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珠華大夫

    胎兒出生一瞬間,是非常關鍵的時候!

    正常分娩一般助產士接生,孩子出生前已經準備好了接生的物品,消毒鋪巾,接生器械 吸氧管 負壓吸引裝置。所以物品準備好,並且除錯好。而且在接生床的旁邊備好 呼吸球囊和器官插管的套餐。

    孩子出生的瞬間,助產士先用血管鉗夾住臍帶,然後手工清理口腔的羊水,如果手工清理後還有羊水,這時候用負壓吸引器吸引口腔和喉頭的羊水。

    當清理完畢後,如果胎兒馬上活動並哭出聲音來,醫務人員的懸著的心就會放下了。然後慢慢處理臍帶,先在臍帶中間剪斷,把胎兒調整到合適位置,在慢慢在臍帶根部結紮,剪斷。用紗布把臍帶包好。抱給媽媽親一下,然後穿上衣服。

    如果清理口腔羊水完畢後,大約30秒分鐘,胎兒手腳發軟,面板青紫,未聽講哭聲和未見胎兒呼吸現象,這時候就會直接球囊加壓通氣,必要時會需要器官插管輔助呼吸。

    胎兒出生5分鐘是非常關鍵的5分鐘,如果5分鐘仍然沒有哭聲,則新生兒預後就會打上折扣。如果10分鐘內沒有哭聲,也沒有建立有效的呼吸,則新生兒容易預後不良。

  • 2 # 弓長張mother1

    說說我知道的,看了《生門》記錄片,同時我也是剖腹產,胎兒出生的那一瞬間,醫護人員要做的事

    孩子方面首先初步檢視胎兒外觀是否異常,包含肢體、五官、頭,同時會向媽媽分享是男孩女孩,孩子情況。 再是取出胎盤,剪臍帶,把孩子抱去清理口腔鼻內異物,讓孩子哭出聲,讓孩子自主呼吸

    媽媽身體呢就是處理羊水,隨時觀察切口是否異常,是否大出血,羊水栓塞……

  • 3 # 產科小王

    胎兒出生後,進入第三產程,即胎盤娩出期。 首先進行新生兒的處理。(1)清理呼吸道,擦拭新生兒面部,吸球吸除口鼻中的分泌物,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然後輕拍足底或摩擦背部,刺激胎兒啼哭。同時斷臍。將新生兒放入預熱好的復甦臺上。

    (2)處理臍帶,消毒臍帶斷端,目前多采用氣門芯、臍帶夾等方法,絲線雙重結紮已不用了。

    (3)新生兒阿普加評分,根據出生後新生兒1分鐘內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面板顏色進行評分。決定新生兒是否需要進一步復甦和搶救。8—10分屬正常,4—7分輕度窒息,0—3分重度窒息。

    (4)擦淨新生兒足底,蓋新生兒足印及母親拇指印於新生兒病歷上。檢查新生兒,登記性別、體重、出生時間、母親姓名及床號於手腕帶繫於新生兒足踝。包好新生兒,抱給母親吸吮乳頭。

    協助胎盤娩出,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

    檢查產道是否有裂傷,如有,立即縫合。

  • 4 # 宮華4

    我和我母親一同在產房裡陪我愛人分娩的,見證了我兒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瞬間。先前醫生讓我準備了一些紙,放在一輛放新生嬰兒的車上。在產房裡醫生們都準備好了,我和我母親就站在我夫人身邊,只聽一讓醫生說:″骨盤開了使勁用力,現在千萬不能停,停了孩子就卡在裡邊了,使勁使勁,好了,出來了.″一位醫生提出了一個血淋淋的小孩,放到嬰兒車上。是個男孩一位醫生說,我媽高興的說:“好來,好來"醫生用止血鉗子夾住臍帶再用剪刀剪斷,用一個導流管給嬰兒清理口腔,倒提嬰兒拍打腳心嬰兒哇的哭了,一位護士抱走嬰兒去洗澡。醫生要給我愛人縫傷口,說有一撕裂。她拿穿針引線一會兒說,這叫內縫,一會兒縫完了,她說你看多漂亮,這是我親身經歷的過程。

  • 5 # 星星媽育兒說

    胎兒生下來的那幾分鐘,醫生都需要做些什麼?

