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區總柴

    織田信長不明不白的死在本能寺是偶然

    豐臣秀吉死後的諸多亂象是必然

    這就是答案

    德川家康屈居於豐臣秀吉之下只不過是蟄伏,他不像北條氏政那樣偏執不屈,形勢所逼,他可以和伊達政宗一樣卑躬屈膝。

    因為他看出來了豐臣家並非可以長久,豐臣家後繼無人、沒有譜代家臣、手下人心不齊內訌、後宮混亂、秀吉剛愎自用等,總之家康一直隱忍。

    但是換成織田信長就不一樣了,從小到大都穩壓家康一頭,比秀吉更加有成為日本統治者的名分,行事作風豪放不羈,我懷疑在小時候當人質的家康對信長已經有了陰影......

    偶然和必然結合在一起,在成就了德川幕府三百年的江山。

    但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

    “鳥不鳴叫怎麼辦?”

    信長:“殺了鳥。”

    秀吉:“想辦法逗弄小鳥,讓它唱歌。”

    家康:“等,靜靜地等鳥開口。”

  • 2 # 風雲焦點說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創立了江戶幕府,是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很多人覺得他就是運氣好,比對手長壽了點,熬死了對手後才一統天下。

    德川家康的祖先是在三河地方的土豪,戰國時代後成為大名,但是卻夾在織田氏和今川氏之間,地位並不是很穩固,所以他必須有很強的策略和對局勢清醒的認識。

    第一,積累財富和實力。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的部下起兵謀反,殺害了主君信長,豐臣秀吉搶先一步控制了局面,並和德川家康在長久手進行了對戰,豐臣秀吉慘敗,並主動用優厚條件和德川家康議和,在日本影響很大。

    後來豐臣秀吉出兵李氏王朝,德川家康利用計謀沒有參與,結果慘敗,德川家康趁機大力發展,逐步壯大了力量,財力也十分雄厚,這也成為德川家康奪取政權的重要轉折點。

    第二,注意鞏固政權,增加幕府財產。

    德川家康每次佔領一個地方,並沒有野蠻的進行剝削,而是對新領地進行強化管理的措施。比如削減大名的財力,充實幕府財力,把一些重要礦山改為幕府直轄,把領地的一大半轉封給了有功之臣,基本上全國的錢財都是在幕府的掌握之中。

    第三,建立幕藩體制的封建統治制度。

    把各地大名根據遠近親疏分成不同種類,互相之間監視,牽制,大名的妻子必須要住在江戶,和人質差不多,同時加上對武士的控制,不得養浪人,獎勵文武,嚴守階級,不得結黨營私等等一系列加上幕府權利的措施來統治全國。

    德川家康如果沒有進行這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幕藩體制,很難成為日本的“天下人”,

  • 3 # 網言軍事

    德川家康在強手如林的日本戰國時代能夠笑到最後,從一個“受夾板氣”的小土豪變成君臨天下的徵夷大將軍(幕府將軍),這中間運氣的成分肯定有,但更主要的還在於此人不凡的手腕和眼光。

    必須承認,德川家康的運氣確實好——幼時因為在清州做人質跟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混成了“發小”,後來他依附的今川氏被前者在桶狹間大敗後,不僅趁勢收復了老家三河,還就此倒戈跟隨織田家(名義上是結盟)四處擴張,結果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坐擁150萬石高的“有力大名”。

    之後遇上個急於“和平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為了拉攏德川家康,也沒有采取強硬手段武力解決,反而把他移封土地肥沃的關東8州(也有防範德川的意圖在裡面),結果讓德川家康很快發展成擁有250萬石高的全日本實力最強大名。豐臣秀吉死後,留下幼子寡母難鎮大局,豐臣系舊將又勾心鬥角,這都給了德川家康以可乘之機,再加上他本人出奇地長壽——不僅“耗死”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些他曾效忠的主子,就連有能力制衡他的前田利家也死在了他前頭,不得不說上蒼對德川家康確實眷顧有加。

