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與戰國初期,燕國向東平定東胡,向南吞併薊國,其發展勢頭又遠遠超過了與魏國苦戰的秦國,躋身於山東六大戰國。從戰國時代的天下大格局來說,當時的燕國,是周室王族大諸侯中的僅存之邦,其進取精神遠遠超過了其餘的王族諸侯。論戰國初期的國家實力,燕國超過了秦、韓兩國。在趙武靈王變法之前,燕國實力與趙國不相上下,甚至在國土縱深、成軍人口數量方面,還略略強於趙國。否則,燕國不會在秦國崛起之後
承擔合縱發起國的角色。
直到秦國崛起之後,秦、燕兩國的關係,才有了種種戲劇性的轉折。
面對秦國崛起的強大攻勢,山東六中國產生了合縱鎖秦的戰略合作。最初的合縱發起,恰恰就是燕國。這就是說,燕國已經自覺地將秦國看作強敵了。秦國則恰恰相反,為了打破孤立,推行了“連橫”戰略。蘇秦創立的“合縱”戰略,其核心主張是將南北六大戰國連成一片廣袤的國家同盟區,從而封堵、遏制,直至摧毀秦國。張儀創立的連橫戰略,其核心主張則是在東西之間結成定點盟約,實施破交戰,分化並突破六國封鎖。
如此大形勢下,遙遠的燕、齊、楚三國,自然成了秦國推行破交戰的重點國家。從此,秦國打破了與遙遠的燕國的疏遠,開始了主動結好燕國。秦惠王中期,由張儀主導,秦惠王之女嫁於燕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燕易王。
秦惠王末期,秦惠王幼子嬴稷與惠王之妾羋八子,進入燕國做了單方人質。所謂單方人質,就是燕國不派出人質作為交換,而只有秦國一方向燕國派出人質,以保證秦國不侵犯燕國的盟約效力。顯然,這時的秦國,必須依靠與燕國的邦交盟約打破孤立。
秦昭王初期,秦國又接受了燕國樂毅提出的合縱破齊戰略,出兵助燕攻齊。
從總體上說,在秦惠王、秦武王,直至秦昭王中期的數十年之間,秦燕兩國的關係,是秦國主動結好燕國,而燕國則搖擺不定,時而加入合縱,時而與秦連橫。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秦昭王后期的秦長平大戰後,秦國居於超強地位,天下格局為之大變。秦燕兩國的關係,也因此而顛倒過來——燕國開始主動結好秦國,以爭取最大限度地排除秦國進攻燕國的可能性。並以秦國牽制趙國,使趙國不能威脅燕國。基於這樣的戰略目標,秦王嬴政即位初期,也就是呂不韋領政時期,燕國派出了太子丹作為單方人質進入秦國,以保證秦燕盟約的實現。而秦國則派出張唐入燕,做了燕國丞相,掌控了燕國的政事權。
此後,因為連續四件大事,秦燕關係急劇惡化了。
第一件事,呂不韋領政時期,秦國接受了少年名士甘羅的謀劃,以甘羅為使臣,說動趙國攻燕而秦不為援;其後,趙國攻取了燕國30 座城池,秦國分得了其中的11 座城池。這是秦國明顯的負約行為,由此開始,燕國仇恨秦國了。
第二件事,秦王嬴政親政初期,秦國大將樊於期對趙作戰失敗,逃亡到燕國。燕國收留了樊於期,拒絕了秦國的遣返要求。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第三件事,由於樊於期事件,兩國中斷邦交,秦國軟禁了燕華人質太子丹。
第四件事,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 年,太子丹秘密逃出咸陽,回到燕國。
秦昭襄王
,嬴姓,名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昭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王滅東周。前251年,昭王死,年七十五。昭王在位時間長久,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使秦國奠定了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武王與東周的大力士孟說舉行舉周九鼎的比賽,卻因脛骨折斷而死。武王
