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0987323640

    最早的關於天圓地方的蓋天說記錄出現在《大戴禮.曾子天圓》,孔子的弟子曾子對於大地的正正方方形狀也有過困惑,當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誠有之乎 曾子曰: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大戴禮.曾子天圓》)

    但這只是文獻記載的而已,在這個記錄之前,蓋天說已經廣泛流行了。有人認為,良渚文化時期的代表器物“玉琮”就是蓋天說的一種象徵,“琮”的形制是外方內圓。

    我個人認為,如果說“琮”代表蓋天說,那麼其形制應該是外圓內方。因此琮的出現,至多隻能說明良渚文化時期人們具有了陰陽、天地之分的概念,並不能證明已經出現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

    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漢代出現了渾天說與蓋天說的爭論。在秦漢之前,蓋天說比較盛行。自古以來,人們看見蒼天籠罩著大地,產生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而春秋時的曾參就曾提出疑問:“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①後來蓋天說又認為天不與地相接,而像圓頂涼亭那樣由八根柱子支撐著。詩人屈原曾問道:“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公元前一世紀成書的《周髀算經》中提出“天象蓋笠、地法覆盤”的新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蓋,二者都是圓拱形,中間相距八萬裡,日月星辰隨天蓋旋轉,近見遠不見,形成了晝夜四季變化。

    漢代,另一種學說渾天說興起,認為“渾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以著名天文學家張衡為代表的渾天派提出天是一個整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有時著不見是因為它們隨天球轉到地下面去了,天球繞軸轉一圈就是一晝夜,地面上的人就看見天上的星星轉了一周天。這種看法成功地解釋了晝夜的交替、天體的東昇西落和其他許多問題。同渾天說一致的渾儀又能很準確地測定天體位置,渾象能演示天象的變化,這一切對曆法的推算既有用又方便,所以渾天說得到很快的發展併為大多數人們所接受,成為中國天文學思想中長期佔統治地位的體系,直到明末西方天文學體系進入中國才開始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查三葉草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