    當然了,光靠運氣好,自己能力太差也不行,而德川家康的眼光和手腕在戰國後期的大名中都堪稱一流。

    實際上前文也提到過——德川家康在自己實力較弱時堅定奉行“事大主義”,先後投靠今川、織田、豐臣3大勢力,從而避免了自己因單打獨鬥被強敵過早鯨吞的厄運,德川家康的隱忍與洞察力之強可見一斑(要是跟錯老大可就歇菜了,這樣的反面典型在當時比比皆是)

    從武力上來看德川氏直到關原之戰前都不佔優勢,但德川家康十分善於籠絡人心——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放開手腳拉幫結派、挑撥離間,硬是把黑田長政、福島正則等豐臣系舊將都拉到自己一方。有史學家就認為關原之戰實際上是豐臣系諸侯之間的一場內訌,最終得利者卻是“渾水摸魚”的德川家康。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關原之戰爆發時德川氏主力3萬人根本就沒趕到戰場,真正投入對石田三成作戰的只有6000人,而構成德川家康麾下東軍主力的3.4萬人全都來自豐臣系。

    德川的善於隱忍和權謀還可從關原之戰後,他又花了整整15年光景來削弱豐臣系勢力、強化幕府統治,直到自己羽翼豐滿才連續發起2場大阪圍攻戰,徹底消滅了豐臣家族。

    而從內部建設來看,德川家康也很有一套。他歷經戰國末期亂世,親眼目睹了眾多有力大名瞬間滅亡的慘劇,特別是汲取了織田、豐臣2大已君臨天下的豪族先興後衰、最終喪失權力的經驗教訓。德川家康深感戰國時代“下克上”、武家秩序混亂是取亂之道,因此早在蟄伏蓄力階段,他就建立起一套嚴密的譜代家臣制度,大大強化了德川氏的整體凝聚力和軍力。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馬上著手對全國領地進行重新分配,總的原則就是“賞罰分明、親疏有別”,透過將心腹親信分封、安插到全國要衝來實現對各地大名的監控。經過10餘載苦心經營,等到1614年11月德川家康對豐臣氏殘部舉起屠刀時,天下絕大多數大名已對其乖乖臣服,而沒有再次重演各地軍閥混戰的老劇本。

    值得一提的是,德川家康也很善於治理,他的領內經濟發達——特別是後來移封的關東地區原本殘破不堪,卻在他的20年苦心經營下變成了水利設施齊全、土壤得到改良、民眾安居樂業、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富饒之所,也正是靠著強大經濟實力,德川氏才有資本籠絡各路大名並擴充軍力,同時與當時富甲天下的豐臣氏一爭高低。

  • 4 # 聯合防務

    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一切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偶然的,但其中必然蘊含著某種必然因素。

    在日本結束戰國時代建立幕府統治的整個過程中,有三個里程碑式人物——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至於這三人在結束戰國時代的歷史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有人將織田信長比作開創霸業的曹操,將豐臣秀吉比作守成的曹丕,而把德川家康比作為最終“摘桃”的司馬懿。

    縱觀歷史上各色“亂世英雄”,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大體的規律,野心勃勃、敢為天下先、勇勝於謀者,通常都是偉業的開創者奠基人,但這樣的傢伙鮮有成功坐收勝利果實的,要麼是壯志未竭身先死,要麼是在揭竿而起者內部權鬥中邊緣化。相反,某些一開始默默無聞小心翼翼,膽略和能力都不如前一類人,但頗具審時度勢和隱忍之功的傢伙,往往成為後起之秀,最終成為坐收勝利果實。劉邦而非項羽成為皇帝,斯大林而非托洛茨基坐上蘇俄頭把交椅,都是這一規律的生動寫照。

