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坡二月

    易經是萬能鑰匙,能開啟人生與宇宙之間所有的鎖。我認為此書應該是華人必學之書。易經難懂,幾千年來註解多如牛毛。要想學好《易經》,只有一個方法,先用三年只看無註解的原文。混熟了,會背了,會默寫了,在談理解它,應用它。《易經》有六十四卦,每天只學一卦。每天堅持只學一點,日積月累後會有質變。不要貪多,慢慢來,在潛意默化中,使易經的思想容入我們的思想中。這樣學三年,你就會找到學習易經的門路。想學好它,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欲速則不達!

  • 2 # 聖鵬

    這個問題可以說有太多的說法了,為什麼?因為易經本來就是屬於玄學,不是科學範疇的,就沒有統一的權威標準。 個人覺得有幾個有必要應該注意的:

    第一,為什麼要學習易經?這個問題不搞明白就沒有看的必要了,因為沒有目標的讀易經會讓人迷失在其中,很多人研究一輩子易經都不知所云就是這個原因。

    第二,閱讀目標有哪些可以選擇的?我個人覺得,讀易經的一般分為幾種目的,有為了研究傳統文化的學者,有為了研究五術的高人,還有為了希望將易經理論衍生到其他學科的創新理論的人,更有一些人不但創新理論還希望將易經理論融入到各個領域實際運用的。你希望成為哪一種,如果只是希望僅僅瞭解一下,淺嘗輒止,估計你是看不懂也學不下去的。

    第三,再談談學習易經的注意要點,易經64卦是古人發明代表天地萬物的一種像,個人是研究玄學多年的,以玄學角度看每一個卦象都代表著人,事,物,事物變化的狀態,簡單來說相關型別的所有東西,學卦不是光知道卦詞就行了,還必須將現實中的事物透過聯想進行64卦分類,比如坤卦,坤六斷,人物代表母親,物體代表大地,代表土類的物質,代表事情就是中斷了,甚至代表極陰的東西,如鬼魂,等等,這個還是一個單獨的卦象,你可以想象64卦的抽象複雜程度,缺乏想象力的人就沒必要去學了。

    總之,即使你做到了我以上說的,一門深入的研究,沒有明師教和很好的悟性,花很多年的功夫,想要深入研究易經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3 # 大熊貓68508222

    讀《易經》沒有注意事項,因為《易經》是一個見仁見智的東西。你把它理解成什麼,那它就是什麼。當你把它理解成密籍時,它就是密籍;當你把它理解成垃圾時,它給你的回報也還是垃圾。正所謂:求仁者得仁,求智者得智。也許有人說:即然《易經》這麼神奇,那可不可以用它來求財?或者求個老婆也行。我的回答是:不可以,因為這兩樣東西本人暫時也沒有得到……不許笑!……也許這就是注意事項吧,此外還要注意把古文學好。

  • 4 # 李保正聊易室

    《易經》是一本獨特的著作,是一本披著占筮外衣的哲學著作,因此顯得難學難懂,所以解讀必須注意以下幾項:

    1,《易經》是用兩套語言來詮釋內容和道理的,即“象數語言”和“義理語言”。象數語言是卦、爻象及其變化;義理語言是用具體文字進行哲理闡發

    如“泰卦”,《易經》說是吉利的卦,為什麼呢?因其卦象上為坤卦為地地,下為乾卦為天,地為陰,地重而下降,天為陽,天輕而上升,這樣天地相合陰陽相交,則萬物相生,故為吉利。但其卦象“天翻地覆”,並不符合現代人思維,我們就會困惑不解,所以必須瞭解“象數語言”才能很好理解其意。

    象數語言又是《易經》占筮功能主要用語,故為學好《易經》,最好先學占筮,這樣就會熟練掌握象數語言。近代易學家尚秉和也主張學易先學筮,就是這個道理。待熟練掌握了象數語言後,就可丟掉這個柺杖,達到“善《易》者不佔”境地。

    2,《易經》有的字和現代用字讀音完全不同,如乾讀錢、屯讀肫、否讀痞等。有的字現代很少用還難認不解,如賁讀泌、夬讀怪、蹇讀簡、巽讀遜等,總共約120個這樣的字,須事先進行辨認並搞清其意,不致常被攔住而能順利學習。

