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33695486863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出自曹操的《觀滄海》。這兩句詩在全文起了作用是——   總起全文的作用,也就是為下文作了開頭和鋪墊。介紹了地點,點明瞭全文的背景環境。   正因為有了這兩句詩才有下文的抒情。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它是借景抒情,重點在於抒情。   

    2、附原文:   觀滄海 / 碣石篇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我站在山巔,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寧靜的似在沉思。   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大海,多麼博大的胸懷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   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賞析】   根據詩句分析差不多是秋天但哪個季節並不重要,詩人寫的是他登上碣石山觀看滄海是所看到的景色。這些都不是寫作的重點,重點在於透過觀看渤海來抒發作者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氣概。可以說是借景生情。   

    3、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德國為何放棄英國而進攻蘇聯?