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時而動【拼音】: dài shí ér dòng【解釋】: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出處】: 《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舉例造句】: 昭王深自韜晦,養兵恤民,待時而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五回奇貨可居【拼音】: qí huò kě jū【解釋】: 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出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舉例造句】: 可是他們把票子當做奇貨可居,非要足了錢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韜晦待時【拼音】: tāo huì dài shí【解釋】: 指暫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而動。【出處】: 茅盾《蝕·動搖六》:“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後來時事日非,只好韜晦待時。”觀機而動【拼音】: guān jī ér dòng【解釋】: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出處】: 《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隱鱗藏彩【拼音】: yǐn lín cáng cǎi【解釋】: 比喻潛藏起來,等待時機。【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逸民傳·陳留老父》:“夫龍不隱鱗,鳳不藏羽,網羅高懸,去將安所。”【舉例造句】: 寧隱鱗藏彩,若淵中之龍乎? 三國·魏·嵇康《卜疑》整裝待發【拼音】: zhěng zhuāng dài fā【解釋】: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訊息已傳到浙江來。”【舉例造句】: 我們已經整裝待發,向五指山主峰挺進。
待時而動【拼音】: dài shí ér dòng【解釋】: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出處】: 《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舉例造句】: 昭王深自韜晦,養兵恤民,待時而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五回奇貨可居【拼音】: qí huò kě jū【解釋】: 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出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舉例造句】: 可是他們把票子當做奇貨可居,非要足了錢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韜晦待時【拼音】: tāo huì dài shí【解釋】: 指暫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而動。【出處】: 茅盾《蝕·動搖六》:“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後來時事日非,只好韜晦待時。”觀機而動【拼音】: guān jī ér dòng【解釋】: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出處】: 《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隱鱗藏彩【拼音】: yǐn lín cáng cǎi【解釋】: 比喻潛藏起來,等待時機。【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逸民傳·陳留老父》:“夫龍不隱鱗,鳳不藏羽,網羅高懸,去將安所。”【舉例造句】: 寧隱鱗藏彩,若淵中之龍乎? 三國·魏·嵇康《卜疑》整裝待發【拼音】: zhěng zhuāng dài fā【解釋】: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訊息已傳到浙江來。”【舉例造句】: 我們已經整裝待發,向五指山主峰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