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876729028

    對神話故事一直是比較感興趣的,喜歡她的情節、喜歡她的人物。小時候,每聽過神話後就渴望變成故事中的人物,渴望能擁有眾神那樣無邊的法力,那樣就可以做很多想做又做不到的事了,而且可以懲惡揚善,把壞人打的落花流水。聽到愛情神話時就希望裡面的主人公能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好人得到好報,壞人自食惡果。

    現在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了,但還是喜歡看神話,喜歡幻想、喜歡希翼、喜歡按自己的意志編排故事結局,喜歡在腦海中塗鴉自己的神話故事。

    神話是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人們想象的產物,是人們把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付之文字的表現,神話產生是人們內心需要的結果。不論是開天神話、鬥爭神話還是愛情神話,都是源自於人們內心的思索與追求,將之依託神話故事表現出來。開天神話是人們對於世界起源而又無法科學解釋而產生的合理想象,雖然是以神為主人公,但內容又合情合理,使人感覺好像世界萬物真的就是如此產生的。不同地域關於開天神話也會有不同,但也只是共同根基之上不同的潤色而已。很佩服遠古的人們,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是那些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戀,他們渴求打破家長制的束縛追求婚姻自由的精神讓我很敬佩。如牛郎織女的故事,仙凡兩隔卻依然艱苦抵抗,最終打動了眾多喜鵲,得到了一年相見一次的機會。感動之餘也不免感慨,即使是神仙即使有很高的法力,還是有些事不能如自己所願,還是要受到限制、干預、甚至是迫害。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神話的取材、情節跟人類凡間生活如出一轍,人們正是依據現實生活經歷創造神話的,神話是現實的反映,神話裡的抗爭正是人們現實生活中想要反抗的體現,是人們對於自由生活的渴望與追求。我們要善於從神話中提取有關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資訊,為我們今天科學的認識世界打下基礎。

    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對於後世文學創造有重要的借鑑作用,許多文學作品都取材於古代神話。即使歷史中也有神話的影子,《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神話與歷史有很多重疊現象,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關於神話的篇章。

    此外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神話故事所涉及的內容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最典型的就是“嫦娥奔月”故事了,我們的“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現了奔月的夢想,取名“嫦娥”恐怕也是考慮到中國幾千年奔月的心理需求了吧。古代關於太陽、月亮等星體的傳說也不少,表明當時的人們就已經開始了對各種自如現象的探索,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於這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的認知。而神話恰恰是他們的認知水平和狀態的載體。就算在科技和生產力極大進步的今天,我們依舊會因好奇而對許多捉摸不定的事物進行幻想和想象。

    “嫦娥奔月”的神話我們的衛星已經實現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明朝神醫李時珍已經實現了,而《列子》中提到的機械人今天我們的機器人也已經實現了,儘管這些神話只是當時人們的幻想,但現在看來這些幻想都是合情合理而且有其科學性的,昨天古人的神話今天我們把她們變成現實,今天我們的幻想明天我們的後世子孫也會把她們變成現實。

    由此可見,神話並不等同於封建迷信,相反有其啟發後世的功能。

    今天我們的幻想不知是否能稱為神話,但是我們和古人一樣,幻想的都是我們渴望擁有的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的東西。希望我們的幻想也能成為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晚的歐冠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