沫若是中國新詩第一人,稱自己文學生涯的“第一階段是泰戈爾式的”。冰心是中國新文學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創作受到了泰戈爾的明顯影響,特別是詩集《繁星》和《春水》。她說:“我自己寫《繁星》和《春水》的時候,並不是在寫詩,只是受了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把許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裡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們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 幾十年來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譯本和評介著作為數很多。1961年為紀念他的百歲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爾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