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歌先生
-
2 # 悠然文案課
其實“學生思維”應該指的是一種思維,並不僅僅指“學生身份具有的思維”。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學生思維”,也不能說非學生就沒有“學生思維”。但是對於剛入職的畢業生來說,有“學生思維”是很正常的,也很明顯,那麼具有學生思維的人大多有以下幾種表現,來默默對應一下:
1.“等待”式思維 等著別人教,從不主動學習慣了義務教育和老師授課的學生,彷彿都有著一股天然的優越感。剛入職時,啥事也不會做,就是眼巴巴地等著同事來“手把手教學”。心裡抱著想法:“你不教會我,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工作。”這是最為典型的學生思維,一旦你抱著這種心態進入職場,同事和上司馬上就知道你是個沒有“即戰力”的員工,瞬間你就掉落到了鄙視鏈的最末端,只能領著微薄的工資兼職打雜,核心業務碰都不會讓你碰。
2.用工作量來衡量工作能力的標準很多學生總以為幹活幹得多,那就是工作做得好、工作能力強,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縱觀職場,幹活最多的基本都是底層員工,中層和高層永遠不會以工作量的大小來定義下屬的能力。說到底,活幹得漂不漂亮,那都是結果說了算。老闆不會看你花裡胡哨的文件,也沒有時間去關心你這個月又加了多少班,他只在乎你有沒有解決既定的任務。
3.盲目跟風,隨波逐流無論你是打算升職加薪,還是打算先儲備經驗再離職創業,都得提前進行較為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有時候和打仗是一個道理,做事之前你都得有個長遠的規劃和目標,才能做到步步為營、有條不紊,不然就像一隻無頭蒼蠅,很容易在職場的海浪上被擊倒、掀翻。 剛進入職場時,“學生思維”這塊短板會被無限放大,這也導致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辦法駕馭好手頭上的工作,在“學生思維”限制職場發揮的時候只能被迫離職、換工作,所以改變這種思維很有必要。
你有這種學生思維麼?
大學最重要的是打破學生思維,為什麼我明明這麼努力,下課上課晚自習早自習都在座位上做習題,看試卷,背單詞,但是為什麼每次月考和期中測試我還是比不上其他人。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想明白這件事情。這些人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直到現實無數次打臉之後才反應過來,原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都是理想模型下才會發生的。
而現實中總是存在各種變數。在讀書期間,你在英語上花費了更多的耕耘時間,最後考試卻考不過每天按時上下課,從來不留校看書的班長,因為班長的家庭環境,從小就是在國際學校上學的,英語早已經成為了第二母語。
你在體育上費盡心思的鍛鍊身體,就是為了在籃球課上能夠在中意的女生面前秀一把,結果因為身高原因連上場機會都沒有獲得。只是因為年級很多都是遺傳了父母大高個遺傳基因。
到了大學畢業,你開始到處奔波在各個招聘會上,踏著不習慣的高跟鞋,抹著斬男色口紅在炎熱的夏天裡投簡歷,卻無意中聽說同宿舍看了四年韓劇的妹子已經拿到綠卡,即將要去美國和家裡幫忙找好的未婚夫結婚。
班上從來不來上課的男生畢業就買了賓士e的車子,回家繼承家裡經營的五星級酒店管理公司了。
我們看到法律、宗教都在呼籲公平性,這正是說明了社會上存在著太多的不公正性。因此我們要打破固有的學生思維,去擁抱不公平,才能擺正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