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皛舒

    哈哈哈,現如今存世的《蘭亭序》都是摹本。王羲之親筆書寫的早就不知所蹤了。所以,這種新聞沒有探討價值。^o^

  • 2 # 不二齋

    由文保會和北京天鑑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古代書畫量子檢測會在北京舉辦,在參加量子檢測的眾多書畫作品中,有一幅作品異常的搞笑,這是一幅由珠三角收藏家收藏的祖傳王羲之《蘭亭序》,這樣一幅有柳公權“鑑定”、褚遂良、米芾“題跋”的作品,竟然通過了量子年代檢測,還被估價5個億,讓我們看一看這幅王羲之的《蘭亭序》。

    我們看這幅作品的筆跡,完全沒有魏晉人的氣韻和唐代人的嚴謹,分明是近現代人所為,我們知道王羲之除了馮承素版本的《蘭亭序》,還有很多臨摹本,這幅作品和王羲之其它的作品也沒有風格上的關係,而且這樣的書法水平放在王羲之的名下也實在可笑。

    但這並不是重點,最搞笑的是這幅作品還配上了褚遂良、米芾以及柳公權的題跋。

    比如下面這幅圖就是作品上的柳公權的提拔,“書聖珍品,傳世寶藏”,落款更有意思,“公權鑑定”,公權是柳公權還是一個鑑定組織?說是柳公權,可這書法竟然沒有一點柳公權的味道。

    除了柳公權,這幅作品還配有褚遂良題跋,“書聖筆痕”落款為褚遂良。可是看其書法風格,也沒有一點褚遂良書法的意思。當然,上面米芾的題跋也是一樣。

    可以說正文內容和三位名家的題跋風格很相近,有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因為無論是褚遂良、柳公權還是米芾,都有著大量的書法作品傳世,他們的書法風格還是基本穩定的,單從他們的書法風格就可以推斷這幅《蘭亭序》作品並不是王羲之的真跡。

    雖然在紙張的年代上騙過了量子的檢測,不過造假者對書法並不精通,造出來的作品驢唇不對馬嘴,這麼多專家的把關下還能被估值5個億,實在荒誕。

    這可是上億的專案,造假都不能認真一點嗎?

  • 3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量子檢測為王羲之《蘭亭序》究竟是不是真跡?這個問題,從網上所發的圖片來看,應該說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不是真跡。甚至於可以說,文後所列舉的褚遂良、柳公權、懷素、米芾等書家的題跋都不是真跡。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對比王羲之流傳下來的墨跡,在用筆上沒有一幅與此墨跡類似。而且,精神狀態也大打折扣。不是書生意氣的翩翩少年,好似昏沉迂腐的怏怏老者,整體氣息俗不可耐。當然,我們不否定量子檢測的“科學性”。但據說該儀器只是對紙張、鈐印、裝裱等進行證據鏈的檢測。這種檢測只能說明是一件“古物”,並不能證明“真偽”,更不能確定是王羲之所書。由此可見,這是一件用古代“文房四寶”,來偽造歷代書家真跡的“假冒偽劣”的藝術作品。所以說,辨別藝術作品的真假,有時“科學”還真不適合這個“學科”。

  • 4 # 祖顯忠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奇鑑怪論,何其離譜。

    蘭亭真跡,離題萬里。

    痴人說夢,騙人騙已。

    唐皇隨葬,無可爭議。

    如若真品,何止5億。

    玩笑開大,實屬滑稽!

  • 5 # 老陳聊書法

    這個問題似乎應該改成“量子檢測是不是科學?”

    2011年,北京中嘉國際公司舉辦的“古代玉器專場拍賣會”上,以2.2億的價格拍賣成交了一件“漢代青黃玉龍鳳紋梳妝檯(含坐凳)”。但是,不僅專家表態,而且一般人也大概知道漢代中國還沒有出現凳子這物件,凳子是隋唐時期逐漸普及的。後來有網友發聲:作假不專業。

    按理說如此明顯的作假沒有討論的必要,但是古代書作之中也有以假當真的事情。比如王獻之的《中秋貼》,懷素的《古詩四帖》等,鑑定的依據是某位書法大家的個人論斷。所以,以假為真這種事是有傳統的,古代是權力社會,書法這東西的好壞真偽自然也是老大說了算的,也許造假者們以為老大能吼得住場面呢,就像書協領導在位時畫作可以賣到千萬,一旦卸任則幾萬元也轉賣不了。

    另外,書法界在強調書家的個人風格時滔滔不絕,不惜筆墨,可是反過來以書家風格鑑別書作時卻似乎把這個書家主要特點忘得一乾二淨。《中秋貼》就是個明證,以王獻之的風格如何寫出後人的特色?哎,關於書法其實還有諸多唯心教條的觀念存在啊,你看看,科學的量子檢測這種高科技都被用來為唯心主義的妄念服務了。

  • 6 # 使用者創維

    一個古人寫了一篇蘭亭序,後人就將他的這篇書畫當神拜,當爹孃敬,硬說是國寶,可見極少人就是愚昧不化,成了神經病!

    一張紙上幾百個字,就成了無價之寶,這些人被神話給洗腦了,整天昏昏沉沉!

