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見花

    目前的汽車變速箱除了傳統的手動變速箱之外。在自動變速箱的領域基本上有以下的三種…它們分別是cvt無級變速箱,傳統的AT自動變速箱還有最近這10多年被大眾帶動才興起的雙離合變速箱。當然如果你硬要說AMT也屬於自動變速箱,那我也無話可說!其中,cvt無級變速箱被日系品牌所鍾愛。而AT自動變速箱則比較的傳統受到更多品牌的廣泛青睞。而其中4at自動變速箱則屬於相對比較老舊的一種AT自動變速箱。而為了使cvt無級變速箱也能感受到換擋的衝擊,很多如今的cvt無級變速箱也會人為的設定一些檔位,而7速的無級變速箱就是其中一種。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4AT和模擬7速的cvt。

    cvt無級變速箱在眾多日系品牌的小型車裡面最為常見。但最近這些年日系品牌的中型轎車以及緊湊級SUV車型甚至中型SUV車型也都紛紛開始採用這種自動變速箱。這一方面是由於cvt無級變速箱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變得可以承受更大的扭距,而另一方面也是迫於外部的壓力所致!一般來說cvt無級變速箱由於採用的是鋼帶傳動,相比那些採用齒輪傳動的變速箱,其承受的扭距會更小。所以並不適合配合大排量的發動機使用。而小型車採用的小排量低功率的發動機與cvt無級變速箱配合就非常的不錯。由於採用鋼帶傳統cvt無級變速箱並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檔位一說!所以它的整體加速會非常的平順。由於動力加速過程不會中斷,所以它的燃油經濟性表現也會非常的出色!但也正是因為採用了鋼帶傳動在加速時不會給人以換擋的質感,對於那些熱愛操控的人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如今的很多cvt無級變速箱也就人為的會設定一些所謂的檔位,讓本身無級的變速箱產生了有級的感覺。這其實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既然是cvt無級變速箱,它的優勢就是平順性。又何苦人為的設定檔位呢?

    而4at自動變速箱在如今的車型裡面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基本上在我們中國產自主品牌低端的車型裡面才會採用像長安的逸動dt,吉利遠景,以及我們中國產自主品牌旗下的一些低端的小型SUV車型身上會有搭載。它的優點是成本低廉,質量可靠。但缺點卻是加速不夠平順,換擋頓挫感比較強烈,燃油經濟性表現比較差!總體來看,在如今普遍6at自動變速箱的時代,4at自動變速箱明顯是落後於時代的!尤其是在如今注重環保的大趨勢之下,更是如此!所以相比目前整體各方面表現更加出色的cvt無級變速箱,4at自動變速箱並不值得為大家推薦!相比4at自動變速箱,cvt無級變速箱具有更好的加速平順性,燃油經濟性,甚至透過這些年的技術發展質量穩定性也不弱於4at自動變速箱!而其中模擬7擋的cvt無級變速箱是在傳統的cvt無級變速箱上加入了人為的檔位設定,本質上和一般的cvt無級變速箱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而且這樣的做法只會丟失掉cvt無級變速箱平順性這個最大的優點,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設計!再增加一定成本的同時,並不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加速體驗!

  • 2 # 懂車一號

    這也問題真是小白提出的,4速at能和模擬7速CVT 比嗎?!就是7速10速at來比CVT 都不輸,因為定位不同比什麼?!各自的優點對方都比不了!

    日本車省油的印象都集中在銷量巨大的車型上,最主要功臣就是無級變速CVT 技術的牛逼,CVT 結構決定了是最省油的變速箱,沒有之一!日本掌握無級變速核心技術,所以日系車多用CVT ,美國和德國這個技術很落後,所以在油耗上永遠比不過日系車,這個就是日系車的奧秘所在,可謂獨門絕技!但是CVT 的關鍵部件鋼鏈卻掌握在德國博世手中,現在由於鋼鏈的技術革新,CVT 已經相當了得,大扭矩500牛,加速快耐用,日產加特可是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無級變速廠家,其他說啥本田,豐田CVT 厲害的基本上就是小白,銷量連加特可零頭都不到,日產加特可專業做CVT 多少年接近瘋狂,專業專業專業,重要的話說三遍。新Teana上用的是最先進的無級變速,6.4秒加速厲害的同時超級省油。所以CVT 是德國技術和日本技術的集大成者,未來變速箱趨勢。日系車也因為這款變速箱而一直油耗相對其他車更低,而不是因為所謂的鋼板薄,無稽之談。

    CVT 可以在相當寬的範圍內實現無級變速,可獲得傳動系與發動機工況的最佳匹配,依靠變速器 無級調速來適應汽車的各種速度,使發動機長時間工作在最佳工況,因此可以提高發動機燃燒效率, 燃油經濟性相應地得到提高。CVT 能與發動機實現閉環控制,充分調動發動機的最大扭矩,其減速增扭的效能明顯優於MT和AT,所以裝配在需要強調扭力的SUV車型,CVT 汽車的加速效能(0~100km/h)比 AT 汽車提高7.5%~11.5%,高速狀態加速性優於MT汽車。CVT的特性使動力效能明顯優於手動變速器(MT)和自動變速器(AT)。CVT 可以改善駕駛舒適性能。CVT沒有檔位,變速過程連續而線性,提速無換擋衝擊,急加速時沒有AT的退檔頓挫現象。CVT 的可靠性與壽命主要取決於金屬帶傳動元件材質,據荷蘭 VDT 公司技術資料稱,現在新的設計和技術已經解決了 CVT 過去存在的問題,80 萬套 CVT 在世界各地試用的結果,出現故障的只有200 套,故障率為 0.25%。可見,該系統質量高,使用可靠。採用高強度優質材料、精密製造技術使 CVT可達到與發動機相同的壽命並終身免維護。給大家看看加特可CVT 多麼複雜,帶齒輪副箱。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66號車評