    就膽略、能力和魅力而言,德川家康相比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都要差不少。但德川家康確是個頗有“忍者”氣質的人,他為了贏得織田信長的信任不惜殺死自己的兒子和母親。本能寺之變後,德川家康打著為織田信長報仇的旗號進軍關中,不料被豐臣秀吉領先了一步。等到豐臣秀吉穩定了局面,德川家康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選擇屈服於豐臣秀吉。此外,德川家康也是一個“識時務”者,他在慶長之役失敗後選擇與中國修好,不像豐臣秀吉那樣大胃口,做以卵擊石的冒險嘗試。織田信長在征戰中斃命,豐臣秀吉在征服北韓失敗後很快死去,又沒能在家族之內選好有力的繼承人。因此,最終實現統一大業的機遇就這樣降落於德川家族。

    從偶然性的角度來說,如果德川家康降生的時間早些或晚些,他或許與“天下人”的機遇失之交臂;而從必然性的角度來說,在一眾具有相似條件機遇的大名諸侯當中,唯有德川家康勝出,與他的忍辱負重和審時度勢的個人特質是有必然關係的。(NT)

  • 5 # 區域拒止

    圖為影視劇中的德川家康

    當然是歷史必然的結果。德川家康被日本稱為“東照神君”,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和日本戰國時期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並稱為戰國三傑。說了這麼多,只想表達德川家康這個人能力極其優秀,並且運氣很好。

    德川家康識時務,在自己力量還比較弱小的時候,懂得與其它勢力進行周旋。德川家康曾經跟隨過織田信長,但是在之後又選擇了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不但懂得外交,還極其擅長內治。在外交上面遊刃於其它勢力之中,在內治上大力發展經濟,完善管理制度。這些舉措使得德川家康實力大大加強。

    圖為遊戲中的織田信長

    德川家康能夠成為日本的“天下人”,還有個重要的外部因素。在豐臣秀吉統治時期,發懂了對外戰爭。豐臣秀吉掌握的軍隊基本都被派遣參加了侵朝戰爭。然而豐成秀吉不幸的遇到了明朝軍隊。儘管當時的明軍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對於日本軍隊來說依然是恐怖的存在。最後的結果是日本的侵朝戰爭以失敗而告終。豐臣秀吉的軍隊也損失慘重,實力也遭到了削減。此時的德川家康所掌握的軍隊基本都未參與侵朝戰爭。另外德川家康卻是積極發展,實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強。

    圖為豐臣秀吉

    圖為日本幕府時代的武士

    當豐臣秀吉去世之後,德川家康迅速取代了他。他也因此成為了日本第一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之後採取了眾多的措施,使得日本真正的統一。隨後德川家族開啟了200多年的幕府時代,最終成為了日本的“天下人”。

  • 6 # 大福讀史

    偶然的成分居多,德川家康之所以笑到最後,還是因為豐臣秀吉執意發動侵朝之戰,即明朝三大徵之一的援朝之役,北韓人稱壬辰倭亂,日本人稱文祿・慶長の役。這一戰從明朝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一直打到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日本以37.8萬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國先後動員九州、四國、本州西部為主的大小諸侯88人,並讓他們按照領地大小出動軍隊,出動了數十萬大軍,並且造了三千多艘戰船越海作戰,最後面對大明這一龐然大物,豐臣秀吉屢次迫於兵源與國力不繼退兵,最後發出一句“吾不幸生小國兵力不足——奈何”的感嘆。實際上,這一戰,損失的多為豐臣秀吉的嫡系部隊,日本第二號人物德川家康並未受到損失。其原因還是在戰前的一次換地。

    壬辰之戰結束後(豐臣秀吉已死),日本實力大名領地對比:10,佐賀——鍋島直茂:36萬石。9,名島——小早川秀秋,36萬石。8,水戶——佐竹義宣:54萬石。7,岡山——宇喜多秀家:57萬石。6,仙台——伊達政宗:59萬石。5, 鹿兒島——島津義久:60萬石。4,金澤——前田利長:84萬石。3, 會津——上杉景勝:120萬石。2, 廣島——毛利輝元:121萬石。1, 江戶——德川家康:256萬石。