    寶寶生下來的那一刻,醫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記錄寶寶出生的時間。然後讓媽媽確認寶寶的性別,最後就是給寶寶做清洗,臍帶處理和進行最重要的阿普加評分。

    清理呼吸道

    寶寶出生時,他的口鼻腔和呼吸道存在著許多的粘液。醫生利用醫學手法或者是儀器將影響呼吸的粘液清除,如果果清理不及時不徹底,那麼會導致胎兒窒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等嚴重後果。呼吸道清理完畢,醫生會在寶寶屁股打一下,隨即寶寶發出響亮的哭聲,開始他的自主呼吸。

    臍帶處理

    醫生會在臍帶搏動停止,大約寶寶出生後45-60秒剪斷臍帶。但是如果胎兒有呼吸窘迫等異常情況,就會適當延長剪臍帶的時間。醫生會在距離寶寶肚臍2釐米的地方剪掉臍帶,然後對它進行消毒,抹藥並用紗布包紮好。10-14天左右殘留的臍帶就會自動脫落了

    給寶寶清洗並記錄身高體重資料

    剛出生的寶寶,他的身上佈滿了胎脂,有時候甚至沾有產道里的血跡,所以護士會給寶寶清洗乾淨並穿上衣服,有些寶寶眼睛會塗眼藥膏避免眼炎。同時帶上手環,上面寫有媽媽名字,寶寶性別,出生時間和體重,以免混淆,畢竟新生寶寶們長得都很像。

    另外,醫生會記錄胎兒的出生時間,身高,體重等資訊。

    進行阿普加評分

    普加評分是對寶寶各種生理指標的綜合評分,包括膚色,呼心率,應激反應,肌張力吸等5個方面。滿分為10分,寶寶出生後1分鐘和5分鐘時進行2次評測。如果總分8以上的寶寶,那麼就達是到正常的新生兒指標。如果低於8分的寶寶需要在10分鐘和1小時後再次評估,但是如果3分以下的寶寶存在為重度窒息,需要馬上搶救。

    1. 膚色(呼吸呈現的身體血色)

    2分膚色正常,呼吸順暢。1分手足部青紫色;0分身體呈缺氧的青灰或蒼白色。

    2.心率是心臟功能的指標。

    心率一般在120-140下/分。2分為心率100下/分以上的寶寶;1分為心率分鐘100下/分以下的寶寶;而0分為無心率的寶寶。

    3.應激反應對外界刺激的反射效能力。

    2分為在插鼻管抽吸鼻腔時表現為皺眉,打噴嚏,咳嗽,躲閃,等情況的寶寶;1分僅皺眉的寶寶;0分是毫無反應的寶寶。

    4.肌張力中樞神經及肌肉的健康程度。

    2分為活動活躍,小胳膊和小腿彎曲;1分為寶寶四肢略彎曲,活動不夠活躍;0分為寶寶四肢無力,不活躍。

    5.呼吸寶寶肺部發育的成熟度。

    2分為寶寶哭聲音響亮,呼吸均勻而有力;1分為寶寶哭聲很弱,呼吸慢,像抽泣;0分為寶寶無呼吸。

  • 6 # 育兒你造嗎

    十月懷胎時,媽媽們都帶著滿滿的期待和小小的不安,一邊等待孩子的降臨,一邊又有些害怕生產過程和孩子的健康。等到真的進了產房,生完孩子都精疲力竭了,卻發現醫生和護士在做著一些“小動作”,甚至還把孩子抱走了!他們這是在做什麼呢、今天育姐就來和大家討論討論。

    一、報喜

    相信大多數媽媽在孩子出生後,聽到醫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出來了”。這是在告知媽媽還有其他醫護人員孩子已經生下來了,方便他們立即開始準備後續工作。

    緊接著第二句話就大不相同了,可能是“X點X分,男女孩”的正經通報,也可能是“哎呀,好漂亮的寶寶”的閒聊。但無論是什麼,看到醫生抱過來的寶寶,媽媽緊張的心情會立即放鬆下來。

    各位媽媽還記得醫生對你們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嗎?

    二、打孩子

    醫生這可不是在虐待孩子,要知道寶寶之前都處在被羊水圍繞的環境裡,來到這個世界上必須馬上學會呼吸空氣,而大哭則是孩子健康,呼吸系統執行良好的初步標準。有的寶寶剛生下來就哇哇大哭,有的可能還處於“懵懂”狀態,這就需要醫生用拍打足底的方法讓他哭出來。如果寶寶就是不哭,那麼需要立即進行分泌物清理和評分檢查。

    三、剪斷臍帶

    寶寶出生時,帶著一根長長的臍帶。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期待能給寶寶提供氧氣水分和各類營養,但是出生後就不需要它了。為了方便寶寶的保溫檢查工作,必須馬上切除臍帶。

    一般是等到臍帶搏動停止,大約寶寶出生後45-60秒剪斷臍帶。如果胎兒有呼吸窘迫等情況,可能會適當延長剪臍帶的時間。位置則是距離寶寶肚臍2cm左右,醫生還會給臍帶消毒抹藥包扎,等到1~2周,多餘的臍帶就會自動脫落。

    不過各位媽媽放心,剪臍帶的時候,你和寶寶都不會疼!