春秋末期與戰國初期,燕國向東平定東胡,向南吞併薊國,其發展勢頭又遠遠超過了與魏國苦戰的秦國,躋身於山東六大戰國。從戰國時代的天下大格局來說,當時的燕國,是周室王族大諸侯中的僅存之邦,其進取精神遠遠超過了其餘的王族諸侯。論戰國初期的國家實力,燕國超過了秦、韓兩國。在趙武靈王變法之前,燕國實力與趙國不相上下,甚至在國土縱深、成軍人口數量方面,還略略強於趙國。否則,燕國不會在秦國崛起之後
承擔合縱發起國的角色。
直到秦國崛起之後,秦、燕兩國的關係,才有了種種戲劇性的轉折。
面對秦國崛起的強大攻勢,山東六中國產生了合縱鎖秦的戰略合作。最初的合縱發起,恰恰就是燕國。這就是說,燕國已經自覺地將秦國看作強敵了。秦國則恰恰相反,為了打破孤立,推行了“連橫”戰略。蘇秦創立的“合縱”戰略,其核心主張是將南北六大戰國連成一片廣袤的國家同盟區,從而封堵、遏制,直至摧毀秦國。張儀創立的連橫戰略,其核心主張則是在東西之間結成定點盟約,實施破交戰,分化並突破六國封鎖。
如此大形勢下,遙遠的燕、齊、楚三國,自然成了秦國推行破交戰的重點國家。從此,秦國打破了與遙遠的燕國的疏遠,開始了主動結好燕國。秦惠王中期,由張儀主導,秦惠王之女嫁於燕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燕易王。
秦惠王末期,秦惠王幼子嬴稷與惠王之妾羋八子,進入燕國做了單方人質。所謂單方人質,就是燕國不派出人質作為交換,而只有秦國一方向燕國派出人質,以保證秦國不侵犯燕國的盟約效力。顯然,這時的秦國,必須依靠與燕國的邦交盟約打破孤立。
秦昭王初期,秦國又接受了燕國樂毅提出的合縱破齊戰略,出兵助燕攻齊。
從總體上說,在秦惠王、秦武王,直至秦昭王中期的數十年之間,秦燕兩國的關係,是秦國主動結好燕國,而燕國則搖擺不定,時而加入合縱,時而與秦連橫。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秦昭王后期的秦長平大戰後,秦國居於超強地位,天下格局為之大變。秦燕兩國的關係,也因此而顛倒過來——燕國開始主動結好秦國,以爭取最大限度地排除秦國進攻燕國的可能性。並以秦國牽制趙國,使趙國不能威脅燕國。基於這樣的戰略目標,秦王嬴政即位初期,也就是呂不韋領政時期,燕國派出了太子丹作為單方人質進入秦國,以保證秦燕盟約的實現。而秦國則派出張唐入燕,做了燕國丞相,掌控了燕國的政事權。
此後,因為連續四件大事,秦燕關係急劇惡化了。
第一件事,呂不韋領政時期,秦國接受了少年名士甘羅的謀劃,以甘羅為使臣,說動趙國攻燕而秦不為援;其後,趙國攻取了燕國30 座城池,秦國分得了其中的11 座城池。這是秦國明顯的負約行為,由此開始,燕國仇恨秦國了。
第二件事,秦王嬴政親政初期,秦國大將樊於期對趙作戰失敗,逃亡到燕國。燕國收留了樊於期,拒絕了秦國的遣返要求。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第三件事,由於樊於期事件,兩國中斷邦交,秦國軟禁了燕華人質太子丹。
第四件事,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 年,太子丹秘密逃出咸陽,回到燕國。
秦昭襄王
,嬴姓,名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昭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王滅東周。前251年,昭王死,年七十五。昭王在位時間長久,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使秦國奠定了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武王與東周的大力士孟說舉行舉周九鼎的比賽,卻因脛骨折斷而死。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