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風看世界
-
2 # 土豆真逗
大中型的鸚鵡有亞馬遜鸚鵡、非洲鸚鵡、金剛鸚鵡、無花果鸚鵡、紐澳鸚鵡、鳳頭鸚鵡、非洲灰鸚鵡等等
1、金剛鸚鵡
該科鸚鵡尾巴長,看似鐮刀狀的大喙只有鳳頭鸚鵡可與其相比。以水果為食,食量很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舌有吸出果肉。面部無羽毛,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兩性外貌相似。
是熱帶美洲鳥類,原生地是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在河岸的樹上和崖洞裡築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達65年。有些種類可學會用柔和的聲音模仿說話。但很多情況下會像野生鸚鵡那樣尖叫。
2、亞馬遜鸚鵡
該屬鸚鵡的羽毛大部分為綠色,眼睛虹膜桔色。黃色分佈在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眼睛周圍偶爾也可見。頭頂的黃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它們的翅膀很引人入勝,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並分佈在羽瓣和翼端。
體長34釐米到45釐米不等。身體為綠色,顏色有帶藍的深綠色至偏黃的綠色都有,頭部羽毛顏色各異,可鑑別其品種。大多數作為寵物飼養的品種有綠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亞馬遜鸚鵡分佈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
3、非洲鸚鵡族
非洲鸚鵡共有4個屬:Agapornis、Coracopsis、Poicephalus、Psittacus 。
雖然種類不多,但是其中有幾種卻是不折不扣的寵物鸚鵡主流。如情侶鸚鵡(俗稱愛情鳥)是人們最喜歡豢養的寵物鳥,多年來的人工繁殖,已經形成很大的飼鳥市場。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迴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4、無花果鸚鵡
這種鸚鵡基本上是以綠色為主色,然後從額頭到眼、喙之間是紅色到橘紅色,愈往外則逐漸轉變成橘黃色,頸子上為泛青綠色的,臉頰處包括覆耳的地方為黃綠色,眼下緣有一塊藍藍的;
前胸處則是帶有藍色的線圈往下再外帶點類似葡萄紅酒般的顏色,翅膀與前胸等高處的肩緣地帶也帶有藍色,翅膀下覆羽為青綠色至黃綠色,眼四周裸皮處為黑色,虹膜為棕黑色,嘴黑色,腳也黑色。
5、牡丹鸚鵡
該屬的鸚鵡又稱為愛情鳥,是牡丹鸚鵡屬內所有物種的總稱。體長13-17釐米,體重40-60克,是體型最小的鸚鵡品種。身型短胖,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為大,大部份牡丹鸚鵡的體羽以綠色為主,而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壽命約10-15年。
回覆列表
亞馬遜鸚鵡、非洲鸚鵡、金剛鸚鵡、無花果鸚鵡、紐澳鸚鵡等,鸚鵡的品種不同壽命也不同,一般小型鸚鵡類7~20年,中大型鸚鵡平均壽命為30~60年,一些中型鸚鵡可以活到80歲左右,如葵花鳳頭鸚鵡、 亞馬遜鸚鵡、 灰鸚鵡等。
具體如下:
1、亞馬遜鸚鵡
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羽毛大部分是綠色的。主要棲息於低地的林區、高度600~2200米的山區,也喜歡活動在松樹林區或橡樹。亞馬遜鸚鵡分佈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寄居地覆蓋南北美至北墨西哥。
2、金剛鸚鵡
金剛鸚鵡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豔麗的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 鸚鵡,屬大型 攀禽。共有6屬17個品種。具對趾足,每隻腳有4只腳趾2前2後。該科鸚鵡尾巴長,看似鐮刀狀的大喙只有 鳳頭鸚鵡可與其相比。以水果為食,食量很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舌有吸出果肉。面部沒有羽毛,興奮時可變為紅色。
3、非洲鸚鵡
非洲灰鸚鵡(學名:Psittacus erithacus)屬於大型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