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蝶戀花·春景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出自《贛上食蓮有感》原文:《蝶戀花·春景》北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翻譯: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這裡的清澈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眼見著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牆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著鞦韆,她發出動聽的笑聲。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慢慢的,牆裡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原文:《贛上食蓮有感》宋代詩人黃庭堅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頭角戢,更深兄弟思。實中有么荷,拳如小兒手。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慚。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吾家雙井塘,十里秋風香。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翻譯:蓮子大小像手指,分嘗甜美想起母慈。共同聚在蓮房頭擠擠,更加深對兄弟之思。蓮子中有個小芽芯,拳縮著好像幼兒手。使我想起小兒女,在門口迎著我討梨棗。蓮芯的本性正是苦,吃了苦怎麼能夠甘?老吃甘美可能受毒,素餐則心中羞慚。蓮生在淤泥田中,偏偏不和泥同調。吃蓮誰不感到甘,真懂得蓮味就很少。我的家鄉在雙井塘,秋風十里送荷香。哪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回家去縫製芙蓉衣裳。擴充套件資料:開頭說:“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蓮子像手指一樣大,就想到在家裡時,母親分蓮子給他們吃,懷念母親的慈愛。吃蓮子時,是先拿到蓮房,即蓮蓬,一個蓮蓬裡有好多蓮子,共佔一房,頭露出在房外。“共房頭(角戢)(角戢),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裡的許多蓮子,就想到一房裡的眾多兄弟,也像蓮房裡的蓮子那樣相處。《詩經·小雅·無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羊群裡,羊角相聚集,而羊與羊不相鬥,有和睦意。正像一房蓮子相處,因此加深對兄弟的懷念。“實中有么荷,拳如小兒手。”蓮子中間有蓮心,蓮心頭上有些拳曲,像小兒的手。“令我念眾雛,近門索梨棗。”從小兒手就想到家裡眾小兒,作者回家時,眾小兒在門口迎接,要梨棗吃。這是從看到蓮房、蓮子、蓮心,引起對母親、兄弟和眾小兒的懷念。接下來從詩人自身的體會上說。“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慚。”承接上句,就蓮心說,蓮心正是苦的,吃苦的東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臘毒”,吃甜的怕有極毒。《國語·周語下》:“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意思是,官位高的,實在很快會倒下來,味道厚的,實在有極毒。這裡是就他自己的經歷來說,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祿,貪圖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則懷慚”,做官不辦事吃白食,便感到慚愧。《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即白吃,白吃是可恥的。黃庭堅做知縣,既不是高官,不拿重祿,又不白吃飯。在這裡也表示了他的志節。詩人然後又從另一角度發生感想。“蓮生於泥中,不與泥同調。”蓮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卻不受汙染,指品德高潔的人能保持操守,像《史記·屈原傳》讚美屈原那樣:“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講到吃蓮子的多,知味的卻很少。這首詩主要是講他食蓮而能知味,由於知味的少,這首詩寫出了很少有人知道的東西。最後跟開頭的“念母慈”呼應,想到“吾家雙井塘”,雙井在分寧縣(今江西修水),那裡有池塘。“十里秋風香”,池塘裡荷花盛開,在初秋時香聞十里。這裡又跟開頭的“兄弟思”相應,“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潔的情操。這裡借用屈原的話,上文的“不與泥同調”也含有讚美屈原一塵不染的意思在內。這首詩構思很新,寫出了前人未寫過的食蓮知味。他從食蓮子的分甘“念母慈”,從蓮房的共房多蓮子想到“兄弟思”,從蓮子心的“拳如小兒手”而“念眾雛”,這是因食蓮而起的對家人的懷念。再從蓮心苦引出食甘,比喻做官拿重祿的有害、素餐的懷慚,這是他入仕經歷的有感之言。再從蓮生淤泥而不染而產生新的感受。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蝶戀花·春景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出自《贛上食蓮有感》原文:《蝶戀花·春景》北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翻譯: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這裡的清澈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眼見著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牆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著鞦韆,她發出動聽的笑聲。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慢慢的,牆裡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原文:《贛上食蓮有感》宋代詩人黃庭堅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頭角戢,更深兄弟思。實中有么荷,拳如小兒手。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慚。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吾家雙井塘,十里秋風香。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翻譯:蓮子大小像手指,分嘗甜美想起母慈。共同聚在蓮房頭擠擠,更加深對兄弟之思。蓮子中有個小芽芯,拳縮著好像幼兒手。使我想起小兒女,在門口迎著我討梨棗。蓮芯的本性正是苦,吃了苦怎麼能夠甘?老吃甘美可能受毒,素餐則心中羞慚。蓮生在淤泥田中,偏偏不和泥同調。吃蓮誰不感到甘,真懂得蓮味就很少。我的家鄉在雙井塘,秋風十里送荷香。哪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回家去縫製芙蓉衣裳。擴充套件資料:開頭說:“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蓮子像手指一樣大,就想到在家裡時,母親分蓮子給他們吃,懷念母親的慈愛。吃蓮子時,是先拿到蓮房,即蓮蓬,一個蓮蓬裡有好多蓮子,共佔一房,頭露出在房外。“共房頭(角戢)(角戢),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裡的許多蓮子,就想到一房裡的眾多兄弟,也像蓮房裡的蓮子那樣相處。《詩經·小雅·無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羊群裡,羊角相聚集,而羊與羊不相鬥,有和睦意。正像一房蓮子相處,因此加深對兄弟的懷念。“實中有么荷,拳如小兒手。”蓮子中間有蓮心,蓮心頭上有些拳曲,像小兒的手。“令我念眾雛,近門索梨棗。”從小兒手就想到家裡眾小兒,作者回家時,眾小兒在門口迎接,要梨棗吃。這是從看到蓮房、蓮子、蓮心,引起對母親、兄弟和眾小兒的懷念。接下來從詩人自身的體會上說。“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臘毒,素食則懷慚。”承接上句,就蓮心說,蓮心正是苦的,吃苦的東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臘毒”,吃甜的怕有極毒。《國語·周語下》:“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意思是,官位高的,實在很快會倒下來,味道厚的,實在有極毒。這裡是就他自己的經歷來說,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祿,貪圖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則懷慚”,做官不辦事吃白食,便感到慚愧。《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即白吃,白吃是可恥的。黃庭堅做知縣,既不是高官,不拿重祿,又不白吃飯。在這裡也表示了他的志節。詩人然後又從另一角度發生感想。“蓮生於泥中,不與泥同調。”蓮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卻不受汙染,指品德高潔的人能保持操守,像《史記·屈原傳》讚美屈原那樣:“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講到吃蓮子的多,知味的卻很少。這首詩主要是講他食蓮而能知味,由於知味的少,這首詩寫出了很少有人知道的東西。最後跟開頭的“念母慈”呼應,想到“吾家雙井塘”,雙井在分寧縣(今江西修水),那裡有池塘。“十里秋風香”,池塘裡荷花盛開,在初秋時香聞十里。這裡又跟開頭的“兄弟思”相應,“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潔的情操。這裡借用屈原的話,上文的“不與泥同調”也含有讚美屈原一塵不染的意思在內。這首詩構思很新,寫出了前人未寫過的食蓮知味。他從食蓮子的分甘“念母慈”,從蓮房的共房多蓮子想到“兄弟思”,從蓮子心的“拳如小兒手”而“念眾雛”,這是因食蓮而起的對家人的懷念。再從蓮心苦引出食甘,比喻做官拿重祿的有害、素餐的懷慚,這是他入仕經歷的有感之言。再從蓮生淤泥而不染而產生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