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電視市場,更新換代的頻率越來越快,無論是中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不約而同的推出了全新產品。這離不開人們對更好品質追求的不斷提升,購買意願從最初的“能看就行”,轉變成了現在的“享受觀看”。這其中,OLED電視在高階電視市場份額獲得了顯著增長,也再一次激發了廣大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LED螢幕與OLED螢幕之間不僅僅是相差一個字母的區別,兩者的成像技術完全不同。看過本文,相信您定會對OLED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LED螢幕結構較為複雜
LED螢幕和OLED螢幕,兩者在發光原理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LED全稱是發光二極體。如同傳統半導體行業一樣,LED顯示屏是一種透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顯示方式,其通常是有多個紅色的發光二極體組成,靠燈的明滅來主導顯示,從而實現文字、圖形、影象、動畫、影片、錄影訊號等各種資訊的顯示螢幕。其製程成本較高。此外,LED只能以點光源的形式得以應用。
OLED並不需要背光源,結構上更加輕薄
而OLED則是透過電流驅動有機薄膜本身來發光的。OLED是先天的面光源技術,發的光可為紅、綠、藍、白等單色,進而達到全綵的效果,屬於一種全新的發光原理。等離子技術、OLED技術甚至早年間的CRT技術的畫質被稱道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它們都具有“自發光”這一特性。
關於LED與OLED螢幕的多數疑問,是來自對於LED電視和OLED電視的差別,兩者的不同之處比較多。LED電視是指採用了LED作為背光的液晶電視。LED螢幕依靠的是液晶分子的偏轉來控制背光源透過的光線以顯示影象,在色彩表現、對比度、響應速度以及視角等方面先天不足。
對比度 OLED螢幕能做到無窮大
從對比度來看,LED螢幕不能針對每個畫素控制,顯示黑色時主要依靠液晶分子的偏轉來遮蔽背光,所以液晶面板顯示黑色畫面時多少會有一些光線洩露,無法得到極致的黑場。而OLED技術可以關閉獨立的畫素,讓其亮度歸零。理論上,OLED技術的對比度能做到無窮大。在實際顯示效果上,以暗部場景為主的影片內容是LED最大的挑戰,而OLED則能輕鬆應對。
LED電視的漏光現象無法避免
OLED在黑場下不可能出現漏光現象,從而提高對比度和畫質表現。所以,對於那些追求極致體驗和代入感的人群來說,目前恐怕只有OLED電視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螢幕結構 OLED可以像紙一樣薄並隨意彎曲摺疊
相比較結構複雜的LED螢幕,OLED顯示技術由於不需要背光的支援,所以省去了液晶和背光模組,結構非常簡單,機身自然也可以達到極致超薄,大概可以做到傳統LED螢幕的1/3 厚度。而未來OLED電視有望實現1mm以下的厚度,這是令LED所望塵莫及的。
OLED還具有柔性可彎曲的特性,不僅可以應用在電視上,未來或許可以讓智慧裝置充滿想象空間。結合OLED薄的特性,螢幕可以做成一張紙那麼薄,可隨意彎曲摺疊,這在LED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目前,一直致力於OLED的LG Display,在去年就已經展示過可捲曲收納的OLED螢幕,讓我們看到OLED並不是止步於“薄”這一項概念,堪稱顯示產品形態上的又一次革命。
響應速度 LED螢幕工作方式註定殘影無法根除
螢幕的響應時間通常是指電視各個畫素點對輸入訊號反應的速度,也就是畫素由暗轉亮或者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時間越短,螢幕響應時間越快,越不容易造成拖影。
由於LED和OLED在構造上的“先天差別”,LED螢幕無論透過何種手段或技術,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畫面殘影現象。我們想要改變LED螢幕中畫素點的明暗程度,就要對液晶分子進行一定的偏轉;而液晶分子從接受驅動晶片指令到改變狀態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響應時間”。
目前最好的LED電視的響應時間為2ms左右。因此液晶屏的殘影現象註定“無法根除”,只能做到儘量避免。反觀OLED電視,由於“自發光”的屬性,可以直接控制畫素點的明暗變化。所以OLED的響應速度上要遠遠優於LED,肉眼基本上不可能看到殘影現象,在高速動態畫面的表現力上面,OLED具有比較大的優勢。
觀看視角 OLED天生就可以實現全向發光
評價一臺電視畫質好壞的外界因素則是更為寬廣的觀看視角。理想的情況下,不應該有明顯的亮度、色彩和對比度變化。OLED每個畫素可以像燈泡一樣,天生就可以實現全向發光。而LED螢幕依靠偏轉方向控制光線,導致早期液晶螢幕視角問題相當明顯,後來依靠改變液晶排列方向等各種改進才基本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OLED是自發光,波長更加接近於自然光,對人眼的傷害較小;而LED螢幕會不可避免地對眼睛產生藍光危害,雖然短時間觀看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家中有1-10歲的小朋友的話,則需要適當控制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
OLED技術給我們帶來更多令人期待的創新體驗,為人們的視聽生活新增更多的樂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OLED技術正在成為顯示時代的大勢。