    3,通讀《易經》本文後,再學習《易傳》較好,《易傳》是孔孑及其後學為解讀《易經》本文,而作的七種傳計十篇文章,猶如現代學生教科書的輔導材料。

    如著名成語“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就是《易傳》中乾、坤兩卦的《大象傳》,解析乾、坤兩卦卦辭大意而得出的義理(哲理)。

    4,學過《易傳》後,再精讀《易經》本文就較輕鬆了,這時可結合學習一些“易學”文章,“易學”是歷代研究《易經》本文和《易傳》的著作成果,有助於我們更好理解和運用《易經》。

  • 5 # Sj51586581987

    談到學巜易經》的注意事項,僅從我自己的粗淺認識來說:

    一、需要、而且首先必須端正學習易的目的。

    在古老的中華,有易這樣一種智慧一一"易",構成了中華民族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獨特模式,為中國傳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創立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思維方式。

    伏羲發明八卦,即易學之祖。這裡不展開敘述。學易應從伏羲本源開始。把易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源泉與基礎,是因為易是抽象樸素而又具體的宇宙觀與方法論。之所以說易抽象、樸素,是因為易的最具代表性的"陰陽說",《易經》.繫辭下》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現代人很多一直認為"易"不是科學。其實"科學"在漢語中的"科"是會意字。其本義是品類、等級。由此引申為衡量事物的標準,還引申為依據法律判刑,引申為科舉考試,在文學藝術戲劇中特指演員的動作、情態。到了現代的"科學"一詞,專指分別門類如:哲學(古代哲學和近、現代哲學)、經濟學、倫理學、邏輯學、心理學新聞學、美學、繪畫、書法篆刻、音樂、攝影、中外文學、法學、中外數學、天文學、地理(氣象)學、物理學、建築學、軍事學術、生物學、化學、醫學(中醫、西醫)、教育學、新學科(綜合學科)、宗教學、語言學、舞蹈,如此之多的學科即百科知識。

    這是廣義而相對的百科知識。在國際上,通常把科學和技術聯絡起來叫科學技術。技術是科學的中介體,技術是科學研究的運用。

    由此可見:

    明確學易的目的非常重要。

    易學的重要性不僅是大智慧學者的重要任務(從理論的研究和聯絡自然、社會科學歸納推演),而且是讓讀者(常人)學會易的思維,領悟運用易的原則,結合實踐,指導自身生存與發展,借鑑古人智慧,提高認識客觀規律的認識能力。總起來說:易是用來認識自身、提高自己,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是一套立足於實踐的對大自然和社會活動的認知體系。

    古往今來的帝王學易是易是為了順應天下大勢,鞏固國家政權,強盛統治。站在國家和民族利益上應對國際強權的入侵和干涉;

    而作為現代人來說,無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學易的目的,也一樣可用中國古人的話來表達:"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再說通俗點:是人先要照顧好自己,,別給社會添亂麻煩,力所能及的話還要積極服務社會,服務國家。進一步說:學點易、用點易可以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多一分勝算。更進一步說:學易會使讀者對很多所謂的神秘文化現象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把中華民族優秀的智慧與迷信糟粕區分開來。在易學中汲取營養,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

    學易的最終目的還在於應用。結合實際學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往往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和歸宿。比如:

    我學習易首先帶著自身的思想困惑來尋找答案的,一旦找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定位、定向)之後就會進入一個新的思想領域。原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後即幡然醒悟!學習興趣愛好徒增。進而聯絡我個人的經歷和愛好進一步讀易,發現人生命中的一切都會帶著某種程度的因果迴圈報應。因而在對待自己和家人,乃至親朋好友和富人、窮人,都會有一種客觀上的理解與包容:人生苦短、即非聖人。尊重人,給自己立規矩:逢窮不欺,逢惡不懼。從而達到學易,用易,"善莫大焉。"

    二、學易要有基本的方法與思路。如果有一位老師指點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倘若是自己呢?