    在1584年的小牧•長久手之戰,秀吉見無法用武力收服德川家康,只好雙管齊下,用政治和外交手腕拉攏家康,並改為重點攻擊家康的盟友織田信雄。織田信雄不敵,單方面與秀吉議和。德川家康獨木難支,於是雙方罷兵。締結和約的德川家康思前想後,考慮到雖然目前自己的軍事實力與秀吉旗鼓相當,在短期內不會吃虧,但是若秀吉征服四國和九州,其實力必將大增。同時,秀吉控制中央政府,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最終,德川家康於1586年向秀吉稱臣。  

    兩年後,秀吉收服四國和九州的大名,並於1586年出任“關白”一職。至此,除了統治關東八州的北條家,秀吉已基本統一日本。1589年,秀吉出動20餘萬大軍攻滅了北條氏。戰後,參戰的家康因戰功被豐臣秀吉強迫轉封到關東八州。(“轉封”也就是迫使家康離開統治穩固的原五國領地,轉而治理原北條家的八國領地)

    雖然家康已經臣服,但是豐臣秀吉還是難以忘懷當初家康給他的窘迫。所以,豐臣秀吉欲將家康從其世代經營的根據地連根拔起,轉而封往家康不熟悉的關東地區,並讓家康的實力消耗在北條家的殘餘勢力的騷擾中。同時,秀吉又將家康的原有領地封給了自己的嫡系部下,山內一豐、中村一氏、崛尾吉晴、田中吉政等人,他們可以為秀吉起到監視家康的作用。當然,實力強橫的豐臣秀吉其實還有明白的意思:最好能激起家康的反叛,然後麻溜地收拾他。

    德川家康對秀吉的算盤心知肚明。再三思量後,他還是清楚了自己的優勢。家康原有五國領地,總共約140萬石。新領地關八州足足有250萬石之多,增加了100多萬石。同時,關八州河川縱橫,利於各地溝通以發展經濟,且關八州囊括著日本最大的關東平原。冷兵器時代,有地就有糧,糧多兵更多。這讓德川家康想起了平安時代末期的源平之爭,先敗後勝的源賴朝以關東地區積蓄實力,最終消滅平家,開創了鎌倉幕府。

    最後一點很重要,豐臣秀吉性情急躁,且一直覬覦明朝的土地,他十分看不起僅僅由一幫野武士組成的倭寇集團就被折騰沒招的國家,而且在為織田信長效力期間,豐臣秀吉也不止一次表示出有朝一日要征服大明的意圖。德川家康料定,統一後的豐臣秀吉聚集了日本自古所未有的武力,必定會發動戰爭來滿足自己的夢想。而且,北韓之戰一旦開啟必定是曠日持久。若德川家康還位於海岸西邊,無論如何會被派為先鋒。而且,海外作戰的變數極多,況且明朝倒驢不倒架,若戰事不利,作為先鋒的德川家很可能會屍骨無存。同意轉封關八州,德川家康則可以藉口鎮壓北條家的殘餘勢力而暫緩出兵。

    於是,正如日本戰國那句有名的諺語“織田搗米,豐臣做餅,德川坐享其成”所說,信長打破日本舊勢力,為開創新時代打下了基礎;秀吉東奔西走,極盡軍事外交之能事才統一日本;但是這兩位宛如朝露的霸主卻為歷時265年的德川幕府做了嫁衣。這很讓人有興趣地聯想起當初這三位霸主的杜鵑故事:有人問,杜鵑不鳴,當何處之?信長:殺之不足惜。秀吉:誘之使其鳴。家康:莫急待其鳴。