    AT變速箱的造價要比CVT貴不止一倍,這兩者的區別如下:

    AT變速箱

    4AT也就是4擋自動變速箱,AT箱子的主要部件是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組,這兩者根據車速、油門深度等,由液壓系統推動連桿來改變齒比,從而改變速度。AT變速箱技術最成熟,構造也相對複雜,其中以豐田4AT最為出名,由於AT變速箱是跟手動變速箱一樣靠齒輪咬合來傳輸動力,所以能承受較大的動力輸入,3.0L、6.0L六缸發動機等大功率發動機一般匹配的是AT變速箱。油耗方面,4AT也可以很省油,一般高速120轉速在3000轉,比5速手動的轉速要低,其實4AT變速箱只要看廠家的調校與匹配,匹配不好,會有頓挫和異響。

    CVT變速箱

    CVT變速箱是結構最簡單的一種箱子,主要部件是兩個錐形輪和一條鋼帶,隨著錐形輪之間直徑的改變,可以變換出無限種速度,所以CVT換擋最平順。CVT模擬7速,不是有真實的7個檔位,而是模擬出來的,理論上可以模擬出20個、50個檔位,區別不大。但由於CVT動力傳輸只是靠一根鋼帶,而鋼帶上面的摩擦凹槽會隨著時間積累會有磨損,並且由於鋼帶不是像齒輪那樣的高密度咬合,一旦匹配到馬力較大的發動機上,就會出現打滑情況,所以一般高功率發動機不會裝配CVT,CVT一般裝配在2.0L以下的小排量發動機上。油耗方面,跟AT一樣很省油,主要還是看廠家的調校了。

  • 4 # swzyp1

    首先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AT是要比CVT好的,但是拿4AT和模擬7速的CVT比,誰好誰壞就不好說了,因為每個廠家使用的變速箱都不一樣,哪怕同樣都叫4AT或CVT都是有著天壤之別,你看應該拿搭載相關變速箱的車型來比較,比如豐田以前的4AT和奧迪以前的CVT,毫無疑問是豐田的4AT更好。比如拿標誌的4AT和日產的CVT比,那肯定是日產的CVT更好。

  • 5 # 鯨魚Auto

    AT和CVT變速器都是自動變速器,它們各自的特點:

    自動變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是由液力變扭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其中液力變扭器是AT最重要的部件。作為應用最廣泛的自動變速器,目前來看是穩定性最好的,操作簡便,能夠根據路面狀況自動變速變矩,有效的避免發動機超速、超負荷工作,可靠性高,技術成熟;缺點是結構複雜,精密度高,維修比較麻煩,傳動效率相對較低,油耗相對較高,價格也比較昂貴。

    無極變速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主要靠主、從動輪和金屬帶來實現速比的無級變化。CVT變速箱可以提高整車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動力平順,改善駕駛員的操縱方便性和乘員的乘坐舒適性。不過CVT變速器在發動機急加速時,錐輪就有可能無法夾緊金屬鏈帶,造成打滑,不適用大扭矩的傳遞,動力性上沒有很強勁的感覺。而且,CVT的製造成本高,現在多搭載於日系車上。

    模擬7速CVT變速器,就是調教CVT的換擋邏輯,讓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7AT的換擋特性。但如果全部模擬AT的換擋,那麼CVT本身平順性和經濟性就體現不出,所以一般CVT變速器是在高速時模擬AT,可以擁有與AT差不多的動力效能。CVT變速器高速時的動力也是不弱的。

    模擬7速CVT變速器與4AT,首先從技術上來說,7速CVT的技術水平要比4AT高,到現在AT的技術最高已經可以做到10AT,4AT往往是在一些基礎的小車上才會搭載,7速CVT變速器近幾年才發展起來,技術新度高;油耗方面,7CVT作為後起之秀,CVT的研發主要是為了油耗的改進,它充分發揮了AT的升檔功能,理論上可以做到無限升檔,這讓發動機轉速一直處在對油耗有利的狀態,傳動效率更高,4AT是沒法比的;平順性方面,兩個錐輪的傳動基本上沒有較大的振動,動力平穩變化,駕乘體驗很好;在動力方面,4AT的承載扭矩的能力更強,承受較大的動力輸入,起步加速效能很好,這是CVT變速器做不到的;變速器的質量穩定上,發展這麼就4AT的穩定性沒的說,基本上故障率很低,早先CVT的技術不成熟,容易出現問題,但現在經過發展,穩定性也是有了不小的提升。單純的4AT是比不過7速CVT變速器的,這不意味著AT不如CVT,個人還是喜歡AT變速器,6AT與7CVT就是各有優劣,根據不同的需求做出對應選擇。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11即將來臨,我們應該如何理性消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