    四、清理呼吸道

    從媽媽肚子裡透過臍帶獲得氧氣,再到肺泡開啟自主呼吸,寶寶的響亮啼哭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這麼重要的過程,可能會因為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而被耽誤。所以醫生或者護士,會透過技術或者醫學儀器幫助寶寶清理分泌物,否則寶寶可能會患上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五、扎針

    這也不是在上演“容嬤嬤虐紫薇”的戲碼,這是醫生在給孩子抽取足底血。這能幫寶寶排除一些先天性疾病,雖然看上去略殘忍,但不能阻止。如果一些反應慢、發育遲緩的潛在病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寶寶的將來會更難過。

    六、“畫押”

    醫生有時一天內幾十個孩子同時出生,為了避免抱錯混淆,就必須給新生寶寶戴上腳牌手牌,寫上父母的名字,或者按腳印。

    有媽媽要問了,為什麼不是按手印?

    1、方便醫院資料存檔,小寶寶不會寫字但需要經歷一些列檢查,結果也會被醫院記錄在案。為了防止糾紛,腳印就類似一個蓋章;2、因為寶寶不方便留手印,他們的小手往往處於緊握狀態,強行展開可能會惹哭寶寶,而且手紋還沒有腳印明顯。除此之外,家長們也認為腳印有“落地”邁出人生第一步的意思,所以頗受歡迎。

    七、阿氏評分

    阿氏評分又稱Apgar評分,是寶寶出生內的第一次器全面體檢,包括膚色、心率、應激反應、肌張力、呼吸等5個方面。

    具體過程是在寶寶出生後1、5、10分鐘,給上述5個專案打分,每項0-2分,滿分一共是10分。如果五項分數相加是0-3分,那麼表示寶寶是重度窒息,4-7分則為輕度窒息,8-10分代表寶寶無窒息。

    膚色正常、心率為120~140下/分、插鼻管抽吸鼻腔時寶寶會皺眉、咳嗽、躲閃、打噴嚏、動作活躍,小胳膊、小腿能彎曲、啼哭清亮,呼吸均勻有力就能達到滿分哦。

    八、洗澡

    寶寶出生時,身上會帶著一層胎脂,那是一層光滑的白色物質,它可以保護寶寶的面板不被媽媽產道的液體環境傷害,但出生後就沒啥用了,所以需要護士抱去清理,再稱重洗澡,擦乾身子包上包被送去給家人看啦。

    上面這些事都是醫生護士在寶寶出生10分鐘之內就做完的事情哦,或許10分鐘很短,但對於急切盼望寶寶出生的家長卻可能很長,但如果因此做出什麼打擾醫生工作的事情,那才是添亂了。也不要怪醫生和護士行事匆匆態度不夠熱情啦,寶寶順利出生其實大家都很開心呢!
  • 7 # 產科俞醫生

    很多寶媽好奇寶寶生下來的那幾分鐘,醫生都需要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好,現在我以醫生的角度為你復原正常情況下的醫生對寶寶的處理。

    正常情況下每一臺分娩接生,必須配備兩名醫護人員,一名接生,一名巡迴,這兩個醫護人員的工作職責不一樣,我將分開來講。

    先來講講接生者,接生者往往在胎兒娩出後需要評估胎兒活力,包括是否足月,膚色是否紅潤,是否存在呼吸。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活力佳,可以擦乾新生兒全身,拍打腳底板或撫摸胎背刺激寶寶大哭。絕不是像小說中講的排屁股,那是絕對不允許的。必要時清理呼吸道。現在主張晚斷臍,往往需要等到臍帶搏動消失後才斷臍。斷臍完畢後,接生者把胎兒交給巡迴護士,接下來等待胎盤娩出,剩下的就不講了,把鏡頭留給巡迴護士。

    巡迴護士的事情也是很繁忙的,首先在寶寶娩出的那一瞬間,她需要記錄寶寶出生的時間精確到分,畢竟華人對時辰的概念很敏感。準備好寶寶掛牌和身份識別帶。並在胎兒娩出後,為寶媽注射縮宮素促進子宮縮收,在接生者斷完臍帶後,巡迴護士需要測量寶寶的體重跟身長,然後放到輻射床上,給寶寶帶上身份識別帶,穿上衣服,帽子及尿不溼。做完這些工作,需要給寶寶注射一針維生素K防止顱內出血。如果寶媽有乙肝病史,在這是會注射一針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針跟乙肝疫苗。

