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大黃魚、小黃魚,是兩種魚小黃魚又叫“小鮮”“黃花魚”,屬魚綱、石首魚科,體形和大黃魚有些相似,只是個頭要小一些,小黃魚的頭和身子相比,顯得比較大,鱗片也比較大,尾柄短而寬,有28塊~30塊椎骨,體長20釐米左右,背部灰褐色,腹部金黃色。小黃魚主要分佈在渤海、黃海和東海,向南不超過臺灣海峽。 小黃魚喜歡生活在海水比較清澈的泥質或泥沙質底層,有明顯的垂直移動習性,晚上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動,白天棲息於海底層或接近於底層的地方,黃昏時上浮、黎明前下沉,活動很有規律,小黃魚屬於近海底結群性洄游魚類,每年四、五月水溫開始上升時,分散棲息在水深為40米~80米的黃海、東海交界處附近越冬的小黃魚,開始感受到了春意,體內性腺發育日趨成熟,便叢集向中國江蘇、山東沿海作產卵洄游,產卵洄游時雌魚在前、雄魚在後,產卵時能發出類似秋天夜晚田野上青蛙的叫聲,並不時躍出水面,漁民常根據跳躍情況和叫聲大小來判斷魚群的大小、疏密和遠近,小黃魚的產卵量比大黃魚少,一般只有7萬粒~15萬粒,產完卵後就分散在近海索餌,主要以蝦類和一些小型魚類為食,當秋天水溫開始下降、寒氣襲來時,它們就“拖兒帶女”地向深海游去,回到去年越冬的地方。大黃魚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一般體長30~40釐米。尾柄細長,其長為高的3倍多。頭大而側扁,背側中央枕骨棘不明顯。頦部有4個不明顯的小孔。背鰭和臀鰭的鰭條基部三分之二以上被小圓鱗,背鰭起點在胸鰭起點的上方。 產 地: 大黃魚屬於亞熱帶性魚類,通常生活在中國近海60米以內沿岸淺海的中上層。
不會大黃魚、小黃魚,是兩種魚小黃魚又叫“小鮮”“黃花魚”,屬魚綱、石首魚科,體形和大黃魚有些相似,只是個頭要小一些,小黃魚的頭和身子相比,顯得比較大,鱗片也比較大,尾柄短而寬,有28塊~30塊椎骨,體長20釐米左右,背部灰褐色,腹部金黃色。小黃魚主要分佈在渤海、黃海和東海,向南不超過臺灣海峽。 小黃魚喜歡生活在海水比較清澈的泥質或泥沙質底層,有明顯的垂直移動習性,晚上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動,白天棲息於海底層或接近於底層的地方,黃昏時上浮、黎明前下沉,活動很有規律,小黃魚屬於近海底結群性洄游魚類,每年四、五月水溫開始上升時,分散棲息在水深為40米~80米的黃海、東海交界處附近越冬的小黃魚,開始感受到了春意,體內性腺發育日趨成熟,便叢集向中國江蘇、山東沿海作產卵洄游,產卵洄游時雌魚在前、雄魚在後,產卵時能發出類似秋天夜晚田野上青蛙的叫聲,並不時躍出水面,漁民常根據跳躍情況和叫聲大小來判斷魚群的大小、疏密和遠近,小黃魚的產卵量比大黃魚少,一般只有7萬粒~15萬粒,產完卵後就分散在近海索餌,主要以蝦類和一些小型魚類為食,當秋天水溫開始下降、寒氣襲來時,它們就“拖兒帶女”地向深海游去,回到去年越冬的地方。大黃魚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一般體長30~40釐米。尾柄細長,其長為高的3倍多。頭大而側扁,背側中央枕骨棘不明顯。頦部有4個不明顯的小孔。背鰭和臀鰭的鰭條基部三分之二以上被小圓鱗,背鰭起點在胸鰭起點的上方。 產 地: 大黃魚屬於亞熱帶性魚類,通常生活在中國近海60米以內沿岸淺海的中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