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霜劍如歌

    對頭,但不盡然。

    不僅要求年齡,還要求與年齡相匹配的人生閱歷與博大胸懷,才會感念天地之悠悠,見古人,遇後來。

    自命不凡之輩,也只會以"山高我為峰″,盡情放飛那個小。

    而自做多情的草包,恨不能踩上珠峰,藉以“一覽眾山小”。

    愴然只是高度一一悲天憫人。

    棄私慾,存公理,就天道者,才概嘆,才涕下,才有那個淚點。

    無此,即便假模假式去愴然,也只是個人之蠅營狗苟,與人,與人類無關,但一定有礙。

    蒼涼,一定是留給英雄的獎勵。

    小人得志者,悲涼必是下場。

    至於草包狂人,則註定標配淒涼。如果它還有命,還能享受到悽涼。

  • 2 # 雅室雕龍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對。

    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大部分人都讀過,這首詩意境宏闊,借古諷今,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及命運的悲涼。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陳子昂

    天地之間一個偉丈夫,站在時空之上,跨越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有自己寂寞不遇,壯志不酬。 自己諫言不為當世武則天採納,宏圖報負難以施展。怎麼不會產生生不逢時,不遇燕昭王那樣的明主的感嘆呢?這蒼境意境只要讀懂便會明白,何必年齡大了才能明白。理由如下:

    首先,能不能明白與讀者自身的學識修養有關。學養夠了自然就會懂。

    學養和年齡的大小並無直接關係。大家都知道許多人早慧,有的人年齡小便博覽群書,閱歷不淺,學養很高。例如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無不如此。讀了王勃的《滕王閣序》,誰會懷疑這個少年的學養低呢?相反那些不學無術者,空活百歲的白丁,年齡大了又能如何?當然,對於一個學者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學養和閱歷也會增長,就會更容易明白這首詩的意境。

    其次,能明白這首詩意境還與讀者的閱歷和思想情感有關。

    如果讀者有了與陳子昂類似的閱歷和遭遇,並且有著相似的思想抱負,就會產生與作者相同的情感體驗,也就是產生了共鳴。產生了思想情感的共鳴才會真正懂這首詩的詩意和意境。試看古今中外,那些寫出懷才不遇作品的騷人墨客又有多少是垂垂老者,這又與年齡何干?那些心有大志又鬱郁不得志的歌者曾有多少少年郎!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少年失意的王勃,始終不遇的陸放翁,桃花樹下飲酒的唐伯虎……少年失意,老年失意,都會對這首詩產生共鳴,都會懂。

    再者,即便是失意者有了相當的學養和閱歷,那些胸無大志和超然物外者也不會去了解什麼詩意詩境,因為詩與他何干。

    這些人追求抱負與作者不同,便不會產生與作者相同思想情感,對這首詩就不會產生共鳴,所以他們就不會懂,或者他們壓根兒就不屑懂。試想一個胸無大志鼠目寸光的小人豈會對這首詩感冒,一個超然物外修仙成佛的出世之人豈會多看一眼什麼詩文?太上忘情、佛陀出塵、小人囿於名利都不會與這首詩結緣,更談不上明白不明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風系統的種類有哪些?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