  • 8 # 母嬰參考

    嬰兒剛生下來的那幾分鐘裡,醫生需對TA做這幾件事

    1、給嬰兒剪臍帶包紮

    嬰兒在孕媽肚子裡時,臍帶連線母體胎盤和嬰兒,是向嬰兒提供營養。當嬰兒一從孕媽肚子裡出來時,醫生就會立即給嬰兒剪掉肚子上的臍帶,然後交給護士包紮。

    2、身體清潔及外觀缺陷檢查

    嬰兒出生後,身體上的血水需要擦拭,醫務人員也會檢查嬰兒的身體外觀,看是否有任何缺陷,如手指的數量、胎記等。

    3、測嬰兒身高體重

    剛出生的嬰兒,身上沾滿產道里的血水和胎脂。醫生和護士將對嬰兒進行簡單的清潔,然後立即測量TA的身高和體重,並給孩子家人報平安。

    4、抽足跟血

    在一些醫院,嬰兒出生72小時後,護士還會抽取嬰兒的足跟血,首先將血滴放在特殊的紙上,然後將血滴送到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進行檢測,檢查嬰兒是否患有遺傳性疾病。

    5、阿氏評分

    主要包括膚色(appearence)、心率(pulse)、對刺激的反應(grimace)、肌張力(activity)和呼吸(respiration)的檢查。一般在嬰兒出生後1-5分鐘分別檢查這幾項指標的得分,以瞭解新生兒出生時的一般健康狀況,決定是否需要相應的治療,並評估實施相應治療後的恢復情況。

    大多數新生兒的分數在7-10分之間,輕度窒息低於7分,重度窒息則低於4分。

    6、接種疫苗

    目前,許多醫院在嬰兒剛出生時直接給TA們接種疫苗。一般來說,產房接種的疫苗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並非所有醫院都會在產房接種疫苗,有些是在住院病房,這是因醫院而異。

    延伸:新生兒最佳體重

    一般來說,一個嬰兒體重大約6-7斤是最標準的,這不僅可以保證嬰兒在孕媽的肚子裡營養吸收,而且又不會很大,孕婦分娩時也不會很吃力。“巨嬰”的風險遠遠超過人們所認為的“越重越聰明”。相反,將來很容易患糖尿病和高血壓。

    此外,嬰兒太大,這對孕媽說也是一個困擾,分娩時的難度和風險非常大。相反,嬰兒若體重不足,也是不健康的。許多早產兒通常體重低、缺乏營養、瘦、抵抗力弱,容易生病。一般體重在5斤以下的話,是不符合標準。

  • 9 # 產房說

    人類的分娩需要他人的幫助,沒有親臨現場的人會比較好奇,在寶寶出生的那幾分鐘,會有哪些特殊的經歷。

    作為產房的助產士,我可以自豪的告訴你事情整個過程。

    胎兒生下來的那幾分鐘,醫生都需要做些什麼?

    1、出生後保暖的同時清理呼吸道:寶寶娩出後,迅速用無菌乾燥布類覆蓋寶寶身體,減少熱量的散發,然後清理寶寶口鼻中的粘液,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當確認寶寶呼吸道通暢仍未有哭聲時,可以拍打刺激寶寶的足底,讓寶寶大聲啼哭。

    2、新生兒阿普加評分:寶寶出生後會進行1分鐘、5分鐘、10分鐘的評分,以判斷寶寶是否存在缺氧窒息,由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面板顏色5項為依據,每項0~2分,滿分為10分,8~10分為正常新生兒,低於8分需要進行窒息搶救,其中,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3、結紮臍帶:寶寶出生後要進行臍帶結紮,並用臍帶布進行包紮,預防感染,此後,我們的寶寶成為獨立的個體,醫生在這個時候會托起寶寶,將臀部面向產婦,讓產婦說出寶寶的性別,進行雙方確認。然後將寶寶至於輻射臺。

    4、乙肝疫苗的接種:是在產房寶寶的輻射臺上進行的,接種部位為右上臂,肌內注射。

    5、給寶寶按腳印:這是有意義的一項,擦乾寶寶全身,並擦淨足底,將新生兒足印與媽媽拇指印於新生兒病例上。

    6、對寶寶進行詳細體格檢查:比如有無體表器官的畸形或缺損,外觀是否與孕周相符,男寶寶有無睪丸下降,肛門是否閉鎖等。

    7、包裹寶寶:將寶寶包裹好,系以標明寶寶的性別、體重、出生時間、母親姓名和床號的腕帶,並進行首次吸吮乳頭,也就是早開奶。

    8、將寶媽與寶寶一起推至休息室:分娩後,胎盤娩出,給予產婦檢查軟產道等處理後,即可使寶寶與母親一起推至休息室,與寶爸及其他親人相見。

    關於寶寶出生後的幾分鐘,醫生都需要做些什麼,大家是不是已經瞭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句“遠看群山秀”,下句如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