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易逝 善良永駐
對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追溯,馮小剛的《芳華》既以文工團裡洋溢的青春,用浪漫色彩去觸碰著時代的脈搏,也用真實慘烈的對越自衛反擊,見證著戰爭殘酷無情的本質,固然電影並沒能完全再現嚴歌苓筆下的集體主義殘酷,但對善良的堅守卻依舊勾勒出了電影打動人心的核心。
《芳華》伊始將時代背景聚焦於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部隊文工團,在這個滿載以青春的集體中,馮導在很短的時間裡便塑造出了性格迥異的人物群像,善良樸實,被大家稱為活雷鋒的劉峰,出身不好備受排擠,渴望融入集體的何小萍,明豔動人卻善於心計的林丁丁,極富同情心的蕭穗子,自恃高人一等的幹部子弟郝淑雯,都是尤為鮮活立體的,由此在浪漫色彩下所綻放的青春芳華,帶有著一股濃郁的荷爾蒙味道。
電影中段,劇情隨著劉峰喜歡林丁丁,林丁丁卻為了自己名聲誣告其耍流氓開始急轉直下,因此被調離文工團的劉峰在那個年代被烙上了無法抹去的汙點,這個曾被大家調侃為活雷鋒的好人就這樣被拋棄了,他雖然在戰爭中不惜想去犧牲生命成為英雄,但命運卻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而同樣心存善良的何小萍在此也看清了文工團集體虛偽的面目,對此再也不抱任何幻想期待,而離開文工團在戰爭中成為英雄,獲得世人認可的她卻瘋了,對嚴歌苓筆下集體主義的殘酷,電影在此做出了著墨。
相較於嚴歌苓的原著,馮小剛的《芳華》並沒有將電影的核心放在集體主義對個體摧殘的批判上,文工團裡的青春浪漫,戰場上的戰火紛飛,到芳華已去理想幻滅的收尾,電影對比原著其實都在致力於弱化這一點,這個核心只是成為了電影的一個延伸思考,而與之替換的則是“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更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的善良,它成為了電影后半段的支點。
在《芳華》中,劉鋒與何小萍的善成為了電影最為令我動容的所在,綻放青春的部隊文工團,最為質樸純粹的是他們,血肉橫飛的戰場上,他們的善良更是成為了那殘酷的基色中一抹最為動情的所在,電影最後也將鏡頭給予了相依於一起的他們,“他們從未結婚,卻待人溫和,彼此相偎一生。”的結局,為電影畫上了一個令人唏噓卻又不落溫情的句號。
我們總是期望善良的人能收穫美滿,可現實有時卻難如人願,但即便這個世界並沒有用溫柔善待於你,我們卻並不應該失去這種彌足珍貴的本性,因為芳華易逝,善良永駐。
芳華易逝 善良永駐
對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追溯,馮小剛的《芳華》既以文工團裡洋溢的青春,用浪漫色彩去觸碰著時代的脈搏,也用真實慘烈的對越自衛反擊,見證著戰爭殘酷無情的本質,固然電影並沒能完全再現嚴歌苓筆下的集體主義殘酷,但對善良的堅守卻依舊勾勒出了電影打動人心的核心。
《芳華》伊始將時代背景聚焦於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部隊文工團,在這個滿載以青春的集體中,馮導在很短的時間裡便塑造出了性格迥異的人物群像,善良樸實,被大家稱為活雷鋒的劉峰,出身不好備受排擠,渴望融入集體的何小萍,明豔動人卻善於心計的林丁丁,極富同情心的蕭穗子,自恃高人一等的幹部子弟郝淑雯,都是尤為鮮活立體的,由此在浪漫色彩下所綻放的青春芳華,帶有著一股濃郁的荷爾蒙味道。
電影中段,劇情隨著劉峰喜歡林丁丁,林丁丁卻為了自己名聲誣告其耍流氓開始急轉直下,因此被調離文工團的劉峰在那個年代被烙上了無法抹去的汙點,這個曾被大家調侃為活雷鋒的好人就這樣被拋棄了,他雖然在戰爭中不惜想去犧牲生命成為英雄,但命運卻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而同樣心存善良的何小萍在此也看清了文工團集體虛偽的面目,對此再也不抱任何幻想期待,而離開文工團在戰爭中成為英雄,獲得世人認可的她卻瘋了,對嚴歌苓筆下集體主義的殘酷,電影在此做出了著墨。
相較於嚴歌苓的原著,馮小剛的《芳華》並沒有將電影的核心放在集體主義對個體摧殘的批判上,文工團裡的青春浪漫,戰場上的戰火紛飛,到芳華已去理想幻滅的收尾,電影對比原著其實都在致力於弱化這一點,這個核心只是成為了電影的一個延伸思考,而與之替換的則是“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更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的善良,它成為了電影后半段的支點。
在《芳華》中,劉鋒與何小萍的善成為了電影最為令我動容的所在,綻放青春的部隊文工團,最為質樸純粹的是他們,血肉橫飛的戰場上,他們的善良更是成為了那殘酷的基色中一抹最為動情的所在,電影最後也將鏡頭給予了相依於一起的他們,“他們從未結婚,卻待人溫和,彼此相偎一生。”的結局,為電影畫上了一個令人唏噓卻又不落溫情的句號。
我們總是期望善良的人能收穫美滿,可現實有時卻難如人願,但即便這個世界並沒有用溫柔善待於你,我們卻並不應該失去這種彌足珍貴的本性,因為芳華易逝,善良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