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家講“做本分事”,“持平常心”,兩句話是相通的,但是後一句對你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因為雖然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還能做到對你所做的事沒有什麼計較呢?你是否在意別人對你所做的事的讚揚或批評,是否會因為別人說風涼話心裡就不高興,別人說了好話有必要,就心裡很舒服呢?做好本分事不等於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該做什麼做什麼,不動心,不起念。禪宗公案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一個禪師“你平時修煉不修煉啊”,他說當然修煉了,又問:“你怎麼修煉啊?”他說我是“飢來吃飯, 困來睡覺”。別人就納悶,說你這也叫“修”嗎?他說當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百般的思慮啊,睡的時候不好好睡,千般計較啊。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吃飯睡覺,可是有很多人就是要想東想西,吃到好的心裡就高興,吃到差的,心裡就埋怨。對於這些事你能不能不計較任何的好壞呢,用佛教裡的話講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風吹不動”。哪“八風”呢?利、衰、毀、譽、譏、稱、苦、樂。 “利”就是順利, “衰”就是衰落,“毀” “譏”就是毀謗你、譏諷你, “譽” “稱”就是讚揚你、吹捧你。你做任何事情,在這種八種情況下都能不動心,那是需要很高的修養的。有時儘管你嘴上會說“這些事我都看穿了, 根本就不在乎”,可是我想當別人說你幾句風涼話的時候,你可能心裡就不太好受。別人要是吹捧你幾句,你雖然表面上說“哪裡哪裡”,可是心裡面可能在暗暗自喜。這也是人之常情,要想能克服這一點,必須禪修達到相當的境界才行。
我常常講一個故事,宋代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對禪學有很深的造詣,他跟佛印禪師關係相當好,平時經常來往,他們一個住在江南,一個住在江北,有一次蘇東坡坐船過江去看望佛印,恰好碰到佛印不在寺廟裡,他就一個人在寺廟裡轉悠,看到大雄寶殿裡的佛像十分莊嚴,他就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幹,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寫完自己覺得很得意,就交給小和尚,說等你師父回來交給你師父看,然後他就走了。佛印回來看到這首詩,就提起筆來在上面題了兩個字:放屁!就讓這個小和尚給蘇東坡送回去。蘇東坡一看很納悶,心裡很不以為然,心想我寫那麼好的詩,居然給我的評價就是“放屁”兩個字。所以他就馬上坐船去找佛印禪師,要跟他辯辯理。見了佛印禪師,佛印就跟他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我這麼一屁怎麼就把你打的過江來了呢?所以你們看,蘇東坡的佛學修養還是相當高的,對佛學的義理理解得也相當透徹,可是碰到這樣具體的事,他就不能用一個平常心去對待。
大乘佛教講“六度”,即從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的六種修煉方法: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第三渡講的忍辱,我們常常將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別人打你、罵你你都能忍住,或者甚至像基督教裡講的那樣,別人打你左臉,你要把右臉也送上去。其實佛教裡講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還要能不能忍住人家的吹捧。 “八風”裡不僅有毀、譏,還有稱、譽,對於別人的毀、譏,你可能忍住了,對於別人的稱、譽你能不能也不為所動?
禪家講“做本分事”,“持平常心”,兩句話是相通的,但是後一句對你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因為雖然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還能做到對你所做的事沒有什麼計較呢?你是否在意別人對你所做的事的讚揚或批評,是否會因為別人說風涼話心裡就不高興,別人說了好話有必要,就心裡很舒服呢?做好本分事不等於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該做什麼做什麼,不動心,不起念。禪宗公案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一個禪師“你平時修煉不修煉啊”,他說當然修煉了,又問:“你怎麼修煉啊?”他說我是“飢來吃飯, 困來睡覺”。別人就納悶,說你這也叫“修”嗎?他說當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百般的思慮啊,睡的時候不好好睡,千般計較啊。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吃飯睡覺,可是有很多人就是要想東想西,吃到好的心裡就高興,吃到差的,心裡就埋怨。對於這些事你能不能不計較任何的好壞呢,用佛教裡的話講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風吹不動”。哪“八風”呢?利、衰、毀、譽、譏、稱、苦、樂。 “利”就是順利, “衰”就是衰落,“毀” “譏”就是毀謗你、譏諷你, “譽” “稱”就是讚揚你、吹捧你。你做任何事情,在這種八種情況下都能不動心,那是需要很高的修養的。有時儘管你嘴上會說“這些事我都看穿了, 根本就不在乎”,可是我想當別人說你幾句風涼話的時候,你可能心裡就不太好受。別人要是吹捧你幾句,你雖然表面上說“哪裡哪裡”,可是心裡面可能在暗暗自喜。這也是人之常情,要想能克服這一點,必須禪修達到相當的境界才行。
我常常講一個故事,宋代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對禪學有很深的造詣,他跟佛印禪師關係相當好,平時經常來往,他們一個住在江南,一個住在江北,有一次蘇東坡坐船過江去看望佛印,恰好碰到佛印不在寺廟裡,他就一個人在寺廟裡轉悠,看到大雄寶殿裡的佛像十分莊嚴,他就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幹,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寫完自己覺得很得意,就交給小和尚,說等你師父回來交給你師父看,然後他就走了。佛印回來看到這首詩,就提起筆來在上面題了兩個字:放屁!就讓這個小和尚給蘇東坡送回去。蘇東坡一看很納悶,心裡很不以為然,心想我寫那麼好的詩,居然給我的評價就是“放屁”兩個字。所以他就馬上坐船去找佛印禪師,要跟他辯辯理。見了佛印禪師,佛印就跟他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我這麼一屁怎麼就把你打的過江來了呢?所以你們看,蘇東坡的佛學修養還是相當高的,對佛學的義理理解得也相當透徹,可是碰到這樣具體的事,他就不能用一個平常心去對待。
大乘佛教講“六度”,即從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的六種修煉方法: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第三渡講的忍辱,我們常常將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別人打你、罵你你都能忍住,或者甚至像基督教裡講的那樣,別人打你左臉,你要把右臉也送上去。其實佛教裡講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還要能不能忍住人家的吹捧。 “八風”裡不僅有毀、譏,還有稱、譽,對於別人的毀、譏,你可能忍住了,對於別人的稱、譽你能不能也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