    對於學習任何一個學科方法很重要。從根本上說,易起源於人們對自然的領悟與認識,是自然法則的歸納與總結,是一套高度抽象的自然模型。到了出現中國文字的時代便使易學有了文字的記錄:周易。

    因此,學習的思路一定要從源頭入手。相對於先天易,周易是繼承與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從代表研究物件的名稱入手,依據表述其名稱的文字,根據伏羲易相關法則,計算文字所對應的數字(八進位制),將學習研究物件對映到伏羲易理論模型中去,也就是對應到《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中的六十四卦符號上,揭示文字代表作品研究物件的自然屬性,進一步揭示研究物件的特徵與發展規律。

    因此其實運用漢字研究的這種思路與各種客觀事物的之間的對應關係,並不是約定俗成那麼簡單,文字的形成有自己深層的內部邏輯,透過文字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命名,也並非亂點鴛鴦譜。

    比如:用易學名稱和"昆明"地名叫什麼呢?一一坤卦。如果把六十四卦抽象成某種共性特徵: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按照先天八卦方圓圖中的方陳排列圖,會抽象出豎宮每一列共性特徵:

    豎宮即

    1、文化卦:坤、謙、師、升、復、明夷、臨、泰。

    2、形象卦:剝、艮、蒙、蠱、頤、賁、損、大畜。

    依次排列為奔波、權力、振盪、基業名望、直到輔佐八個卦象。

    我們會發現:六十四個卦象的內容是一個不斷調整和發現的過程,每一個人若是聯絡到實踐中學習,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的知識結構。

    三、易學中最基本的理論依據是"陰陽"說:其哲學的抽象思維是統一律、相對律、互變律。掌握這個法則來理解為什麼說"易"解人生","易"適應於自然、社會領域的各種學科發展的研究。就毫不奇怪了。

    比如易學中的時中觀即時間和空間。

    實實上,易學指的時間是指"真太陽時"而非臺北時間和歐美的時間。真太陽時相對應於太陽執行的赤道時間。因此各國時間會出現時差。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一個時期用八卦中的重卦排列表示即構成易學的圓形圖。時間的世紀即世紀卦象是由公曆和農曆構成的。

    那麼空間即是在某個時期內的某一世紀或者幾個世紀的時間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這樣學者就會依照時空法則進行總結經驗和預期未來。

  • 6 # 海誠264

    我是這樣解讀的:《師》《比》兩卦。

    用兵準則:組織紀律、全民皆兵、正奇兩手、集中優勢、勢奇利導、論功行賞。

           鬥爭的目的:團結!

           團結的原則:誠信如美酒賓朋滿座、四海之內皆兄弟、鬥爭中化敵為友、優待俘虜行中道、共同利益得人心。

    《師》是網,《比》是綱,綱舉目張。

    戰爭起源於利益衝突。

         開拓進取注意事項(《需》卦):我的地盤,平安;公共場所,嘈雜;他人地盤,強勢;巧取豪奪,濟貧;感情投資,酒食;千秋大業,敬慎。

    文體結構:成功=天時+地利+人和

    即需求成功=《需》+《師》+《比》

    天時,行動指南;地利,基本素質;人和,處理精神與物質的關係。

  • 7 # 亢悔亨貞

    題主所提出的問題及列出來十數項注意事項,在解讀易經中確實都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就二千多年來傳世的記述易經的書籍來看,也的確是見仁見智的諸多解釋,也正是仁智各表,易經著述雖多,卻也無法清晰地把題主所列事項講請楚,以至於後來學習易經的人也是仁智各表,各自大開腦洞,紛紛開山立派,甚至以自己的姓氏冠以“某易”,現在看來,這種狀況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上述這些情況,若用邏輯進行相關研判,就不難發現,假如對易經的理解確是可以見仁見智的,那麼任何一種過去的或是新發明的解釋都是合理的,都不能認為是錯的,異說越多就表明易經發展得越好,於是得出結論:二千多年來的任何一個朝代,其易經解讀的水平都要比前一個朝代好,到了現代,就更遠超古人了!但是這樣的邏輯結果反映的是事實嗎?

