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科李一花醫生
-
2 # 七寸憂傷
不少父母總在抱怨,自家孩子有拖延症,只要是孩子們不感興趣的事情,在他們身上總能看見散漫、應付的態度,事情也總是一拖再拖。那麼,作為家長,如何有效地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1.讀一小時不如讀“五十五”
要讓孩子能夠耐得住長時間做功課的方法之一,是一種叫做“時間的拍賣方式”的做法。
如果想要孩子做“一小時”功課,那麼就把這“一小時”稍微縮短,指定他們做“五十五分鐘”或“五十分鐘”。事實上,這五分鐘或十分鐘雖不算多,但在心理上,卻有好幾倍差別的效果。2.一天做幾小時的功課才算有效率有一陣子流行過一句話“四上五落”,意思是說要考上一流大學,一天睡眠不得超過五小時,否則就會名落孫山。可是對考上一流大學的學生追蹤調查的結果,發現他們每天幾乎都睡足八小時左右。
就算是高中生,在家能夠集中精力用功的時間,以兩小時到四小時為最大限度,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學生,頂多以兩小時為限。做功課與其求量,不如求質。家長必須瞭解這點,及時把孩子從書桌上“解放”出來。
3.每一科目的用功時間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個科目如果需要讀五個鐘頭時,一天讀五小時好,還是分成五天,每天讀一小時好?前者稱為“集中學習”,後者稱為“分散學習”。一般來說,以“分散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在學習某一科目時,與其連續強記,不如休息之後再記,才不會使記憶的內容重複搞混。
4.吃飯前後一小時,讀書效率並不高
父母親常掛在嘴巴上的就是“去做功課”,而且是在吃飯前後的一小時內最常說。很多母親似乎都不明白,“吃飯前後一小時”其實是一天裡面效率最低的時候。
從生理學上來說,吃飽飯後,全身的活動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頭腦的活動相對地也就遲緩了。
實際上吃飯前後應該讓孩子好好休息,以充分儲備接下來做功課的有效能量,從效率上來說,這才是上策。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3 # 知了分享社
你好,我家孩子之前也有這樣的情況。
我們有一些家長忍不住會去催孩子,你越催孩子越慢。所以說這個時候你催是沒有用的。
還有經常出現的一些錯誤的育兒方式,比如不寫作業就打,要麼罵,要麼就是高聲的吼叫。這樣會讓孩子更加不愛學習。
也有出現像你家孩子這樣的情況,一到學習就磨蹭,應該告訴她:你現在要去做什麼事情,比如說孩子在玩玩具,這個時候你就直接跟孩子說:來寫作業。而不是說:不要玩玩具了。
說完這些育兒當中的誤區,那麼來講一講高效寫作業的三個方法。
第一個:20秒原則,建立微習慣這個心理學家名字叫肖恩埃克爾,他提出了一個叫20秒法則,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如果你讓孩子去把一首詩給背下來,其實你覺得他從什麼時候開始著手,你覺得他20秒能搞得定嗎?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說你讓孩子把一首詩讀三遍,那這就是很容易啟動了。讀三遍比較長,咱們就先讀一遍,讀完一遍再讀一遍,再讀一遍每一次都是少於20秒,這就很容易啟動。第二個:清單法,消除大腦壓力,輕鬆開始將作業建立一個順序然後一點一點搞定,就像背一篇課文一樣,你把它先拆解成讀課文,讀幾遍。先開始讀一遍,先了解,先理解,然後慢慢的一遍兩遍的把這個任務給它完成了。第三個:打勾法,及時反饋的應用實踐孩子每完成一個作業,就打勾,他會覺得這是一種獎賞和鼓勵,孩子會覺得快樂。打勾之後你可以表揚他,給他鼓鼓掌、擁抱,那麼孩子這種喜悅的感覺會更加的旺盛,他對於學習就會越來越有信心,所以說完成那一刻打鉤非常非常的重要。
回覆列表
將需要用到的所有東西提前準備好,可以給行為增加競技性,透過遊戲競技等方式提高速度,家長提要求時不要碎碎念,不需要嚴厲,但要儘量簡潔有力,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一定要明確界限,可以給孩子一個時間限制,一旦孩子越界,必須要給予懲戒,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