  • 7 # 奇奇40474094

    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在於他的心性,無論是信長還是秀吉時期,他都有必反的局面出現過,他遇到的局,九成九的人會反,他能忍常人不能忍的這一點,具有了梟雄的條件,說偶然性,他運氣的確好,從頭到底,運氣差的都能死個十次八次了,每次閻王都不收他,賭命沒輸過。

  • 8 # 指尖看日本

    歷史的話,很難說偶然和必然,因為歷史本身就是由很多偶然組成的。但是如果說必然呢?必然就應該看這些歷史人物,在偶然發生時,能否把握機會,將偶然變成必然。

    德川家康的偶然其實蠻多的,早年織田信秀攻略三河國,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廣忠不得已投降,並把幼年的德川家康送到了織田家做人質(舊說裡是被織田家劫走)。而後,松平廣忠又在織田信秀撤軍後立即叛變,投入今川家麾下。

    此時的德川家康命懸一線,若織田信秀是武田信玄這樣的人的話,德川家康早就被殺死了,然而信秀卻沒有殺死家康,這就是偶然。

    後來,德川家康回到今川家麾下成為三河松平氏的家主,在今川義元戰死以後,他抓緊時機在舊領擴張,趁機獨立。今川義元之死實屬偶然,德川家康把握機會獨立,而不是返回駿河,這便是他成為天下人所需的必然魄力。

    元龜至天正年間,武田家侵攻德川家領地,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父子來回拉鋸,為織田家守住後門。長筱合戰前,織田信長仍舊沒有來援的動向,德川家康憤而寫信給信長說:“若我家失去遠江,我家就會降服武田,並作為武田先鋒侵入尾張,將尾張作為失去遠江的補償。”這使得織田信長最終加快了腳步前來支援家康。

    再後來,本能寺之變發生,清州會議後織田家決定讓德川家康接收武田家舊領,這便是偶然。而德川家康在天正壬午之亂中的出色發揮,奪取了武田家舊領,已然顯露出了自己超凡的能力,此即奪取天下的必然。

    小牧長久手合戰,德川家康指揮部下擊潰了羽柴軍前鋒,隨後羽柴秀吉決定傾國之力征伐德川家,結果出兵前發生了天正大地震。德川家康在這之後及時降服,而羽柴秀吉也為了復興領內,接受了臣服。

    慶長年間,羽柴秀吉、前田利家等先後去世,德川家康在這時候又趁著這個偶然的機會打贏了關原合戰,最後才開幕建府。

    可以說,德川家康在各種偶然的歷史事件發生時,都採取了正確的決策,這便是他奪取天下的必然。

  • 9 # 自然而己2021

    看似是偶然 其實有必然因素 ,德川家康為了勝利 ,付出了別人不敢想像的代價 ,當年織田信長 ,讓他殺妻滅子 他忍了 ,不能跟老大翻臉 ,否則不只是兒子 ,甚至整個德川家都保不住 ,為了保全整個德川家,下狠心讓信康自殺 。這是隱忍的最高代價 。

    好不容易 ,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 燒死在大火中 ,看似有了出頭之日 ,原本這個頭號功勞也應該是他的 ,但是天公不作美 ,偏偏讓豐臣秀吉搶了先 ,豐臣秀吉透過平定本能寺之變積攢的聲望,重組信長的手下, 很快成為了日本最大的領主 ,只剩下德川家 還為臣服,如果硬拼會付出很大代價 ,甚至 ,有可能讓別人漁翁得利 ,為此選擇了屈服。

    豐臣秀吉自然對他不放心 ,讓他搬離故地 ,到豐臣秀吉可以監控的勢力範圍 ,正所謂故土難離 ,但是德川家康為了大局忍了。

    我想問世間有幾個人能做到 ,讓他殺妻滅子 他忍了 ,讓他搬離故地 他忍了 。所以說 ,成功的背後都有必然 ,能建立兩百年的幕府不是吹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ql資料庫伺服器,記憶體佔用過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