  • 8 # 黃山力

    我學易不太喜歡咬文嚼字,我喜歡追根究底。比如六十四卦的順序,我覚得用漢代和宋代的計算方法好,八純卦在未時(1到3點)八天一轉,每天十二卦,重複四卦,六十四卦八天走完,很值得研究,用起來也很方便。把這計算方法與現代科學,如天文學、數學等等聯絡,並用於實際,你可以去進行研究,聯絡實際,你也許會收到意外的效果。我研究出來的方程式:時間(物質的運動)=空間(物質)✖️能量,就是從此追根溯源領悟出來的。希望有識之士能夠理解。

  • 9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易經》是專講“怎樣永恆”的秘密書,每句話都有“隱和顯”的兩種含義,像一座無窮的智慧寶庫,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聖典,因此對閱讀方法要求的非常嚴苛。下面從原書創作的角度,給您些簡單建議,供參考。學用《易經》需先懂5個前提大義:

    1、世界觀:講“道就是心,道生萬物,且與萬物一體永在”,是“心學和心術”。正心者“通”,無心者“用”,逆心者“迷”。表面看,《易經》(周易)意蘊艱深,演算法和解釋都很玄奧,變化多端,其實講的都是“怎樣認識自我、怎樣反省念頭、怎樣判察思維”,明白最深的這三點,則全義自顯,無師自通。該書推演的基礎就是“萬物在內心中的印象”,方向是“從顯知隱”,方法是“自智而知萬物”,依據是“心能覺萬物”。故不依聖理者,不懂《易經》;不存道義者,不入《易經》;不自明者,不會《易經》。

    2、因果觀:講以“善惡報應”為內容的因果律,“吉凶、禍福、生死、成敗”都是善惡的變化趨勢。該書卦象和註解卦辭本質都是“從因推果、鑑因斷果、省因明果”,且暗示“知道、悟道、順道、用道”是世界最大的因果,“作聖賢”是世界最終極的因果,“萬物隨道,也隨心”是世界最高的因果。故悟因果者,入“易門”;尊因果者,知“易門”;違因果者,失“易門”。

    3、時空觀:講“三世和十方”的真相,以“在今知古,從今預未”為特色。該書的全部義理實質就是“怎樣突破時空的限制,知曉萬物的真面目”。卦象排布和卦辭解義都是以“時空相連,且無限”為前提的,打破時空侷限,將“世界和自我”看做一體,邏輯是“知己,即知世界”,最終無所不知。故不覺時空者昧“易”,不超時空者背“易”,不困時空者明“易”。

    4、利益觀:講“萬物自造,命運自主,變化自控,無始無終”的真相,以破除心對“自我和萬物”的迷惑。該書的主線就是“識道而智,在道而恆,守道而安,用道而公”,不提倡“為己、謀私、逐欲、邀名、陷利、溺貪”,所有最深義都指向“正、善、公、義”的“無我”。故心小者遠“易”,心邪者悖“易”,心痴者盲“易”。

    5、生死觀:講萬物的“本體生死和道義生死”同時和共存,以“順逆道德”為界限。該書一切預測的終點都是“有無”,內容都是“人的生死和環境的生滅”,揭示的都是“居中道而久,守中庸而恆”,最終“無生滅”的真理。故知生死者知“易”,越生死者精“易”,圉生死者反“易”。

    正因為《易經》有這五大特點,古人做過四個著名的定位:(1)《易》為君子謀,意思是“《易經》是寫給君子和願意做聖賢者”的書,人無此理想和抱負,讀《易》無用。(2)《易》後連鬼神,意思是《易經》是與他方世界發生關係的秘籍,對義理的推演也就是“與鬼神在對話”,心善則吉,心惡則兇。凡把推演易理當謀私遊戲的人,就是在“造惡”,必遭報應,自害自亡。(3)《易》性為“公”,意思是《易經》對個人而言,效用是破除天生的終極愚蠢;對社會而言,效用是濟世救民的工具。為己推演,需生仁愛;為世推演,需生公道;反之,皆無用而趨敗。(4)《易經》的顯義是“知道,而順道”,以致永恆;隱義是“知善,而行善”,以致圓滿,兩個意思都指向“無我、無心、無慾”,故《易經》最深、最高處講的是“空”義,描述的是“道”化身為萬物的狀態。

    因此,普通人只要抓住“積善吉,積惡兇”的六字精髓,即通《易經》;專家學者只要發“為公的大願心”,即徹《易經》,為何?卦象都是“自心”,卦辭都是“因果”,卦義都是“正邪”,卦理都是“大道”。愚者摸象,智者覺“易”。學“易”為私,則學有害;推“易”謀利,則推是惡。凡夫慎之,勿被“易”懲,警之警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認可的健身教練教育培訓機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