目前的電視市場,更新換代的頻率越來越快,無論是中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不約而同的推出了全新產品。這離不開人們對更好品質追求的不斷提升,購買意願從最初的“能看就行”,轉變成了現在的“享受觀看”。這其中,OLED電視在高階電視市場份額獲得了顯著增長,也再一次激發了廣大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LED螢幕與OLED螢幕之間不僅僅是相差一個字母的區別,兩者的成像技術完全不同。看過本文,相信您定會對OLED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LED螢幕結構較為複雜
LED螢幕和OLED螢幕,兩者在發光原理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LED全稱是發光二極體。如同傳統半導體行業一樣,LED顯示屏是一種透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顯示方式,其通常是有多個紅色的發光二極體組成,靠燈的明滅來主導顯示,從而實現文字、圖形、影象、動畫、影片、錄影訊號等各種資訊的顯示螢幕。其製程成本較高。此外,LED只能以點光源的形式得以應用。
OLED並不需要背光源,結構上更加輕薄
而OLED則是透過電流驅動有機薄膜本身來發光的。OLED是先天的面光源技術,發的光可為紅、綠、藍、白等單色,進而達到全綵的效果,屬於一種全新的發光原理。等離子技術、OLED技術甚至早年間的CRT技術的畫質被稱道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它們都具有“自發光”這一特性。
關於LED與OLED螢幕的多數疑問,是來自對於LED電視和OLED電視的差別,兩者的不同之處比較多。LED電視是指採用了LED作為背光的液晶電視。LED螢幕依靠的是液晶分子的偏轉來控制背光源透過的光線以顯示影象,在色彩表現、對比度、響應速度以及視角等方面先天不足。
對比度 OLED螢幕能做到無窮大
從對比度來看,LED螢幕不能針對每個畫素控制,顯示黑色時主要依靠液晶分子的偏轉來遮蔽背光,所以液晶面板顯示黑色畫面時多少會有一些光線洩露,無法得到極致的黑場。而OLED技術可以關閉獨立的畫素,讓其亮度歸零。理論上,OLED技術的對比度能做到無窮大。在實際顯示效果上,以暗部場景為主的影片內容是LED最大的挑戰,而OLED則能輕鬆應對。
LED電視的漏光現象無法避免
OLED在黑場下不可能出現漏光現象,從而提高對比度和畫質表現。所以,對於那些追求極致體驗和代入感的人群來說,目前恐怕只有OLED電視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螢幕結構 OLED可以像紙一樣薄並隨意彎曲摺疊
相比較結構複雜的LED螢幕,OLED顯示技術由於不需要背光的支援,所以省去了液晶和背光模組,結構非常簡單,機身自然也可以達到極致超薄,大概可以做到傳統LED螢幕的1/3 厚度。而未來OLED電視有望實現1mm以下的厚度,這是令LED所望塵莫及的。
OLED還具有柔性可彎曲的特性,不僅可以應用在電視上,未來或許可以讓智慧裝置充滿想象空間。結合OLED薄的特性,螢幕可以做成一張紙那麼薄,可隨意彎曲摺疊,這在LED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目前,一直致力於OLED的LG Display,在去年就已經展示過可捲曲收納的OLED螢幕,讓我們看到OLED並不是止步於“薄”這一項概念,堪稱顯示產品形態上的又一次革命。
響應速度 LED螢幕工作方式註定殘影無法根除
螢幕的響應時間通常是指電視各個畫素點對輸入訊號反應的速度,也就是畫素由暗轉亮或者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時間越短,螢幕響應時間越快,越不容易造成拖影。
由於LED和OLED在構造上的“先天差別”,LED螢幕無論透過何種手段或技術,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畫面殘影現象。我們想要改變LED螢幕中畫素點的明暗程度,就要對液晶分子進行一定的偏轉;而液晶分子從接受驅動晶片指令到改變狀態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響應時間”。
目前最好的LED電視的響應時間為2ms左右。因此液晶屏的殘影現象註定“無法根除”,只能做到儘量避免。反觀OLED電視,由於“自發光”的屬性,可以直接控制畫素點的明暗變化。所以OLED的響應速度上要遠遠優於LED,肉眼基本上不可能看到殘影現象,在高速動態畫面的表現力上面,OLED具有比較大的優勢。
觀看視角 OLED天生就可以實現全向發光
評價一臺電視畫質好壞的外界因素則是更為寬廣的觀看視角。理想的情況下,不應該有明顯的亮度、色彩和對比度變化。OLED每個畫素可以像燈泡一樣,天生就可以實現全向發光。而LED螢幕依靠偏轉方向控制光線,導致早期液晶螢幕視角問題相當明顯,後來依靠改變液晶排列方向等各種改進才基本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OLED是自發光,波長更加接近於自然光,對人眼的傷害較小;而LED螢幕會不可避免地對眼睛產生藍光危害,雖然短時間觀看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家中有1-10歲的小朋友的話,則需要適當控制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
OLED技術給我們帶來更多令人期待的創新體驗,為人們的視聽生活新增更多的樂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OLED技術正在成為顯示時代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