  • 7 # 長劍不出鞘

    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鬧劇。

    量子檢測,現在應用於鑑古,誰把原理講清楚了?開展了技術真實有效性比對測試了嗎?加上“量子”倆字好牛X,好玄幻啊!查查這家主持測試公司天鑑量子公司,成立於2018年初,一開始名字叫“安享家”——“俺想家”!多麼純情的公司啊!8月份改名天鑑量子,哇塞,瞬間高大上有沒有?12月份,突然在原來的什麼酒店經營管理等亂七八糟營業範圍上加了古董鑑定等等東西,沒過倆月就找到了《蘭亭序》這樣極致的東西鑑定之,天啊,是不是踩到天下無狗屎的境地了!

    再看新聞那個“文保所”,好不好露個全名出來?我前幾天看有幾個阿姨弄了個小學生“作業文具保管所”,是不是這家啊?

    再看這份真跡蘭亭序,咱晉唐筆法氣韻都不談——因為沒標準!但是文中邏輯漏洞百出,比如有網友指出,此幅首尾題跋的紙張製作年份

    都是公元643年:誰裝裱作品還要留老長老長的空白紙,等著後人提拔?

    尤其搞笑,還留了“公權鑑定”!這是書聖神作,在皇陵安放,好你個柳公權,見到皇陵裡的東西還敢留書?還敢“鑑定”?我算知道柳公權是怎麼死的了——這是氣死的啊!

    這家天鑑量子公司,玩這麼一出,為啥?吸流量?豎名號?以利度之,沒想明白這家的玩法!唉,恕我想象力不夠豐富。

  • 8 # 臨池管窺

    國內文物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的沉浮淘沙、去偽存真,直至光環褪盡。拋開眾多紛亂煩煩繞的經驗教訓不說,至少如今已教會人們相信“天上掉不會餡餅”這一真理了。

    但如今天上卻真的掉下了“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這一個大餡餅,看看大眾的反應就可知道,還是有些公司,一些人“太不識時務”了,單憑此一點,便可知道這種造假手段是多麼的笨拙,其用心是多麼惡劣了。說嚴重點,一旦有人“入局”,這便是犯罪,他們就等著吃“獄餅”吧。

    這個騙局唯一亮點,便是“植入”了“量子鑑定”這一套路。但可笑的是這一“團伙”可能連“量子”是怎麼回事都還搞不明白。在此我也並不想說明什麼是“量子運用”,因為我也不知道,所以“騙子”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混淆人們的視聽,至少也能在這種“巨大反差”中獲取眾人關注的熱點,提高其公司知名度。

    我也不想評價這幅“蘭亭序”的真偽,因為用“膝蓋”就可判斷這就是菜市場犄角旮旯地攤上的“水貨”。因此還有人斷定這是民國年間的偽作,我也在此奉勸這些人們:眼界還需提高,貪心的祟念還須祛除。。。

  • 9 # 彭曉韜

    一群連量子到底是什麼都不清楚的人就可以參加研討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怎麼不來個奈米檢測研討會啊?!前幾年的奈米熱時這群人沒趕上嗎?

    建議喜愛量子的人們還是多學習學習什麼是量子為好!

  • 10 # 子衿書法

    直接說吧,這就是一場鬧劇。

    這場鬧劇中,不只是有《蘭亭序》一件作品。還有其他書法繪畫作品。陸機,王羲之,王珣,吳道子,李世民,武則天,趙佶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董其昌,在當天的鑑定中,扎堆的出現。把真跡當成了什麼?隨隨便便一大堆,批發零售,任君選擇?他們的心太急切。方舟子在看到這個新聞時寫到:他們的要價不是博物館所承擔得起的,土豪看了也不敢買。應該找一個名氣不大,價格不是太高的作品。

    真想踢方舟子一腳。雖然他是在否定這件事,卻無意間教了作假人一招。這個書畫量子檢測儀是件什麼神器?我們不知道這個高科技產品。它的精確度能夠精確到年,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事。就是目前最先進的檢測方法,也只能有個大概的範圍。高科技的東西我不懂,就不做評論了。還是來看看這件真跡的樣子吧。

    王羲之的真跡雖然世人都沒有見過。不過,從歷代臨摹者的格式上來看,大家都是一個格式,而這一件很獨特。其它人的臨作都是十一、十二字一行。這一件則是六、七字一行。不知道是王羲之秘密寫的這一件?還是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這些唐代李世民身邊的大臣,被李世民用假的《蘭亭序》給他們臨摹。馮承素也是用的假《蘭亭序》作摹本?

    這件作品的另外一個大破綻,少了四十二字,還有塗抹掉的二字。為什麼會少了?計算失誤,紙不夠寫了。還有,最後的一個字:“文”,也暴露出破綻。“文”在原作中是塗抹掉了一個“作”字後補上去的。在這篇真跡中,所有塗改的地方都模仿了,(除了漏掉的四十四字裡的塗抹),獨獨這裡沒有模仿,是眾人錯了?還是這篇真跡的人粗心忽略了?

    我承認,真跡完全有可能有多件。比如一個書法家,同樣的作品會寫多遍。但不管寫多少遍,風格是不變的。我們從這篇真跡中看到,用筆完全異於其它的臨摹作品。倒是後面的那些褚遂良、懷素、柳公權、米芾等人的題跋,用筆卻出奇的一致。姑且不論懷素與柳公權的時間出現的混亂。只是用筆,不論你的字型是何形態,筆法是隱藏不了的。

    《蘭亭序》,熱愛書法的人哪一個對他的瞭解都不少。上面的一絲一毫細微的不同,都會引起大家的熱議。更不用說這個真跡上的字,如果王羲之的水平是這樣,“書聖”的稱號就應該換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皮包失去光澤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